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9.9元支持站长用爱发电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长江支流--宗族千古事 > 一、一夜十八张(16)

一、一夜十八张(16)

韶关的张家人接到教芝的信以及不容质疑的决定后,马上做迁居的准备。曲江山区的冷水田产量很低。族人迅速变卖房产地产和笨重的家产,每家推一辆独轮车,载着路上不可缺的帐篷、铺盖、炊具、大米、­干­粮以及武器,背起小孩,带着家狗,又一次走上了迁徙路。南方这个季节只需穿夹衣,雨水也少,一路上天气的麻烦很少,但体力成了最大的问题。不能按时进餐,少年儿童有一顿没一顿,都瘦了一些,但他们很享受这种千里跋涉,似乎喜欢永远不要到达终点;老人们嘴巴上拼命骂教芝的馊主意,却坚决地往前走,累了就歇一会或者到车上坐一会。按照教芝提供的详细的迁徙路线,队伍穿越始兴、南雄,走梅关驿道翻过大余岭进入江西地界,在经过大余、南康之后,在赣州府横渡赣江,走陆路经兴国翻越老营盘,抵达泰和境内,遇见了固陂圩的牛贩子。八十年以后,教芝的曾孙在他乡流浪一年之后,按这条线路走回了家乡。

教芝感觉很不对劲,少了认识的人,多了很多不认识的人。七公公在南雄的路上死了,他要大家发誓把他烧了,捡出骨头继续前进。路上也出生了两个婴儿,一个在赣州府,一个在兴国,都平安,生死结算,略有赢余。但教芝看见增加的人何止一两百。原来张家人的行军沿途不断地吸引着佃户、逃荒者、流浪汉加入,他们问张家人浩浩荡荡的去哪里,张家人说他们家有一个举人,找到了一个有米有鱼的地方;他们问可不可以沾光跟着去,张家人说有我们一锅,就有你们三碗。旅途上人多就势众,是过山强龙,关卡要盘问他们,居民要提防他们,土匪要躲着他们,塌实多了。随行外人讨好张家人,照顾老人小孩,使得后半程旅行生机勃勃,喜气洋洋。

在进入泰和县境的时候,队伍已经增加了五倍接近一千人,连绵一两里路,在丘陵小路上首尾不相望,男人们推着小车,唱着垦荒歌,随着目的地的逐渐迫近,所有人都更加振奋,锣鼓喧天,唢呐冲散了白云,儿童们挥舞着树枝,赶着变速跑的家狗,使得沿途­鸡­飞狗跳,居民惊慌失措,想要报官的时候又见他们从容不迫地消失在和煦的太阳光下。教芝问那些陌生无产者从哪里来,他们都说是韶关府曲江人,姓张。事实上他们的确是客家人,在投奔他乡的路上跟正宗曲江张家人学会了那首曲江民谣:“落水天,落水天,落水落到啀芥身边,湿了衣来又无伞喽,光着头来真可怜。”

“好吧。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既然你们跟着张家人走,那就姓张;既然你们来了,那我就尽力把你们安顿好。”

教芝的原则是正宗张家人不能与那些来路不明自称为张家人的人群混居,他安排他们到河谷的边缘山丘地带垦荒,以张家人的新村为中心辐­射­出去,小分散大集中地开基,离新村近则一两里,远则六七里,形成一个众星拱月、一呼百应的群落布局。教芝一一拜访了邻近村庄的长者,保证张家人安分守己,只开荒,不占田,希望和平共处。原住居民被张家雄厚的人力震慑,也不敢过分相逼,放任张家在仁善河谷大规模殖民,繁衍人口,当时就形成了大大小小十三个村落,后来发展到十八个村庄,号称十八张。但外姓村庄对张家血统的纯正表示怀疑,所以当地一直有“一夜十八张”的说法。

姓别千古事,张家中心村庄血缘的纯洁被教芝和他的后人一丝不苟地捍卫着。教芝不想与外人等贵贱、均贫富、分田地,他统一替他们定辈分、起族名,将他们的根源通通挂在祖先一个夭折的兄弟的名下,他们已经感激得抹眼泪下跪;教芝给每人发了一个月的口粮,给每一分支发了三十两银子,让他们自己去建设家园,他们让后人铭记在心;教芝疏通官府和保长的关系,让他们到离千烟洲和新村一定距离的土地上开发,他们表示要世代生做张家人,死做张家鬼,尊新村为老大,无条件听从指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