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李卫华一枪爆了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说时迟,那时快,李卫华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射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李卫华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排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李卫华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射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射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射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李卫华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李卫华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因为误中流弹而亡,令李卫华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战士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排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不过高兴之余,李卫华也对全排上下居然无人怯战感到惊讶,暗叹仇恨的力量果然可怕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排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李卫华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排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李卫华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李卫华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李卫华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李卫华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李卫华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李卫华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这次打的都是活结。),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这也是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型号,中正式虽好,但产量不足,始终只能排到第二位,八路军兵工厂造出来的八一式步骑枪就更是如此。)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捷克式轻机枪,可惜驳壳枪还是不能连发的老型号。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毛瑟步枪弹三千多发、毛瑟轻机枪弹近两千发、毛瑟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排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排现在有价值八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克,能够兑换83块大洋。)、金银首饰数十件、铜器上百斤、米面2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绝对算得上是大丰收了,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李卫华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排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除了3000多的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与对民兵排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李卫华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刘家村的居民支付房租、缝补衣物、代做草鞋(其实在胶鞋出现之前,草鞋是地形与气候适应性最好的鞋子,而且材料与做工好的话穿着也很舒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耐穿、也不御寒。)等各种费用
第七章 初战告捷
“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李卫华一枪爆了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说时迟,那时快,李卫华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射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李卫华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排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李卫华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射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射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射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李卫华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李卫华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因为误中流弹而亡,令李卫华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战士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排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不过高兴之余,李卫华也对全排上下居然无人怯战感到惊讶,暗叹仇恨的力量果然可怕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排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李卫华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排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李卫华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李卫华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李卫华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李卫华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李卫华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李卫华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这次打的都是活结。),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这也是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型号,中正式虽好,但产量不足,始终只能排到第二位,八路军兵工厂造出来的八一式步骑枪就更是如此。)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捷克式轻机枪,可惜驳壳枪还是不能连发的老型号。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毛瑟步枪弹三千多发、毛瑟轻机枪弹近两千发、毛瑟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排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排现在有价值八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克,能够兑换83块大洋。)、金银首饰数十件、铜器上百斤、米面2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绝对算得上是大丰收了,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李卫华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排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除了3000多的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与对民兵排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李卫华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刘家村的居民支付房租、缝补衣物、代做草鞋(其实在胶鞋出现之前,草鞋是地形与气候适应性最好的鞋子,而且材料与做工好的话穿着也很舒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耐穿、也不御寒。)等各种费用
第一章 这里是地狱吗
“原来我没死啊?咦?这气味?”,李卫华晕乎乎地推开压在身上的重物,睁开眼睛爬了起来,却一下子被自己眼前的景象给惊住了,“这里是地狱吗?”
只见他的脚下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十具尸体,鲜血浸透了这片小小的土场,而在前方的一棵大树上,绑着一个半身**的少妇,并不丰满的胸脯被劈开了一道大口子,内脏流了一地,引来了几只乌鸦正围着聒噪不止,虽然少妇的脸部被垂下的长发遮住,但何卫华似乎仍能感到她的痛苦、愤怒与不甘。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而在离她不远的地方,还有十个半祼或是全祼的妇女倒在血泊之中,很显然她们都是在遭到了侵害后再被全部杀死。而李卫华的目光扫过这个不过学校操场大小的土场,看到的尸体竟然不下百具,这令一向理性自制的李卫华胸中仿佛有团烈火正在灼烧,“究竟是什么人干的?老子要宰了他!”
“对了,我好像是穿越了,难道我是来到了抗战时期?应该没错,除了小日本,还有谁能干出这种禽兽不如的事来?”,李卫华过了一会怒气稍减,这才想起了自己的事
李卫华,凭借其在火炮方面的卓越成就,34岁时就成为中国工程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其后转而研究弹药学,在短短十几年间就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顶尖的弹药专家之一,但在他45岁生日的前一天,他却因为在试验世界首款第四代云爆弹的过程中一次微小的操作失误而步了他祖父与父母(李卫华的祖父是炮弹专家、父亲是火炮专家、母亲是炸药专家,全都死于试验事故,父母过世的时候李卫华年纪还小,他是由爷爷带大的)的后尘,再次验证了这个职业的高危险性
云爆弹最大的杀伤效果是二次爆炸造成的,但李卫华当时几乎处在爆炸的中心,试验的又是装药达150kg的超大口径火箭弹,因此他几乎没来得及感到痛苦,就已经粉身碎骨了
也正因为这样,李卫华苏醒后才没有马上意识到自己穿越了,当然,眼前触目惊心的场景对他的莫大刺激,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因为同样的原因,李卫华走了几步才发现自己身上有伤,低头一看,只见他的左边胸膛上一个醒目的弹孔还在缓缓向外渗血
“还真是侥幸,这具身体的心脏居然是在右边的,要不然恐怕刚穿过来,马上就又要死了,还没听说过心脏打坏了还能活下去的”,李卫华心有余悸地叹道♀一会儿的工夫,这具新躯壳残存的记忆碎片已经与来自另一个时空的灵魂迅速融合,林卫华惊讶地发现,原来他来到了1935年12月江西兴国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而他现在占据的这具新身体居然也叫李卫华,现在还不满16岁,但即使记忆里很少能够吃饱饭,他现在居然也有超过1米7的个头,看来遗传基因还算不错,而且或许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现在看上去足足像有十七八岁的样子,虽然面有菜色,但也完全当得上“眉清目秀”四字,在融合了超越时代的新意识后,更是增添了一股神秘的气质
“居然同名同姓,是不是这就是导致时空振荡的原因?头又痛了,该死,不想了,这是物理学的领域,和我专业又不对口”,李卫华用力揉了揉太阳茓,有点郁闷地自言自语道。
令李卫华难以相信的是,现在并不是他以为的抗战时期,而是民国二十三年、即1934年的冬天,残杀这么多乡亲的更不是日本鬼子,而是传说中的还乡团。虽然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李卫华早就入了党,但信仰却远谈不上坚定,当年爷爷对他说“阶级之间的斗争往往比民族间的更加残酷”时,他虽然嘴上诺诺,心里其实是不以为然的。但现在看着眼前的惨象,李卫华却有些动摇了,事实胜于雄辩,难道爷爷说的都是真的?
“不会的,大家都是中国人,怎么会残忍到这种地步?一定只是个别现象,对,还乡团就是地主民团,很多时候与土匪差不多,纪律败坏也很正常”,李卫华自我安慰道,但还是不自觉地想起了当年在内部资料中看到的数据——“红军长征以后,几个主要苏区的群众遭到了灭顶之灾,只是短短一年时间,死于屠杀和饥饿的就多达上百万人,在抗战之前的三年里各主要根据地的总人口减少了近600万(注1),闽西的连城、江西的兴国等县甚至变成了几乎没有男人的县份”
李卫华用力摇了摇头,试图不再想起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但当他在尸体中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后,源于这具躯壳本身的感情还是无法遏制地喷涌而出,令李卫华的身体不自觉地剧烈颤抖起来,“爹!娘!小妹!这些畜生!畜生!我一定会找到你们,一定要杀了你们,一定要杀了你们!”
然而,李卫华也知道,以他饿着肚子、身上有伤、手里还没武器的现状,想要为这些“亲人”和乡邻们报仇,又谈何容易?但是现实的困难却动摇不了李卫华的决心
靠着当年在特种部队里练出的本事,李卫华跟着可能是那些恶徒留下的痕挤踪到了他穿越后见到的第二个村子,远远就传来的惨叫声、怒骂声与恸哭声令他义愤填膺,却也只能暂时忍耐,因为那些畜生虽然一看就是乌合之众,但他们竟然足足有三十余人,李卫华不禁微微蹙眉,“这么多人不好搞啊!”
注1:当时的《中央日报》等国府的官方媒体也没有讳言此事(其实也就是说他们不认为这是错的),所以无论如何国府是难辞其咎的。当然,中国统治阶级几千年来“内残外忍”、“斩草除根”与不将底层民众当人来看(老蒋掘开花园口就是基于这种价值观,说白了,民国是精英的天堂、草根的地狱)的传统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也不能都怪老蒋,只能说是时代的局限性
第二章 乌合之众
但就在李卫华以为自己将不得不一直旁观村里的人间惨剧直到天黑的时候,某个团丁不知道是不是办完事后肾亏了,摇摇晃晃地走向了李卫华藏身的那片灌木丛,大概是要嘘嘘
“死吧!”,李卫华如同闪电一般绕到团丁身后,伸手勾住他的颈项用力一扭,那个团丁连惊呼都没来得及出口,就软倒在地没了呼吸。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李卫华迅即解下他背着的那支长枪一看,居然是以前在军博见过的“汉阳造88式步枪”,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出身于军工世家的李卫华自然知道这种长枪精度并不高,再加上他以前又没用过,纵然他枪法勉强能够达到狙击手的水准,仓促之间拿来使用,命中率也不会高到哪儿去,就凭缴获到的区区十几发子弹,怎么能够灭掉那么多敌人?毕竟,敌人已被惊动,这种轻松得到枪支与弹药的机会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才干掉一个就得逃了,我真是失败”,李卫华见远处一下子跑过来十几个敌人,只得心有不甘地准备“战略转移”,边退边朝敌人开枪,可惜用了三发子弹才干掉一个,效率并不太高,好在这些团丁似乎都很怕死,立刻就全都趴在了地上,直到那个疑似还乡团的首领——一个土财主模样的矮胖子一脸心痛地悬赏一百大洋之后,这帮乌合之众才欢呼一声又冲了上来,但这么一耽搁,李卫华已经成功地躲进了树林,这种地形可是他当年最喜欢的,虽然冬天没有树荫,但这里的树木大都有合抱粗细,足以让一个侧身的战士隐蔽自己了。说起来李卫华也已经好久没有实战了,今天正好看看本事还在不在?
“哎哟,我的脚!”,只听见一声脆响,一个团丁突然惨叫着一ρi股坐到了地上,立刻又是一声脆响,这个倒霉的家伙继续哼哼了几声便没了动静,杀死他的乃是两枚李卫华用子弹和槐刺制成的“钉子雷”,但被爆菊而死,这个家伙也着实够悲摧了。旁边一个团丁刚想将其扶起看看是怎么回事,只听见“砰”地一声,脸上突然多出一个尺寸超过拇指的大洞,一股红白夹杂的液体立时喷出,正溅在他对面那个同伴的脸上
“啊!”,那个沾了一脸脑浆的家伙显然是被吓坏了,立时便将自己枪里的子弹打了出去,却正中另一个团丁的小腿,而这时李卫华又是一发子弹打来,团丁之中生得最为高大的那个家伙也倒下了
“停下却不找地方隐蔽,这不是送给我爆头吗?”,李卫华冷笑了一声,抬枪又打出了一发子弹,敌人也不出意料地再次减员一名,李卫华突然觉得,这些敌人或许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难对付,人数是不少,但战斗意志与战术素养太差劲了,加之拙劣的枪法与迟钝的动作,对自己根本构不成多大威胁。更令李卫华高兴的是,随着自己对手中的步枪越来越熟悉,他的枪法也越来越准了,看来再打几枪之后,对于这些动作迟缓而又缺乏避弹经验的敌人,100米内枪枪爆头、200米内枪枪咬肉应该没什么问题。
团丁们吃了这么大的亏,自然是拼命反击,可对方隐蔽得太好了,他们只能估计一下李卫华的位置就乱放一通,手里拿的又不是可以连发的自动武器,打得到才有鬼了。再加上李卫华的枪法又奇准无比,不一会儿的工夫团丁们就倒下了三分之一,这还怎么打?于是乎这些欺软怕硬的人形畜生呼啦一声全都转过身去撒腿就
跑,结果反倒令子弹几乎已经用光的李卫华有机会捡起死人身上的枪支弹药,就地获得了补充。有了充足子弹的李卫华更是如鱼得水,在他的子弹欢送下,来时的十一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逃了回去
“没用的东西!”,那个矮胖子见那些团丁如此不中用,顿时脸色铁青,拔出腰间的驳壳枪就是一下,当场毙了那个废物。但就在这个时候,一颗流弹突然飞来,枪声却刚好被他这一枪给掩盖住了,等他察觉到的时候,这发子弹已经从其额头钻了进去,当场就要了他的性命。
这下团丁们全都慌了,敌人在这么远的距离下也能神准如此,他们却连敌人在哪儿都没确定,而那些原本如羔羊一般任人宰割的村民们却似突然受到了鼓励,全都像发了疯一样朝着剩下的那二十几个团丁扑了过去
看到突然变得面目狰狞的村民们,那些团丁顿时都被吓呆了,一时间甚至忘记了自己手里有枪,直到远处一声枪响传来,又减员一名的团丁们才反应过来,但这时他们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等到人群散开的时候,李卫华已经只能通过枪支的数目来确定他们到底是多少人了
“运气还真好”,李卫华暗自感叹道,若非乡亲们突如其来的暴动意外地令战斗迅速结束,纵使能够获胜,也肯定有人漏网,到时候叫来一大帮援军,他一个人身手再好,也只有逃跑了
“小伙子,就你一个人?”,一个头发稀疏、骨瘦如柴的老头颤巍巍地问道,眼中尽是掩不住的失望。
李卫华知道他们为何失望,刚才他还听见人们在奔走相告“红军又打回来了”,结果发现居然只是他一个人,这种感觉大概就像一个马上就要饿死的人得到一份食物,打开包装一看,里面却只有一粒米饭一样。看着大家重新变得绝望的眼神,李卫华感到心里就像堵着一块大石,忍不住对着大家高声叫道,“**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我现在只有一个人”
“小伙子,你难道是**派来的?”,那个老头一下子就打断了李卫华的话,紧紧地攥住他的手,几乎有些语无伦次地问道。“**”这三个字似乎有股神奇的魔力,几百名原本如同死人一般没有生气的百姓一下子就集体转过头来看着李卫华
第三章 希 望
李卫华刚想摇头,却见那个老头对他暗暗使了个眼色,顿时明白过来,心知若不给这些人以消,他们只会如同散沙一样绝望地死去,甚至当屠刀落下时,他们都不会反抗,就像他来之前那样,便硬着头皮点了点头,高声答道,“是的,党中央**派我来这里”
“**他怎么样,病好了吗?”、“红军现在在哪儿啊?什么时候回来?乡亲们可让白狗子祸害惨了!”、群众们的声浪顿时就喧嚣而起,再次将李卫华的话打断,幸好那个老头又及时出来解了围,“大家安静,下面请特派员同志给大家讲话!”
群众的嘈杂立即戛然而止,很显然这个老头在村里有着相当高的威望,李卫华也终于调整好了情绪开始侃侃而谈。请使用访问本站。一开始他觉得自己骗人不对,但看到大家的眼中渐渐重燃消,他又觉得自己早该这么做了。不过李卫华毕竟不是专门搞政工的,没说几句就完全失了分寸,居然谈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来了,但大家伙儿却听得很认真,有个昔日的红军家属更是泣不成声,“怪不得,怪不得,以前总打胜仗,红军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后来却次次吃亏,红军越打越少,最后连苏区也保不住,原来**早就不是咱们红军的当家人了”
“老人家,别难过了,我想,**现在已经恢复了职务,重新领导红军了,咱们的子弟兵一定可以起死回生的。”,李卫华连忙安慰道,现在已经是34年12月下旬了,改变红军和中国**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之中的前两个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已经召开了,不妨说出来安慰一下大家,如果有人问李卫华如何得知此事,他也自有说法
果然很快就有人问,李卫华便当场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我是在报纸上看到里面所谓‘剿匪’的报道,推测出了红军的行军路线,发现最近突然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像以前一看就知道要往哪里走,所以我想,一定是**重新出山指挥红军了”
“这就太好了!**是什么人?当年来到咱们这里的时候才多少红军,才几年时间就发展到了十万之众,要不是哎只要有他指挥,白匪军就算有几十万人,又岂能奈何得了咱们红军?”,老头喜道。
看到老头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十岁,李卫华不得不感叹精神状态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而老头的话中也颇有不凡之处,看来之后自己还要多多请教他才是,毕竟李卫华虽然融合了新身体的部分记忆,但一个如此年轻的猎户子弟,又能懂得什么?
虽然群众们反应很热烈,但李卫华还是很快就结束了讲话,开始清点起刚才一战的战利品来,一共有一支驳壳枪和三十二支步枪,可惜驳壳枪是只能单发的老型号,子弹连装上的那个弹匣在内也只有两个弹匣,而且还只是十响的,也就是说这把驳壳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而那三十二支步枪虽然都是抗战之前国内的主流步枪“汉阳造”步枪,但年代却大多较为久远,其中不乏膛线都磨平了的旧货,甚至还有一半是民国之前就有了的“老套筒”
这么烂的装备,想来也只有民团(其实还有川军)才会装备吧,李卫华一问周围的群众,果然他猜的没错,这些匪徒正是所谓的还乡团(其实“还乡团”未必就是真的“还乡”,很多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合法”地到苏区乃至游击区烧杀淫掠罢了)☆李卫华有些无语的是,那个还乡团的头子居然叫“胡汉三”,令他很有问一问人群里有没有一个小孩叫“潘冬子”的冲动
这个村子的规模比先前那个小村要大得多,即使在被还乡团杀害了一百多人之后,全村现在还有三百多人。虽然损失很大,但重燃消之后,村里的气氛却久违地活跃了起来,尤其是李卫华准备组建一个民兵排的消息公布后,村里的少年们立刻就沸腾了,男人嘛,有几个是不爱枪的?尤其是在青春热血的少年时代
但李卫华却并没有是人就拉进来,而是进行了一番筛选,为此他不惜消耗掉一些珍贵的子弹,让报名者进行一下简单的测试
“我刚才所说的射击方法,你们都明白了吗?”,李卫华对着报名的五十多个青少年(其中超过八成都是12-16岁的少年,中央红军离开苏区的时候,兴国县健康的青壮男子几乎都跟着走了,所以留下的群众年龄结构明显两极分化。)高喊道。
“明白了!”,整齐划一的回答令李卫华不禁一愕,这时又是那个老头出来向他解释说,兴国县是苏区的模范县,全县的青少年基本都接受过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所以队列纪律什么的对他们来说熟得很。
“原来军训早就有了啊,这样最好了,至少可以节省一个月时间。”,李卫华自然大喜,随即大声喊道,“会打枪的站到左边!”
只见刷地一下,除了那些还没有步枪高的小鬼们,稍大一点的小伙子几乎全都跑到了左边
李卫华不禁眼皮一跳,问道,“你们既然会打枪,为什么没有参加红军?”
“也就每人打过两三发子弹而已,他们还不够条件参加红军,尤其是这两年弹药日益匮乏,根本没子弹给他们训练用,再说地方上也需要劳动力啊,特派员同志以前是在白区工作的吧?”,老头连忙拉了拉李卫华的衣角,并暗暗给出了提示,免得他露出更多的马脚
“是啊,我是在衡长大的,直到两年前回国后读了**的著作,才心向革命的”,李卫华干脆虚构出了一个出身背景,以避免别人因为他的行为做派都不像这个年代的中国人而生疑,反正知道他这具躯壳身份的人应该都已经不在了,就算有,以他的年纪,过不了多久面貌就会有明显变化,至于气质更是自穿越起就有了明显变化,一两年后只怕就算是这具新身体的爹娘复生,也未必认得出他来。而且李卫华的话中也埋下了伏笔,表示“他是读了**的著作,被其中的思想影响并不是直接由**派来的”,这样将来有人找茬时自己也好狡辩,至于大家现在能不能听出来,他就不管了
第四章 民兵排
“难怪这么有学问!原来是留过洋的!”,乡亲们立刻就议论纷纷,看向李卫华的目光也变得愈发尊敬和热切了,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李卫华却不禁暗自摇头,“看来这个年头,崇洋媚外的倾向比我们那时候还要严重得多啊!不过至少对现在的我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随即李卫华挑出五支支做工相差不大的步枪,让那些报名者每人试射三枪,取其中成绩较好(以前没打过枪的标准会降低些)的三十五个人作为民兵排的候选队员,再依据体能、力气、身手等多项测试的结果再次筛选,最终确定了二十四个人选(富余的枪都是在李卫华眼里根本不能用的,将能用的零件拆下后就当废铁处理掉了。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但不管如何,有了二十五人的民兵排,李卫华又将消息树等后世人民战争的重要战术发明教给大家,村民们终于不再像原先那么提心吊胆了,李卫华也可以稍稍放松一点。心情一放松下来,穿越之前的记忆就开始一点点浮现在李卫华的眼前,由于父母早亡、爷爷也过世了好多年,研究核武器的妻子还没来得及留下儿女,便因为白血病而早早亡故,备受打击的李卫华此后便一心工作没有再娶,但即便再没有什么牵挂(何况多少还是有一点的),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一时也不禁有些怅然,好在记忆融合后,两方面的感情等于都被冲淡了一半,再加上李卫华以前就是意志坚定之人,所以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算了,再怎么想恐怕也回不去了,还是想想现在的事吧,若是死在内战中,那就太不值了,我还等着两三年后狠狠教训小鬼子呢,”,李卫华暗自沉吟道,但他很清楚和平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民团、甚至是正规军来到这里进一步清剿,只有打败了他们,民兵排和乡亲们才能生存下去,但另一方面,无论哪一方死了人,都会损伤中国的元气,不利于将来的抗战,李卫华不禁犯愁了,“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特派员,白狗子的衣料好,我老伴给改了一下,你穿了看看合不合身?”,又是那个老头突然走进屋来,朝李卫华说道。
“衣服?有了!唉,搞研究太久了,居然连这么基本的特种战术都没想起来”,李卫华顿时心中一动,连忙站起来问道,“其他的那些衣服呢?我是说那些白狗子的衣服还在吗?”
“姑娘们正在清洗呢,血污不弄掉穿着可受不了,让特派员同志您见笑了,山里穷,这么好的料子可舍不得丢了。”,老头笑着回答道。
“您老就别寒碜我了,明知道我根本不是什么特派员。”,李卫华苦笑道。
那个老头却突然面色一肃道,“你就是特派员,你必须是特派员,因为大家需要你是特派员!”
听到老头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李卫华的身子不禁微微一颤,面色也渐渐凝重起来,点了点头应道,“您说得对,虽然小子没有什么本事,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
“你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带领大家打败白匪军的,老实说,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就觉得你与众不同,简直就好像当初第一次见到**一样”,老头认真地对李卫华说道。
李卫华却一下子被吓到了,这高帽子也未免太过头了吧?他连连摆手道,“我哪儿能与**相比?”
老头的脸上顿时现出古怪的神色,撇撇嘴道,“你当然差得远了,我只是说你们两人似乎都与一般人很不一样,尽管哪儿不同,我也说不太清楚,只是一种感觉,所以我想,**既然可以创造奇迹,那么你或许也可以”
“这老头的直觉还真厉害,**确实与一般人绝不相同,所以才能创下不可思议的伟业,就连犯错也犯得空前绝后。至于我,身为穿越者,若还能与这个年代的中国人一样,那才是怪事。尽管他的口气,怎么听都不像真有信心的样子”,李卫华不禁对老头的身份更加好奇了,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先生您到底是何许人也,我才不信你只是一个普通农民。”
老头却略有些狡黠地回答道,“老朽可从没说过自己是农民,是你自己以貌取人而已”
李卫华额上青筋猛跳了两下,硬声硬气地继续问道,“那么请问老先生您是**?”
“曾经是,两年前**患了重病,我感激他当初对咱们兵工厂的支持,就带了些东西前去看望,结果没过几天就被毫无理由地赶出了兵工厂,党籍也被开除了,后来就一直在这里教书”,老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旱烟,虽然面上仍有微笑,但无论如何这也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尽管以当时的政治气氛,像他这样的毛派分子能够不被整死就应该庆幸了
“想不到居然遇到了同行,您老贵姓?”,李卫华激动之下脱口而出,话刚出口就明白自己说漏嘴了。
“免贵姓刘,单名一个褐,表字不干。”,老头刚一回答就意识到了李卫华刚才话中的问题,他怎么瞅着李卫华也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搞军工的怎么可能如此年轻?何况他还说自己留过洋,这也要时间的,这个老头不禁问道,“不知特派员您贵庚几何?”
“过了年就二十五了,只是脸嫩,一般人都以为我还是小孩子”,李卫华只得尽量将年龄说大,同时又不禁为老头的姓名而偷笑,“刘不干,流不干,这名字霸气”
“留过洋的都喜欢用周岁,那么虚岁就是二十六了,这么说倒也差不多,不过真的只是脸嫩吗?怎么看也就是一个少年娃啊,十七八岁都往多里说了,尽管个子倒不算矮”,刘海知趣地没有多问,有个能够过得去的解释就行,现在乡亲们需要李卫华这个精神寄托与组织带头人,小节上就没必要太过斤斤计较了
第四章 民兵排
“难怪这么有学问!原来是留过洋的!”,乡亲们立刻就议论纷纷,看向李卫华的目光也变得愈发尊敬和热切了,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李卫华却不禁暗自摇头,“看来这个年头,崇洋媚外的倾向比我们那时候还要严重得多啊!不过至少对现在的我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随即李卫华挑出五支支做工相差不大的步枪,让那些报名者每人试射三枪,取其中成绩较好(以前没打过枪的标准会降低些)的三十五个人作为民兵排的候选队员,再依据体能、力气、身手等多项测试的结果再次筛选,最终确定了二十四个人选(富余的枪都是在李卫华眼里根本不能用的,将能用的零件拆下后就当废铁处理掉了。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但不管如何,有了二十五人的民兵排,李卫华又将消息树等后世人民战争的重要战术发明教给大家,村民们终于不再像原先那么提心吊胆了,李卫华也可以稍稍放松一点。心情一放松下来,穿越之前的记忆就开始一点点浮现在李卫华的眼前,由于父母早亡、爷爷也过世了好多年,研究核武器的妻子还没来得及留下儿女,便因为白血病而早早亡故,备受打击的李卫华此后便一心工作没有再娶,但即便再没有什么牵挂(何况多少还是有一点的),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一时也不禁有些怅然,好在记忆融合后,两方面的感情等于都被冲淡了一半,再加上李卫华以前就是意志坚定之人,所以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算了,再怎么想恐怕也回不去了,还是想想现在的事吧,若是死在内战中,那就太不值了,我还等着两三年后狠狠教训小鬼子呢,”,李卫华暗自沉吟道,但他很清楚和平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民团、甚至是正规军来到这里进一步清剿,只有打败了他们,民兵排和乡亲们才能生存下去,但另一方面,无论哪一方死了人,都会损伤中国的元气,不利于将来的抗战,李卫华不禁犯愁了,“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特派员,白狗子的衣料好,我老伴给改了一下,你穿了看看合不合身?”,又是那个老头突然走进屋来,朝李卫华说道。
“衣服?有了!唉,搞研究太久了,居然连这么基本的特种战术都没想起来”,李卫华顿时心中一动,连忙站起来问道,“其他的那些衣服呢?我是说那些白狗子的衣服还在吗?”
“姑娘们正在清洗呢,血污不弄掉穿着可受不了,让特派员同志您见笑了,山里穷,这么好的料子可舍不得丢了。”,老头笑着回答道。
“您老就别寒碜我了,明知道我根本不是什么特派员。”,李卫华苦笑道。
那个老头却突然面色一肃道,“你就是特派员,你必须是特派员,因为大家需要你是特派员!”
听到老头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李卫华的身子不禁微微一颤,面色也渐渐凝重起来,点了点头应道,“您说得对,虽然小子没有什么本事,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
“你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带领大家打败白匪军的,老实说,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就觉得你与众不同,简直就好像当初第一次见到**一样”,老头认真地对李卫华说道。
李卫华却一下子被吓到了,这高帽子也未免太过头了吧?他连连摆手道,“我哪儿能与**相比?”
老头的脸上顿时现出古怪的神色,撇撇嘴道,“你当然差得远了,我只是说你们两人似乎都与一般人很不一样,尽管哪儿不同,我也说不太清楚,只是一种感觉,所以我想,**既然可以创造奇迹,那么你或许也可以”
“这老头的直觉还真厉害,**确实与一般人绝不相同,所以才能创下不可思议的伟业,就连犯错也犯得空前绝后。至于我,身为穿越者,若还能与这个年代的中国人一样,那才是怪事。尽管他的口气,怎么听都不像真有信心的样子”,李卫华不禁对老头的身份更加好奇了,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先生您到底是何许人也,我才不信你只是一个普通农民。”
老头却略有些狡黠地回答道,“老朽可从没说过自己是农民,是你自己以貌取人而已”
李卫华额上青筋猛跳了两下,硬声硬气地继续问道,“那么请问老先生您是**?”
“曾经是,两年前**患了重病,我感激他当初对咱们兵工厂的支持,就带了些东西前去看望,结果没过几天就被毫无理由地赶出了兵工厂,党籍也被开除了,后来就一直在这里教书”,老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旱烟,虽然面上仍有微笑,但无论如何这也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尽管以当时的政治气氛,像他这样的毛派分子能够不被整死就应该庆幸了
“想不到居然遇到了同行,您老贵姓?”,李卫华激动之下脱口而出,话刚出口就明白自己说漏嘴了。
“免贵姓刘,单名一个褐,表字不干。”,老头刚一回答就意识到了李卫华刚才话中的问题,他怎么瞅着李卫华也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搞军工的怎么可能如此年轻?何况他还说自己留过洋,这也要时间的,这个老头不禁问道,“不知特派员您贵庚几何?”
“过了年就二十五了,只是脸嫩,一般人都以为我还是小孩子”,李卫华只得尽量将年龄说大,同时又不禁为老头的姓名而偷笑,“刘不干,流不干,这名字霸气”
“留过洋的都喜欢用周岁,那么虚岁就是二十六了,这么说倒也差不多,不过真的只是脸嫩吗?怎么看也就是一个少年娃啊,十七八岁都往多里说了,尽管个子倒不算矮”,刘海知趣地没有多问,有个能够过得去的解释就行,现在乡亲们需要李卫华这个精神寄托与组织带头人,小节上就没必要太过斤斤计较了
第三章 希 望
李卫华刚想摇头,却见那个老头对他暗暗使了个眼色,顿时明白过来,心知若不给这些人以消,他们只会如同散沙一样绝望地死去,甚至当屠刀落下时,他们都不会反抗,就像他来之前那样,便硬着头皮点了点头,高声答道,“是的,党中央**派我来这里”
“**他怎么样,病好了吗?”、“红军现在在哪儿啊?什么时候回来?乡亲们可让白狗子祸害惨了!”、群众们的声浪顿时就喧嚣而起,再次将李卫华的话打断,幸好那个老头又及时出来解了围,“大家安静,下面请特派员同志给大家讲话!”
群众的嘈杂立即戛然而止,很显然这个老头在村里有着相当高的威望,李卫华也终于调整好了情绪开始侃侃而谈。请使用访问本站。一开始他觉得自己骗人不对,但看到大家的眼中渐渐重燃消,他又觉得自己早该这么做了。不过李卫华毕竟不是专门搞政工的,没说几句就完全失了分寸,居然谈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来了,但大家伙儿却听得很认真,有个昔日的红军家属更是泣不成声,“怪不得,怪不得,以前总打胜仗,红军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后来却次次吃亏,红军越打越少,最后连苏区也保不住,原来**早就不是咱们红军的当家人了”
“老人家,别难过了,我想,**现在已经恢复了职务,重新领导红军了,咱们的子弟兵一定可以起死回生的。”,李卫华连忙安慰道,现在已经是34年12月下旬了,改变红军和中国**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之中的前两个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已经召开了,不妨说出来安慰一下大家,如果有人问李卫华如何得知此事,他也自有说法
果然很快就有人问,李卫华便当场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我是在报纸上看到里面所谓‘剿匪’的报道,推测出了红军的行军路线,发现最近突然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像以前一看就知道要往哪里走,所以我想,一定是**重新出山指挥红军了”
“这就太好了!**是什么人?当年来到咱们这里的时候才多少红军,才几年时间就发展到了十万之众,要不是哎只要有他指挥,白匪军就算有几十万人,又岂能奈何得了咱们红军?”,老头喜道。
看到老头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十岁,李卫华不得不感叹精神状态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而老头的话中也颇有不凡之处,看来之后自己还要多多请教他才是,毕竟李卫华虽然融合了新身体的部分记忆,但一个如此年轻的猎户子弟,又能懂得什么?
虽然群众们反应很热烈,但李卫华还是很快就结束了讲话,开始清点起刚才一战的战利品来,一共有一支驳壳枪和三十二支步枪,可惜驳壳枪是只能单发的老型号,子弹连装上的那个弹匣在内也只有两个弹匣,而且还只是十响的,也就是说这把驳壳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而那三十二支步枪虽然都是抗战之前国内的主流步枪“汉阳造”步枪,但年代却大多较为久远,其中不乏膛线都磨平了的旧货,甚至还有一半是民国之前就有了的“老套筒”
这么烂的装备,想来也只有民团(其实还有川军)才会装备吧,李卫华一问周围的群众,果然他猜的没错,这些匪徒正是所谓的还乡团(其实“还乡团”未必就是真的“还乡”,很多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合法”地到苏区乃至游击区烧杀淫掠罢了)☆李卫华有些无语的是,那个还乡团的头子居然叫“胡汉三”,令他很有问一问人群里有没有一个小孩叫“潘冬子”的冲动
这个村子的规模比先前那个小村要大得多,即使在被还乡团杀害了一百多人之后,全村现在还有三百多人。虽然损失很大,但重燃消之后,村里的气氛却久违地活跃了起来,尤其是李卫华准备组建一个民兵排的消息公布后,村里的少年们立刻就沸腾了,男人嘛,有几个是不爱枪的?尤其是在青春热血的少年时代
但李卫华却并没有是人就拉进来,而是进行了一番筛选,为此他不惜消耗掉一些珍贵的子弹,让报名者进行一下简单的测试
“我刚才所说的射击方法,你们都明白了吗?”,李卫华对着报名的五十多个青少年(其中超过八成都是12-16岁的少年,中央红军离开苏区的时候,兴国县健康的青壮男子几乎都跟着走了,所以留下的群众年龄结构明显两极分化。)高喊道。
“明白了!”,整齐划一的回答令李卫华不禁一愕,这时又是那个老头出来向他解释说,兴国县是苏区的模范县,全县的青少年基本都接受过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所以队列纪律什么的对他们来说熟得很。
“原来军训早就有了啊,这样最好了,至少可以节省一个月时间。”,李卫华自然大喜,随即大声喊道,“会打枪的站到左边!”
只见刷地一下,除了那些还没有步枪高的小鬼们,稍大一点的小伙子几乎全都跑到了左边
李卫华不禁眼皮一跳,问道,“你们既然会打枪,为什么没有参加红军?”
“也就每人打过两三发子弹而已,他们还不够条件参加红军,尤其是这两年弹药日益匮乏,根本没子弹给他们训练用,再说地方上也需要劳动力啊,特派员同志以前是在白区工作的吧?”,老头连忙拉了拉李卫华的衣角,并暗暗给出了提示,免得他露出更多的马脚
“是啊,我是在衡长大的,直到两年前回国后读了**的著作,才心向革命的”,李卫华干脆虚构出了一个出身背景,以避免别人因为他的行为做派都不像这个年代的中国人而生疑,反正知道他这具躯壳身份的人应该都已经不在了,就算有,以他的年纪,过不了多久面貌就会有明显变化,至于气质更是自穿越起就有了明显变化,一两年后只怕就算是这具新身体的爹娘复生,也未必认得出他来。而且李卫华的话中也埋下了伏笔,表示“他是读了**的著作,被其中的思想影响并不是直接由**派来的”,这样将来有人找茬时自己也好狡辩,至于大家现在能不能听出来,他就不管了
第二章 乌合之众
但就在李卫华以为自己将不得不一直旁观村里的人间惨剧直到天黑的时候,某个团丁不知道是不是办完事后肾亏了,摇摇晃晃地走向了李卫华藏身的那片灌木丛,大概是要嘘嘘
“死吧!”,李卫华如同闪电一般绕到团丁身后,伸手勾住他的颈项用力一扭,那个团丁连惊呼都没来得及出口,就软倒在地没了呼吸。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李卫华迅即解下他背着的那支长枪一看,居然是以前在军博见过的“汉阳造88式步枪”,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出身于军工世家的李卫华自然知道这种长枪精度并不高,再加上他以前又没用过,纵然他枪法勉强能够达到狙击手的水准,仓促之间拿来使用,命中率也不会高到哪儿去,就凭缴获到的区区十几发子弹,怎么能够灭掉那么多敌人?毕竟,敌人已被惊动,这种轻松得到枪支与弹药的机会不会再有第二次了
“才干掉一个就得逃了,我真是失败”,李卫华见远处一下子跑过来十几个敌人,只得心有不甘地准备“战略转移”,边退边朝敌人开枪,可惜用了三发子弹才干掉一个,效率并不太高,好在这些团丁似乎都很怕死,立刻就全都趴在了地上,直到那个疑似还乡团的首领——一个土财主模样的矮胖子一脸心痛地悬赏一百大洋之后,这帮乌合之众才欢呼一声又冲了上来,但这么一耽搁,李卫华已经成功地躲进了树林,这种地形可是他当年最喜欢的,虽然冬天没有树荫,但这里的树木大都有合抱粗细,足以让一个侧身的战士隐蔽自己了。说起来李卫华也已经好久没有实战了,今天正好看看本事还在不在?
“哎哟,我的脚!”,只听见一声脆响,一个团丁突然惨叫着一ρi股坐到了地上,立刻又是一声脆响,这个倒霉的家伙继续哼哼了几声便没了动静,杀死他的乃是两枚李卫华用子弹和槐刺制成的“钉子雷”,但被爆菊而死,这个家伙也着实够悲摧了。旁边一个团丁刚想将其扶起看看是怎么回事,只听见“砰”地一声,脸上突然多出一个尺寸超过拇指的大洞,一股红白夹杂的液体立时喷出,正溅在他对面那个同伴的脸上
“啊!”,那个沾了一脸脑浆的家伙显然是被吓坏了,立时便将自己枪里的子弹打了出去,却正中另一个团丁的小腿,而这时李卫华又是一发子弹打来,团丁之中生得最为高大的那个家伙也倒下了
“停下却不找地方隐蔽,这不是送给我爆头吗?”,李卫华冷笑了一声,抬枪又打出了一发子弹,敌人也不出意料地再次减员一名,李卫华突然觉得,这些敌人或许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难对付,人数是不少,但战斗意志与战术素养太差劲了,加之拙劣的枪法与迟钝的动作,对自己根本构不成多大威胁。更令李卫华高兴的是,随着自己对手中的步枪越来越熟悉,他的枪法也越来越准了,看来再打几枪之后,对于这些动作迟缓而又缺乏避弹经验的敌人,100米内枪枪爆头、200米内枪枪咬肉应该没什么问题。
团丁们吃了这么大的亏,自然是拼命反击,可对方隐蔽得太好了,他们只能估计一下李卫华的位置就乱放一通,手里拿的又不是可以连发的自动武器,打得到才有鬼了。再加上李卫华的枪法又奇准无比,不一会儿的工夫团丁们就倒下了三分之一,这还怎么打?于是乎这些欺软怕硬的人形畜生呼啦一声全都转过身去撒腿就
跑,结果反倒令子弹几乎已经用光的李卫华有机会捡起死人身上的枪支弹药,就地获得了补充。有了充足子弹的李卫华更是如鱼得水,在他的子弹欢送下,来时的十一个人中只有一个人逃了回去
“没用的东西!”,那个矮胖子见那些团丁如此不中用,顿时脸色铁青,拔出腰间的驳壳枪就是一下,当场毙了那个废物。但就在这个时候,一颗流弹突然飞来,枪声却刚好被他这一枪给掩盖住了,等他察觉到的时候,这发子弹已经从其额头钻了进去,当场就要了他的性命。
这下团丁们全都慌了,敌人在这么远的距离下也能神准如此,他们却连敌人在哪儿都没确定,而那些原本如羔羊一般任人宰割的村民们却似突然受到了鼓励,全都像发了疯一样朝着剩下的那二十几个团丁扑了过去
看到突然变得面目狰狞的村民们,那些团丁顿时都被吓呆了,一时间甚至忘记了自己手里有枪,直到远处一声枪响传来,又减员一名的团丁们才反应过来,但这时他们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等到人群散开的时候,李卫华已经只能通过枪支的数目来确定他们到底是多少人了
“运气还真好”,李卫华暗自感叹道,若非乡亲们突如其来的暴动意外地令战斗迅速结束,纵使能够获胜,也肯定有人漏网,到时候叫来一大帮援军,他一个人身手再好,也只有逃跑了
“小伙子,就你一个人?”,一个头发稀疏、骨瘦如柴的老头颤巍巍地问道,眼中尽是掩不住的失望。
李卫华知道他们为何失望,刚才他还听见人们在奔走相告“红军又打回来了”,结果发现居然只是他一个人,这种感觉大概就像一个马上就要饿死的人得到一份食物,打开包装一看,里面却只有一粒米饭一样。看着大家重新变得绝望的眼神,李卫华感到心里就像堵着一块大石,忍不住对着大家高声叫道,“**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我现在只有一个人”
“小伙子,你难道是**派来的?”,那个老头一下子就打断了李卫华的话,紧紧地攥住他的手,几乎有些语无伦次地问道。“**”这三个字似乎有股神奇的魔力,几百名原本如同死人一般没有生气的百姓一下子就集体转过头来看着李卫华
第四章 民兵排
“难怪这么有学问!原来是留过洋的!”,乡亲们立刻就议论纷纷,看向李卫华的目光也变得愈发尊敬和热切了,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李卫华却不禁暗自摇头,“看来这个年头,崇洋媚外的倾向比我们那时候还要严重得多啊!不过至少对现在的我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随即李卫华挑出五支支做工相差不大的步枪,让那些报名者每人试射三枪,取其中成绩较好(以前没打过枪的标准会降低些)的三十五个人作为民兵排的候选队员,再依据体能、力气、身手等多项测试的结果再次筛选,最终确定了二十四个人选(富余的枪都是在李卫华眼里根本不能用的,将能用的零件拆下后就当废铁处理掉了。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但不管如何,有了二十五人的民兵排,李卫华又将消息树等后世人民战争的重要战术发明教给大家,村民们终于不再像原先那么提心吊胆了,李卫华也可以稍稍放松一点。心情一放松下来,穿越之前的记忆就开始一点点浮现在李卫华的眼前,由于父母早亡、爷爷也过世了好多年,研究核武器的妻子还没来得及留下儿女,便因为白血病而早早亡故,备受打击的李卫华此后便一心工作没有再娶,但即便再没有什么牵挂(何况多少还是有一点的),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一时也不禁有些怅然,好在记忆融合后,两方面的感情等于都被冲淡了一半,再加上李卫华以前就是意志坚定之人,所以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算了,再怎么想恐怕也回不去了,还是想想现在的事吧,若是死在内战中,那就太不值了,我还等着两三年后狠狠教训小鬼子呢,”,李卫华暗自沉吟道,但他很清楚和平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民团、甚至是正规军来到这里进一步清剿,只有打败了他们,民兵排和乡亲们才能生存下去,但另一方面,无论哪一方死了人,都会损伤中国的元气,不利于将来的抗战,李卫华不禁犯愁了,“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特派员,白狗子的衣料好,我老伴给改了一下,你穿了看看合不合身?”,又是那个老头突然走进屋来,朝李卫华说道。
“衣服?有了!唉,搞研究太久了,居然连这么基本的特种战术都没想起来”,李卫华顿时心中一动,连忙站起来问道,“其他的那些衣服呢?我是说那些白狗子的衣服还在吗?”
“姑娘们正在清洗呢,血污不弄掉穿着可受不了,让特派员同志您见笑了,山里穷,这么好的料子可舍不得丢了。”,老头笑着回答道。
“您老就别寒碜我了,明知道我根本不是什么特派员。”,李卫华苦笑道。
那个老头却突然面色一肃道,“你就是特派员,你必须是特派员,因为大家需要你是特派员!”
听到老头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李卫华的身子不禁微微一颤,面色也渐渐凝重起来,点了点头应道,“您说得对,虽然小子没有什么本事,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
“你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带领大家打败白匪军的,老实说,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就觉得你与众不同,简直就好像当初第一次见到**一样”,老头认真地对李卫华说道。
李卫华却一下子被吓到了,这高帽子也未免太过头了吧?他连连摆手道,“我哪儿能与**相比?”
老头的脸上顿时现出古怪的神色,撇撇嘴道,“你当然差得远了,我只是说你们两人似乎都与一般人很不一样,尽管哪儿不同,我也说不太清楚,只是一种感觉,所以我想,**既然可以创造奇迹,那么你或许也可以”
“这老头的直觉还真厉害,**确实与一般人绝不相同,所以才能创下不可思议的伟业,就连犯错也犯得空前绝后。至于我,身为穿越者,若还能与这个年代的中国人一样,那才是怪事。尽管他的口气,怎么听都不像真有信心的样子”,李卫华不禁对老头的身份更加好奇了,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先生您到底是何许人也,我才不信你只是一个普通农民。”
老头却略有些狡黠地回答道,“老朽可从没说过自己是农民,是你自己以貌取人而已”
李卫华额上青筋猛跳了两下,硬声硬气地继续问道,“那么请问老先生您是**?”
“曾经是,两年前**患了重病,我感激他当初对咱们兵工厂的支持,就带了些东西前去看望,结果没过几天就被毫无理由地赶出了兵工厂,党籍也被开除了,后来就一直在这里教书”,老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旱烟,虽然面上仍有微笑,但无论如何这也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尽管以当时的政治气氛,像他这样的毛派分子能够不被整死就应该庆幸了
“想不到居然遇到了同行,您老贵姓?”,李卫华激动之下脱口而出,话刚出口就明白自己说漏嘴了。
“免贵姓刘,单名一个褐,表字不干。”,老头刚一回答就意识到了李卫华刚才话中的问题,他怎么瞅着李卫华也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搞军工的怎么可能如此年轻?何况他还说自己留过洋,这也要时间的,这个老头不禁问道,“不知特派员您贵庚几何?”
“过了年就二十五了,只是脸嫩,一般人都以为我还是小孩子”,李卫华只得尽量将年龄说大,同时又不禁为老头的姓名而偷笑,“刘不干,流不干,这名字霸气”
“留过洋的都喜欢用周岁,那么虚岁就是二十六了,这么说倒也差不多,不过真的只是脸嫩吗?怎么看也就是一个少年娃啊,十七八岁都往多里说了,尽管个子倒不算矮”,刘海知趣地没有多问,有个能够过得去的解释就行,现在乡亲们需要李卫华这个精神寄托与组织带头人,小节上就没必要太过斤斤计较了
第五章 同 行
发现相同的兴趣后,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更令李卫华惊喜的是,“老刘”当年似乎在中央苏区兵工厂里的地位还不低,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几个技术负责人之一,正好可以帮助他尽快与这个年代的军工科技水平接轨,否则他脑子里的知识再多,不能转化成实际的产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刘海对李卫华军工知识的精深广博感到十分惊讶,尤其是他年纪轻轻却显然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更是令他难以置信。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对此李卫华只得推说自己在国外学了不少,回国后还进上海兵工厂实践了几个月,另外,他也并不否认自己是这方面的天才,令刘海大感“后生可畏”
但可惜的是,刘海只是半路出家,在兵工厂期间也主要是搞枪弹复装的,与火炮与弹药领域的专家李卫华并不完全专业对口,所以很多东西将来李卫华还是得自己探索
两人一时间谈得高兴,居然忘了时间,直到刘海的老伴过来叫两人吃饭,李卫华才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差点把正事忘了,老刘啊,刚才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看”
“你是说咱们的民兵都换上还乡团的衣服,也不要打出标语?来蒙那些白狗子?”,刘海微微蹙眉,“只怕不成,他们久不回去,县城迟早会再派人过来的。”
“那又怎么样?”,李卫华自信地答道,“他们就算来了,看见咱们的装束,一时半会儿只怕也搞不清状况吧?而咱们却是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是敌人,完全可以打他们一个冷不防,即使白匪军兵力比咱们多,咱们也照样可以吃下去。而如果实在太多,咱们有消息树报警,又熟悉这里的地形,至少也可以跑嘛!”
“有道理,而且咱们还可以穿着这些衣服出去偷袭敌人,他们恐怕更加没有防备。”,刘海顿时高兴了起来,不时补充着自己的意见。
“化装只是特种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奇招,别看咱们现在人少,这些战术用好了一样可以让敌人焦头烂额。”,李卫华笑道,却不曾想这时屋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很好奇,于是他只得大费唇舌,将其粗略解释了一下。
那些年纪大的还好,年轻人一个个都听得心痒难挠,纷纷表示要学,李卫华本就有这个意思,当即同意在基本训练完成后就从民兵当中挑选出优秀分子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合格的特战精英,小伙子们顿时欢声一片。
此时,对于这个刘家村将来的斗争方法,李卫华也差不多考虑成熟了,“其实,白区的法律与咱们在绝大部分方面都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过比较搞笑的一幕,在某些双方拉锯的地区,**对于苏区的标语只是修改几个字,就立即变成了国民党的标语),之所以苏区与白区的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差别那么大,一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当局与那些地方军阀普遍都是有法不依、只凭自己的喜恶来管理国家和地方,甚至盘剥百姓以谋私利,而下面的官吏又上行下效、甚至往往更加贪婪残酷,令情势愈发恶化。而咱们苏区,上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广大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带头作用,哪怕是同样的法律条文,实施起来都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后就用国民党的法,来治咱们的国这样一来,敌人不进村子仔细调查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但他们如果毫无防备地进入村子,咱们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将他们打趴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听特派员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的”,屋内几个村里曾经的党团员(与刘海情况差不多)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但越想就越觉得确实是这样。
“现在我们最紧要的,还是扩充实力,目前应以还乡团为首要打击对象,一是因为他们为害大,二是因为他们战斗力不如正规军,我们可以通过歼灭他们来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等到我们有几百人枪之后,再调整策略也不迟。大原则就是一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争取中立的尽量争取、首先打击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有时就顾不上了)作为首要任务”,李卫华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见大家均无异议,将手一挥道,“好了,大家都饿了吧,先吃饭吧。”
本来村里这会儿是很缺粮的,但那队畜生来这儿之前已经抢光了好几个村子的存粮,结果反倒便宜了这里的村民们,总算是可以吃一顿饱饭了。不过,村民们吃得开心,但李卫华刚刚夹起一筷子野菜放进嘴里,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菜里怎么没有放盐?”
李卫华这话刚一出口,就发现大家都以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明白过来,“我都忘记封锁这回事了,盐也是禁运物资之一,看来《闪闪的红星》里这一点倒是很写实的”
“大娘,缴获里不是有一些盐吗?为什么没有加进去?”,李卫华对刘海的老伴问道。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盐得省着点吃。”,刘海老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李卫华却不以为然,“加进去,不吃盐怎么有力气训练和战斗?咱们的实力上来了,自然可以缴获更多的盐,只有快速发展壮大,早一点打破敌人的封锁线,大家才有好日子过啊!现在只顾着节省,结果大家没有力气打仗,只能看着敌人为所欲为,大家一直过着苦日子无法翻身”
“特派员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听你的,老婆子,将盐加进去,大家也过过洋荤。”,刘海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气派,结果他老伴还是只舍得小心翼翼地在锅里加了小半勺,令李卫华感慨不已,看来比起武力杀戮,老蒋的封锁政策对于根据地民众的祸害或许更大
第五章 同 行
发现相同的兴趣后,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更令李卫华惊喜的是,“老刘”当年似乎在中央苏区兵工厂里的地位还不低,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几个技术负责人之一,正好可以帮助他尽快与这个年代的军工科技水平接轨,否则他脑子里的知识再多,不能转化成实际的产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刘海对李卫华军工知识的精深广博感到十分惊讶,尤其是他年纪轻轻却显然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更是令他难以置信。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对此李卫华只得推说自己在国外学了不少,回国后还进上海兵工厂实践了几个月,另外,他也并不否认自己是这方面的天才,令刘海大感“后生可畏”
但可惜的是,刘海只是半路出家,在兵工厂期间也主要是搞枪弹复装的,与火炮与弹药领域的专家李卫华并不完全专业对口,所以很多东西将来李卫华还是得自己探索
两人一时间谈得高兴,居然忘了时间,直到刘海的老伴过来叫两人吃饭,李卫华才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差点把正事忘了,老刘啊,刚才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看”
“你是说咱们的民兵都换上还乡团的衣服,也不要打出标语?来蒙那些白狗子?”,刘海微微蹙眉,“只怕不成,他们久不回去,县城迟早会再派人过来的。”
“那又怎么样?”,李卫华自信地答道,“他们就算来了,看见咱们的装束,一时半会儿只怕也搞不清状况吧?而咱们却是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是敌人,完全可以打他们一个冷不防,即使白匪军兵力比咱们多,咱们也照样可以吃下去。而如果实在太多,咱们有消息树报警,又熟悉这里的地形,至少也可以跑嘛!”
“有道理,而且咱们还可以穿着这些衣服出去偷袭敌人,他们恐怕更加没有防备。”,刘海顿时高兴了起来,不时补充着自己的意见。
“化装只是特种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奇招,别看咱们现在人少,这些战术用好了一样可以让敌人焦头烂额。”,李卫华笑道,却不曾想这时屋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很好奇,于是他只得大费唇舌,将其粗略解释了一下。
那些年纪大的还好,年轻人一个个都听得心痒难挠,纷纷表示要学,李卫华本就有这个意思,当即同意在基本训练完成后就从民兵当中挑选出优秀分子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合格的特战精英,小伙子们顿时欢声一片。
此时,对于这个刘家村将来的斗争方法,李卫华也差不多考虑成熟了,“其实,白区的法律与咱们在绝大部分方面都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过比较搞笑的一幕,在某些双方拉锯的地区,**对于苏区的标语只是修改几个字,就立即变成了国民党的标语),之所以苏区与白区的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差别那么大,一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当局与那些地方军阀普遍都是有法不依、只凭自己的喜恶来管理国家和地方,甚至盘剥百姓以谋私利,而下面的官吏又上行下效、甚至往往更加贪婪残酷,令情势愈发恶化。而咱们苏区,上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广大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带头作用,哪怕是同样的法律条文,实施起来都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后就用国民党的法,来治咱们的国这样一来,敌人不进村子仔细调查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但他们如果毫无防备地进入村子,咱们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将他们打趴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听特派员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的”,屋内几个村里曾经的党团员(与刘海情况差不多)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但越想就越觉得确实是这样。
“现在我们最紧要的,还是扩充实力,目前应以还乡团为首要打击对象,一是因为他们为害大,二是因为他们战斗力不如正规军,我们可以通过歼灭他们来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等到我们有几百人枪之后,再调整策略也不迟。大原则就是一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争取中立的尽量争取、首先打击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有时就顾不上了)作为首要任务”,李卫华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见大家均无异议,将手一挥道,“好了,大家都饿了吧,先吃饭吧。”
本来村里这会儿是很缺粮的,但那队畜生来这儿之前已经抢光了好几个村子的存粮,结果反倒便宜了这里的村民们,总算是可以吃一顿饱饭了。不过,村民们吃得开心,但李卫华刚刚夹起一筷子野菜放进嘴里,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菜里怎么没有放盐?”
李卫华这话刚一出口,就发现大家都以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明白过来,“我都忘记封锁这回事了,盐也是禁运物资之一,看来《闪闪的红星》里这一点倒是很写实的”
“大娘,缴获里不是有一些盐吗?为什么没有加进去?”,李卫华对刘海的老伴问道。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盐得省着点吃。”,刘海老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李卫华却不以为然,“加进去,不吃盐怎么有力气训练和战斗?咱们的实力上来了,自然可以缴获更多的盐,只有快速发展壮大,早一点打破敌人的封锁线,大家才有好日子过啊!现在只顾着节省,结果大家没有力气打仗,只能看着敌人为所欲为,大家一直过着苦日子无法翻身”
“特派员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听你的,老婆子,将盐加进去,大家也过过洋荤。”,刘海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气派,结果他老伴还是只舍得小心翼翼地在锅里加了小半勺,令李卫华感慨不已,看来比起武力杀戮,老蒋的封锁政策对于根据地民众的祸害或许更大
第五章 同 行
发现相同的兴趣后,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更令李卫华惊喜的是,“老刘”当年似乎在中央苏区兵工厂里的地位还不低,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几个技术负责人之一,正好可以帮助他尽快与这个年代的军工科技水平接轨,否则他脑子里的知识再多,不能转化成实际的产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刘海对李卫华军工知识的精深广博感到十分惊讶,尤其是他年纪轻轻却显然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更是令他难以置信。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对此李卫华只得推说自己在国外学了不少,回国后还进上海兵工厂实践了几个月,另外,他也并不否认自己是这方面的天才,令刘海大感“后生可畏”
但可惜的是,刘海只是半路出家,在兵工厂期间也主要是搞枪弹复装的,与火炮与弹药领域的专家李卫华并不完全专业对口,所以很多东西将来李卫华还是得自己探索
两人一时间谈得高兴,居然忘了时间,直到刘海的老伴过来叫两人吃饭,李卫华才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差点把正事忘了,老刘啊,刚才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看”
“你是说咱们的民兵都换上还乡团的衣服,也不要打出标语?来蒙那些白狗子?”,刘海微微蹙眉,“只怕不成,他们久不回去,县城迟早会再派人过来的。”
“那又怎么样?”,李卫华自信地答道,“他们就算来了,看见咱们的装束,一时半会儿只怕也搞不清状况吧?而咱们却是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是敌人,完全可以打他们一个冷不防,即使白匪军兵力比咱们多,咱们也照样可以吃下去。而如果实在太多,咱们有消息树报警,又熟悉这里的地形,至少也可以跑嘛!”
“有道理,而且咱们还可以穿着这些衣服出去偷袭敌人,他们恐怕更加没有防备。”,刘海顿时高兴了起来,不时补充着自己的意见。
“化装只是特种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奇招,别看咱们现在人少,这些战术用好了一样可以让敌人焦头烂额。”,李卫华笑道,却不曾想这时屋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很好奇,于是他只得大费唇舌,将其粗略解释了一下。
那些年纪大的还好,年轻人一个个都听得心痒难挠,纷纷表示要学,李卫华本就有这个意思,当即同意在基本训练完成后就从民兵当中挑选出优秀分子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合格的特战精英,小伙子们顿时欢声一片。
此时,对于这个刘家村将来的斗争方法,李卫华也差不多考虑成熟了,“其实,白区的法律与咱们在绝大部分方面都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过比较搞笑的一幕,在某些双方拉锯的地区,**对于苏区的标语只是修改几个字,就立即变成了国民党的标语),之所以苏区与白区的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差别那么大,一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当局与那些地方军阀普遍都是有法不依、只凭自己的喜恶来管理国家和地方,甚至盘剥百姓以谋私利,而下面的官吏又上行下效、甚至往往更加贪婪残酷,令情势愈发恶化。而咱们苏区,上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广大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带头作用,哪怕是同样的法律条文,实施起来都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后就用国民党的法,来治咱们的国这样一来,敌人不进村子仔细调查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但他们如果毫无防备地进入村子,咱们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将他们打趴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听特派员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的”,屋内几个村里曾经的党团员(与刘海情况差不多)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但越想就越觉得确实是这样。
“现在我们最紧要的,还是扩充实力,目前应以还乡团为首要打击对象,一是因为他们为害大,二是因为他们战斗力不如正规军,我们可以通过歼灭他们来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等到我们有几百人枪之后,再调整策略也不迟。大原则就是一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争取中立的尽量争取、首先打击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有时就顾不上了)作为首要任务”,李卫华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见大家均无异议,将手一挥道,“好了,大家都饿了吧,先吃饭吧。”
本来村里这会儿是很缺粮的,但那队畜生来这儿之前已经抢光了好几个村子的存粮,结果反倒便宜了这里的村民们,总算是可以吃一顿饱饭了。不过,村民们吃得开心,但李卫华刚刚夹起一筷子野菜放进嘴里,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菜里怎么没有放盐?”
李卫华这话刚一出口,就发现大家都以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明白过来,“我都忘记封锁这回事了,盐也是禁运物资之一,看来《闪闪的红星》里这一点倒是很写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