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他专业的知识,他的名字在金融界很有影响力,后来他被摩根士丹利聘为顾问,进入到专门从事金融业务的领域。***为此,他放弃了他第一项专业爱好—工程学,而迷上了世界的金融中心华尔街。华尔街集中了世界各地的优秀的金融家,那是所有的金融家都向往的地方,因为只有在那里,他们的金融专业才能应用于实践,才能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才能带来让所有人都疯狂的财富。1983年,他正式加入了摩根士丹利银行(anstanley),并在那里凭借高超的交易技能和谨慎的风险管理技能,获得了投行部门的最高职位,被人们称为“有动力的银行家”。
2005年潘迪特悄悄地离开了他为之奋斗20余年的摩根士丹利银行,创建了属于他自己的对冲基金公司。2007年他开始经营境况不佳的金融巨擘—花旗银行。花旗银行被花旗的前ceo桑迪·韦尔用近20年时间经营成一个庞大的金融超市,向客户提供银行、保险以及证券业务等多种金融产品,开创金融混业经营的先河,现在花旗在106个国家都有业务,到2009年3月它的总资产已达2。2万亿美元。
受命于危难之际
诸葛亮当年受任于刘备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自此,他把身家性命都寄予了刘家大军,以至刘家兴诸葛兴,刘家亡诸葛亡。现在潘迪特受命于花旗银行的危难之间,他具有和诸葛亮一样的魄力,桑迪·韦尔如当年的刘备一样,对他充满信心。受命于危难之际到的人,不仅有过人的胆识和才华,而且对慧眼识丁的“领导”忠贞不渝。
2008年,全世界的经济都出现下滑,金融机构更是处于崩溃的边缘状态,美国的花旗银行的股价已经崩溃。2007年5月21日,花旗股价报收于55。12美元,此后一路下跌,到了2008年5月20日,股价报收于22。11美元,下跌近60%。人们对金融系统的担忧,导致花旗在已经减记500多亿美元的基础上新增数十亿美元的损失。花旗股价一次次的下跌,使刚刚上任的这位51岁的ceo面临着残酷未来带来的巨大压力,他面临着拯救花旗和自身的双重任务。如果经营不善,这家华尔街最古老的商业银行之一可能会像贝尔斯登、美林银行等一样难以逃脱廉价出售、分拆,甚至是政府收购的厄运。
潘迪特在花旗内部的支持者,都相信他可以改变花旗的现状,能够终止经常被敌对派系之间的内讧弄得四分五裂的局面。花旗诸多幕后操纵者之一、与潘迪特相识数十年的斯蒂芬·沃尔克(stephenvolk)说:“我认为他是把花旗拉出这场危机的合适人选吗?是的。”
多年的执教生涯,使得现在的潘迪特在大家的印象里是一个有条有理、官僚气十足的人,面对花旗股价的不断下跌,他的有条有理、技术官僚式的风格,以及敏捷的思维和冷静、有学者气的行为方式遭到了人们的质疑。曾经有一位他的同事说:“他不是一位带动员工的领导者,他是一名过度分析事、作出艰难决定要花很久的定量交易员。”在现在如此不景气的况下,潘迪特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风声鹤唳,他已经开始改变他一贯的作风了。
在2008年年初,在花旗竞购地方银行瓦乔维亚(wachovia)失败后的一次员工会议上,他的表现有点激动,还不时显得有点暴躁。他承认,过去几个月的经济动荡已经使他重新考虑他自己的方法了,他说:“分析只有在市场理性运作的时候才有效,但在当今这些市场上,你需要快速作决定,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直觉。”
他以前在摩根士丹利银行时就觊觎ceo很久,不得志才离开了摩根士丹利。现在他作为花旗的ceo,可以说是他心愿以偿,是他施展抱负的时候了。成为ceo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风光的背后还有艰辛。他对花旗、对客户、对股东都负有很大的责任,他对他任内生的股东价值受损感到沮丧,常常还会觉得愤怒,但他仍决心履行自己的使命:清理花旗的资产负债表,让花旗重新振作。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