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1930年8月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小时候经常沉溺在股票和数字的“游戏”中。ww***他从5岁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在家中摆地摊儿兜售口香糖、倒卖二手高尔夫球、出租弹子球游戏机;11岁时就接触股票,买了生平第一张股票。
后来他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财政、金融,并有幸在哥伦比亚大学投身于本杰明·格雷厄姆门下。格雷厄姆坚持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况、资产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这些对巴菲特的投资生涯起到重要的作用。巴菲特深受格雷厄姆的影响。
在他32岁那年,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把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并且在他的经营下,他个人的财富和他掌管的公司的财富都在剧增。到了1966年,美国的股市牛气冲天,巴菲特的股票飞涨,但他没有因股票大涨而欢心,也没有因为牛市1[1牛市:与熊市相反,也称多头市场,指股票市场行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
]的到来而兴奋,相反,他很不安。ww很多投资者认为在股票的牛市可以进行投机,大横财,但是巴菲特认为股票的价格应该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投机的基础上。他找不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在他人贪婪时很恐惧,终于在公司创下历史上最好成绩时,他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几乎所有的股票,隐退了。
他隐退的第二年,美国爆了股灾,并且美国股市低迷一直持续了四、五年的时间。很多人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媒体不断爆出投资者跳楼自杀的消息。而那时,巴菲特早已逃身“市外”。
正如他在1966年表现的那样,当股市一片欣欣向荣之时,他坐立不安。在公司创下历史上最好成绩的时候,他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几乎所有的股票,隐退了。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就在他隐退的第二年,股市一路下滑,终于爆了美国股灾,而他早已逃身“市外”。
股灾爆后,美国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和低增长的“滞涨”期,投资者因对金融的恐惧投资行为冷却了下来,巴菲特有一次一反常态,极度兴奋。他看到了财之道—市场上尽是低价股票。于是,他悄悄投资了《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10年后,他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亿美元。
人们震惊了!后来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例子: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仅仅五年,他的股票单价已长到51。5美元,翻了5倍;1992年他以每股74美元的单价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美元,他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升值到49100万美元……
火眼金睛在他一次次的投资行为中练就,此外,他还经常看书摸索投资之道,《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怎样选择成长股》《杰克·韦尔奇自传》《赢》等是他最常看的书。
财富之路
在金融危机没有结束之前,他的投资效果是不能因为此一时的失败而加以预见。正像他1980年时说过的话一样:“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下坡。”危机时候,他在找很湿的雪:在财富滚动过程中,能够吸附在身边的、逐渐增长的资金;在找很长的坡:让资金有足够的时间滚大变强的企业。在金融风暴中,他正在漫天的雪地中—寻找湿雪—滚雪球。
华尔街的黄金眼罗杰斯
巴菲特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百年不遇的,美国的经济受到了重创,世界的经济都在衰退,他个人的财富也再缩水;而被人称为“华尔街的黄金眼”的罗杰斯似乎对当年的金融危机感到绝望,他说“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金融危机触底反弹”。
当2007年的金融危机向全世界蔓延以后,各个投资者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罗杰斯有着两次环球旅行的经历,他对各国的经济展都比较了解,且有亲自体会,对中国的经济展充满信心。在现在的况下,他依然看好中国的市场,加之中国股市在目前的况下炙手可热,他会给中国的股市注血。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