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9.9元支持站长用爱发电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一夏晴深 > 第九十章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

第九十章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

“我见到了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和尚,他刚刚剃度,他很好,请我吃馒头……”随生冗长的叙述着这位他新交的朋友给他说的事儿,我听得有些倦意,便说:

“今夜你早些睡,明早我做两个糖­棒­子你带上山请你的小朋友吃好不好?”

随生睡了,我却难以成眠。寒风从四面漏进来,我拥紧了被子,眼泪无声的从眼角滑落。第二天清早,我用山楂麦芽水混着糖胶做了两个金黄|­色­的糖­棒­子交给随生,然后拿食盒装了一大盒红豆莲子汤进去,对随生说:

“你带着这个食盒上山,就说是家里多煮了,请寺里的师傅尝尝,补血益气。你记住哪个禅房的师傅吃过哪个没吃,明天你带红豆莲子汤去的时候就拿给那些没吃过的师傅,尤其是那些还没剃度的修行居士。”

随生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提着食盒拿着糖­棒­子走了。

结果随生回来时,他的手里又拿着一只草编蜻蜓。

我皱眉,“你怎么又带了这个东西回来?”

“娘,昨天那只已经变黄了!”

我回头一看,果然Сhā在窗沿的那一只已经­干­枯萎黄。我依稀还记得以前他笑嘻嘻地对我说:“师妹想要这小玩意,每天来见我一见,我便编一个给你,如何?”

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打开食盒,里面的红豆莲子汤空空如也,我问随生:“你在寺中,可曾见过什么特别的人没有?”

随生搔搔头,“大师们对我都很好,慈眉善目的,没有什么特别……”

我无奈,他把“特别”理解成“特别坏”了。但是我仍然经常做一些小甜点和糖水嘱咐随生带上山去,总会有那么一次,他是会吃到的,即使没吃到,也会见到,闻到,又或是听人说到吧!

随生开始学认字,写字。常常见他一个人拿着书本忘乎所以地看着,偶尔问我某个字的读法和意义,他仍然天天上山去,但是再没有拿过那样的草编蜻蜓回来。

除夕前一天,下了一场风雪,早晨出门提水时滑了一跤,水打翻了溅了自己一身,随生冲出来看我时见到我狼狈的样子吓了一大跳,连忙扶我进屋里去坐,说什么也不肯上山了,说要看着我。而我那天的确也很不适,吃什么就想吐什么,随生连忙找了李老二夫­妇­帮忙,李老二家的一看我这个模样,马上便问:

“夏大夫可是有了身子?”

我点点头,宽大的棉衣遮住了我略显丰满的腰围,李二娘帮我煮下了安胎养气的药后,对我说:

“有了身子的人就不要这样­操­劳,我当初就是不知道自己有了孩子还起早摸黑地­干­活,结果头一胎孩子没了,到现在想要孩子也不成了。夏大夫,如果有什么用得着我们夫­妇­的地方就尽管说,都是一个村子的邻里,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随生在一旁看着我不住地点头,眼里蓄满了泪水。

看着他焦急的模样,我心里头突如其来的好一阵感动。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没想到我会和一个颠沛流离父母俱殒的孩子相依为命。

“娘没事,吓到随生了是不是?娘以后会注意的。”我摸着他的头,安慰他说。

除夕夜空气里漂荡着烟烛微醺的气息,还未到申时天已经暗下来了,我关好了门,随生正在自己的书案上拿笔写着什么。我平时见他偶有无聊发呆的时日,便让他有空就写写自己一天的行踪心得,他还郑重其事地把自己每天写的这些纸张锁好在一个匣子里。我常戏谑说他长大了也有自己的秘密了,他但笑不语,人倒是真像成熟了许多一般。

我正准备把饺子放下锅,外面忽然传来几声叩门声,随生披上他的棉袍,走到前院去开门,接着便听到他喊我的声音。我放下锅盖走到院门一看,站在我面前的人竟然是杏花和宣平。

“你们……怎么来了?”我惊讶莫名,而他们一见我便马上跪下,我这才看到门外一辆装满了物什的马车。

宣平不愿意告诉我他是怎样找到我的,只说在集市上遇到杏花便把她“押”来此处。我想他想找的人不是我,而是继尧,只是在想要上山的途中知道了我在这个地方,于是就把杏花带来了。

就这样,宣平和杏花执意留了下来,宣平帮忙料理那一园子的梅花,杏花则在我诊症的时候给我帮帮忙,这样一来,我倒真是舒服了许多。

只是每每看见他们,我便会想起过去在宣阳王府的日子,想起继尧,除夕之夜送我的冰雕宫灯,想起他塑的雪人,想起那两朵藏在晶莹酒雪中艳红的梅花……

想得正入神时,忽然听到身旁的随生叫我,我恍然起立,左手不慎拂倒手边的茶杯,眼看着杯子就要应声坠地了,忽然一只手快如闪电般地横伸出来,准确无误地接住了杯子。我不知是被自己的冒失吓了一跳还是因他的反应而惊讶,余惊未定地看着他,他却嘻嘻一笑道:

“娘在想什么想得这么入神?杏花姑姑在外面叫你呢!”

我忽然发现这阵子随生好像长大了很多,脸­色­红润眉目开朗,嘴角笑意自然,一双黑曜石般的眼睛看人的时候还多了两分神采,只是这段时间他随着李老二夫­妇­上山玩得太疯了,那双手被刮伤了好几处。这时杏花匆匆捧着一个瓦罐走进来,说:

“夫人,你要的糖渍梅花瓣我都做好了。”

我忽略了心里的一丝疑惑,拿过罐子就准备去做元宵,我已经问过随生真觉寺有多少僧众了,大概有一百人不到。杏花迟疑地问我:

“夫人,你真要做三百颗元宵啊?要不要我到村里找其他人来帮忙?”

我摇摇头,我不是想布施,而是希望他偶尔也会想起我,想想我。

晓月夜,情到深处人孤独。一年前的元宵节痛断人肠,一年后的元宵节,我对着身畔一灯如豆,难以成眠,只觉得心底孤清凄凉,抚着渐渐隆起的小腹,不觉有清泪滑落眼角。

[ 四月天原创网作品全文阅读 PDA版]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