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xiaomawenxue.com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诗论 > 第16章 谈诗(2)

第16章 谈诗(2)

所谓勉强做出来的东西,是在一些热心人的敦促下,为一种义务的感情而写诗。比如埃及挨打了,感到义不容辞(所以说勉强也不恰当、而好心的编辑总处在这个时间或那个时候催促你,上午来电话,下午三点交稿。这时候,大概要强制者自己去努力完成任务。这样的诗也有,而且不少。

有的编辑很擅于出题目,反正是学生出身,在学校就习惯了作文,到时按题交卷。

有的编辑或者说打的老帅很不揎于出题目,使得你无法对付,再强制自己也强制不出来,根据我的经验:

自然写成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感动人,被强制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容易感动人。我也写了相当数量的政冶诗,在我最近的选本里选的就非常少,《反法西斯》那本书中的诗,留下的没有几首。

当然,可能我选的观点也有些问题。但我还有个非常大胆的不是十分完整的想法:政治观点有时会受一定的时间的限制。比方说,我曾经写过一首《中国人民之歌》,当时的中苏英美是同盟国,歌颂那样一个麻烦的混合体,缺乏真挚的热情,现在着来就更没有什么趣味了。

无论是自然的写或强制自己写,都必须努力把感情唤醒。这是说,人的感情有时会处在半睡眠状态。

我过去写诗很少修改,大概政治要求越强的时候,修改的也越厉害。

在监狱里黯淡的灯厂,几乎看不见,用铅笔在小本本上写,字体很大,有时两行交叠在一起,翌日早晨拆开重抄一遍,诗就此产生了。这,现在已经很少了,虽然不是绝对没有。

不过,诗,还是应该再三修改的。大概诗人听取外界的意见越多,修改也越多,这一方面是好的--避免出毛病,另外一方面也有不好,就是不自然。

如果问我写诗有什么便宜的地方,就是我还学过几天画,对形体,对­色­彩,对调子和距离还有一点点经验。

我认为诗人也好,小说家也好,对于­色­彩、气味、物体的距离等等东西,应该具有敏锐的而且准确的感觉能力。

四、诗的表现方法

诗的表现方法,应该包括在怎样写诗里面。

什么是诗的新的表现方法?

新的表现方法应以新的思想感情和新的感觉作基础。没有新的思想感情和新的感觉,就不对能产生新的表现方法。

所谓独创­性­,是诗人在新的领域里,通过新的思想感情和新的感觉而获得的新的发现。

新的表现方法必须有对新鲜事物敏锐的感觉。而对新鲜事物敏锐的感觉是很不容易获得的。不能把人家早就感觉到的东西看成对新鲜事物的敏锐感觉。

当然,敏锐的感觉也可以用在不新鲜的事物上。

任何事物都可以写成诗,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可以唤起人的想象。

但是,有的事物对有的人容易激起想象,有的事物对有的人简直引不起任何想象。

想象是经验的积累。以现在的经验,引申到过去的经验;以过去的经验,引申到“将来的经验”。

能激起毎个人想象的事物不一样。有的人欢喜这种花,有的人欢喜那种花;有的人喜欢这种颜­色­,有的人喜欢那种颜­色­;有的人爱这种图案不爱那种图案;有的人爱那种形体不爱这种形体。这样,就自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方法。

不同的表现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内容来决定的。

就是写同一题材的东西,当你写第二次的时候,也必须有新的东西。较多的诗人是不大愿意写同一题材的东西的。

构思。

构思的过程也楚思想活动的过程。

构思鼓先考虑的大概是表现什么?再就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

诗人是通过形象来发展他的想象与思想的,这个话是否科学还可以推敲。或者这样说:诗人是沿着他的想象和思想在那里塑造形象的。

构思也包括章节与段落的安排。哪一段放在前面,哪一段放在后面,有时候故意把前后两段调换一下,这样安排,是为了使人更感动、印象更深刻,以达到史多的艺术效果。

真实和想象之间的关系。

戴望舒在一段诗论中说:“诗,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想象的。”这很对。

想象是从真实产生的,真实是由想象来丰富的。

看到一架电风扇,这是眼前视觉所能及的形体,由它想起哪一年在哪一间房子里也看到过一架电风扇,由那架电风扇想起那间房子的一个人,由那个人想起他的事情。所有这些想象都是由于眼前的电风扇所唤起的,所丰富起来的。

怎样发展诗的想象力和感觉力?这应该培养。

―点想象力也没有的人,他可以做很多别的事情,比如当局长、科长、部长,但不能写小说、写诗。

-点感觉力没有的人是很少的。问题在于有的人的感觉不能唤起情绪。看见一张白纸,觉得除了白纸外,别的再没有什么了。

感觉如果不产生联想,不产生想象、生命就非常短促。看见纸就死在纸上,感觉是苍白的。

想象力和感觉力是可以培养的,这实际上是脑子运动的习惯问题:

有的人运动得多,有的人运动得少;有的人有一个新的感觉马上产生一连串联想,有的人则只产生个把联想。写小说的、写剧本的、写诗的……如果想象力贫乏,那是很难进行工作的。

有的人不但自己不会联想,甚至也不善于理解人家的联想。

有人以为比喻要完全像。为什么说“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又没有鼻子眼睛?其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东西最像,就是事物的本身。再没有你本人更像你。要比喻做到这样是不可能的。

关于意境。这是最难解释的。

是不是这样?意境,就是把感觉、感情、想象、思想都放在一个更高的境地来处理。使事物见美化。使所写的东西更有诗意。因为确有一些诗连一点诗意也没有。

马上来了一个问题,什么叫做诗意?这也是很难解释的,任何已经固定的解释都有危险。

因为,对于诗意,毎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有的人觉得黄昏有诗意,有的人觉得中午有诗意。

有的人觉得大海有诗意,但也有人觉得山谷比大海更有诗意,你说格格格响的摩托车没有诗意,那马雅可夫斯基会同你打架。

你说花有诗意,马雅可夫斯基说石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香料。

你看到宁波臭菜掩鼻而过,宁波人却觉得那最有诗意。

我看最主要的是能唤起人新的快感,新的刺激,新的蛊惑,新的兴奋。这样的范围就比较大一些。

也许有人会问,跑到故宫去怀古是否有诗意?我看连怀古的感情也是新的兴奋。

所谓灵感,是使你的感觉力和想象力、感情和思想,都丰富起来的因素和力量。

黄昏、散步柳荫下,鸟儿从天上飞过,传统地把这叫做诗意。这是从书上看来的,人家说它是诗意,我们也以为这样的东西才有诗意。

为什么有些年纪大的人看了新的诗,既不愿意接受,也接受不了,因为他看问题已经教条化了。

承认早就存在的东西是很容易的,只不过多一票而已。

但人不仅仅这样发展的。人还要经常的大胆的去承认将要存在的东西,或者已经存在而不被承认的东西。

叙述和比喻,大概是去年,有两位墨西哥诗人也问过我叙述和比喻的问题,他们的确选择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因为有人认为叙述不是诗,而他们,也认为叙述不是诗。

有人认为叙述是散文的手段。

如果不把诗看成固定化、神秘化,那么我认为叙述也是诗的手段。完全离开叙述,不可能写诗。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竹山:《虞美人》

全诗都是叙说,没有一个比喻。选择了三个环境,跳跃得非常快,把一辈子都写完了。

这种叙述不同于散文的叙述。它抓住最典型的场面,概括力极高--少年的时候玩儿,壮年的时候流浪,老年的时候孤独。收到了诗的感动人的效果。

类似的例子多得很,如:

恐是行人未投宿,

马蹄踏雪乱山中。

--李秀真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美蓉山主人》

这些都是叙述。

富有想象的,或者抓住事物典型的,概括力很高的叙述,都可以成为诗的吧表现手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