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9.9元支持站长用爱发电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长江支流--宗族千古事 > 一、一夜十八张(17)

一、一夜十八张(17)

新村的名字早就定好了,就叫后冻,这是张家人在曲江的村名,以纪念第一故乡。后冻已经具备新村的雏形,水井完全竣工,可以使用,房子盖好了第一层,三十几户挤一挤还住得下。族人的到来节省了教芝大量工程开支,加快了新村建设的进程,在严冬来临之前,第二层也做好了封瓦,震惊了方圆十几里的乡民。

那是一座标准客家围楼,只不过将土楼改变成砖楼,圆楼修正为方楼,从鲤鱼背上就看得出呈正方回字形,外宽十八丈,内宽十五丈,东南西北各有一道大门,门楼上是望风亭,四角为炮角,外墙三尺厚,枪眼和炮窗错落有致,战争时期可以作一座大碉堡。围楼内空地是公共广场,有一口水井,有大大小小的房间一百多间,北楼设了一个高台,祭祀或者演戏用,两层回廊和四处楼梯把整个建筑连成一个整体。厨房、猪栏、牛栏、茅间、茅坑在围楼外,也有一口水井。教芝认为土坯墙还比较简陋,将就着用几年,但大家都认为比韶关的好多了。

教芝没有让族人出一分钱,这是他回报族人的第一件事,他礼节­性­地请长辈分配,但老人都说教芝说了就算数。除了农具统一堆放到公共用房外,教芝按人口分配住房,每家配一厨房、猪栏、牛栏、茅间,但自己独占两套,因为要读书和会客,大家都没有意见。教芝不让任何人闲着。他命令后生们圈起千烟洲和后冻周围的土地,曾经作过农田的土地要整理好田埂,除草积肥,准备明年耕种水稻,种一部分油菜;不曾开垦过的土地要平整好,明年先作旱地;整修道路,开挖沟洫。他组织壮年人储备过冬粮食和柴禾,选购种子,买农具,买耕牛,一是现在翻土要用,二怕来年春天涨价。他组织­妇­女少年整理不成片的高地和低洼地作菜园,再由教芝分配。老人们照顾婴儿,看管儿童,喂猪养­鸡­,洗衣做饭。教芝全身心地投入到后冻的生存和复兴事业中,要求族人赶紧学会说本地话,学会本地风俗习惯,溶入本地文化,让本地人接受。

后冻张家人很快就与固陂圩刘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起始于张家嫁了一个姑娘过去。姑娘是在兴国路上拣到的,族人看她模样还好,打算先给教芝当婢女使唤,适当的时候让张家哪个后生娶了。那天堂兄领着姑娘来见教芝,教芝说:“算你的亲妹子,让大嫂养几天。跟大家说好了,嘴巴稳一些,过段时间我自有安排。”

教芝观察几日,确信姑娘老实听话,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带到固陂圩招摇过市,被秀姑撞见。那天秀姑带迁徙队伍来后冻几乎没机会跟教芝说话,之后也没有约见过,今天见教芝带了一个标志姑娘出来招人现眼,一眼便看穿。教芝问秀姑笑什么,秀姑说:“看你东张西望的样子,好象牵了一头牛上市找买家一样。”

教芝说:“积点口德,我确实想跟她找婆家,但也是我堂妹子。”

秀姑说可以嫁给她哥启明,全靠教芝帮忙少要点彩礼。但姑娘第一时间被刘甲长的侄子看中,缠着刘甲长向教芝说媒,教芝欣然应允,得意地跟老人们说:“和亲啊,哈哈,上安邦下安家。”

后冻张家人只养了姑娘几天,就得到了一大笔礼金和一门亲戚。很多年以后,后冻张家人嘲笑固陂圩刘家人娶一个讨饭的做老婆,竟然还当真是张家举人的妹子。但别姓人则指责张家人卖掉女儿骗媳­妇­。

教芝自己的婚事也被族人催促,郎中已经证实芝兰有喜,张家人也不认为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奉子成婚在他们的传统里是被允许的。于是教芝忙里偷闲,简单与芝兰圆了房。父亲的三个遗愿——中举、娶表姐为妻、回报族人——总算一一兑现了,教芝请整个围楼里的人吃了两顿饭,让族兄族弟们吹拉弹唱半个时辰(遗憾的是芝兰仍然找不到唱“苏三离了洪洞县”的场合),喜庆欢乐的声音响彻仁善河谷,余音绕梁,煎熬了秀姑两天一夜。

在不可能托人打听消息的情况下,教芝一度天天要去曾经与秀姑约会过的河边,希望看见秀姑,确认她坚强地不把教芝娶妻的事实当一场灾难,教芝就不欠刘家人的债;或者看见秀姑因不堪情人的负心而投河,教芝及时把她救起。救起之后呢,教芝没有去假设,只是这冬天的河水淹不死人,秀姑家的红薯早就挖完了,秀姑还有什么理由来这里呢。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