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出来的时候,义军被彻底剿灭,官军向教芝告辞,见证了后冻张家人拓荒与发展的围楼变成了一个瓦砾场,残余的青烟和焦木气味熏出了男人们的眼泪,他们还在往冒烟的地方泼水,压抑了半夜的后冻老人和妇女没有忘记补哭一场,好象长时间忍受冲击的堤坝终于决口一样,泛滥并伴随号叫,不知所措的幼童也跟着哭起来,教芝权当他们替义军哭丧,他想象当年千烟洲灭族的时候一定没有几个人哭送死难者归天。教芝不敢让启明在后冻藏身,启明也知趣地只身南逃,避几年风声,身上带了教芝给的几十两银子,其实就是亡命天涯。
围楼的覆灭证明了别姓人不能长期控制这块土地而将它拱手相让于张家人,是因为平原建村的风险,同时也证明了张家人抗战争风险的能力。后冻大难不亡,围楼的覆灭对张家人的打击更多的在精神上,迅速清理火灾后的现场之后,大家一致呼吁重建围楼。教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当初的围楼是过渡性质的,现在大家已经不再是客家人,河谷平原上不再需要围楼做精神寄托,需要新的更开放的建筑。
“我们应该建一座祠堂。”教芝提议。
族人一致同意。十八张其他村庄闻讯串联,请求让他们也出资出力,他们想通过祭祀活动让后冻彻底承认他们。教芝召集后冻所有成年男子审议表决,压倒多数通过,因为十八张的名头已经在仁善河谷响了十几年,已经是一种宗族文化现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了,尤其是在咸丰六年后冻集结十八张联军兵临胡家村之后。这样在围楼毁灭的两年后,在原来的位置上建起了一座青砖杉木的大祠堂。
祠堂占地两亩多,宽七丈二尺,长二十一丈,正门朝向仁善河上的广德桥,桥与祠堂前门之间是池塘和农田开阔地。之后张家迎亲进祠堂的线路百年不变:1、院门,从村北沿着外围池塘的堤坝到曲尺洞,进入院子里,院门呈拱形;院子有两条侧门,一道盖板排水沟,北面一间独立的厢房是夫子庙,南面的是岳武庙,平时不用拜。2、大门,祠堂正墙面有三道门,正门两侧盘踞一对红岩石狮,门楣上书“爱山公祠”,顶有“敕命”字样加以定义。3、下厅,两边的厢房做义仓用。4、中厅,两边的厢房做议事、接待等其它功用。5、上厅,红白喜事不可以越过这道门。6、顶门,祭祀的时候才可以绕行进入。六道门呈一条直线,祠堂内有一面大鼓,两扇侧门,三口天井,十八根木柱,代表十八张。
十八张总祠堂的落成标志张家人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祠堂历来是宗族安土重迁的象征。经过太平天国之乱,张家人只损失了一座围楼,人口、牲口和财物都没有遭受损失,说明张家人的力量和命运镇得住这块风水宝地,所有这一切都令教芝欣慰。秀姑又生了一个女儿,两儿三女,教芝苦笑着说:“我们家阴盛阳衰。”娶名叫招谛,秀姑试探道:“你再纳一个吧,说不定肚子比我更争气。”教芝说:“那阴气就更重了。”
秀姑当然不会情愿哪个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分享她的丈夫,不过她想得开,既然芝兰当初可以割让一半给她,她现在也可以割让一半给别人;而且她知道,尽管教芝的财力绰绰有余,但即使自己想纳妾,也一定会顾忌她的感情,那是不是该学当年芝兰那样做个顺水人情呢。秀姑绕弯子跟教芝说:“本来你希望中的夫人是既知书达礼,又乖巧柔顺,又年青美貌。”教芝说:“你年青美貌。”秀姑说:“可是我比你老得更快,你还象个后生,你再娶一房吧。”教芝问秀姑是不是替老公物色好了一个如夫人,秀姑说没有呀,教芝笑道:“当初芝兰是这样说的:‘教芝,你娶回秀姑来吧,我可以跟她相处好。’所以才把你讨回家来过年。”秀姑好奇地问:“如果芝兰姐没有开这个口呢?”教芝说:“那要看我们还会不会在山上或者河边相见,看你肯不肯让我摸你的辫子。最大的可能是越谱出生后,你已经嫁人了,某一天,我在毛竹坑遇见你,看见你的头发盘起来了。”秀姑赶紧捂住教芝的嘴,说:“别说了,这假设的故事就是不好听。”教芝说:“那就不假设了。在县衙,我有书为伴,回得家来,有秀姑就够了。”秀姑感谢死去的芝兰为她挑选好了一个男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