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xiaomawenxue.com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抗战之军工元帅 > 第八十九章 伟人就是伟人

第八十九章 伟人就是伟人

“这么多钱,即使全换成黄金,也有上百吨之多,人少了根本无法携带,而人多了,又如何能够避开国民党特务的耳目?分散出国的话,又哪儿有那么多人手?(光是­精­通外语,在这个年代就算是高级人才了。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周副主席的质疑入情入理。

“可以想办法伪装成外国人,对,回来之后也可以借助外国人的力量将设备运到苏区,老蒋在人民面前残暴,但遇到外国人,他立刻就软蛋了......”,李卫华绞尽脑汁想道。..

“这样的话,还不如借助一下共产国际的力量,世界上只要稍大一点的国家,就都有他们的人,有些还地位不低,有他们帮忙,这件事会容易很多。”,周副主席建议道。

“可万一技术被他们得到?”,李卫华对于共产国际始终都不放心,**对此也是同样的态度。

但在外交上周副主席确是天下少有的奇才,他准确地剖析道,“技术保密是为了什么?无非是为了多赚钱。而多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多买些机器设备。与其整天战战兢兢担心技术泄密,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将技术拿出来和苏联做交换,以其**领袖和世界大国的身份,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也是不好意思让我们太过吃亏的,这件事由我亲自负责,不会让他们钻到空子......”

“对啊,不光是苏联,其他国家也都可以,以苏区目前的工业生产能力,说不定有条件地转让技术反而比直接出口成品对我们更有利。果然伟人就是伟人,稍微想想都比我想了那么多天的方案更加周密......”,李卫华惊喜道,但转念一想,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苏区现在急需的是机器设备这种大宗物资,空运根本运不起也运不动,所以跟苏联进行交换的前提是与其国土在陆上相邻接,而与欧美等西方国家交换的前提则是要有出海口,于是这问题又绕回来了......

“但比起最初的想法,总归还是要更可行一些,有共产国际帮忙,弄个外国人的假身份要容易得多......”,李卫华沉吟了一会儿,却发现一个问题,黄种人想扮成西洋人而不被看出来是几乎不可能的,而所谓的外籍华裔这年头不但数量有限、回国后也不像后世那样可以享受到超国民待遇,物资被劫的概率还是很高,要想让老蒋的部队不敢轻易下手,只剩一个办法——装成日本人......

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李卫华还是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却意外地得到了周副主席的赞同,原来他所领导的**秘密战线旗下恰恰有一些日籍党员(是**党员而不是日共党员),其中两位在日本政界还有点人脉,有他们的帮忙,李卫华伪装成一个日本人的难度无疑会大大降低。而且以日本人的身份在美国采购设备机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开此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购进一些与军工有关的机器设备......

对于核武器的事,周副主席毕竟没有**那样的魄力,终究不敢贸然相信这听起来太过匪夷所思的未知事物,但以他的人品和长年从事秘密工作的经历,严守秘密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等到研究有了初步成果,再说服他同意追加投资就容易多了。而交谈中李卫华还受启发想到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以避免苏联过早发现核武器的秘密,“对了,铀合金是制作穿甲弹的最佳原料,如果将来采购铀矿一事引起了苏联人的注意,那我们就以制作穿甲弹为由进行解释,这样不但可以打消苏联人的好奇心,甚至以后还有可能光明正大地从苏联进口铀矿,那样的话,可就太爽了......”

虽然中央同意李卫华冒险出国,但他毕竟不是神仙,没办法从中原内陆一下子飞到国外,最终能否成行,还得看运气。如果实在没机会打开出海口,**中央也就只得选择难度相对较低但效费比也低得多的路线——打通对苏交通线后向苏联购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毛周,还是李卫华本人,都没有想到后来此事远比他们预想的简单得多......

李卫华本想趁此机会对政治运动等更加敏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想来想去总觉得有逼宫之嫌,再加上他入党不久,表现得咄咄逼人并不是什么好事,便暂时将其藏在了心里,直到后来**发起“整风运动”时,李卫华才大胆地提出这些问题,一时间在党内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管如何,这次两军会师终是令中央红军获益匪浅。除了刚见面就送给红一方面军的那些枪支弹药,李卫华还表示愿意派出教官为兄弟部队培训特种兵、工兵等技术兵种,但考虑到一方面军的现状,训练中物资消耗较大的炮兵、飞行员等少数兵种则是从一方面军中挑选­精­英前往洛阳进修。对于这些学员,李卫华特别要求其文化程度不能低于高小,否则就算身经百战,也得先花时间教会认字算数才能开始专业培训,那就未免太没效率了......

会谈过后李卫华还献宝似的请中央领导和一方面军的首长们参观了豫西苏区兵工厂的产品展示,**与彭、林等带兵将领都是行家,看后都是赞不绝口。无论是因陋就简生产出的“没良心炮”,还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注1),都令他们大开眼界,外观与做工简陋至极、能却远比花机关更加优异、而且弹匣可以与二十响通用的“史上最廉价冲锋枪”二四式冲锋枪就更是让那些身经百战的红­色­将军们一个个都成了问题不断的小学生,红军对于冲锋枪可是一向钟爱有加的,如果这种冲锋枪真的那么便宜,岂不是意味着红军将来可以大面积装备,想想就令人兴奋。

注1:该枪采用的口径一度引起不少参观者的质疑,毕竟国内现在使用苏式武器的部队极少,这种步枪将来的弹药供应势必严重依赖于苏区军工生产,但李卫华列举出苏式武器简单耐用、易于大规模生产等适合红军和中国现状的种种优点,加之豫西苏区日益增强的弹药生产能力和将来苏联可能的援助,大家便很快都被说服了,殊不知李卫华这样做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直接照搬记忆里的经典武器设计,以省心省力罢了,能山寨就山寨、没办法才自主研发,这一直都是李卫华的信条......

第八十九章 伟人就是伟人

“这么多钱,即使全换成黄金,也有上百吨之多,人少了根本无法携带,而人多了,又如何能够避开国民党特务的耳目?分散出国的话,又哪儿有那么多人手?(光是­精­通外语,在这个年代就算是高级人才了。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周副主席的质疑入情入理。

“可以想办法伪装成外国人,对,回来之后也可以借助外国人的力量将设备运到苏区,老蒋在人民面前残暴,但遇到外国人,他立刻就软蛋了......”,李卫华绞尽脑汁想道。..

“这样的话,还不如借助一下共产国际的力量,世界上只要稍大一点的国家,就都有他们的人,有些还地位不低,有他们帮忙,这件事会容易很多。”,周副主席建议道。

“可万一技术被他们得到?”,李卫华对于共产国际始终都不放心,**对此也是同样的态度。

但在外交上周副主席确是天下少有的奇才,他准确地剖析道,“技术保密是为了什么?无非是为了多赚钱。而多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多买些机器设备。与其整天战战兢兢担心技术泄密,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将技术拿出来和苏联做交换,以其**领袖和世界大国的身份,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也是不好意思让我们太过吃亏的,这件事由我亲自负责,不会让他们钻到空子......”

“对啊,不光是苏联,其他国家也都可以,以苏区目前的工业生产能力,说不定有条件地转让技术反而比直接出口成品对我们更有利。果然伟人就是伟人,稍微想想都比我想了那么多天的方案更加周密......”,李卫华惊喜道,但转念一想,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苏区现在急需的是机器设备这种大宗物资,空运根本运不起也运不动,所以跟苏联进行交换的前提是与其国土在陆上相邻接,而与欧美等西方国家交换的前提则是要有出海口,于是这问题又绕回来了......

“但比起最初的想法,总归还是要更可行一些,有共产国际帮忙,弄个外国人的假身份要容易得多......”,李卫华沉吟了一会儿,却发现一个问题,黄种人想扮成西洋人而不被看出来是几乎不可能的,而所谓的外籍华裔这年头不但数量有限、回国后也不像后世那样可以享受到超国民待遇,物资被劫的概率还是很高,要想让老蒋的部队不敢轻易下手,只剩一个办法——装成日本人......

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李卫华还是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却意外地得到了周副主席的赞同,原来他所领导的**秘密战线旗下恰恰有一些日籍党员(是**党员而不是日共党员),其中两位在日本政界还有点人脉,有他们的帮忙,李卫华伪装成一个日本人的难度无疑会大大降低。而且以日本人的身份在美国采购设备机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开此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购进一些与军工有关的机器设备......

对于核武器的事,周副主席毕竟没有**那样的魄力,终究不敢贸然相信这听起来太过匪夷所思的未知事物,但以他的人品和长年从事秘密工作的经历,严守秘密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等到研究有了初步成果,再说服他同意追加投资就容易多了。而交谈中李卫华还受启发想到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以避免苏联过早发现核武器的秘密,“对了,铀合金是制作穿甲弹的最佳原料,如果将来采购铀矿一事引起了苏联人的注意,那我们就以制作穿甲弹为由进行解释,这样不但可以打消苏联人的好奇心,甚至以后还有可能光明正大地从苏联进口铀矿,那样的话,可就太爽了......”

虽然中央同意李卫华冒险出国,但他毕竟不是神仙,没办法从中原内陆一下子飞到国外,最终能否成行,还得看运气。如果实在没机会打开出海口,**中央也就只得选择难度相对较低但效费比也低得多的路线——打通对苏交通线后向苏联购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毛周,还是李卫华本人,都没有想到后来此事远比他们预想的简单得多......

李卫华本想趁此机会对政治运动等更加敏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想来想去总觉得有逼宫之嫌,再加上他入党不久,表现得咄咄逼人并不是什么好事,便暂时将其藏在了心里,直到后来**发起“整风运动”时,李卫华才大胆地提出这些问题,一时间在党内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管如何,这次两军会师终是令中央红军获益匪浅。除了刚见面就送给红一方面军的那些枪支弹药,李卫华还表示愿意派出教官为兄弟部队培训特种兵、工兵等技术兵种,但考虑到一方面军的现状,训练中物资消耗较大的炮兵、飞行员等少数兵种则是从一方面军中挑选­精­英前往洛阳进修。对于这些学员,李卫华特别要求其文化程度不能低于高小,否则就算身经百战,也得先花时间教会认字算数才能开始专业培训,那就未免太没效率了......

会谈过后李卫华还献宝似的请中央领导和一方面军的首长们参观了豫西苏区兵工厂的产品展示,**与彭、林等带兵将领都是行家,看后都是赞不绝口。无论是因陋就简生产出的“没良心炮”,还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注1),都令他们大开眼界,外观与做工简陋至极、能却远比花机关更加优异、而且弹匣可以与二十响通用的“史上最廉价冲锋枪”二四式冲锋枪就更是让那些身经百战的红­色­将军们一个个都成了问题不断的小学生,红军对于冲锋枪可是一向钟爱有加的,如果这种冲锋枪真的那么便宜,岂不是意味着红军将来可以大面积装备,想想就令人兴奋。

注1:该枪采用的口径一度引起不少参观者的质疑,毕竟国内现在使用苏式武器的部队极少,这种步枪将来的弹药供应势必严重依赖于苏区军工生产,但李卫华列举出苏式武器简单耐用、易于大规模生产等适合红军和中国现状的种种优点,加之豫西苏区日益增强的弹药生产能力和将来苏联可能的援助,大家便很快都被说服了,殊不知李卫华这样做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直接照搬记忆里的经典武器设计,以省心省力罢了,能山寨就山寨、没办法才自主研发,这一直都是李卫华的信条......

第八十八章 交 心(下)

李卫华苦笑道,“除了我,目前党内没有一个能够胜任的,不说别的,能够认出铀矿并大致估测其品位的恐怕就找不到第二个人,所以就算危险,我也得亲自出去走一趟。请使用访问本站。”

这下**就犯愁了,李卫华出国可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回来的,以他目前堪称是红军首席大将的身份,这件事非得和中央另外几位领导­干­部通气并达成一致才行。否则别说李卫华冒险失败,即便是成功了,国际派也能以严重破坏组织原则为由将**赶下台。可如果将此事递交中央决议,这件事的内情不公开的话必然不能通过,而公开的话,又有极大的可能泄密。**想来想去,决定先请现在还不属于毛派但却绝对是一个坚定爱国者、而且在党内也有极高威望的周副主席过来一起商议此事,只要他们两人提前达成一致,那么其他人想要反对也得三思........

“卫华同志,你对苏联怎么有这么大的成见?”,周副主席虽然不算是国际派,但对于苏联这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极有好感的,因此见李卫华将苏联几乎当成大敌一样警惕的态度,心中难免有些不快。而且令他不解的是,如果说**厌恶苏联是因为曾被苏联派来的代表排挤迫害过、还算是情有可原的话,李卫华这个与苏联此前毫无交集的年轻人怎么会对苏联也有这么大的意见呢?

“因为我去苏联游历过,知道苏联虽然不像西方妖魔化的那么恐怖,却也不像苏联官方宣传的那么好。”,李卫华早就有尽力促使**作出改变、以避免那些历史上的悲剧的想法,只是一直没能下得了决心,没想到与他一向敬仰的周总理才不过面谈了几句,就无意中脱口而出,他这才想起此时的周副主席主要­干­的是情报工作,还不是后来那个人民爱戴的周总理呢。不过既然话已出口,李卫华便不再讳言,将这个年代还未解密的乌克兰大饥荒等斯大林主义造成的惨剧告诉了面前两位**最主要的领导人......

周副主席听后眉头紧锁,实在难以相信李卫华所说的话,若非他涵养极佳,只怕已经愤怒地指斥李卫华胡说八道了。

而**的判断则截然不同,“如果共产国际派下来的那些人粗暴教条的作风都是从苏联学来的,那么苏联国内出现这种事也是合情合理的......”

李卫华并未一味地说苏联如何如何不好,对于苏联工业化的伟大成就他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之前批评的可信度。听到后来周副主席也不禁面­色­凝重起来,显然他原来的信念已经开始动摇,他也开始深思,“如果苏联的道路存在问题,那么将来中国应该怎么走呢?”

这时李卫华却又话锋一转道,“不过,虽然这些问题事实俱在,但必须想到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前全无先例可循,一切都要苏联自己摸索,所以犯错误是必然的,不犯才不正常,虽然其间付出了巨大代价,但苏联能够迅速崛起为世界工业强国,我还是很敬佩的℃正导致我厌恶苏联的,是列宁同志逝世以后,共产国际逐渐变成了完全为苏联这一个国家服务的工具,令苏共与各国**之间本来平等的同志关系蜕变成了不平等的父党与子党的关系,以前我党某些领导人甚至还喊出过‘保卫苏联’的口号,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人首先应该是中国人,然后才是**人,如果咱们辛辛苦苦搞革命,目的却是为了将中国变成苏联的傀儡,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说得好!”,**听到这里不禁脱口而出道,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可惜党内亲苏的势力实在太大,使得他一直不敢公开宣扬这样的言论,只能自己通过潜移默化一点点改变党内的主流思想,但现在见李卫华全力支持自己的观点,他终于忍不住实话实说了,这同时也是在对周副主席施加压力,逼迫其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直紧跟着党内主流思想走,而极少轻易表明自己的立场。

“周副主席,您当初远赴衡求学,难道不是为了找出一条能够挽救中国的道路吗?”,李卫华也趁热打铁道。

周副主席这时猛然想起他少年时的童真之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时心情激荡,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艰难地点了点头。当然,他如此选择也因为自长征开始以后,共产国际在党内、尤其是军队里的威望一天不如一天,以**为首的本土派则如日中天,现在李卫华这个指挥着大部分红军的重将也坚定地站在**一边,甚至比大多数人更加激进,国际派衰落、本土派崛起看起来已经难以避免,而周副主席一直都是从全党大局出发,自然只能紧跟未来的主流派别了。

**见周*恩来明确表态,自然大喜过望,现在本土派已经基本掌握了军队,但党的高层以及白区的地下党组织当中亲苏派仍然占据上风,如果**现在就开始“整风”的话,很可能会造成党的分裂。但周副主席这个党内威望极高的白区地下党组织最高领导人加入自己一方后,他就可以大胆地开始清理党内那些错误的思想,令中国革命走向正确的方向。而李卫华在**心中的地位,从此也有了根本的转变......

毛周二人的意见一旦统一,就基本可以说是中央的决策了,但周副主席考虑事情素来要比**细致得多,他在肯定李卫华出国所能获得的巨大利益同时,也将此行的风险分析得更加透彻,以致于连李卫华也有些犹豫了起来......

第八十八章 交 心(下)

李卫华苦笑道,“除了我,目前党内没有一个能够胜任的,不说别的,能够认出铀矿并大致估测其品位的恐怕就找不到第二个人,所以就算危险,我也得亲自出去走一趟。请使用访问本站。”

这下**就犯愁了,李卫华出国可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回来的,以他目前堪称是红军首席大将的身份,这件事非得和中央另外几位领导­干­部通气并达成一致才行。否则别说李卫华冒险失败,即便是成功了,国际派也能以严重破坏组织原则为由将**赶下台。可如果将此事递交中央决议,这件事的内情不公开的话必然不能通过,而公开的话,又有极大的可能泄密。**想来想去,决定先请现在还不属于毛派但却绝对是一个坚定爱国者、而且在党内也有极高威望的周副主席过来一起商议此事,只要他们两人提前达成一致,那么其他人想要反对也得三思........

“卫华同志,你对苏联怎么有这么大的成见?”,周副主席虽然不算是国际派,但对于苏联这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极有好感的,因此见李卫华将苏联几乎当成大敌一样警惕的态度,心中难免有些不快。而且令他不解的是,如果说**厌恶苏联是因为曾被苏联派来的代表排挤迫害过、还算是情有可原的话,李卫华这个与苏联此前毫无交集的年轻人怎么会对苏联也有这么大的意见呢?

“因为我去苏联游历过,知道苏联虽然不像西方妖魔化的那么恐怖,却也不像苏联官方宣传的那么好。”,李卫华早就有尽力促使**作出改变、以避免那些历史上的悲剧的想法,只是一直没能下得了决心,没想到与他一向敬仰的周总理才不过面谈了几句,就无意中脱口而出,他这才想起此时的周副主席主要­干­的是情报工作,还不是后来那个人民爱戴的周总理呢。不过既然话已出口,李卫华便不再讳言,将这个年代还未解密的乌克兰大饥荒等斯大林主义造成的惨剧告诉了面前两位**最主要的领导人......

周副主席听后眉头紧锁,实在难以相信李卫华所说的话,若非他涵养极佳,只怕已经愤怒地指斥李卫华胡说八道了。

而**的判断则截然不同,“如果共产国际派下来的那些人粗暴教条的作风都是从苏联学来的,那么苏联国内出现这种事也是合情合理的......”

李卫华并未一味地说苏联如何如何不好,对于苏联工业化的伟大成就他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过来又增强了他之前批评的可信度。听到后来周副主席也不禁面­色­凝重起来,显然他原来的信念已经开始动摇,他也开始深思,“如果苏联的道路存在问题,那么将来中国应该怎么走呢?”

这时李卫华却又话锋一转道,“不过,虽然这些问题事实俱在,但必须想到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前全无先例可循,一切都要苏联自己摸索,所以犯错误是必然的,不犯才不正常,虽然其间付出了巨大代价,但苏联能够迅速崛起为世界工业强国,我还是很敬佩的℃正导致我厌恶苏联的,是列宁同志逝世以后,共产国际逐渐变成了完全为苏联这一个国家服务的工具,令苏共与各国**之间本来平等的同志关系蜕变成了不平等的父党与子党的关系,以前我党某些领导人甚至还喊出过‘保卫苏联’的口号,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人首先应该是中国人,然后才是**人,如果咱们辛辛苦苦搞革命,目的却是为了将中国变成苏联的傀儡,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说得好!”,**听到这里不禁脱口而出道,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可惜党内亲苏的势力实在太大,使得他一直不敢公开宣扬这样的言论,只能自己通过潜移默化一点点改变党内的主流思想,但现在见李卫华全力支持自己的观点,他终于忍不住实话实说了,这同时也是在对周副主席施加压力,逼迫其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直紧跟着党内主流思想走,而极少轻易表明自己的立场。

“周副主席,您当初远赴衡求学,难道不是为了找出一条能够挽救中国的道路吗?”,李卫华也趁热打铁道。

周副主席这时猛然想起他少年时的童真之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时心情激荡,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终于艰难地点了点头。当然,他如此选择也因为自长征开始以后,共产国际在党内、尤其是军队里的威望一天不如一天,以**为首的本土派则如日中天,现在李卫华这个指挥着大部分红军的重将也坚定地站在**一边,甚至比大多数人更加激进,国际派衰落、本土派崛起看起来已经难以避免,而周副主席一直都是从全党大局出发,自然只能紧跟未来的主流派别了。

**见周*恩来明确表态,自然大喜过望,现在本土派已经基本掌握了军队,但党的高层以及白区的地下党组织当中亲苏派仍然占据上风,如果**现在就开始“整风”的话,很可能会造成党的分裂。但周副主席这个党内威望极高的白区地下党组织最高领导人加入自己一方后,他就可以大胆地开始清理党内那些错误的思想,令中国革命走向正确的方向。而李卫华在**心中的地位,从此也有了根本的转变......

毛周二人的意见一旦统一,就基本可以说是中央的决策了,但周副主席考虑事情素来要比**细致得多,他在肯定李卫华出国所能获得的巨大利益同时,也将此行的风险分析得更加透彻,以致于连李卫华也有些犹豫了起来......

第八十九章 伟人就是伟人

“这么多钱,即使全换成黄金,也有上百吨之多,人少了根本无法携带,而人多了,又如何能够避开国民党特务的耳目?分散出国的话,又哪儿有那么多人手?(光是­精­通外语,在这个年代就算是高级人才了。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周副主席的质疑入情入理。

“可以想办法伪装成外国人,对,回来之后也可以借助外国人的力量将设备运到苏区,老蒋在人民面前残暴,但遇到外国人,他立刻就软蛋了......”,李卫华绞尽脑汁想道。..

“这样的话,还不如借助一下共产国际的力量,世界上只要稍大一点的国家,就都有他们的人,有些还地位不低,有他们帮忙,这件事会容易很多。”,周副主席建议道。

“可万一技术被他们得到?”,李卫华对于共产国际始终都不放心,**对此也是同样的态度。

但在外交上周副主席确是天下少有的奇才,他准确地剖析道,“技术保密是为了什么?无非是为了多赚钱。而多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多买些机器设备。与其整天战战兢兢担心技术泄密,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将技术拿出来和苏联做交换,以其**领袖和世界大国的身份,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也是不好意思让我们太过吃亏的,这件事由我亲自负责,不会让他们钻到空子......”

“对啊,不光是苏联,其他国家也都可以,以苏区目前的工业生产能力,说不定有条件地转让技术反而比直接出口成品对我们更有利。果然伟人就是伟人,稍微想想都比我想了那么多天的方案更加周密......”,李卫华惊喜道,但转念一想,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苏区现在急需的是机器设备这种大宗物资,空运根本运不起也运不动,所以跟苏联进行交换的前提是与其国土在陆上相邻接,而与欧美等西方国家交换的前提则是要有出海口,于是这问题又绕回来了......

“但比起最初的想法,总归还是要更可行一些,有共产国际帮忙,弄个外国人的假身份要容易得多......”,李卫华沉吟了一会儿,却发现一个问题,黄种人想扮成西洋人而不被看出来是几乎不可能的,而所谓的外籍华裔这年头不但数量有限、回国后也不像后世那样可以享受到超国民待遇,物资被劫的概率还是很高,要想让老蒋的部队不敢轻易下手,只剩一个办法——装成日本人......

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李卫华还是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却意外地得到了周副主席的赞同,原来他所领导的**秘密战线旗下恰恰有一些日籍党员(是**党员而不是日共党员),其中两位在日本政界还有点人脉,有他们的帮忙,李卫华伪装成一个日本人的难度无疑会大大降低。而且以日本人的身份在美国采购设备机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开此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购进一些与军工有关的机器设备......

对于核武器的事,周副主席毕竟没有**那样的魄力,终究不敢贸然相信这听起来太过匪夷所思的未知事物,但以他的人品和长年从事秘密工作的经历,严守秘密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等到研究有了初步成果,再说服他同意追加投资就容易多了。而交谈中李卫华还受启发想到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以避免苏联过早发现核武器的秘密,“对了,铀合金是制作穿甲弹的最佳原料,如果将来采购铀矿一事引起了苏联人的注意,那我们就以制作穿甲弹为由进行解释,这样不但可以打消苏联人的好奇心,甚至以后还有可能光明正大地从苏联进口铀矿,那样的话,可就太爽了......”

虽然中央同意李卫华冒险出国,但他毕竟不是神仙,没办法从中原内陆一下子飞到国外,最终能否成行,还得看运气。如果实在没机会打开出海口,**中央也就只得选择难度相对较低但效费比也低得多的路线——打通对苏交通线后向苏联购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毛周,还是李卫华本人,都没有想到后来此事远比他们预想的简单得多......

李卫华本想趁此机会对政治运动等更加敏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想来想去总觉得有逼宫之嫌,再加上他入党不久,表现得咄咄逼人并不是什么好事,便暂时将其藏在了心里,直到后来**发起“整风运动”时,李卫华才大胆地提出这些问题,一时间在党内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管如何,这次两军会师终是令中央红军获益匪浅。除了刚见面就送给红一方面军的那些枪支弹药,李卫华还表示愿意派出教官为兄弟部队培训特种兵、工兵等技术兵种,但考虑到一方面军的现状,训练中物资消耗较大的炮兵、飞行员等少数兵种则是从一方面军中挑选­精­英前往洛阳进修。对于这些学员,李卫华特别要求其文化程度不能低于高小,否则就算身经百战,也得先花时间教会认字算数才能开始专业培训,那就未免太没效率了......

会谈过后李卫华还献宝似的请中央领导和一方面军的首长们参观了豫西苏区兵工厂的产品展示,**与彭、林等带兵将领都是行家,看后都是赞不绝口。无论是因陋就简生产出的“没良心炮”,还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注1),都令他们大开眼界,外观与做工简陋至极、能却远比花机关更加优异、而且弹匣可以与二十响通用的“史上最廉价冲锋枪”二四式冲锋枪就更是让那些身经百战的红­色­将军们一个个都成了问题不断的小学生,红军对于冲锋枪可是一向钟爱有加的,如果这种冲锋枪真的那么便宜,岂不是意味着红军将来可以大面积装备,想想就令人兴奋。

注1:该枪采用的口径一度引起不少参观者的质疑,毕竟国内现在使用苏式武器的部队极少,这种步枪将来的弹药供应势必严重依赖于苏区军工生产,但李卫华列举出苏式武器简单耐用、易于大规模生产等适合红军和中国现状的种种优点,加之豫西苏区日益增强的弹药生产能力和将来苏联可能的援助,大家便很快都被说服了,殊不知李卫华这样做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直接照搬记忆里的经典武器设计,以省心省力罢了,能山寨就山寨、没办法才自主研发,这一直都是李卫华的信条......

第八十九章 伟人就是伟人

“这么多钱,即使全换成黄金,也有上百吨之多,人少了根本无法携带,而人多了,又如何能够避开国民党特务的耳目?分散出国的话,又哪儿有那么多人手?(光是­精­通外语,在这个年代就算是高级人才了。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周副主席的质疑入情入理。

“可以想办法伪装成外国人,对,回来之后也可以借助外国人的力量将设备运到苏区,老蒋在人民面前残暴,但遇到外国人,他立刻就软蛋了......”,李卫华绞尽脑汁想道。..

“这样的话,还不如借助一下共产国际的力量,世界上只要稍大一点的国家,就都有他们的人,有些还地位不低,有他们帮忙,这件事会容易很多。”,周副主席建议道。

“可万一技术被他们得到?”,李卫华对于共产国际始终都不放心,**对此也是同样的态度。

但在外交上周副主席确是天下少有的奇才,他准确地剖析道,“技术保密是为了什么?无非是为了多赚钱。而多赚钱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为了多买些机器设备。与其整天战战兢兢担心技术泄密,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将技术拿出来和苏联做交换,以其**领袖和世界大国的身份,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也是不好意思让我们太过吃亏的,这件事由我亲自负责,不会让他们钻到空子......”

“对啊,不光是苏联,其他国家也都可以,以苏区目前的工业生产能力,说不定有条件地转让技术反而比直接出口成品对我们更有利。果然伟人就是伟人,稍微想想都比我想了那么多天的方案更加周密......”,李卫华惊喜道,但转念一想,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苏区现在急需的是机器设备这种大宗物资,空运根本运不起也运不动,所以跟苏联进行交换的前提是与其国土在陆上相邻接,而与欧美等西方国家交换的前提则是要有出海口,于是这问题又绕回来了......

“但比起最初的想法,总归还是要更可行一些,有共产国际帮忙,弄个外国人的假身份要容易得多......”,李卫华沉吟了一会儿,却发现一个问题,黄种人想扮成西洋人而不被看出来是几乎不可能的,而所谓的外籍华裔这年头不但数量有限、回国后也不像后世那样可以享受到超国民待遇,物资被劫的概率还是很高,要想让老蒋的部队不敢轻易下手,只剩一个办法——装成日本人......

虽然心里有些不爽,但李卫华还是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却意外地得到了周副主席的赞同,原来他所领导的**秘密战线旗下恰恰有一些日籍党员(是**党员而不是日共党员),其中两位在日本政界还有点人脉,有他们的帮忙,李卫华伪装成一个日本人的难度无疑会大大降低。而且以日本人的身份在美国采购设备机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开此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武器禁运,购进一些与军工有关的机器设备......

对于核武器的事,周副主席毕竟没有**那样的魄力,终究不敢贸然相信这听起来太过匪夷所思的未知事物,但以他的人品和长年从事秘密工作的经历,严守秘密还是没问题的,到时候等到研究有了初步成果,再说服他同意追加投资就容易多了。而交谈中李卫华还受启发想到了一个瞒天过海的办法,以避免苏联过早发现核武器的秘密,“对了,铀合金是制作穿甲弹的最佳原料,如果将来采购铀矿一事引起了苏联人的注意,那我们就以制作穿甲弹为由进行解释,这样不但可以打消苏联人的好奇心,甚至以后还有可能光明正大地从苏联进口铀矿,那样的话,可就太爽了......”

虽然中央同意李卫华冒险出国,但他毕竟不是神仙,没办法从中原内陆一下子飞到国外,最终能否成行,还得看运气。如果实在没机会打开出海口,**中央也就只得选择难度相对较低但效费比也低得多的路线——打通对苏交通线后向苏联购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毛周,还是李卫华本人,都没有想到后来此事远比他们预想的简单得多......

李卫华本想趁此机会对政治运动等更加敏感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想来想去总觉得有逼宫之嫌,再加上他入党不久,表现得咄咄逼人并不是什么好事,便暂时将其藏在了心里,直到后来**发起“整风运动”时,李卫华才大胆地提出这些问题,一时间在党内掀起了惊涛骇浪......

不管如何,这次两军会师终是令中央红军获益匪浅。除了刚见面就送给红一方面军的那些枪支弹药,李卫华还表示愿意派出教官为兄弟部队培训特种兵、工兵等技术兵种,但考虑到一方面军的现状,训练中物资消耗较大的炮兵、飞行员等少数兵种则是从一方面军中挑选­精­英前往洛阳进修。对于这些学员,李卫华特别要求其文化程度不能低于高小,否则就算身经百战,也得先花时间教会认字算数才能开始专业培训,那就未免太没效率了......

会谈过后李卫华还献宝似的请中央领导和一方面军的首长们参观了豫西苏区兵工厂的产品展示,**与彭、林等带兵将领都是行家,看后都是赞不绝口。无论是因陋就简生产出的“没良心炮”,还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二四式半自动步枪(注1),都令他们大开眼界,外观与做工简陋至极、能却远比花机关更加优异、而且弹匣可以与二十响通用的“史上最廉价冲锋枪”二四式冲锋枪就更是让那些身经百战的红­色­将军们一个个都成了问题不断的小学生,红军对于冲锋枪可是一向钟爱有加的,如果这种冲锋枪真的那么便宜,岂不是意味着红军将来可以大面积装备,想想就令人兴奋。

注1:该枪采用的口径一度引起不少参观者的质疑,毕竟国内现在使用苏式武器的部队极少,这种步枪将来的弹药供应势必严重依赖于苏区军工生产,但李卫华列举出苏式武器简单耐用、易于大规模生产等适合红军和中国现状的种种优点,加之豫西苏区日益增强的弹药生产能力和将来苏联可能的援助,大家便很快都被说服了,殊不知李卫华这样做主要的目的只是为了直接照搬记忆里的经典武器设计,以省心省力罢了,能山寨就山寨、没办法才自主研发,这一直都是李卫华的信条......

第八十九章 伟人就是伟人

“这么多钱,即使全换成黄金,也有上百吨之多,人少了根本无法携带,而人多了,又如何能够避开国民党特务的耳目?分散出国的话,又哪儿有那么多人手?(光是­精­通外语,在这个年代就算是高级人才了。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周副主席的质疑入情入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