15日至17日,在遵义红军司令部驻地,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和突围西征中的经验教训。
会上,毛泽东针对博古的总结报告作了长篇发言,批评博古(秦邦宪)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敌强我弱的客观原因,着重分析了“左”倾军事路线实行消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错误及其表现,如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转移时的逃跑主义。
他还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由此而产生的战略战术问题。
朱德在王稼祥、张闻天之后发言,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他拍案而起,声色俱厉地说:“排斥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领导,依靠一个不了解中国情况的外国人来瞎指挥,丢掉了全部根据地,牺牲了多少好同志,给革命造成了多大的困难,真叫人痛心!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
与会者对朱德的慷慨陈词,都肃然起敬。
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平时从不发火训人的谦和长者,此时,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此态度坚决,毫不含糊,字字千钧,震撼人心。
正是由于朱德等同志坚持了原则,维护了毛泽东等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决定撤销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取消“三人团”,仍由红军的最高军事首长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常委分工中,他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以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这样,就实际上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正确领导集体。
这是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的危急时刻,作出的关键性的抉择。
从此,红军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走出了险境。
红军进占遵义城后,蒋介石发现了中央红军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企图,命令薛岳等部以重兵逼近黔北。
敌变我变,红军改变了黎平会议原拟订在川黔边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计划,决定北渡长江,在成都的西北或西南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于是,红军分三路向赤水、土城地区开进,准备北渡长江。
左路纵队由彭德怀、###率领三军团,从懒板凳、遵义出发。
中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直接率领中央军委纵队,从遵义城出发。
右路纵队由聂荣臻、罗炳辉率领一、九军团,从松坎出发;由董振堂、李卓然率领五军团,从娄山关地区出发。
三路大军分头向西北方向开拔。
1月24日,右纵队红一军团进占土城后,继续向赤水县推进。
土城,是赤水河畔的一个大镇子。
几十户人家沿河而居,清一色的木板房错落有致地依山临水建造,一条石板路直通到河边,整个小镇宛如一条游龙从山顶蜿蜒而下,一头扎入赤水河,年年月月无休无止地吮吸着河水中的玉液琼浆。
这里是川黔边境商贾的集散之地,川盐用木船从四川自贡一带运到这里上岸,然后再从陆路转销在黔北山区。
土城算得上是赤水河上的一个小码头。
27日,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军委进入土城。
后面有一股敌人也跟踪而至。
当时,并未引起红军的足够的重视,认为不过是几团黔军而已。
于是决定利用土城以东西山夹峙的峡谷地形,歼灭这股尾追而来的敌人,估计敌人有两个团,约两三千人。
这一任务就交给了正在附近的彭德怀,要他统一指挥三、五军团去歼灭这股敌人。
十五、危急关头亲临前线(2)
第二天凌晨5点,战斗打响,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敌人不仅没有溃逃的迹象,反而越战越强。
直到中午时分,得到情况说,同红军交手的敌人,根本不是黔军,而是川军刘湘的“模范师”。
敌人的兵力,也不是两个团,而是6个团,总人数万余人,而且川军的增援部队还不断涌来,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比黔军强得多,对红军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盘踞在土城对面青岗坡高地上的川军,在战斗打响后不久,就分三路抢占了韩棚坳、猫猫岩、凤凰嘴、银盆顶等高地,与靠土城一线的红军形成对峙状态。
当红军浴血奋战,一鼓作气拿下银盆顶,乘胜追击,把川军压到韩棚坳时,川军的增援部队赶到,立刻使红军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三、五军团与川军鏖战半日,伤亡越来越大。
川军倚仗优势兵力,突破五军团阵地,一步步向土城镇压来。
如果顶不住,土城后面是赤水河,红军将背水作战,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红军在长征中,继湘江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大战。
红军的命运危在旦夕。
这一仗打好了,就能打乱蒋介石的整个部署,保证红军安全渡过赤水河,一盘棋就走活了。
如若不然,红军就可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朱德提出亲自上前线去指挥战斗。
朱总司令要上前线,震动了大家。
毛泽东不仅知道这副担子的分量,更懂得让红军总司令亲临第一线指挥,万一有个好歹如何向全军交待?迟迟下不了决心,他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吸着,来回踱步,一声不吭。
他考虑的是朱德的安危。
朱德有点等不及了,把帽子一甩,豪爽地说:“敌人的子弹不会打中我朱德的。
敌人怕我,子弹也怕我。
你没听说吗?子弹会拐弯,碰见我就躲着走了!”
他这么一说,逗得大家一阵欢笑。
的确,朱德一生身经百战,是从血与火中冲杀出来的。
他的衣服、帽子弹痕累累,而身上却无片伤,真是个奇迹。
所以,在红军战士中流传着“子弹见了总司令会拐弯”的神话。
朱德自己却说,我只是熟悉敌情、地形,会利用地形地物,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罢了。
毛泽东看朱德像战士请战一样地坦率、真诚和坚决,被深深感动了。
他只好同意了,并决定大家一起为朱德送行。
久雨初晴,蓝天白云,空气清新。
军委纵队的同志,每人手上都拿着一面用小竹竿做旗杆的三角小彩旗,兴高采烈地站在街道两旁。
不一会儿,朱德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林伯渠、徐特立等陪同下,精神抖擞地走过来。
他身上穿着那身旧棉衣,头戴红军的八角帽,腰里束着一条宽宽的皮带,腿上打着绑腿,脚蹬一双草鞋,肩上依旧挎着那支从南昌起义以来随身携带的驳壳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