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xiaomawenxue.com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抗战之军工元帅 > 第五十六章 宣战多年无人知

第五十六章 宣战多年无人知

被李卫华称为“炮兵盲打技术”的间接炮击战术(即不是通过炮兵目测,而是根据身处前线的炮兵观测员提供的数据来炮击自己看不到的目标。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其实并不是特别先进的战术,别说欧美列强,就算是日军的炮兵也掌握了这个能力,但战术落后的**却普遍对此一无所知(其实也因为对手是印象中一直没什么文化的红军,如果是和日军打,事先或许会有所防范的。),不但城防布局很成问题,夜间更是毫无防炮的意识,才会一下子损失了那么多人,进而乱成一团被红军钻了空子。要不然以山炮有限的­射­程和威力,是很难取得太大的战果的,但不管怎样,红十五军这次算是赚到了,拿下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收获比起之前全部的缴获都大得多

对于杭州的火柴厂等民族工业,李卫华严令部下不得­骚­扰破坏,即使对于其中一些自己需要的设备和原材料,也都以高于平均市价的价格向这些厂家购买(但企业主不肯卖的话李卫华也不会客气)。而银行当铺之类纯粹以钱生钱的金融或准金融机构,李卫华的态度却要强硬得多。他之所以如此区别对待,一是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状下(只有工业发达了,金融、尤其是私人控制的金融业才算是利大于弊。),这些机构对于中国人民来说绝对是害大于利,称其为吸血鬼一点都不为过;二来江浙财阀乃是老蒋的幕后支持者(不过后来抗战期间被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买办势力给反噬了,加之固定资产大多毁于战火,此后江浙财阀一蹶不振,没办法,在中国钱永远不是权的对手),李卫华自然不会客气。结果仅仅这一项就查抄得到了金银外汇等硬通货总值超过五千万大洋,古董书画之类的物品若能全部变现,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看着这一连串的数字,再想想数以亿计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中国的民族工业也举步维艰,李卫华对于这些财阀就愈加愤恨,须知这个年代投资一百万大洋的企业在中国就算是大厂了,而这些江浙财阀空有敌国之富,却基本都拿来进行放贷、买地之类于国于民毫无益处的事业,靠着吸食中国百姓的血汗将自己养得日益肥硕,即便偶尔兴办工业(一般都是使­阴­招弄垮民族企业,再以低价收购,比如当初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新建的几乎没有。),也都是一些来钱快的轻工业,没有一个人投资于国家现在最急需的重工业(民营的重工业企业还是有的,但其中没有一个有金融背景,反而几乎都吃过金融家的亏,很多都因此倒闭破产。)〓府不支持,国内最有钱的一批人也不投资,民国的重工业能够发展起来才有鬼了,也难怪所谓的“黄金十年”中民国的重工业生产反而日益萎缩,以致于连北洋政府时期都不如了

另外,杭州毕竟是人口几十万的大城市,经济在如今的中国也足以排进前十,即便驻军不多,城内的武器弹药与各种物资也都十分充足,光是查抄仓库就让红十五军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杭州还有一个日租界,城内的日侨也为数不少,加起来足有好几千人,这些将来侵华日军的帮凶李卫华自然不会放过,很快一个红十五军的主力团就迅速开进日租界,轻松消灭了租界里的几百名日军官兵和武装日侨,随即控制了整个日租界。然后,李卫华下令对城内的日侨进行甄别,被杭州市民举报(含匿名举报)有罪的全部处死,没被举报的也被没收了全部财产,只给每个家庭留下了一个月的口粮以示人道☆绝的是,对于那些红军无法带走的不动产,李卫华居然又“卖”回给了物主(李卫华本想就地倾销掉的,奈何杭州市民怕得罪日本人,没人敢买。),还逼他们每人都写下了欠条。对此日本人在愤怒的同时无不在心里暗暗嘲笑中国人的贪财和愚蠢,“这些支那土匪真是想钱想疯了,难道他们以为我们以后会履行这些账单吗?还是他们能到日本来向我们讨债?”。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几年之后,李卫华真的带了他的部队到日本岛上逼债去了

而对于杭州的日本技术人才,李卫华更是延续一直以来的做法,将其统统打包带走,但对于试图反抗或是非暴力不合作的那些家伙,李卫华可就不像对同胞那样客气了,仅仅是第一天就处决掉了二十几个人(不包括日租界内的日本军队),而且为了“节省子弹”,全都采取了日本人最害怕的砍头方式,这下日侨们顿时全被镇住了,毕竟他们虽然大多也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但终究只是些平民,在己方没有半点胜算的情况下,他们并没有勇气跟李卫华的十万大军对抗。

其间还发生了一次小小的花絮,日本驻杭州的领事居然找到李卫华的指挥部,谴责红军不宣而战,违背国际公法,李卫华闻言不禁一阵好笑,随即淡定地告诉他一个国统区没几个人知道的事实——“我们苏区政府早在公元1932年,也即是日本入侵我国的东三省后不久,就对日本宣战了,所以你我两方现在是处于战争状态”

日本领事顿时愣住了,从李卫华的神情来看并不像是诈他,那么大家不知道这件事显然是南京政府封锁了消息。然而,日本领事虽然心中将老蒋骂了不知多少遍,却始终想不出符合日本利益的报复方法

按理来说侨民被人抢劫杀害,日本外务省应该找中国政府抗议并要求赔偿,但这次对方可是南京政府的反对者,日本真这么做了,多少都会打击南京政府的威信,那不是反而帮了红军?通过给老蒋军援等经济手段间接对付红军?数量不多的话,对于眼前已经颇为强大的红军来说根本没有多大用处,多了的话,那势必会大大增强南京国民政府的力量,对于将来帝国下一步的支那战略显然是不利的。那么,日本派兵到中国来帮助老蒋“剿匪”?至少日本领事个人觉得,那位蒋委员长答应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

第五十三章 女兵营

“委座,这支赤匪似乎与以往的任何一支都不太一样,非常喜欢发扬火力,但他们自己不能生产弹药,只能从我们**手里缴获,只要不给他们打歼灭战的机会,让其得不到缴获,他们的弹药必然会很快耗尽,甚至会被迫强攻防守严密的大城市而白白损耗兵力,那时候可就好对付多了。请使用访问本站。而且那时其他几个方向总该有一部分完成了任务,那么腾出来的兵力加上在此期间新训练的,应该不下二十万人,正好集中起来对其完成致命一击!”,薛岳这位后来的抗日名将同样也是**先锋,虽然他对老蒋也有不满,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也算得上是竭尽心力了。

“好好好,伯陵啊,你不愧是党国­干­城!”,老蒋顿时心情大悦。但薛岳前脚刚走,老蒋就又接到了东南地区的急报,说赵观涛的第八军被“赣匪”几乎全歼,温州城里一夜三惊,“赣匪”的赫赫凶名已经不亚于第五次围剿之前的朱毛红军。

老蒋这下再也坐不住了,思来想去只得让自己一向不太放心的卫立煌顶替虽然忠心却实在无能的蒋鼎文统管福建的十万**,同时给自己最信任的陈诚再补充四个师,使其指挥的部队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个师,土木系自此终于强势崛起,成为中央军实力最强的一大派系;而为了平衡,老蒋又将一向宠爱的胡宗南提拔为第一军军长,并马上移防皖南,以增强江南的防卫力量;同时,由于刘峙极力为自己的战败开脱,加之以前的战绩确实出­色­,老蒋仍未完全失去对他的信任,又给其增补了三万新兵,并授权其节制浙江全部**,使其所辖兵力又恢复到了十万以上;另外,考虑到不能老让中央军嫡系啃骨头,老蒋又将率部围剿湘鄂西苏区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的孙连仲(出自西北军系统)提升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三个军,让其至浙江助战

在战略上,老蒋这次提出了“北防西拒东攻”的策略,这一方面是因为除了卫立煌,其他两位战区长官之前都曾败于红十五军之手,令老蒋无法完全放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闽东临海,就算“剿匪”失败了也不必担心红军反推,他们真敢这样做的话,**的海军就有用武之地了;另外,陈诚的部队必须留出相当大一部分继续清剿项陈残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与此同时,之前左冲右突不可阻挡的红十五军却在闽浙赣苏区暂时停下了脚步,这固然是因为李卫华要完成子弹厂的建设,更是由于部队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征战,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已经疲劳到了极点,亟需一次较长时间的修整。而由于粟裕在先前歼灭赵观涛第八军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即使叶飞也对其心服口服(其实历史上在“南阳事件”发生前两人关系还是很好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李卫华正好乐得当甩手掌柜,以兵工厂事忙为由将军队工作全都扔给了粟裕,加上在政委岗位上越来越如鱼得水的毛泽覃,几个月来累坏了的李卫华终于有了难得的闲暇,但有人却不想让他如此逍遥

“军长,你当初答应过我的,只要完成所有的训练内容,就让我当兵,怎么现在却要赖帐?”,一身男装、留了齐耳短发的郭红英好不容易逮到李卫华离开指挥部的机会,当即拦住去路气鼓鼓地瞪着他叫道。

“难得出来放松一下”,李卫华不禁有些郁闷,其实他当初提出那样的条件只是为了让郭红英知难而退,想不到她居然坚持下来了,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达到了特种兵的入门标准,这或许有仇恨的力量支持,但至少郭红英本身也得有那个资质才行♀也不怪李卫华看走眼,毕竟一个人身体锻炼的潜力光靠­肉­眼看是看不出来的,即使这方面经验丰富的李卫华也至少要摸一下全身的骨骼和肌­肉­才能心中有数,但对一个姑娘家,他怎么好这么做?

“你现在的身手已经足以自彼,何必非要进入战斗部队呢?战争不适合女人”,李卫华劝道。

“为什么?现在除了特务团的,男兵之中已经没几个打得过我了,凭什么他们可以我却不能?”,郭红英不服道。

“世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万一不幸被俘,遇到军纪败坏的敌人,必然会遭受残酷的虐待。如果是男人也就罢了,女人的话,只怕会发生不忍言之事。”,李卫华叹息道。

“我不怕,反正已经不是清白身子了,我也再没将自己当作一个女人”,郭红英古脖子答道,但脸颊上还是浮现了一点淡淡的绯­色­。

“什么**之类的说法都是旧观念,只要心灵是纯洁的,就没必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有些禽兽不如的行为真的超出了正常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你自己不怕,这种事一旦发生,也会对我军的士气造成不小的打击,我不愿用女兵正是为此。”,李卫华坦然道。

“那不做俘虏不就行了?请发一颗“光荣弹”给我!”,郭红英将头一昂,直盯盯地注视着李卫华说道。

“你这又何苦?”,李卫华见郭红英如此坚决,只得同意道,“既然你如此坚决,那么明天去特战队报道吧。”

郭红英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而且还是人人羡慕的特种兵,一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了她这个榜样,后来、尤其是抗战爆发以后,参加红十五军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大都受过非人的对待,对敌人怀有刻骨的仇恨,一旦无力战斗必定会拉响光荣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加之身为女­性­天然获得优待,她们即使违犯军纪,处罚也往往比男兵轻得多,尤其是在俘虏政策方面,以致于后来鬼子当中渐渐流传起“宁战十个男兵,不惹一个女兵。”的说法。但此事也成为政敌和一些无聊的文人大肆攻击李卫华的地方,但他却不屑一顾道,“为人民、为祖国而死是一种光荣,自己做不到却诋毁能够做到的人是没人­性­,这是什么心态?”,而**更是为此赋诗赞扬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那些藉此大做文章的家伙一下子全都哑巴了

第五十三章 女兵营

“委座,这支赤匪似乎与以往的任何一支都不太一样,非常喜欢发扬火力,但他们自己不能生产弹药,只能从我们**手里缴获,只要不给他们打歼灭战的机会,让其得不到缴获,他们的弹药必然会很快耗尽,甚至会被迫强攻防守严密的大城市而白白损耗兵力,那时候可就好对付多了。请使用访问本站。而且那时其他几个方向总该有一部分完成了任务,那么腾出来的兵力加上在此期间新训练的,应该不下二十万人,正好集中起来对其完成致命一击!”,薛岳这位后来的抗日名将同样也是**先锋,虽然他对老蒋也有不满,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也算得上是竭尽心力了。

“好好好,伯陵啊,你不愧是党国­干­城!”,老蒋顿时心情大悦。但薛岳前脚刚走,老蒋就又接到了东南地区的急报,说赵观涛的第八军被“赣匪”几乎全歼,温州城里一夜三惊,“赣匪”的赫赫凶名已经不亚于第五次围剿之前的朱毛红军。

老蒋这下再也坐不住了,思来想去只得让自己一向不太放心的卫立煌顶替虽然忠心却实在无能的蒋鼎文统管福建的十万**,同时给自己最信任的陈诚再补充四个师,使其指挥的部队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个师,土木系自此终于强势崛起,成为中央军实力最强的一大派系;而为了平衡,老蒋又将一向宠爱的胡宗南提拔为第一军军长,并马上移防皖南,以增强江南的防卫力量;同时,由于刘峙极力为自己的战败开脱,加之以前的战绩确实出­色­,老蒋仍未完全失去对他的信任,又给其增补了三万新兵,并授权其节制浙江全部**,使其所辖兵力又恢复到了十万以上;另外,考虑到不能老让中央军嫡系啃骨头,老蒋又将率部围剿湘鄂西苏区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的孙连仲(出自西北军系统)提升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三个军,让其至浙江助战

在战略上,老蒋这次提出了“北防西拒东攻”的策略,这一方面是因为除了卫立煌,其他两位战区长官之前都曾败于红十五军之手,令老蒋无法完全放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闽东临海,就算“剿匪”失败了也不必担心红军反推,他们真敢这样做的话,**的海军就有用武之地了;另外,陈诚的部队必须留出相当大一部分继续清剿项陈残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与此同时,之前左冲右突不可阻挡的红十五军却在闽浙赣苏区暂时停下了脚步,这固然是因为李卫华要完成子弹厂的建设,更是由于部队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征战,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已经疲劳到了极点,亟需一次较长时间的修整。而由于粟裕在先前歼灭赵观涛第八军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即使叶飞也对其心服口服(其实历史上在“南阳事件”发生前两人关系还是很好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李卫华正好乐得当甩手掌柜,以兵工厂事忙为由将军队工作全都扔给了粟裕,加上在政委岗位上越来越如鱼得水的毛泽覃,几个月来累坏了的李卫华终于有了难得的闲暇,但有人却不想让他如此逍遥

“军长,你当初答应过我的,只要完成所有的训练内容,就让我当兵,怎么现在却要赖帐?”,一身男装、留了齐耳短发的郭红英好不容易逮到李卫华离开指挥部的机会,当即拦住去路气鼓鼓地瞪着他叫道。

“难得出来放松一下”,李卫华不禁有些郁闷,其实他当初提出那样的条件只是为了让郭红英知难而退,想不到她居然坚持下来了,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达到了特种兵的入门标准,这或许有仇恨的力量支持,但至少郭红英本身也得有那个资质才行♀也不怪李卫华看走眼,毕竟一个人身体锻炼的潜力光靠­肉­眼看是看不出来的,即使这方面经验丰富的李卫华也至少要摸一下全身的骨骼和肌­肉­才能心中有数,但对一个姑娘家,他怎么好这么做?

“你现在的身手已经足以自彼,何必非要进入战斗部队呢?战争不适合女人”,李卫华劝道。

“为什么?现在除了特务团的,男兵之中已经没几个打得过我了,凭什么他们可以我却不能?”,郭红英不服道。

“世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万一不幸被俘,遇到军纪败坏的敌人,必然会遭受残酷的虐待。如果是男人也就罢了,女人的话,只怕会发生不忍言之事。”,李卫华叹息道。

“我不怕,反正已经不是清白身子了,我也再没将自己当作一个女人”,郭红英古脖子答道,但脸颊上还是浮现了一点淡淡的绯­色­。

“什么**之类的说法都是旧观念,只要心灵是纯洁的,就没必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有些禽兽不如的行为真的超出了正常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你自己不怕,这种事一旦发生,也会对我军的士气造成不小的打击,我不愿用女兵正是为此。”,李卫华坦然道。

“那不做俘虏不就行了?请发一颗“光荣弹”给我!”,郭红英将头一昂,直盯盯地注视着李卫华说道。

“你这又何苦?”,李卫华见郭红英如此坚决,只得同意道,“既然你如此坚决,那么明天去特战队报道吧。”

郭红英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而且还是人人羡慕的特种兵,一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了她这个榜样,后来、尤其是抗战爆发以后,参加红十五军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大都受过非人的对待,对敌人怀有刻骨的仇恨,一旦无力战斗必定会拉响光荣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加之身为女­性­天然获得优待,她们即使违犯军纪,处罚也往往比男兵轻得多,尤其是在俘虏政策方面,以致于后来鬼子当中渐渐流传起“宁战十个男兵,不惹一个女兵。”的说法。但此事也成为政敌和一些无聊的文人大肆攻击李卫华的地方,但他却不屑一顾道,“为人民、为祖国而死是一种光荣,自己做不到却诋毁能够做到的人是没人­性­,这是什么心态?”,而**更是为此赋诗赞扬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那些藉此大做文章的家伙一下子全都哑巴了

第五十四章 战火重燃

修整期间,先后有杨文翰、裴月山领导的赣东北游击队与闽北党组织的最高领导人黄道率其领导的数百名游击队员来投,进一步壮大了红十五军的力量。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其中杨文翰虽然职务不高、兵也不多,却引起了李卫华的高度重视,因为他当年看过一篇报导《揭密最后一支红军》,说的正是之前活动于赣东北地区的杨文翰部。历史上杨文翰因为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加之与国民党政权仇恨太深,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抗拒党中央的改编命令,连杀了五个组织派来劝说的代表,一直顽固地坚持反蒋,最终于1943年被**全部剿灭,他一个人死也就罢了,却害了千百名革命战士和那五位党的­干­部,这令李卫华对其第一印象非常差。

由于红十五军­干­部一直不足,带着几百人过来的游击队领导加盟后一般至少也能当个团长,而杨文翰却只当了一个小小的营长,但他却并没有任何怨言,还出­色­地完成了多次战斗任务,这才令李卫华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或许是此时的杨文翰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时间还不长,他的党­性­还在,又身处红十五军这个大集体当中,即使思想上有什么不对,也很容易改正,所以他并非像历史上那样无可救药。而在四面树敌的绝境下,历史上杨文翰能够带领他的游击队坚持到抗战末期,足以证明他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此后李卫华在不放松对其思想教育的同时,在军事上给予了他越来越多的表现机会,使其最终成长为红十五军的一员大将

由于红十五军中真正的新兵其实不多,加之又有粟裕全权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修整与编训,红十五军的战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编制也都完成了整合。但时间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在此期间,**也基本完成了兵力部署,并由卫立煌部十万余人率先对苏区发起了进攻,而江西的陈诚与浙江的刘峙也都完成了增兵,围剿红十五军的**总兵力多达四十万人

李卫华这才意识到自己虽然在短短几个月里拉起了十几万人的红十五军,但与能够调动至少半个中国资源的老蒋相比,实力还是不值一提的,于是当初制定的发展策略又重新被其拾起。

红十五军主力还未展开行动,李卫华就接到了留守闽赣粤苏区的谭震林部受挫于卫立煌的消息,这其实是在李卫华意料之中的,毕竟卫立煌可是**之中货真价实的名将,而谭震林虽然一度在红十五军中挑大梁,但只是因为当时李卫华实在是手下没人而已,别说和粟裕比,就算与叶飞比,谭震林的军事才能都要明显逊­色­,又岂是卫立煌的对手?何况卫部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远在闽赣粤苏区留守部队之上

但卫立煌部进入苏区以后大肆捕杀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的消息却令李卫华大惊失­色­,由于后世宣传的影响,李卫华一直以为卫立煌是“亲共”的,殊不知那是历史上他在“西安事变”与后来的抗战中见识到中国**人的宽广胸怀与大公无私之后才转变过来的,在此之前卫立煌或许是将中国**看成了苏联分裂中国的工具,**极为坚决,死在他屠刀下的党员群众数以万计

本来谭震林即便不能与卫立煌正面对抗,但靠着用熟了的游击战术,一样能令卫立煌焦头烂额,然而卫立煌如此残酷的手段却让李卫华有些投鼠忌器起来,万一游击战进一步激怒了卫立煌,令他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来,那该怎么办?将乡亲们撤进山里是个办法,但以卫立煌老成持重的用兵风格,肯定会在苏区逗留很久,到时候本就元气未复的苏区经济民生必然再遭重创,不说别的,光是一季的粮食缺口,就足以令几十万革命群众死于饥荒

“不行,一定得将他引走!”,李卫华不禁心急如焚,但卫立煌用兵一向很有主见,只要他认为是错误的,即使是老蒋的命令他也常常顶回去,所以红十五军光是北上还不行,得打大仗,打能够动摇老蒋统治根基的大仗,才能逼迫他强令卫立煌北上救援,甚至因其抗命而撤了他的职。

1935年6月12日,红十五军主力以及非战斗人员共计十五万人东出浙江开化县,自此才真正开始了被后世史家称为“东路长征”的铁血征途。离开之前,考虑到谭震林军事才能未必够用,李卫华经中央批准,任命叶飞为闽赣浙粤皖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还将位于闽浙赣三省交会处的兵工厂留给了苏区,虽然骨­干­与一些设备被李卫华带走,使得兵工厂基本失去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但仅靠留下的生产线,也有相当可观的军工制造能力。

而且,留下的­干­部工人之中虽然没有几个专家(只有刘衡个年老体弱的主动留下了。),但他们却通过“依葫芦画瓢”不断新建生产线的办法持续地扩大着兵工厂的产能,到抗战全面爆发时这座“闽赣浙粤皖边区兵工厂”已经具备了月产300万发枪弹、手榴弹八千颗、爆破筒一千支、枪榴弹五百枚、冲锋枪九百支、地雷一万多颗的能力,并能够修理枪械和迫击炮、生产60mmm、82mm两种口径的迫击炮弹,为江南地区的抗战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临行前,李卫华要求遭到进犯的苏区县进行坚决的坚壁清野,同时多布地雷,这样一来卫立煌部本就不快的行军速度就会变得愈发迟缓,在红十五军主力将其引走前能够祸害到的地域就会相对少得多。虽然这样做会令苏区东部诸县受到更大的伤害,但从整个苏区的全局来看,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被逼着硬起心肠做出这一决定的李卫华并没有意识到,他正是由此开始,逐渐具备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觉悟

第五十四章 战火重燃

修整期间,先后有杨文翰、裴月山领导的赣东北游击队与闽北党组织的最高领导人黄道率其领导的数百名游击队员来投,进一步壮大了红十五军的力量。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其中杨文翰虽然职务不高、兵也不多,却引起了李卫华的高度重视,因为他当年看过一篇报导《揭密最后一支红军》,说的正是之前活动于赣东北地区的杨文翰部。历史上杨文翰因为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加之与国民党政权仇恨太深,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抗拒党中央的改编命令,连杀了五个组织派来劝说的代表,一直顽固地坚持反蒋,最终于1943年被**全部剿灭,他一个人死也就罢了,却害了千百名革命战士和那五位党的­干­部,这令李卫华对其第一印象非常差。

由于红十五军­干­部一直不足,带着几百人过来的游击队领导加盟后一般至少也能当个团长,而杨文翰却只当了一个小小的营长,但他却并没有任何怨言,还出­色­地完成了多次战斗任务,这才令李卫华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或许是此时的杨文翰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时间还不长,他的党­性­还在,又身处红十五军这个大集体当中,即使思想上有什么不对,也很容易改正,所以他并非像历史上那样无可救药。而在四面树敌的绝境下,历史上杨文翰能够带领他的游击队坚持到抗战末期,足以证明他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此后李卫华在不放松对其思想教育的同时,在军事上给予了他越来越多的表现机会,使其最终成长为红十五军的一员大将

由于红十五军中真正的新兵其实不多,加之又有粟裕全权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修整与编训,红十五军的战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编制也都完成了整合。但时间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在此期间,**也基本完成了兵力部署,并由卫立煌部十万余人率先对苏区发起了进攻,而江西的陈诚与浙江的刘峙也都完成了增兵,围剿红十五军的**总兵力多达四十万人

李卫华这才意识到自己虽然在短短几个月里拉起了十几万人的红十五军,但与能够调动至少半个中国资源的老蒋相比,实力还是不值一提的,于是当初制定的发展策略又重新被其拾起。

红十五军主力还未展开行动,李卫华就接到了留守闽赣粤苏区的谭震林部受挫于卫立煌的消息,这其实是在李卫华意料之中的,毕竟卫立煌可是**之中货真价实的名将,而谭震林虽然一度在红十五军中挑大梁,但只是因为当时李卫华实在是手下没人而已,别说和粟裕比,就算与叶飞比,谭震林的军事才能都要明显逊­色­,又岂是卫立煌的对手?何况卫部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远在闽赣粤苏区留守部队之上

但卫立煌部进入苏区以后大肆捕杀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的消息却令李卫华大惊失­色­,由于后世宣传的影响,李卫华一直以为卫立煌是“亲共”的,殊不知那是历史上他在“西安事变”与后来的抗战中见识到中国**人的宽广胸怀与大公无私之后才转变过来的,在此之前卫立煌或许是将中国**看成了苏联分裂中国的工具,**极为坚决,死在他屠刀下的党员群众数以万计

本来谭震林即便不能与卫立煌正面对抗,但靠着用熟了的游击战术,一样能令卫立煌焦头烂额,然而卫立煌如此残酷的手段却让李卫华有些投鼠忌器起来,万一游击战进一步激怒了卫立煌,令他做出更加过分的事情来,那该怎么办?将乡亲们撤进山里是个办法,但以卫立煌老成持重的用兵风格,肯定会在苏区逗留很久,到时候本就元气未复的苏区经济民生必然再遭重创,不说别的,光是一季的粮食缺口,就足以令几十万革命群众死于饥荒

“不行,一定得将他引走!”,李卫华不禁心急如焚,但卫立煌用兵一向很有主见,只要他认为是错误的,即使是老蒋的命令他也常常顶回去,所以红十五军光是北上还不行,得打大仗,打能够动摇老蒋统治根基的大仗,才能逼迫他强令卫立煌北上救援,甚至因其抗命而撤了他的职。

1935年6月12日,红十五军主力以及非战斗人员共计十五万人东出浙江开化县,自此才真正开始了被后世史家称为“东路长征”的铁血征途。离开之前,考虑到谭震林军事才能未必够用,李卫华经中央批准,任命叶飞为闽赣浙粤皖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还将位于闽浙赣三省交会处的兵工厂留给了苏区,虽然骨­干­与一些设备被李卫华带走,使得兵工厂基本失去了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但仅靠留下的生产线,也有相当可观的军工制造能力。

而且,留下的­干­部工人之中虽然没有几个专家(只有刘衡个年老体弱的主动留下了。),但他们却通过“依葫芦画瓢”不断新建生产线的办法持续地扩大着兵工厂的产能,到抗战全面爆发时这座“闽赣浙粤皖边区兵工厂”已经具备了月产300万发枪弹、手榴弹八千颗、爆破筒一千支、枪榴弹五百枚、冲锋枪九百支、地雷一万多颗的能力,并能够修理枪械和迫击炮、生产60mmm、82mm两种口径的迫击炮弹,为江南地区的抗战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在临行前,李卫华要求遭到进犯的苏区县进行坚决的坚壁清野,同时多布地雷,这样一来卫立煌部本就不快的行军速度就会变得愈发迟缓,在红十五军主力将其引走前能够祸害到的地域就会相对少得多。虽然这样做会令苏区东部诸县受到更大的伤害,但从整个苏区的全局来看,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被逼着硬起心肠做出这一决定的李卫华并没有意识到,他正是由此开始,逐渐具备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觉悟

第五十四章 战火重燃

修整期间,先后有杨文翰、裴月山领导的赣东北游击队与闽北党组织的最高领导人黄道率其领导的数百名游击队员来投,进一步壮大了红十五军的力量。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其中杨文翰虽然职务不高、兵也不多,却引起了李卫华的高度重视,因为他当年看过一篇报导《揭密最后一支红军》,说的正是之前活动于赣东北地区的杨文翰部。历史上杨文翰因为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加之与国民党政权仇恨太深,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抗拒党中央的改编命令,连杀了五个组织派来劝说的代表,一直顽固地坚持反蒋,最终于1943年被**全部剿灭,他一个人死也就罢了,却害了千百名革命战士和那五位党的­干­部,这令李卫华对其第一印象非常差。

由于红十五军­干­部一直不足,带着几百人过来的游击队领导加盟后一般至少也能当个团长,而杨文翰却只当了一个小小的营长,但他却并没有任何怨言,还出­色­地完成了多次战斗任务,这才令李卫华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历史上的悲剧人物。或许是此时的杨文翰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时间还不长,他的党­性­还在,又身处红十五军这个大集体当中,即使思想上有什么不对,也很容易改正,所以他并非像历史上那样无可救药。而在四面树敌的绝境下,历史上杨文翰能够带领他的游击队坚持到抗战末期,足以证明他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此后李卫华在不放松对其思想教育的同时,在军事上给予了他越来越多的表现机会,使其最终成长为红十五军的一员大将

由于红十五军中真正的新兵其实不多,加之又有粟裕全权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修整与编训,红十五军的战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编制也都完成了整合。但时间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在此期间,**也基本完成了兵力部署,并由卫立煌部十万余人率先对苏区发起了进攻,而江西的陈诚与浙江的刘峙也都完成了增兵,围剿红十五军的**总兵力多达四十万人

李卫华这才意识到自己虽然在短短几个月里拉起了十几万人的红十五军,但与能够调动至少半个中国资源的老蒋相比,实力还是不值一提的,于是当初制定的发展策略又重新被其拾起。

红十五军主力还未展开行动,李卫华就接到了留守闽赣粤苏区的谭震林部受挫于卫立煌的消息,这其实是在李卫华意料之中的,毕竟卫立煌可是**之中货真价实的名将,而谭震林虽然一度在红十五军中挑大梁,但只是因为当时李卫华实在是手下没人而已,别说和粟裕比,就算与叶飞比,谭震林的军事才能都要明显逊­色­,又岂是卫立煌的对手?何况卫部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远在闽赣粤苏区留守部队之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