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张燕、杨凤、李晓三人独处一室,其他人都被赶走了。
“眼下军心很不稳啊!”李晓毫不讳言,苦笑着说道:“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逆境的时候往往都能同心协力,顺利的时候倒争权夺利、互相拆台。黄巾发展到今日的大好局面实在来之不易,这是几十万兄弟抛头颅、洒热血拼出来的,承载着数百万穷苦百姓的希望,决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私心而毁于一旦。团结,黄巾才有出路,分裂,死路一条啊!”
杨凤斟酌着语句,有些时候有些话张燕不好说,只能他来说:“大将军胸襟广博,委实是我们黄巾之福,可是,黄巾军中大多是一些草莽之辈,哪有大将军这份见识,这些人资历老,又桀骜不逊,即便是张帅也很难压制住他们……”
李晓道:“我知道,其实论资历,我比张帅要差的远了,奉我为主黑山众将也未必会服,所以,我愿奉张帅为燕王。”
“什么?”张燕、杨凤同时失声,李晓自愿退出王位争夺?
“我们的旗帜仍是黄巾旗帜,我们的目标仍旧未变,既然如此,谁为首领不是一样?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我李晓有什么道理为了一己的私心杂念而至大局与不顾……”
“二弟!”张燕心情激『荡』,握着李晓的手感动的说不出话来,自己没有走是对的,李晓还是那个李晓,他和自己一样,心里装的是黄巾大业,不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
杨凤和张燕一样激动,可是他还有些担心,问道:“大将军,您和张帅的处境都是一样,您肯做出让步,您的手下未必就情愿吧?”
李晓看了他一眼,道:“不错,所以我今天来找张帅,就是为了制定出一个方案,以便双方都能接受……”
李晓的方案结合了后世红军的一些制度,他提议军政半分开,既共奉一主,主政,同时成立军事委员会,主军,选一人为军事委员会大元帅,二人为副,共同筹划军事,而主政者在军事委员会中只能担任副职,不能抓住全部的军权。把话说透了,就是张燕既然担当了燕王,那么在军事委员会中就只能担任副职,李晓任正职,但是副职也能限制正职的权力,这样,双方权力就都被限制住了,不用担心兔死狗烹、打压对手的事明目张胆的发生。
这显然又是李晓的奇思妙想,李晓的奇思妙想委实太多,张燕、杨凤已经对此见怪不怪了。二人把李晓设想的权力分配细细琢磨了一遍,越想越觉得大有道理。
这时,李晓又抛出了后世封建制度比较完善的内阁六部制,内阁协助辅政,六部为具体的施政单位,六部俱为主政者掌握,特别是六部中的兵部,军事委员会管野战军,兵部管辖地方军及后备兵源,这一底蕴强大的军事机构,也加强了主政者对主军者的威慑。
中国的国情历来就是兵权里面出政权,没有兵权,一切都是水中泡影,所以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李晓把整个权力构架其实分成了军、政两个部份,张燕若要名位,那么在军事上就要放弃一部份,但又不是全部放弃,以便平衡权力。
张燕左右权衡了一下,迅速就有了判断,在黄巾决不能分裂的这个大前提下,李晓的方案无疑是最能平衡各方的,甚至余毒部也能在新政权里站稳脚跟,自己没有选择,最终燕王名号的巨大诱『惑』还是吸引住了他。
在李晓、张燕取得共识,再与余毒三方紧急协商之后,于是又一条爆炸『性』新闻被公布于世——张燕上表兖州建安朝廷,自请为燕王,拥有开府建衙之权。王府下辖内阁六部,李晓、余毒、杨凤为内阁总理,辅佐燕王总辖六部政事。同时黄巾军的野战兵力全部独立,归于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管辖,野战军只奉军事委员会下达的军令,军事委员会下辖参谋、权利、后勤、装备四部,军事委员会兵马大元帅由李晓担任,副帅由张燕、余毒担任,三人共管军事。
黄巾军一场迫在眉睫的内『乱』被一道道命令迅速平息,一个月后,中国第一场科举考试开考,三千余各地赶来的士子涌入考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