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9.9元支持站长用爱发电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吴娟瑜的幼儿养育学 > 2009年5月18日于台北

2009年5月18日于台北

《吴娟瑜的幼儿养育学》 推荐

娟瑜小姐以丰富的实例,生动的语言,和从事家庭咨询与沟通管理多年的经验,为忧心子女教育的父母,提供最佳的指导。她的新观念,能给人当头­棒­喝;她身为母亲的情怀,能给人深深的感动。

——刘 墉 著名作家

养儿子不教,害自己全家。

养女儿不教,害别人全家。

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教养子女从幼儿开始,以免迟了成为习惯,很难教得好。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这本书首先提出爸妈在忙些什么?而以功课之外更重要的事在结尾作出呼应,暗示父母在赚钱以外还有更要紧的教养任务,不能忘记或轻忽。

全书以孩子为主体,因为子女来找父母,来者是客,必须加以善待。然而孩子也不完全是客,和父母一样,是家中的成员。父母是子女生下来的第一对老师,除了爱子女之外,父母还有培养良好品德的责任。可惜现代许多父母不重视子女的品德,却专注子女的学业和技艺。本书特别提出健康、饮食、美感、休闲和品德,确实是一针见血,十分值得特为把握。

孩子有责任,父母才能够心安理得。大地皆学问,随时可以轻松幽默地学习。本书将协助大家找到良好的途径,特为之推荐,至感┤傩摇*

——曾仕强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这是一本融汇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与创新的教育理念,却又可以让人轻松阅读的亲子教材。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书中的案例完全来自于作者一家的现实生活——是皮爷、皮嬷、皮爸、皮妈和两个小朋友皮皮和皮弟共同成长的全记录。作者语言轻松活泼,宛如讲故事一般,不仅分享大功告成的快乐,更有教育过程中难免的一波三折和挫折懊恼,读来亲切且真实可信。如:

关于社交场合是孩子学习的好机会,“皮嬷”、“皮爷”初期尝试带“皮皮”、“皮弟”参与大人的社交场合,“由于年纪较小,两兄弟吵得我们人仰马翻,失足了面子”。

皮嬷用“陪他下楼,再带他上楼”这样形象的表达,来说明首先要了解、认同孩子的心,然后对孩子作出正确的引导。

人生是长途赛跑。

…………

这本书给为人父母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方法。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娟瑜老师的这本书是­操­作­性­非常强的点子集。家长们完全可以在发生“家庭战争”时查寻目录来找到解决办法。我开心地读此书的过程中,好像自己也和皮皮、皮弟共同在成长着,感谢娟瑜老师让我们这些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长大。

——厍寅斌 腾讯儿童频道主编

许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有误区而不自知,娟瑜老师在华人世界是知名的演说家和教育专家,她擅长引导父母从孩子幼儿阶段起就能用对方法来教养。本书例证丰富,笔带情感,加上专业叮咛,篇篇均能令读者阅读之余,­精­神为之一振,受益良多。

——林伟贤 实践家(上海)教育集团董事长

娟瑜老师的文章,轻松中带着成长,活泼文笔中带着专业分享,读者阅读起来不会有压力,却又能在字里行间学到正确教养子女的游戏规则。

——黄美湄 台湾《学前教育》杂志主笔

多年来,我亲眼见识娟瑜认真成长的决心,也看到她在家庭柔软地带动成长。她不但把所知所学透过演说和写作奉献给读者、听众,她也将所知所学回馈到自己家里,如今,她又毫不保留地把教导优质孩子的正确步骤和乐观心态一一列举而出,读者们有福了。

——徐少知 台北里仁书局总编辑

《吴娟瑜的幼儿养育学》 媒体评论

台湾著名演说家吴娟瑜有“成长之母”的称誉,20年来,在著述和演讲的过程中,她不断提出“家人共同成长”的理念,她鼓励大家通过行动与伴侣、孩子一起成长,从而建立起密切的亲子及家庭关系。

——新加坡 《联合早报》

吴娟瑜魅力无法挡,吸引大批公众前来听讲,现场座无虚席,许多观众不惜席地而坐,只求能更近距离聆听她的演讲。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她的每一场演讲除了唱作俱佳之外,吴娟瑜总能以最柔软的身段与台下听众打成一片,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达到双向交流、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吴娟瑜尤其擅长从实际个案的问题剖析中,引领大家不仅听到学到,更能从中悟到做到,并且实际运用在家庭、工作、亲子或两­性­相处等各个领域中。

——《新商报》

找对方向 教养孩子(1)

独生子女的教育在目前中国社会是被热切关注的一个区块,在全球“少子化”的时代趋势下,更是众所关心的话题。如何让独生子女得到“多生子女”家庭一样的机会教育,如何让独生子女懂事贴心、自动自发、乐于学习又勇于沟通,相信是千千万万爸爸、妈妈心中的期盼。

独生子女很难教?

由于经常到大陆各城市巡回演讲,常听到许许多多爸爸妈妈的心声,他们多数把独生子女教得非常懂事而且彬彬有礼,有的才五六岁的男娃儿、女娃儿,个子小、声音小,可是走到讲台上和我互动,一点都不怯生,还时有惊人之语,让台下的听众们忍不住地给予热烈的掌声。

然而,有满意的爸爸妈妈,却也有不满意的爸爸妈妈。我在长春主讲“*VIP论坛”(二○○八年八月十六日)的会场里,接收到许多爸爸妈妈的提问卡,以下提供三则供大家参考。

问题之一,“我家女孩自尊心极强,力求完美,但又不敢面对挫折,受不了失败,我该如何帮她克服?”

问题之二,“我家孩子虚荣心很强,总爱争强好胜,爱炫耀,爱争第一,这是好现象吗?家长应该怎么办?支持他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