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xiaomawenxue.com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抗战之军工元帅 > 第五十六章 宣战多年无人知

第五十六章 宣战多年无人知

但卫立煌部进入苏区以后大肆捕杀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的消息却令李卫华大惊失­色­,由于后世宣传的影响,李卫华一直以为卫立煌是“亲共”的,殊不知那是历史上他在“西安事变”与后来的抗战中见识到中国**人的宽广胸怀与大公无私之后才转变过来的,在此之前卫立煌或许是将中国**看成了苏联分裂中国的工具,**极为坚决,死在他屠刀下的党员群众数以万计

本来谭震林即便不能与卫立煌正面对抗,但靠着用熟了的游击战术,一样能令卫立煌焦头烂额,然而卫立煌如此残酷的手段却让李卫华有些投鼠忌器起来,万一游击战进一步激怒了卫立煌,令他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来,那该怎么办?将乡亲们撤进山里是个办法,但以卫立煌老成持重的用兵风格,肯定会在苏区逗留很久,到时候本就元气未复的苏区经济民生必然再遭重创,不说别的,光是一季的粮食缺口,就足以令几十万革命群众死于饥荒

“不行,一定得将他引走!”,李卫华不禁心急如焚,但卫立煌用兵一向很有主见,只要他认为是错误的,即使是老蒋的命令他也常常顶回去,所以红十五军光是北上还不行,得打大仗,打能够动摇老蒋统治根基的大仗,才能逼迫他强令卫立煌北上救援,甚至因其抗命而撤了他的职。

1935年6月12日,红十五军主力以及非战斗人员共计十五万人东出浙江开化县,自此才真正开始了被后世史家称为“东路长征”的铁血征途。离开之前,考虑到谭震林军事才能未必够用,李卫华经中央批准,任命叶飞为闽赣浙粤皖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还将位于闽浙赣三省交会处的兵工厂留给了苏区,虽然骨­干­与一些设备被李卫华带走,使得兵工厂基本失去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但仅靠留下的生产线,也有相当可观的军工制造能力。

而且,留下的­干­部工人之中虽然没有几个专家(只有刘衡个年老体弱的主动留下了。),但他们却通过“依葫芦画瓢”不断新建生产线的办法持续地扩大着兵工厂的产能,到抗战全面爆发时这座“闽赣浙粤皖边区兵工厂”已经具备了月产300万发枪弹、手榴弹八千颗、爆破筒一千支、枪榴弹五百枚、冲锋枪九百支、地雷一万多颗的能力,并能够修理枪械和迫击炮、生产60mmm、82mm两种口径的迫击炮弹,为江南地区的抗战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临行前,李卫华要求遭到进犯的苏区县进行坚决的坚壁清野,同时多布地雷,这样一来卫立煌部本就不快的行军速度就会变得愈发迟缓,在红十五军主力将其引走前能够祸害到的地域就会相对少得多。虽然这样做会令苏区东部诸县受到更大的伤害,但从整个苏区的全局来看,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被逼着硬起心肠做出这一决定的李卫华并没有意识到,他正是由此开始,逐渐具备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觉悟

第五十四章 战火重燃

修整期间,先后有杨文翰、裴月山领导的赣东北游击队与闽北党组织的最高领导人黄道率其领导的数百名游击队员来投,进一步壮大了红十五军的力量。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其中杨文翰虽然职务不高、兵也不多,却引起了李卫华的高度重视,因为他当年看过一篇报导《揭密最后一支红军》,说的正是之前活动于赣东北地区的杨文翰部。历史上杨文翰因为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加之与国民党政权仇恨太深,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抗拒党中央的改编命令,连杀了五个组织派来劝说的代表,一直顽固地坚持反蒋,最终于1943年被**全部剿灭,他一个人死也就罢了,却害了千百名革命战士和那五位党的­干­部,这令李卫华对其第一印象非常差。

由于红十五军­干­部一直不足,带着几百人过来的游击队领导加盟后一般至少也能当个团长,而杨文翰却只当了一个小小的营长,但他却并没有任何怨言,还出­色­地完成了多次战斗任务,这才令李卫华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或许是此时的杨文翰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时间还不长,他的党­性­还在,又身处红十五军这个大集体当中,即使思想上有什么不对,也很容易改正,所以他并非像历史上那样无可救药。而在四面树敌的绝境下,历史上杨文翰能够带领他的游击队坚持到抗战末期,足以证明他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此后李卫华在不放松对其思想教育的同时,在军事上给予了他越来越多的表现机会,使其最终成长为红十五军的一员大将

由于红十五军中真正的新兵其实不多,加之又有粟裕全权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修整与编训,红十五军的战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编制也都完成了整合。但时间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在此期间,**也基本完成了兵力部署,并由卫立煌部十万余人率先对苏区发起了进攻,而江西的陈诚与浙江的刘峙也都完成了增兵,围剿红十五军的**总兵力多达四十万人

李卫华这才意识到自己虽然在短短几个月里拉起了十几万人的红十五军,但与能够调动至少半个中国资源的老蒋相比,实力还是不值一提的,于是当初制定的发展策略又重新被其拾起。

红十五军主力还未展开行动,李卫华就接到了留守闽赣粤苏区的谭震林部受挫于卫立煌的消息,这其实是在李卫华意料之中的,毕竟卫立煌可是**之中货真价实的名将,而谭震林虽然一度在红十五军中挑大梁,但只是因为当时李卫华实在是手下没人而已,别说和粟裕比,就算与叶飞比,谭震林的军事才能都要明显逊­色­,又岂是卫立煌的对手?何况卫部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远在闽赣粤苏区留守部队之上

但卫立煌部进入苏区以后大肆捕杀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的消息却令李卫华大惊失­色­,由于后世宣传的影响,李卫华一直以为卫立煌是“亲共”的,殊不知那是历史上他在“西安事变”与后来的抗战中见识到中国**人的宽广胸怀与大公无私之后才转变过来的,在此之前卫立煌或许是将中国**看成了苏联分裂中国的工具,**极为坚决,死在他屠刀下的党员群众数以万计

本来谭震林即便不能与卫立煌正面对抗,但靠着用熟了的游击战术,一样能令卫立煌焦头烂额,然而卫立煌如此残酷的手段却让李卫华有些投鼠忌器起来,万一游击战进一步激怒了卫立煌,令他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来,那该怎么办?将乡亲们撤进山里是个办法,但以卫立煌老成持重的用兵风格,肯定会在苏区逗留很久,到时候本就元气未复的苏区经济民生必然再遭重创,不说别的,光是一季的粮食缺口,就足以令几十万革命群众死于饥荒

“不行,一定得将他引走!”,李卫华不禁心急如焚,但卫立煌用兵一向很有主见,只要他认为是错误的,即使是老蒋的命令他也常常顶回去,所以红十五军光是北上还不行,得打大仗,打能够动摇老蒋统治根基的大仗,才能逼迫他强令卫立煌北上救援,甚至因其抗命而撤了他的职。

1935年6月12日,红十五军主力以及非战斗人员共计十五万人东出浙江开化县,自此才真正开始了被后世史家称为“东路长征”的铁血征途。离开之前,考虑到谭震林军事才能未必够用,李卫华经中央批准,任命叶飞为闽赣浙粤皖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还将位于闽浙赣三省交会处的兵工厂留给了苏区,虽然骨­干­与一些设备被李卫华带走,使得兵工厂基本失去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但仅靠留下的生产线,也有相当可观的军工制造能力。

而且,留下的­干­部工人之中虽然没有几个专家(只有刘衡个年老体弱的主动留下了。),但他们却通过“依葫芦画瓢”不断新建生产线的办法持续地扩大着兵工厂的产能,到抗战全面爆发时这座“闽赣浙粤皖边区兵工厂”已经具备了月产300万发枪弹、手榴弹八千颗、爆破筒一千支、枪榴弹五百枚、冲锋枪九百支、地雷一万多颗的能力,并能够修理枪械和迫击炮、生产60mmm、82mm两种口径的迫击炮弹,为江南地区的抗战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临行前,李卫华要求遭到进犯的苏区县进行坚决的坚壁清野,同时多布地雷,这样一来卫立煌部本就不快的行军速度就会变得愈发迟缓,在红十五军主力将其引走前能够祸害到的地域就会相对少得多。虽然这样做会令苏区东部诸县受到更大的伤害,但从整个苏区的全局来看,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被逼着硬起心肠做出这一决定的李卫华并没有意识到,他正是由此开始,逐渐具备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觉悟

第五十五章 炮兵盲打

由于此次红十五军是真的打算离开苏区,所以李卫华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路上连那些县城都没去碰,结果这样一来却无意中迷惑了敌人。请使用访问本站≡上一次惨败后刘峙一直在搜集有关红十五军的资料,他发现自己的苦主十分喜欢攻占城镇,几乎每一个经过的县城都没放过,因此当他接到红十五军沿途经过的那些县分的报告后,很自然地以为这只是敌人的疑兵之计,他对此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针,在温州集结重兵等待即将发生的大战。但刘峙却没想到,不,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卫华这次攻击的目标竟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城市、浙江的省会——杭州

当李卫华说出自己准备进攻杭州时,就连一向用兵大胆的粟裕都以为李卫华是在开玩笑,发现他是认真的之后更是立刻劝阻,但李卫华却告诉大家,早在修整一开始的时候部分特战队员就已经混进了杭州城(当时只是想要打探情报),而在他们的配合下,这次红十五军将使用一种全新的攻城战术,同时另一部分特种兵则负责在必要时切断连接上海和杭州的沪杭甬铁路,只要耽搁援军三天时间,李卫华就有信心拿下杭州。而且这只是最悲观的情况,如果这次运气不太差,将很可能会出现不止一次的围城打援良机,到时候近现代以来中国名将之中最擅长打歼灭战的粟裕就有机会大展身手了

老蒋为了腾出大量机动兵力三面包围苏区,不得不从各地抽调了大量兵力,连他最核心的统治区域沪宁杭地区驻防兵力也大为减少,如今杭州城内只有一个师的驻军,兵力即使加上周围的几个县也不满三万。老蒋敢这么做自然是有依仗的,有沪杭甬铁路这条陆上大动脉在,兼之杭州又是沿海城市,一旦杭州遭到攻击,南京与上海的援军将会很快赶到,大有机会歼灭红十五军于杭州城下。

然而,依靠李卫华的新战术,他相信红十五军有能力在一天之内打垮驻杭**主力,三天之内占领全城,就算有援军赶来,也只会给红十五军送来包饺子的机会,因为以**调动集结的低效率,想要一下子派来十万人、甚至更大规模的援军,即使在交通便利的沪宁杭地区,也至少要十天半个月时间,那时红十五军早就攻下杭州了,而想要快一点就必须分批赶到,那自然就给了红十五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而且李卫华还可以利用特种兵破坏铁路来迟滞敌人的陆上援兵,至于海路,**的舰炮最大口径不过150mm,投鼠忌器的老蒋也未必舍得将自己的家乡与根基之地打烂

听李卫华这么一分析,粟裕等人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反对了,但粟裕还是强烈要求其暂时将那些非战斗人员留在苏区,毕竟此战非同小可,带着这些累赘实在是费力而危险的事,宁可浪费一点时间,等杭州战役结束后再回来接人,李卫华同意了,但为了提高效率,他特意留下了一个加强团的兵力,负责在接到他的命令后护送学员、技工和专家们离开苏区与红十五军主力会合。

由于刘峙的误判,直到红十五军穿越了天目山,进逼杭州城下的时候,刘峙才意识到红军是真的要打杭州,顿时慌了神,连忙集结部队北上救援,并向军委会求援,消南京赶快派兵救急,毕竟现在钱塘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仅靠紧急征集来的那点渡船,想要将刘峙的十万大军运过河去绝非一两天可以做到的,何况刘峙这十万大军光是集结完毕就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大概是由于上次被打怕了的缘故,刘峙这次非常谨慎,直到主力齐集后才开始渡江,但这样一来却将北面的**援兵害惨了,而结果就是,刘峙的大军还没全部渡过钱塘江,就接到了杭州失守的电报

由于此时的**(历史上要到抗战后期由美国人提供)尚未掌握较­精­确的电台侦测定位技术,所以龙飞豹等特战队员们可以十分安全地将自己测定的杭州城内重要军事目标的方位坐标一一电告军部‖时由于红十五军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杭州守军根本不敢出城迎击,而选择了龟缩在城内死守,李卫华顿时心中大定,知道自己的计划成功在望了。但为了充分发挥新战术的威力,李卫华并没有马上下令进攻,而是等到天黑让炮兵利用夜幕的掩护推进到城下早已选定的各个炮位,并迅即对城内早已经定位好的众多军事目标发起了猛烈的炮击,纵然是山炮­射­程较近,也足以打到十里开外,在其抵近城下直接开炮的情况下,以民国时期的城市规模,即便不能覆盖杭州全城也差不了多少了

结果数以千计的**官兵还未完全清醒过来过来就死在了睡梦之中,而杭州城内更是陷入了到了空前的混乱之中,加之地下党与特战队员们的煽风点火,更是令城内的局势完全失控,以致于残存的**根本无法组织起来,而这个时候杭州本就残破的城墙早就被改成平­射­炮的150mm重迫击炮轰了个稀巴烂,在城内火光的指引下,红十五军特务团在军政委毛泽覃的亲自率领下带头冲进了城内

话说李卫华现在也想通了,只要卷入战争,就没哪儿是绝对安全的,毛岸英在志司当翻译不也一样牺牲了吗?与其这样死得窝囊,还不如该­干­嘛­干­嘛,就算死了也是不折不扣的革命烈士,省得被小人乱扣屎盆子,比如“蛋炒饭”之类的,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特务团强悍的军事素质与特殊的装备配置在夜间巷战中显出了巨大的威力,而城内的**即使在人数上都没有明显优势,装备更是差了一截,在建制被完全打乱、而大家又普遍陷入到空前的恐慌之中时,官兵们的斗志迅速土崩瓦解,开始成片成片地向红军投降。结果红十五军连一个营的损失都没有,便拿下了杭州这座大城市,过程顺利得连李卫华都有些惊讶

第五十五章 炮兵盲打

由于此次红十五军是真的打算离开苏区,所以李卫华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路上连那些县城都没去碰,结果这样一来却无意中迷惑了敌人。请使用访问本站≡上一次惨败后刘峙一直在搜集有关红十五军的资料,他发现自己的苦主十分喜欢攻占城镇,几乎每一个经过的县城都没放过,因此当他接到红十五军沿途经过的那些县分的报告后,很自然地以为这只是敌人的疑兵之计,他对此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针,在温州集结重兵等待即将发生的大战。但刘峙却没想到,不,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卫华这次攻击的目标竟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城市、浙江的省会——杭州

当李卫华说出自己准备进攻杭州时,就连一向用兵大胆的粟裕都以为李卫华是在开玩笑,发现他是认真的之后更是立刻劝阻,但李卫华却告诉大家,早在修整一开始的时候部分特战队员就已经混进了杭州城(当时只是想要打探情报),而在他们的配合下,这次红十五军将使用一种全新的攻城战术,同时另一部分特种兵则负责在必要时切断连接上海和杭州的沪杭甬铁路,只要耽搁援军三天时间,李卫华就有信心拿下杭州。而且这只是最悲观的情况,如果这次运气不太差,将很可能会出现不止一次的围城打援良机,到时候近现代以来中国名将之中最擅长打歼灭战的粟裕就有机会大展身手了

老蒋为了腾出大量机动兵力三面包围苏区,不得不从各地抽调了大量兵力,连他最核心的统治区域沪宁杭地区驻防兵力也大为减少,如今杭州城内只有一个师的驻军,兵力即使加上周围的几个县也不满三万。老蒋敢这么做自然是有依仗的,有沪杭甬铁路这条陆上大动脉在,兼之杭州又是沿海城市,一旦杭州遭到攻击,南京与上海的援军将会很快赶到,大有机会歼灭红十五军于杭州城下。

然而,依靠李卫华的新战术,他相信红十五军有能力在一天之内打垮驻杭**主力,三天之内占领全城,就算有援军赶来,也只会给红十五军送来包饺子的机会,因为以**调动集结的低效率,想要一下子派来十万人、甚至更大规模的援军,即使在交通便利的沪宁杭地区,也至少要十天半个月时间,那时红十五军早就攻下杭州了,而想要快一点就必须分批赶到,那自然就给了红十五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而且李卫华还可以利用特种兵破坏铁路来迟滞敌人的陆上援兵,至于海路,**的舰炮最大口径不过150mm,投鼠忌器的老蒋也未必舍得将自己的家乡与根基之地打烂

听李卫华这么一分析,粟裕等人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反对了,但粟裕还是强烈要求其暂时将那些非战斗人员留在苏区,毕竟此战非同小可,带着这些累赘实在是费力而危险的事,宁可浪费一点时间,等杭州战役结束后再回来接人,李卫华同意了,但为了提高效率,他特意留下了一个加强团的兵力,负责在接到他的命令后护送学员、技工和专家们离开苏区与红十五军主力会合。

由于刘峙的误判,直到红十五军穿越了天目山,进逼杭州城下的时候,刘峙才意识到红军是真的要打杭州,顿时慌了神,连忙集结部队北上救援,并向军委会求援,消南京赶快派兵救急,毕竟现在钱塘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仅靠紧急征集来的那点渡船,想要将刘峙的十万大军运过河去绝非一两天可以做到的,何况刘峙这十万大军光是集结完毕就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大概是由于上次被打怕了的缘故,刘峙这次非常谨慎,直到主力齐集后才开始渡江,但这样一来却将北面的**援兵害惨了,而结果就是,刘峙的大军还没全部渡过钱塘江,就接到了杭州失守的电报

由于此时的**(历史上要到抗战后期由美国人提供)尚未掌握较­精­确的电台侦测定位技术,所以龙飞豹等特战队员们可以十分安全地将自己测定的杭州城内重要军事目标的方位坐标一一电告军部‖时由于红十五军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杭州守军根本不敢出城迎击,而选择了龟缩在城内死守,李卫华顿时心中大定,知道自己的计划成功在望了。但为了充分发挥新战术的威力,李卫华并没有马上下令进攻,而是等到天黑让炮兵利用夜幕的掩护推进到城下早已选定的各个炮位,并迅即对城内早已经定位好的众多军事目标发起了猛烈的炮击,纵然是山炮­射­程较近,也足以打到十里开外,在其抵近城下直接开炮的情况下,以民国时期的城市规模,即便不能覆盖杭州全城也差不了多少了

结果数以千计的**官兵还未完全清醒过来过来就死在了睡梦之中,而杭州城内更是陷入了到了空前的混乱之中,加之地下党与特战队员们的煽风点火,更是令城内的局势完全失控,以致于残存的**根本无法组织起来,而这个时候杭州本就残破的城墙早就被改成平­射­炮的150mm重迫击炮轰了个稀巴烂,在城内火光的指引下,红十五军特务团在军政委毛泽覃的亲自率领下带头冲进了城内

话说李卫华现在也想通了,只要卷入战争,就没哪儿是绝对安全的,毛岸英在志司当翻译不也一样牺牲了吗?与其这样死得窝囊,还不如该­干­嘛­干­嘛,就算死了也是不折不扣的革命烈士,省得被小人乱扣屎盆子,比如“蛋炒饭”之类的,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特务团强悍的军事素质与特殊的装备配置在夜间巷战中显出了巨大的威力,而城内的**即使在人数上都没有明显优势,装备更是差了一截,在建制被完全打乱、而大家又普遍陷入到空前的恐慌之中时,官兵们的斗志迅速土崩瓦解,开始成片成片地向红军投降。结果红十五军连一个营的损失都没有,便拿下了杭州这座大城市,过程顺利得连李卫华都有些惊讶

第五十五章 炮兵盲打

由于此次红十五军是真的打算离开苏区,所以李卫华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路上连那些县城都没去碰,结果这样一来却无意中迷惑了敌人。请使用访问本站≡上一次惨败后刘峙一直在搜集有关红十五军的资料,他发现自己的苦主十分喜欢攻占城镇,几乎每一个经过的县城都没放过,因此当他接到红十五军沿途经过的那些县分的报告后,很自然地以为这只是敌人的疑兵之计,他对此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方针,在温州集结重兵等待即将发生的大战。但刘峙却没想到,不,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卫华这次攻击的目标竟然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城市、浙江的省会——杭州

当李卫华说出自己准备进攻杭州时,就连一向用兵大胆的粟裕都以为李卫华是在开玩笑,发现他是认真的之后更是立刻劝阻,但李卫华却告诉大家,早在修整一开始的时候部分特战队员就已经混进了杭州城(当时只是想要打探情报),而在他们的配合下,这次红十五军将使用一种全新的攻城战术,同时另一部分特种兵则负责在必要时切断连接上海和杭州的沪杭甬铁路,只要耽搁援军三天时间,李卫华就有信心拿下杭州。而且这只是最悲观的情况,如果这次运气不太差,将很可能会出现不止一次的围城打援良机,到时候近现代以来中国名将之中最擅长打歼灭战的粟裕就有机会大展身手了

老蒋为了腾出大量机动兵力三面包围苏区,不得不从各地抽调了大量兵力,连他最核心的统治区域沪宁杭地区驻防兵力也大为减少,如今杭州城内只有一个师的驻军,兵力即使加上周围的几个县也不满三万。老蒋敢这么做自然是有依仗的,有沪杭甬铁路这条陆上大动脉在,兼之杭州又是沿海城市,一旦杭州遭到攻击,南京与上海的援军将会很快赶到,大有机会歼灭红十五军于杭州城下。

然而,依靠李卫华的新战术,他相信红十五军有能力在一天之内打垮驻杭**主力,三天之内占领全城,就算有援军赶来,也只会给红十五军送来包饺子的机会,因为以**调动集结的低效率,想要一下子派来十万人、甚至更大规模的援军,即使在交通便利的沪宁杭地区,也至少要十天半个月时间,那时红十五军早就攻下杭州了,而想要快一点就必须分批赶到,那自然就给了红十五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而且李卫华还可以利用特种兵破坏铁路来迟滞敌人的陆上援兵,至于海路,**的舰炮最大口径不过150mm,投鼠忌器的老蒋也未必舍得将自己的家乡与根基之地打烂

听李卫华这么一分析,粟裕等人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反对了,但粟裕还是强烈要求其暂时将那些非战斗人员留在苏区,毕竟此战非同小可,带着这些累赘实在是费力而危险的事,宁可浪费一点时间,等杭州战役结束后再回来接人,李卫华同意了,但为了提高效率,他特意留下了一个加强团的兵力,负责在接到他的命令后护送学员、技工和专家们离开苏区与红十五军主力会合。

由于刘峙的误判,直到红十五军穿越了天目山,进逼杭州城下的时候,刘峙才意识到红军是真的要打杭州,顿时慌了神,连忙集结部队北上救援,并向军委会求援,消南京赶快派兵救急,毕竟现在钱塘江大桥还在建设之中,仅靠紧急征集来的那点渡船,想要将刘峙的十万大军运过河去绝非一两天可以做到的,何况刘峙这十万大军光是集结完毕就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大概是由于上次被打怕了的缘故,刘峙这次非常谨慎,直到主力齐集后才开始渡江,但这样一来却将北面的**援兵害惨了,而结果就是,刘峙的大军还没全部渡过钱塘江,就接到了杭州失守的电报

由于此时的**(历史上要到抗战后期由美国人提供)尚未掌握较­精­确的电台侦测定位技术,所以龙飞豹等特战队员们可以十分安全地将自己测定的杭州城内重要军事目标的方位坐标一一电告军部‖时由于红十五军的兵力占据绝对优势,杭州守军根本不敢出城迎击,而选择了龟缩在城内死守,李卫华顿时心中大定,知道自己的计划成功在望了。但为了充分发挥新战术的威力,李卫华并没有马上下令进攻,而是等到天黑让炮兵利用夜幕的掩护推进到城下早已选定的各个炮位,并迅即对城内早已经定位好的众多军事目标发起了猛烈的炮击,纵然是山炮­射­程较近,也足以打到十里开外,在其抵近城下直接开炮的情况下,以民国时期的城市规模,即便不能覆盖杭州全城也差不了多少了

结果数以千计的**官兵还未完全清醒过来过来就死在了睡梦之中,而杭州城内更是陷入了到了空前的混乱之中,加之地下党与特战队员们的煽风点火,更是令城内的局势完全失控,以致于残存的**根本无法组织起来,而这个时候杭州本就残破的城墙早就被改成平­射­炮的150mm重迫击炮轰了个稀巴烂,在城内火光的指引下,红十五军特务团在军政委毛泽覃的亲自率领下带头冲进了城内

话说李卫华现在也想通了,只要卷入战争,就没哪儿是绝对安全的,毛岸英在志司当翻译不也一样牺牲了吗?与其这样死得窝囊,还不如该­干­嘛­干­嘛,就算死了也是不折不扣的革命烈士,省得被小人乱扣屎盆子,比如“蛋炒饭”之类的,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特务团强悍的军事素质与特殊的装备配置在夜间巷战中显出了巨大的威力,而城内的**即使在人数上都没有明显优势,装备更是差了一截,在建制被完全打乱、而大家又普遍陷入到空前的恐慌之中时,官兵们的斗志迅速土崩瓦解,开始成片成片地向红军投降。结果红十五军连一个营的损失都没有,便拿下了杭州这座大城市,过程顺利得连李卫华都有些惊讶

第五十六章 宣战多年无人知

被李卫华称为“炮兵盲打技术”的间接炮击战术(即不是通过炮兵目测,而是根据身处前线的炮兵观测员提供的数据来炮击自己看不到的目标。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其实并不是特别先进的战术,别说欧美列强,就算是日军的炮兵也掌握了这个能力,但战术落后的**却普遍对此一无所知(其实也因为对手是印象中一直没什么文化的红军,如果是和日军打,事先或许会有所防范的。),不但城防布局很成问题,夜间更是毫无防炮的意识,才会一下子损失了那么多人,进而乱成一团被红军钻了空子。要不然以山炮有限的­射­程和威力,是很难取得太大的战果的,但不管怎样,红十五军这次算是赚到了,拿下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收获比起之前全部的缴获都大得多

对于杭州的火柴厂等民族工业,李卫华严令部下不得­骚­扰破坏,即使对于其中一些自己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也都以高于平均市价的价格向这些厂家购买(但企业主不肯卖的话李卫华也不会客气)。而银行当铺之类纯粹以钱生钱的金融或准金融机构,李卫华的态度却要强硬得多。他之所以如此区别对待,一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状下(只有工业发达了,金融、尤其是私人控制的金融业才算是利大于弊。),这些机构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绝对是害大于利,称其为吸血鬼一点都不为过;二来江浙财阀乃是老蒋的幕后支持者(不过后来抗战期间被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买办势力给反噬了,加之固定资产大多毁于战火,此后江浙财阀一蹶不振,没办法,在中国钱永远不是权的对手),李卫华自然不会客气。结果仅仅这一项就查抄得到了金银外汇等硬通货总值超过五千万大洋,古董书画之类的物品若能全部变现,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看着这一连串的数字,再想想数以亿计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中国的民族工业也举步维艰,李卫华对于这些财阀就愈加愤恨,须知这个年代投资一百万大洋的企业在中国就算是大厂了,而这些江浙财阀空有敌国之富,却基本都拿来进行放贷、买地之类于国于民毫无益处的事业,靠着吸食中国百姓的血汗将自己养得日益肥硕,即便偶尔兴办工业(一般都是使­阴­招弄垮民族企业,再以低价收购,比如当初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新建的几乎没有。),也都是一些来钱快的轻工业,没有一个人投资于国家现在最急需的重工业(民营的重工业企业还是有的,但其中没有一个有金融背景,反而几乎都吃过金融家的亏,很多都因此倒闭破产。)〓府不支持,国内最有钱的一批人也不投资,民国的重工业能够发展起来才有鬼了,也难怪所谓的“黄金十年”中民国的重工业生产反而日益萎缩,以致于连北洋政府时期都不如了

另外,杭州毕竟是人口几十万的大城市,经济在如今的中国也足以排进前十,即便驻军不多,城内的武器弹药与各种物资也都十分充足,光是查抄仓库就让红十五军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杭州还有一个日租界,城内的日侨也为数不少,加起来足有好几千人,这些将来侵华日军的帮凶李卫华自然不会放过,很快一个红十五军的主力团就迅速开进日租界,轻松消灭了租界里的几百名日军官兵和武装日侨,随即控制了整个日租界。然后,李卫华下令对城内的日侨进行甄别,被杭州市民举报(含匿名举报)有罪的全部处死,没被举报的也被没收了全部财产,只给每个家庭留下了一个月的口粮以示人道☆绝的是,对于那些红军无法带走的不动产,李卫华居然又“卖”回给了物主(李卫华本想就地倾销掉的,奈何杭州市民怕得罪日本人,没人敢买。),还逼他们每人都写下了欠条。对此日本人在愤怒的同时无不在心里暗暗嘲笑中国人的贪财和愚蠢,“这些支那土匪真是想钱想疯了,难道他们以为我们以后会履行这些账单吗?还是他们能到日本来向我们讨债?”。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年之后,李卫华真的带了他的部队到日本岛上逼债去了

而对于杭州的日本技术人才,李卫华更是延续一直以来的做法,将其统统打包带走,但对于试图反抗或是非暴力不合作的那些家伙,李卫华可就不像对同胞那样客气了,仅仅是第一天就处决掉了二十几个人(不包括日租界内的日本军队),而且为了“节省子弹”,全都采取了日本人最害怕的砍头方式,这下日侨们顿时全被镇住了,毕竟他们虽然大多也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但终究只是些平民,在己方没有半点胜算的情况下,他们并没有勇气跟李卫华的十万大军对抗。

其间还发生了一次小小的花絮,日本驻杭州的领事居然找到李卫华的指挥部,谴责红军不宣而战,违背国际公法,李卫华闻言不禁一阵好笑,随即淡定地告诉他一个国统区没几个人知道的事实——“我们苏区政府早在公元1932年,也即是日本入侵我国的东三省后不久,就对日本宣战了,所以你我两方现在是处于战争状态”

日本领事顿时愣住了,从李卫华的神情来看并不像是诈他,那么大家不知道这件事显然是南京政府封锁了消息。然而,日本领事虽然心中将老蒋骂了不知多少遍,却始终想不出符合日本利益的报复方法

按理来说侨民被人抢劫杀害,日本外务省应该找中国政府抗议并要求赔偿,但这次对方可是南京政府的反对者,日本真这么做了,多少都会打击南京政府的威信,那不是反而帮了红军?通过给老蒋军援等经济手段间接对付红军?数量不多的话,对于眼前已经颇为强大的红军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用处,多了的话,那势必会大大增强南京国民政府的力量,对于将来帝国下一步的支那战略显然是不利的。那么,日本派兵到中国来帮助老蒋“剿匪”?至少日本领事个人觉得,那位蒋委员长答应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第五十六章 宣战多年无人知

被李卫华称为“炮兵盲打技术”的间接炮击战术(即不是通过炮兵目测,而是根据身处前线的炮兵观测员提供的数据来炮击自己看不到的目标。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其实并不是特别先进的战术,别说欧美列强,就算是日军的炮兵也掌握了这个能力,但战术落后的**却普遍对此一无所知(其实也因为对手是印象中一直没什么文化的红军,如果是和日军打,事先或许会有所防范的。),不但城防布局很成问题,夜间更是毫无防炮的意识,才会一下子损失了那么多人,进而乱成一团被红军钻了空子。要不然以山炮有限的­射­程和威力,是很难取得太大的战果的,但不管怎样,红十五军这次算是赚到了,拿下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收获比起之前全部的缴获都大得多

对于杭州的火柴厂等民族工业,李卫华严令部下不得­骚­扰破坏,即使对于其中一些自己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也都以高于平均市价的价格向这些厂家购买(但企业主不肯卖的话李卫华也不会客气)。而银行当铺之类纯粹以钱生钱的金融或准金融机构,李卫华的态度却要强硬得多。他之所以如此区别对待,一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状下(只有工业发达了,金融、尤其是私人控制的金融业才算是利大于弊。),这些机构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绝对是害大于利,称其为吸血鬼一点都不为过;二来江浙财阀乃是老蒋的幕后支持者(不过后来抗战期间被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买办势力给反噬了,加之固定资产大多毁于战火,此后江浙财阀一蹶不振,没办法,在中国钱永远不是权的对手),李卫华自然不会客气。结果仅仅这一项就查抄得到了金银外汇等硬通货总值超过五千万大洋,古董书画之类的物品若能全部变现,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看着这一连串的数字,再想想数以亿计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中国的民族工业也举步维艰,李卫华对于这些财阀就愈加愤恨,须知这个年代投资一百万大洋的企业在中国就算是大厂了,而这些江浙财阀空有敌国之富,却基本都拿来进行放贷、买地之类于国于民毫无益处的事业,靠着吸食中国百姓的血汗将自己养得日益肥硕,即便偶尔兴办工业(一般都是使­阴­招弄垮民族企业,再以低价收购,比如当初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新建的几乎没有。),也都是一些来钱快的轻工业,没有一个人投资于国家现在最急需的重工业(民营的重工业企业还是有的,但其中没有一个有金融背景,反而几乎都吃过金融家的亏,很多都因此倒闭破产。)〓府不支持,国内最有钱的一批人也不投资,民国的重工业能够发展起来才有鬼了,也难怪所谓的“黄金十年”中民国的重工业生产反而日益萎缩,以致于连北洋政府时期都不如了

另外,杭州毕竟是人口几十万的大城市,经济在如今的中国也足以排进前十,即便驻军不多,城内的武器弹药与各种物资也都十分充足,光是查抄仓库就让红十五军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杭州还有一个日租界,城内的日侨也为数不少,加起来足有好几千人,这些将来侵华日军的帮凶李卫华自然不会放过,很快一个红十五军的主力团就迅速开进日租界,轻松消灭了租界里的几百名日军官兵和武装日侨,随即控制了整个日租界。然后,李卫华下令对城内的日侨进行甄别,被杭州市民举报(含匿名举报)有罪的全部处死,没被举报的也被没收了全部财产,只给每个家庭留下了一个月的口粮以示人道☆绝的是,对于那些红军无法带走的不动产,李卫华居然又“卖”回给了物主(李卫华本想就地倾销掉的,奈何杭州市民怕得罪日本人,没人敢买。),还逼他们每人都写下了欠条。对此日本人在愤怒的同时无不在心里暗暗嘲笑中国人的贪财和愚蠢,“这些支那土匪真是想钱想疯了,难道他们以为我们以后会履行这些账单吗?还是他们能到日本来向我们讨债?”。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年之后,李卫华真的带了他的部队到日本岛上逼债去了

而对于杭州的日本技术人才,李卫华更是延续一直以来的做法,将其统统打包带走,但对于试图反抗或是非暴力不合作的那些家伙,李卫华可就不像对同胞那样客气了,仅仅是第一天就处决掉了二十几个人(不包括日租界内的日本军队),而且为了“节省子弹”,全都采取了日本人最害怕的砍头方式,这下日侨们顿时全被镇住了,毕竟他们虽然大多也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但终究只是些平民,在己方没有半点胜算的情况下,他们并没有勇气跟李卫华的十万大军对抗。

其间还发生了一次小小的花絮,日本驻杭州的领事居然找到李卫华的指挥部,谴责红军不宣而战,违背国际公法,李卫华闻言不禁一阵好笑,随即淡定地告诉他一个国统区没几个人知道的事实——“我们苏区政府早在公元1932年,也即是日本入侵我国的东三省后不久,就对日本宣战了,所以你我两方现在是处于战争状态”

日本领事顿时愣住了,从李卫华的神情来看并不像是诈他,那么大家不知道这件事显然是南京政府封锁了消息。然而,日本领事虽然心中将老蒋骂了不知多少遍,却始终想不出符合日本利益的报复方法

按理来说侨民被人抢劫杀害,日本外务省应该找中国政府抗议并要求赔偿,但这次对方可是南京政府的反对者,日本真这么做了,多少都会打击南京政府的威信,那不是反而帮了红军?通过给老蒋军援等经济手段间接对付红军?数量不多的话,对于眼前已经颇为强大的红军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用处,多了的话,那势必会大大增强南京国民政府的力量,对于将来帝国下一步的支那战略显然是不利的。那么,日本派兵到中国来帮助老蒋“剿匪”?至少日本领事个人觉得,那位蒋委员长答应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