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xiaomawenxue.com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抗战之军工元帅 > 第七章 初战告捷

第七章 初战告捷

“大娘,缴获里不是有一些盐吗?为什么没有加进去?”,李卫华对刘海的老伴问道。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盐得省着点吃。”,刘海老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李卫华却不以为然,“加进去,不吃盐怎么有力气训练和战斗?咱们的实力上来了,自然可以缴获更多的盐,只有快速发展壮大,早一点打破敌人的封锁线,大家才有好日子过啊!现在只顾着节省,结果大家没有力气打仗,只能看着敌人为所欲为,大家一直过着苦日子无法翻身”

“特派员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听你的,老婆子,将盐加进去,大家也过过洋荤。”,刘海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气派,结果他老伴还是只舍得小心翼翼地在锅里加了小半勺,令李卫华感慨不已,看来比起武力杀戮,老蒋的封锁政策对于根据地民众的祸害或许更大

第四章 民兵排

“难怪这么有学问!原来是留过洋的!”,乡亲们立刻就议论纷纷,看向李卫华的目光也变得愈发尊敬和热切了,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李卫华却不禁暗自摇头,“看来这个年头,崇洋媚外的倾向比我们那时候还要严重得多啊!不过至少对现在的我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随即李卫华挑出五支支做工相差不大的步枪,让那些报名者每人试­射­三枪,取其中成绩较好(以前没打过枪的标准会降低些)的三十五个人作为民兵排的候选队员,再依据体能、力气、身手等多项测试的结果再次筛选,最终确定了二十四个人选(富余的枪都是在李卫华眼里根本不能用的,将能用的零件拆下后就当废铁处理掉了。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但不管如何,有了二十五人的民兵排,李卫华又将消息树等后世人民战争的重要战术发明教给大家,村民们终于不再像原先那么提心吊胆了,李卫华也可以稍稍放松一点。心情一放松下来,穿越之前的记忆就开始一点点浮现在李卫华的眼前,由于父母早亡、爷爷也过世了好多年,研究核武器的妻子还没来得及留下儿女,便因为白血病而早早亡故,备受打击的李卫华此后便一心工作没有再娶,但即便再没有什么牵挂(何况多少还是有一点的),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一时也不禁有些怅然,好在记忆融合后,两方面的感情等于都被冲淡了一半,再加上李卫华以前就是意志坚定之人,所以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算了,再怎么想恐怕也回不去了,还是想想现在的事吧,若是死在内战中,那就太不值了,我还等着两三年后狠狠教训小鬼子呢,”,李卫华暗自沉吟道,但他很清楚和平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民团、甚至是正规军来到这里进一步清剿,只有打败了他们,民兵排和乡亲们才能生存下去,但另一方面,无论哪一方死了人,都会损伤中国的元气,不利于将来的抗战,李卫华不禁犯愁了,“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特派员,白狗子的衣料好,我老伴给改了一下,你穿了看看合不合身?”,又是那个老头突然走进屋来,朝李卫华说道。

“衣服?有了!唉,搞研究太久了,居然连这么基本的特种战术都没想起来”,李卫华顿时心中一动,连忙站起来问道,“其他的那些衣服呢?我是说那些白狗子的衣服还在吗?”

“姑娘们正在清洗呢,血污不弄掉穿着可受不了,让特派员同志您见笑了,山里穷,这么好的料子可舍不得丢了。”,老头笑着回答道。

“您老就别寒碜我了,明知道我根本不是什么特派员。”,李卫华苦笑道。

那个老头却突然面­色­一肃道,“你就是特派员,你必须是特派员,因为大家需要你是特派员!”

听到老头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李卫华的身子不禁微微一颤,面­色­也渐渐凝重起来,点了点头应道,“您说得对,虽然小子没有什么本事,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

“你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带领大家打败白匪军的,老实说,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就觉得你与众不同,简直就好像当初第一次见到**一样”,老头认真地对李卫华说道。

李卫华却一下子被吓到了,这高帽子也未免太过头了吧?他连连摆手道,“我哪儿能与**相比?”

老头的脸上顿时现出古怪的神­色­,撇撇嘴道,“你当然差得远了,我只是说你们两人似乎都与一般人很不一样,尽管哪儿不同,我也说不太清楚,只是一种感觉,所以我想,**既然可以创造奇迹,那么你或许也可以”

“这老头的直觉还真厉害,**确实与一般人绝不相同,所以才能创下不可思议的伟业,就连犯错也犯得空前绝后。至于我,身为穿越者,若还能与这个年代的中国人一样,那才是怪事。尽管他的口气,怎么听都不像真有信心的样子”,李卫华不禁对老头的身份更加好奇了,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先生您到底是何许人也,我才不信你只是一个普通农民。”

老头却略有些狡黠地回答道,“老朽可从没说过自己是农民,是你自己以貌取人而已”

李卫华额上青筋猛跳了两下,硬声硬气地继续问道,“那么请问老先生您是**?”

“曾经是,两年前**患了重病,我感激他当初对咱们兵工厂的支持,就带了些东西前去看望,结果没过几天就被毫无理由地赶出了兵工厂,党籍也被开除了,后来就一直在这里教书”,老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旱烟,虽然面上仍有微笑,但无论如何这也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尽管以当时的政治气氛,像他这样的毛派分子能够不被整死就应该庆幸了

“想不到居然遇到了同行,您老贵姓?”,李卫华激动之下脱口而出,话刚出口就明白自己说漏嘴了。

“免贵姓刘,单名一个褐,表字不­干­。”,老头刚一回答就意识到了李卫华刚才话中的问题,他怎么瞅着李卫华也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搞军工的怎么可能如此年轻?何况他还说自己留过洋,这也要时间的,这个老头不禁问道,“不知特派员您贵庚几何?”

“过了年就二十五了,只是脸­嫩­,一般人都以为我还是小孩子”,李卫华只得尽量将年龄说大,同时又不禁为老头的姓名而偷笑,“刘不­干­,流不­干­,这名字霸气”

“留过洋的都喜欢用周岁,那么虚岁就是二十六了,这么说倒也差不多,不过真的只是脸­嫩­吗?怎么看也就是一个少年娃啊,十七八岁都往多里说了,尽管个子倒不算矮”,刘海知趣地没有多问,有个能够过得去的解释就行,现在乡亲们需要李卫华这个­精­神寄托与组织带头人,小节上就没必要太过斤斤计较了

第六章 惊 喜

晚上李卫华本想开个夜校,让村里的青少年、尤其是民兵们学点文化知识,却惊讶地发现大家多少都识些字,反倒是他却因为不怎么会写繁体字被小小地鄙视了一把,只能推托说回国后才学写的汉字,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同音字来替代,大家对此都表示了谅解。请使用访问本站。

据刘海说,长冈乡的几个村识字率更高,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这里七八成的识字率已经算是偏低的了,李卫华这才想起记忆里兴国县可是苏区的“模范县”,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看来并不光光是因为兴国县的百姓最革命而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兴国县都是中央苏区最好的。不过仔细说来,在江西苏区最兴盛的那几年,除了边缘县份和游击区,苏区青少年的入学率都相当地高,这是国统区那些受到外国资助搞出来的试点地区都没有做到的。在这件事上,如今还在长征途中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居功至伟

不管怎么样,村里的青少年大多识字肯定是一件大好事,李卫华对他们也愈发期待,甚至现在就早早教起了他们外语(日语里的“缴枪不杀”人人都得说溜了,方便将来抓俘虏,至于更高的要求嘛,只要愿学,李卫华就肯教,不愿学也不强求,毕竟外语固然重要,也不需要人人都当翻译。除了日语,李卫华还教大家英语和俄语,由于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得不让学到半桶水的民兵们互相学习,这种特别适用于师资匮乏时的学习方法也由此萌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日臻成熟,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备将来抗战之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刘海还告诉李卫华一个秘密,原来当初红军离开时,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以及一门“重炮”因为无法带走,上面是要兵工厂将其炸掉的,但兵工厂上下却怎么也不舍得,另外也不想浪费有限的炸药,便将其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偷偷埋了起来,并告诉了刘衡个虽然已经被开除党籍却依然忠于革命事业的老人,以便将来有红军杀回苏区后可以取用。

虽然李卫华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而没有同意刘海现在就将将那些宝贝起出来,但不管怎样,知道这件事后,李卫华便开始在民兵中间暗自留心,以期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培养的军工人才,身为顶尖军工专家的他很清楚,虽说历史上的人民军队主要是靠缴获的方式取得武器弹药,但**的军工系统也绝对功不可没,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其贡献是越来越大的,像三大战役这种双方兵力加起来超过百万的大战,若没有兵工厂生产的弹药支持,光靠缴获是根本打不起的

次日,李卫华便带着部分民兵出村与乡里的另外几个村子取得了联络,发现其中只有两个村庄被白匪军破坏之后,大家心里多少松了口气,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各村都同意加入李卫华倡导的联防体系,青少年们更是踊跃报名参加民兵排♀令李卫华颇为感慨,“模范县就是模范县,不必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知道抵抗(甚至有些人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反抗),但是如果没有我带这个头,恐怕就很难说了。中国人只要有人带头,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勇敢无畏,但愿意出来领导大家的,却从来很少(即鲁迅所言中国旧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不为最先’),都是等着别人先出头,自己再跟着­干­。一旦没人领头,或者领头的死了逃了,中国人就立刻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羔羊’,看来以后的思想教育当中要着重培养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才是”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刚好在民兵排主力出来的时候打到刘家村,李卫华在出村前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即准备三株消息树,敌人数量少于50就放倒一株,李卫华看到便会马上回村救援,敌人已经接近村子就放倒第二株,民兵们必须加快速度、急行军赶回村子,而如果三株消息树都放倒了,那就说明敌人数量众多或者武器­精­良,村民们会自行钻山沟躲避,民兵排也就不要回村送死了,先派人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下面怎么办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单方便的远程通讯方式,李卫华他们才敢一路向外,足足走出了数十里远,结果却又发现了一个遭到袭击的村子,这次大家到晚了一步,村子已经全毁了,死不瞑目的村民举目可见,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团丁们像牲口一样串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大概是准备带到外地去卖掉,除此之外村里大概已经没有幸存者了。看到这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民兵们无不义愤填膺,但李卫华还是立即压制住了大家的怒火,以免被敌人看出破绽♀个还乡团实力比上次那个强得多,不但人数足有四五十个,而且居然还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如果硬来的话就算民兵排人数增加十倍也未必是人家的对手。李卫华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反正大家现在也是民团的打扮,他就模仿当初见到的那个矮胖子的做派慢悠悠地走向那队刚办完事正准备离开的禽兽,没好气地叫道,“娘的,来晚了,让你们抢了先,还有活着的娘们吗?分几个给兄弟们也泄泄火!”

“滚粗,老子们还指着她们换钱呢,万一给你们这群丘八弄死了谁赔我?”,那个还乡团的头头不客气地回道,“不过嘛,只要你们出得起钱,这些娘们尽管带走,那边还有几个没开封的雏儿”

“哦?价钱如何?”,李卫华回头朝队员们使了个眼­色­,右手伸进怀里假意取钱,却猛然抽出一把驳壳枪来,枪管死死地顶住那个还乡团首领的太阳­茓­,同时奋起一脚踢飞身旁的机枪手,伸出另一只手将机枪捞到手里,大喝一声,“都不准动!”

第五章 同 行

发现相同的兴趣后,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更令李卫华惊喜的是,“老刘”当年似乎在中央苏区兵工厂里的地位还不低,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几个技术负责人之一,正好可以帮助他尽快与这个年代的军工科技水平接轨,否则他脑子里的知识再多,不能转化成实际的产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刘海对李卫华军工知识的­精­深广博感到十分惊讶,尤其是他年纪轻轻却显然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更是令他难以置信。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对此李卫华只得推说自己在国外学了不少,回国后还进上海兵工厂实践了几个月,另外,他也并不否认自己是这方面的天才,令刘海大感“后生可畏”

但可惜的是,刘海只是半路出家,在兵工厂期间也主要是搞枪弹复装的,与火炮与弹药领域的专家李卫华并不完全专业对口,所以很多东西将来李卫华还是得自己探索

两人一时间谈得高兴,居然忘了时间,直到刘海的老伴过来叫两人吃饭,李卫华才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差点把正事忘了,老刘啊,刚才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看”

“你是说咱们的民兵都换上还乡团的衣服,也不要打出标语?来蒙那些白狗子?”,刘海微微蹙眉,“只怕不成,他们久不回去,县城迟早会再派人过来的。”

“那又怎么样?”,李卫华自信地答道,“他们就算来了,看见咱们的装束,一时半会儿只怕也搞不清状况吧?而咱们却是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是敌人,完全可以打他们一个冷不防,即使白匪军兵力比咱们多,咱们也照样可以吃下去。而如果实在太多,咱们有消息树报警,又熟悉这里的地形,至少也可以跑嘛!”

“有道理,而且咱们还可以穿着这些衣服出去偷袭敌人,他们恐怕更加没有防备。”,刘海顿时高兴了起来,不时补充着自己的意见。

“化装只是特种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奇招,别看咱们现在人少,这些战术用好了一样可以让敌人焦头烂额。”,李卫华笑道,却不曾想这时屋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很好奇,于是他只得大费­唇­舌,将其粗略解释了一下。

那些年纪大的还好,年轻人一个个都听得心痒难挠,纷纷表示要学,李卫华本就有这个意思,当即同意在基本训练完成后就从民兵当中挑选出优秀分子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合格的特战­精­英,小伙子们顿时欢声一片。

此时,对于这个刘家村将来的斗争方法,李卫华也差不多考虑成熟了,“其实,白区的法律与咱们在绝大部分方面都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过比较搞笑的一幕,在某些双方拉锯的地区,**对于苏区的标语只是修改几个字,就立即变成了国民党的标语),之所以苏区与白区的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差别那么大,一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当局与那些地方军阀普遍都是有法不依、只凭自己的喜恶来管理国家和地方,甚至盘剥百姓以谋私利,而下面的官吏又上行下效、甚至往往更加贪婪残酷,令情势愈发恶化。而咱们苏区,上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广大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带头作用,哪怕是同样的法律条文,实施起来都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后就用国民党的法,来治咱们的国这样一来,敌人不进村子仔细调查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但他们如果毫无防备地进入村子,咱们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将他们打趴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听特派员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的”,屋内几个村里曾经的党团员(与刘海情况差不多)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但越想就越觉得确实是这样。

“现在我们最紧要的,还是扩充实力,目前应以还乡团为首要打击对象,一是因为他们为害大,二是因为他们战斗力不如正规军,我们可以通过歼灭他们来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等到我们有几百人枪之后,再调整策略也不迟。大原则就是一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争取中立的尽量争取、首先打击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有时就顾不上了)作为首要任务”,李卫华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见大家均无异议,将手一挥道,“好了,大家都饿了吧,先吃饭吧。”

本来村里这会儿是很缺粮的,但那队畜生来这儿之前已经抢光了好几个村子的存粮,结果反倒便宜了这里的村民们,总算是可以吃一顿饱饭了。不过,村民们吃得开心,但李卫华刚刚夹起一筷子野菜放进嘴里,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菜里怎么没有放盐?”

李卫华这话刚一出口,就发现大家都以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明白过来,“我都忘记封锁这回事了,盐也是禁运物资之一,看来《闪闪的红星》里这一点倒是很写实的”

“大娘,缴获里不是有一些盐吗?为什么没有加进去?”,李卫华对刘海的老伴问道。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盐得省着点吃。”,刘海老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李卫华却不以为然,“加进去,不吃盐怎么有力气训练和战斗?咱们的实力上来了,自然可以缴获更多的盐,只有快速发展壮大,早一点打破敌人的封锁线,大家才有好日子过啊!现在只顾着节省,结果大家没有力气打仗,只能看着敌人为所欲为,大家一直过着苦日子无法翻身”

“特派员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听你的,老婆子,将盐加进去,大家也过过洋荤。”,刘海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气派,结果他老伴还是只舍得小心翼翼地在锅里加了小半勺,令李卫华感慨不已,看来比起武力杀戮,老蒋的封锁政策对于根据地民众的祸害或许更大

第六章 惊 喜

晚上李卫华本想开个夜校,让村里的青少年、尤其是民兵们学点文化知识,却惊讶地发现大家多少都识些字,反倒是他却因为不怎么会写繁体字被小小地鄙视了一把,只能推托说回国后才学写的汉字,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同音字来替代,大家对此都表示了谅解。请使用访问本站。

据刘海说,长冈乡的几个村识字率更高,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这里七八成的识字率已经算是偏低的了,李卫华这才想起记忆里兴国县可是苏区的“模范县”,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看来并不光光是因为兴国县的百姓最革命而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兴国县都是中央苏区最好的。不过仔细说来,在江西苏区最兴盛的那几年,除了边缘县份和游击区,苏区青少年的入学率都相当地高,这是国统区那些受到外国资助搞出来的试点地区都没有做到的。在这件事上,如今还在长征途中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居功至伟

不管怎么样,村里的青少年大多识字肯定是一件大好事,李卫华对他们也愈发期待,甚至现在就早早教起了他们外语(日语里的“缴枪不杀”人人都得说溜了,方便将来抓俘虏,至于更高的要求嘛,只要愿学,李卫华就肯教,不愿学也不强求,毕竟外语固然重要,也不需要人人都当翻译。除了日语,李卫华还教大家英语和俄语,由于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得不让学到半桶水的民兵们互相学习,这种特别适用于师资匮乏时的学习方法也由此萌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日臻成熟,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备将来抗战之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刘海还告诉李卫华一个秘密,原来当初红军离开时,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以及一门“重炮”因为无法带走,上面是要兵工厂将其炸掉的,但兵工厂上下却怎么也不舍得,另外也不想浪费有限的炸药,便将其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偷偷埋了起来,并告诉了刘衡个虽然已经被开除党籍却依然忠于革命事业的老人,以便将来有红军杀回苏区后可以取用。

虽然李卫华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而没有同意刘海现在就将将那些宝贝起出来,但不管怎样,知道这件事后,李卫华便开始在民兵中间暗自留心,以期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培养的军工人才,身为顶尖军工专家的他很清楚,虽说历史上的人民军队主要是靠缴获的方式取得武器弹药,但**的军工系统也绝对功不可没,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其贡献是越来越大的,像三大战役这种双方兵力加起来超过百万的大战,若没有兵工厂生产的弹药支持,光靠缴获是根本打不起的

次日,李卫华便带着部分民兵出村与乡里的另外几个村子取得了联络,发现其中只有两个村庄被白匪军破坏之后,大家心里多少松了口气,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各村都同意加入李卫华倡导的联防体系,青少年们更是踊跃报名参加民兵排♀令李卫华颇为感慨,“模范县就是模范县,不必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知道抵抗(甚至有些人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反抗),但是如果没有我带这个头,恐怕就很难说了。中国人只要有人带头,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勇敢无畏,但愿意出来领导大家的,却从来很少(即鲁迅所言中国旧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不为最先’),都是等着别人先出头,自己再跟着­干­。一旦没人领头,或者领头的死了逃了,中国人就立刻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羔羊’,看来以后的思想教育当中要着重培养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才是”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刚好在民兵排主力出来的时候打到刘家村,李卫华在出村前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即准备三株消息树,敌人数量少于50就放倒一株,李卫华看到便会马上回村救援,敌人已经接近村子就放倒第二株,民兵们必须加快速度、急行军赶回村子,而如果三株消息树都放倒了,那就说明敌人数量众多或者武器­精­良,村民们会自行钻山沟躲避,民兵排也就不要回村送死了,先派人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下面怎么办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单方便的远程通讯方式,李卫华他们才敢一路向外,足足走出了数十里远,结果却又发现了一个遭到袭击的村子,这次大家到晚了一步,村子已经全毁了,死不瞑目的村民举目可见,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团丁们像牲口一样串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大概是准备带到外地去卖掉,除此之外村里大概已经没有幸存者了。看到这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民兵们无不义愤填膺,但李卫华还是立即压制住了大家的怒火,以免被敌人看出破绽♀个还乡团实力比上次那个强得多,不但人数足有四五十个,而且居然还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如果硬来的话就算民兵排人数增加十倍也未必是人家的对手。李卫华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反正大家现在也是民团的打扮,他就模仿当初见到的那个矮胖子的做派慢悠悠地走向那队刚办完事正准备离开的禽兽,没好气地叫道,“娘的,来晚了,让你们抢了先,还有活着的娘们吗?分几个给兄弟们也泄泄火!”

“滚粗,老子们还指着她们换钱呢,万一给你们这群丘八弄死了谁赔我?”,那个还乡团的头头不客气地回道,“不过嘛,只要你们出得起钱,这些娘们尽管带走,那边还有几个没开封的雏儿”

“哦?价钱如何?”,李卫华回头朝队员们使了个眼­色­,右手伸进怀里假意取钱,却猛然抽出一把驳壳枪来,枪管死死地顶住那个还乡团首领的太阳­茓­,同时奋起一脚踢飞身旁的机枪手,伸出另一只手将机枪捞到手里,大喝一声,“都不准动!”

第三章 希 望

李卫华刚想摇头,却见那个老头对他暗暗使了个眼­色­,顿时明白过来,心知若不给这些人以消,他们只会如同散沙一样绝望地死去,甚至当屠刀落下时,他们都不会反抗,就像他来之前那样,便硬着头皮点了点头,高声答道,“是的,党中央**派我来这里”

“**他怎么样,病好了吗?”、“红军现在在哪儿啊?什么时候回来?乡亲们可让白狗子祸害惨了!”、群众们的声浪顿时就喧嚣而起,再次将李卫华的话打断,幸好那个老头又及时出来解了围,“大家安静,下面请特派员同志给大家讲话!”

群众的嘈杂立即戛然而止,很显然这个老头在村里有着相当高的威望,李卫华也终于调整好了情绪开始侃侃而谈。请使用访问本站。一开始他觉得自己骗人不对,但看到大家的眼中渐渐重燃消,他又觉得自己早该这么做了。不过李卫华毕竟不是专门搞政工的,没说几句就完全失了分寸,居然谈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来了,但大家伙儿却听得很认真,有个昔日的红军家属更是泣不成声,“怪不得,怪不得,以前总打胜仗,红军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后来却次次吃亏,红军越打越少,最后连苏区也保不住,原来**早就不是咱们红军的当家人了”

“老人家,别难过了,我想,**现在已经恢复了职务,重新领导红军了,咱们的子弟兵一定可以起死回生的。”,李卫华连忙安慰道,现在已经是34年12月下旬了,改变红军和中国**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之中的前两个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已经召开了,不妨说出来安慰一下大家,如果有人问李卫华如何得知此事,他也自有说法

果然很快就有人问,李卫华便当场说出了自己的分析,“我是在报纸上看到里面所谓‘剿匪’的报道,推测出了红军的行军路线,发现最近突然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像以前一看就知道要往哪里走,所以我想,一定是**重新出山指挥红军了”

“这就太好了!**是什么人?当年来到咱们这里的时候才多少红军,才几年时间就发展到了十万之众,要不是哎只要有他指挥,白匪军就算有几十万人,又岂能奈何得了咱们红军?”,老头喜道。

看到老头似乎一下子年轻了十岁,李卫华不得不感叹­精­神状态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而老头的话中也颇有不凡之处,看来之后自己还要多多请教他才是,毕竟李卫华虽然融合了新身体的部分记忆,但一个如此年轻的猎户子弟,又能懂得什么?

虽然群众们反应很热烈,但李卫华还是很快就结束了讲话,开始清点起刚才一战的战利品来,一共有一支驳壳枪和三十二支步枪,可惜驳壳枪是只能单发的老型号,子弹连装上的那个弹匣在内也只有两个弹匣,而且还只是十响的,也就是说这把驳壳枪只有十几发子弹。而那三十二支步枪虽然都是抗战之前国内的主流步枪“汉阳造”步枪,但年代却大多较为久远,其中不乏膛线都磨平了的旧货,甚至还有一半是民国之前就有了的“老套筒”

这么烂的装备,想来也只有民团(其实还有川军)才会装备吧,李卫华一问周围的群众,果然他猜的没错,这些匪徒正是所谓的还乡团(其实“还乡团”未必就是真的“还乡”,很多只是挂羊头卖狗­肉­,“合法”地到苏区乃至游击区烧杀­淫­掠罢了)☆李卫华有些无语的是,那个还乡团的头子居然叫“胡汉三”,令他很有问一问人群里有没有一个小孩叫“潘冬子”的冲动

这个村子的规模比先前那个小村要大得多,即使在被还乡团杀害了一百多人之后,全村现在还有三百多人。虽然损失很大,但重燃消之后,村里的气氛却久违地活跃了起来,尤其是李卫华准备组建一个民兵排的消息公布后,村里的少年们立刻就沸腾了,男人嘛,有几个是不爱枪的?尤其是在青春热血的少年时代

但李卫华却并没有是人就拉进来,而是进行了一番筛选,为此他不惜消耗掉一些珍贵的子弹,让报名者进行一下简单的测试

“我刚才所说的­射­击方法,你们都明白了吗?”,李卫华对着报名的五十多个青少年(其中超过八成都是12-16岁的少年,中央红军离开苏区的时候,兴国县健康的青壮男子几乎都跟着走了,所以留下的群众年龄结构明显两极分化。)高喊道。

“明白了!”,整齐划一的回答令李卫华不禁一愕,这时又是那个老头出来向他解释说,兴国县是苏区的模范县,全县的青少年基本都接受过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所以队列纪律什么的对他们来说熟得很。

“原来军训早就有了啊,这样最好了,至少可以节省一个月时间。”,李卫华自然大喜,随即大声喊道,“会打枪的站到左边!”

只见刷地一下,除了那些还没有步枪高的小鬼们,稍大一点的小伙子几乎全都跑到了左边

李卫华不禁眼皮一跳,问道,“你们既然会打枪,为什么没有参加红军?”

“也就每人打过两三发子弹而已,他们还不够条件参加红军,尤其是这两年弹药日益匮乏,根本没子弹给他们训练用,再说地方上也需要劳动力啊,特派员同志以前是在白区工作的吧?”,老头连忙拉了拉李卫华的衣角,并暗暗给出了提示,免得他露出更多的马脚

“是啊,我是在衡长大的,直到两年前回国后读了**的著作,才心向革命的”,李卫华­干­脆虚构出了一个出身背景,以避免别人因为他的行为做派都不像这个年代的中国人而生疑,反正知道他这具躯壳身份的人应该都已经不在了,就算有,以他的年纪,过不了多久面貌就会有明显变化,至于气质更是自穿越起就有了明显变化,一两年后只怕就算是这具新身体的爹娘复生,也未必认得出他来。而且李卫华的话中也埋下了伏笔,表示“他是读了**的著作,被其中的思想影响并不是直接由**派来的”,这样将来有人找茬时自己也好狡辩,至于大家现在能不能听出来,他就不管了

第五章 同 行

发现相同的兴趣后,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更令李卫华惊喜的是,“老刘”当年似乎在中央苏区兵工厂里的地位还不低,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几个技术负责人之一,正好可以帮助他尽快与这个年代的军工科技水平接轨,否则他脑子里的知识再多,不能转化成实际的产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刘海对李卫华军工知识的­精­深广博感到十分惊讶,尤其是他年纪轻轻却显然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更是令他难以置信。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对此李卫华只得推说自己在国外学了不少,回国后还进上海兵工厂实践了几个月,另外,他也并不否认自己是这方面的天才,令刘海大感“后生可畏”

但可惜的是,刘海只是半路出家,在兵工厂期间也主要是搞枪弹复装的,与火炮与弹药领域的专家李卫华并不完全专业对口,所以很多东西将来李卫华还是得自己探索

两人一时间谈得高兴,居然忘了时间,直到刘海的老伴过来叫两人吃饭,李卫华才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差点把正事忘了,老刘啊,刚才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看”

“你是说咱们的民兵都换上还乡团的衣服,也不要打出标语?来蒙那些白狗子?”,刘海微微蹙眉,“只怕不成,他们久不回去,县城迟早会再派人过来的。”

“那又怎么样?”,李卫华自信地答道,“他们就算来了,看见咱们的装束,一时半会儿只怕也搞不清状况吧?而咱们却是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是敌人,完全可以打他们一个冷不防,即使白匪军兵力比咱们多,咱们也照样可以吃下去。而如果实在太多,咱们有消息树报警,又熟悉这里的地形,至少也可以跑嘛!”

“有道理,而且咱们还可以穿着这些衣服出去偷袭敌人,他们恐怕更加没有防备。”,刘海顿时高兴了起来,不时补充着自己的意见。

“化装只是特种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奇招,别看咱们现在人少,这些战术用好了一样可以让敌人焦头烂额。”,李卫华笑道,却不曾想这时屋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很好奇,于是他只得大费­唇­舌,将其粗略解释了一下。

那些年纪大的还好,年轻人一个个都听得心痒难挠,纷纷表示要学,李卫华本就有这个意思,当即同意在基本训练完成后就从民兵当中挑选出优秀分子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合格的特战­精­英,小伙子们顿时欢声一片。

此时,对于这个刘家村将来的斗争方法,李卫华也差不多考虑成熟了,“其实,白区的法律与咱们在绝大部分方面都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过比较搞笑的一幕,在某些双方拉锯的地区,**对于苏区的标语只是修改几个字,就立即变成了国民党的标语),之所以苏区与白区的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差别那么大,一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当局与那些地方军阀普遍都是有法不依、只凭自己的喜恶来管理国家和地方,甚至盘剥百姓以谋私利,而下面的官吏又上行下效、甚至往往更加贪婪残酷,令情势愈发恶化。而咱们苏区,上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广大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带头作用,哪怕是同样的法律条文,实施起来都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后就用国民党的法,来治咱们的国这样一来,敌人不进村子仔细调查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但他们如果毫无防备地进入村子,咱们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将他们打趴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听特派员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的”,屋内几个村里曾经的党团员(与刘海情况差不多)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但越想就越觉得确实是这样。

“现在我们最紧要的,还是扩充实力,目前应以还乡团为首要打击对象,一是因为他们为害大,二是因为他们战斗力不如正规军,我们可以通过歼灭他们来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等到我们有几百人枪之后,再调整策略也不迟。大原则就是一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争取中立的尽量争取、首先打击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有时就顾不上了)作为首要任务”,李卫华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见大家均无异议,将手一挥道,“好了,大家都饿了吧,先吃饭吧。”

本来村里这会儿是很缺粮的,但那队畜生来这儿之前已经抢光了好几个村子的存粮,结果反倒便宜了这里的村民们,总算是可以吃一顿饱饭了。不过,村民们吃得开心,但李卫华刚刚夹起一筷子野菜放进嘴里,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菜里怎么没有放盐?”

李卫华这话刚一出口,就发现大家都以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明白过来,“我都忘记封锁这回事了,盐也是禁运物资之一,看来《闪闪的红星》里这一点倒是很写实的”

“大娘,缴获里不是有一些盐吗?为什么没有加进去?”,李卫华对刘海的老伴问道。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盐得省着点吃。”,刘海老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李卫华却不以为然,“加进去,不吃盐怎么有力气训练和战斗?咱们的实力上来了,自然可以缴获更多的盐,只有快速发展壮大,早一点打破敌人的封锁线,大家才有好日子过啊!现在只顾着节省,结果大家没有力气打仗,只能看着敌人为所欲为,大家一直过着苦日子无法翻身”

“特派员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听你的,老婆子,将盐加进去,大家也过过洋荤。”,刘海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气派,结果他老伴还是只舍得小心翼翼地在锅里加了小半勺,令李卫华感慨不已,看来比起武力杀戮,老蒋的封锁政策对于根据地民众的祸害或许更大

第五章 同 行

发现相同的兴趣后,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更令李卫华惊喜的是,“老刘”当年似乎在中央苏区兵工厂里的地位还不低,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几个技术负责人之一,正好可以帮助他尽快与这个年代的军工科技水平接轨,否则他脑子里的知识再多,不能转化成实际的产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刘海对李卫华军工知识的­精­深广博感到十分惊讶,尤其是他年纪轻轻却显然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更是令他难以置信。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对此李卫华只得推说自己在国外学了不少,回国后还进上海兵工厂实践了几个月,另外,他也并不否认自己是这方面的天才,令刘海大感“后生可畏”

但可惜的是,刘海只是半路出家,在兵工厂期间也主要是搞枪弹复装的,与火炮与弹药领域的专家李卫华并不完全专业对口,所以很多东西将来李卫华还是得自己探索

两人一时间谈得高兴,居然忘了时间,直到刘海的老伴过来叫两人吃饭,李卫华才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差点把正事忘了,老刘啊,刚才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看”

“你是说咱们的民兵都换上还乡团的衣服,也不要打出标语?来蒙那些白狗子?”,刘海微微蹙眉,“只怕不成,他们久不回去,县城迟早会再派人过来的。”

“那又怎么样?”,李卫华自信地答道,“他们就算来了,看见咱们的装束,一时半会儿只怕也搞不清状况吧?而咱们却是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是敌人,完全可以打他们一个冷不防,即使白匪军兵力比咱们多,咱们也照样可以吃下去。而如果实在太多,咱们有消息树报警,又熟悉这里的地形,至少也可以跑嘛!”

“有道理,而且咱们还可以穿着这些衣服出去偷袭敌人,他们恐怕更加没有防备。”,刘海顿时高兴了起来,不时补充着自己的意见。

“化装只是特种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奇招,别看咱们现在人少,这些战术用好了一样可以让敌人焦头烂额。”,李卫华笑道,却不曾想这时屋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很好奇,于是他只得大费­唇­舌,将其粗略解释了一下。

那些年纪大的还好,年轻人一个个都听得心痒难挠,纷纷表示要学,李卫华本就有这个意思,当即同意在基本训练完成后就从民兵当中挑选出优秀分子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合格的特战­精­英,小伙子们顿时欢声一片。

此时,对于这个刘家村将来的斗争方法,李卫华也差不多考虑成熟了,“其实,白区的法律与咱们在绝大部分方面都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过比较搞笑的一幕,在某些双方拉锯的地区,**对于苏区的标语只是修改几个字,就立即变成了国民党的标语),之所以苏区与白区的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差别那么大,一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当局与那些地方军阀普遍都是有法不依、只凭自己的喜恶来管理国家和地方,甚至盘剥百姓以谋私利,而下面的官吏又上行下效、甚至往往更加贪婪残酷,令情势愈发恶化。而咱们苏区,上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广大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带头作用,哪怕是同样的法律条文,实施起来都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后就用国民党的法,来治咱们的国这样一来,敌人不进村子仔细调查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但他们如果毫无防备地进入村子,咱们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将他们打趴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听特派员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的”,屋内几个村里曾经的党团员(与刘海情况差不多)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但越想就越觉得确实是这样。

“现在我们最紧要的,还是扩充实力,目前应以还乡团为首要打击对象,一是因为他们为害大,二是因为他们战斗力不如正规军,我们可以通过歼灭他们来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等到我们有几百人枪之后,再调整策略也不迟。大原则就是一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争取中立的尽量争取、首先打击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有时就顾不上了)作为首要任务”,李卫华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见大家均无异议,将手一挥道,“好了,大家都饿了吧,先吃饭吧。”

本来村里这会儿是很缺粮的,但那队畜生来这儿之前已经抢光了好几个村子的存粮,结果反倒便宜了这里的村民们,总算是可以吃一顿饱饭了。不过,村民们吃得开心,但李卫华刚刚夹起一筷子野菜放进嘴里,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菜里怎么没有放盐?”

李卫华这话刚一出口,就发现大家都以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明白过来,“我都忘记封锁这回事了,盐也是禁运物资之一,看来《闪闪的红星》里这一点倒是很写实的”

“大娘,缴获里不是有一些盐吗?为什么没有加进去?”,李卫华对刘海的老伴问道。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盐得省着点吃。”,刘海老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李卫华却不以为然,“加进去,不吃盐怎么有力气训练和战斗?咱们的实力上来了,自然可以缴获更多的盐,只有快速发展壮大,早一点打破敌人的封锁线,大家才有好日子过啊!现在只顾着节省,结果大家没有力气打仗,只能看着敌人为所欲为,大家一直过着苦日子无法翻身”

“特派员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听你的,老婆子,将盐加进去,大家也过过洋荤。”,刘海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气派,结果他老伴还是只舍得小心翼翼地在锅里加了小半勺,令李卫华感慨不已,看来比起武力杀戮,老蒋的封锁政策对于根据地民众的祸害或许更大

第六章 惊 喜

晚上李卫华本想开个夜校,让村里的青少年、尤其是民兵们学点文化知识,却惊讶地发现大家多少都识些字,反倒是他却因为不怎么会写繁体字被小小地鄙视了一把,只能推托说回国后才学写的汉字,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同音字来替代,大家对此都表示了谅解。请使用访问本站。

据刘海说,长冈乡的几个村识字率更高,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这里七八成的识字率已经算是偏低的了,李卫华这才想起记忆里兴国县可是苏区的“模范县”,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看来并不光光是因为兴国县的百姓最革命而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兴国县都是中央苏区最好的。不过仔细说来,在江西苏区最兴盛的那几年,除了边缘县份和游击区,苏区青少年的入学率都相当地高,这是国统区那些受到外国资助搞出来的试点地区都没有做到的。在这件事上,如今还在长征途中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居功至伟

不管怎么样,村里的青少年大多识字肯定是一件大好事,李卫华对他们也愈发期待,甚至现在就早早教起了他们外语(日语里的“缴枪不杀”人人都得说溜了,方便将来抓俘虏,至于更高的要求嘛,只要愿学,李卫华就肯教,不愿学也不强求,毕竟外语固然重要,也不需要人人都当翻译。除了日语,李卫华还教大家英语和俄语,由于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得不让学到半桶水的民兵们互相学习,这种特别适用于师资匮乏时的学习方法也由此萌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日臻成熟,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备将来抗战之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刘海还告诉李卫华一个秘密,原来当初红军离开时,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以及一门“重炮”因为无法带走,上面是要兵工厂将其炸掉的,但兵工厂上下却怎么也不舍得,另外也不想浪费有限的炸药,便将其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偷偷埋了起来,并告诉了刘衡个虽然已经被开除党籍却依然忠于革命事业的老人,以便将来有红军杀回苏区后可以取用。

虽然李卫华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而没有同意刘海现在就将将那些宝贝起出来,但不管怎样,知道这件事后,李卫华便开始在民兵中间暗自留心,以期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培养的军工人才,身为顶尖军工专家的他很清楚,虽说历史上的人民军队主要是靠缴获的方式取得武器弹药,但**的军工系统也绝对功不可没,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其贡献是越来越大的,像三大战役这种双方兵力加起来超过百万的大战,若没有兵工厂生产的弹药支持,光靠缴获是根本打不起的

次日,李卫华便带着部分民兵出村与乡里的另外几个村子取得了联络,发现其中只有两个村庄被白匪军破坏之后,大家心里多少松了口气,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各村都同意加入李卫华倡导的联防体系,青少年们更是踊跃报名参加民兵排♀令李卫华颇为感慨,“模范县就是模范县,不必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知道抵抗(甚至有些人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反抗),但是如果没有我带这个头,恐怕就很难说了。中国人只要有人带头,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勇敢无畏,但愿意出来领导大家的,却从来很少(即鲁迅所言中国旧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不为最先’),都是等着别人先出头,自己再跟着­干­。一旦没人领头,或者领头的死了逃了,中国人就立刻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羔羊’,看来以后的思想教育当中要着重培养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才是”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刚好在民兵排主力出来的时候打到刘家村,李卫华在出村前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即准备三株消息树,敌人数量少于50就放倒一株,李卫华看到便会马上回村救援,敌人已经接近村子就放倒第二株,民兵们必须加快速度、急行军赶回村子,而如果三株消息树都放倒了,那就说明敌人数量众多或者武器­精­良,村民们会自行钻山沟躲避,民兵排也就不要回村送死了,先派人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下面怎么办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单方便的远程通讯方式,李卫华他们才敢一路向外,足足走出了数十里远,结果却又发现了一个遭到袭击的村子,这次大家到晚了一步,村子已经全毁了,死不瞑目的村民举目可见,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团丁们像牲口一样串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大概是准备带到外地去卖掉,除此之外村里大概已经没有幸存者了。看到这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民兵们无不义愤填膺,但李卫华还是立即压制住了大家的怒火,以免被敌人看出破绽♀个还乡团实力比上次那个强得多,不但人数足有四五十个,而且居然还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如果硬来的话就算民兵排人数增加十倍也未必是人家的对手。李卫华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反正大家现在也是民团的打扮,他就模仿当初见到的那个矮胖子的做派慢悠悠地走向那队刚办完事正准备离开的禽兽,没好气地叫道,“娘的,来晚了,让你们抢了先,还有活着的娘们吗?分几个给兄弟们也泄泄火!”

“滚粗,老子们还指着她们换钱呢,万一给你们这群丘八弄死了谁赔我?”,那个还乡团的头头不客气地回道,“不过嘛,只要你们出得起钱,这些娘们尽管带走,那边还有几个没开封的雏儿”

“哦?价钱如何?”,李卫华回头朝队员们使了个眼­色­,右手伸进怀里假意取钱,却猛然抽出一把驳壳枪来,枪管死死地顶住那个还乡团首领的太阳­茓­,同时奋起一脚踢飞身旁的机枪手,伸出另一只手将机枪捞到手里,大喝一声,“都不准动!”

第六章 惊 喜

晚上李卫华本想开个夜校,让村里的青少年、尤其是民兵们学点文化知识,却惊讶地发现大家多少都识些字,反倒是他却因为不怎么会写繁体字被小小地鄙视了一把,只能推托说回国后才学写的汉字,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同音字来替代,大家对此都表示了谅解。请使用访问本站。

据刘海说,长冈乡的几个村识字率更高,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这里七八成的识字率已经算是偏低的了,李卫华这才想起记忆里兴国县可是苏区的“模范县”,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看来并不光光是因为兴国县的百姓最革命而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兴国县都是中央苏区最好的。不过仔细说来,在江西苏区最兴盛的那几年,除了边缘县份和游击区,苏区青少年的入学率都相当地高,这是国统区那些受到外国资助搞出来的试点地区都没有做到的。在这件事上,如今还在长征途中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居功至伟

不管怎么样,村里的青少年大多识字肯定是一件大好事,李卫华对他们也愈发期待,甚至现在就早早教起了他们外语(日语里的“缴枪不杀”人人都得说溜了,方便将来抓俘虏,至于更高的要求嘛,只要愿学,李卫华就肯教,不愿学也不强求,毕竟外语固然重要,也不需要人人都当翻译。除了日语,李卫华还教大家英语和俄语,由于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得不让学到半桶水的民兵们互相学习,这种特别适用于师资匮乏时的学习方法也由此萌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日臻成熟,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备将来抗战之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刘海还告诉李卫华一个秘密,原来当初红军离开时,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以及一门“重炮”因为无法带走,上面是要兵工厂将其炸掉的,但兵工厂上下却怎么也不舍得,另外也不想浪费有限的炸药,便将其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偷偷埋了起来,并告诉了刘衡个虽然已经被开除党籍却依然忠于革命事业的老人,以便将来有红军杀回苏区后可以取用。

虽然李卫华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而没有同意刘海现在就将将那些宝贝起出来,但不管怎样,知道这件事后,李卫华便开始在民兵中间暗自留心,以期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培养的军工人才,身为顶尖军工专家的他很清楚,虽说历史上的人民军队主要是靠缴获的方式取得武器弹药,但**的军工系统也绝对功不可没,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其贡献是越来越大的,像三大战役这种双方兵力加起来超过百万的大战,若没有兵工厂生产的弹药支持,光靠缴获是根本打不起的

次日,李卫华便带着部分民兵出村与乡里的另外几个村子取得了联络,发现其中只有两个村庄被白匪军破坏之后,大家心里多少松了口气,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各村都同意加入李卫华倡导的联防体系,青少年们更是踊跃报名参加民兵排♀令李卫华颇为感慨,“模范县就是模范县,不必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知道抵抗(甚至有些人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反抗),但是如果没有我带这个头,恐怕就很难说了。中国人只要有人带头,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勇敢无畏,但愿意出来领导大家的,却从来很少(即鲁迅所言中国旧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不为最先’),都是等着别人先出头,自己再跟着­干­。一旦没人领头,或者领头的死了逃了,中国人就立刻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羔羊’,看来以后的思想教育当中要着重培养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才是”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刚好在民兵排主力出来的时候打到刘家村,李卫华在出村前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即准备三株消息树,敌人数量少于50就放倒一株,李卫华看到便会马上回村救援,敌人已经接近村子就放倒第二株,民兵们必须加快速度、急行军赶回村子,而如果三株消息树都放倒了,那就说明敌人数量众多或者武器­精­良,村民们会自行钻山沟躲避,民兵排也就不要回村送死了,先派人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下面怎么办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单方便的远程通讯方式,李卫华他们才敢一路向外,足足走出了数十里远,结果却又发现了一个遭到袭击的村子,这次大家到晚了一步,村子已经全毁了,死不瞑目的村民举目可见,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团丁们像牲口一样串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大概是准备带到外地去卖掉,除此之外村里大概已经没有幸存者了。看到这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民兵们无不义愤填膺,但李卫华还是立即压制住了大家的怒火,以免被敌人看出破绽♀个还乡团实力比上次那个强得多,不但人数足有四五十个,而且居然还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如果硬来的话就算民兵排人数增加十倍也未必是人家的对手。李卫华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反正大家现在也是民团的打扮,他就模仿当初见到的那个矮胖子的做派慢悠悠地走向那队刚办完事正准备离开的禽兽,没好气地叫道,“娘的,来晚了,让你们抢了先,还有活着的娘们吗?分几个给兄弟们也泄泄火!”

“滚粗,老子们还指着她们换钱呢,万一给你们这群丘八弄死了谁赔我?”,那个还乡团的头头不客气地回道,“不过嘛,只要你们出得起钱,这些娘们尽管带走,那边还有几个没开封的雏儿”

“哦?价钱如何?”,李卫华回头朝队员们使了个眼­色­,右手伸进怀里假意取钱,却猛然抽出一把驳壳枪来,枪管死死地顶住那个还乡团首领的太阳­茓­,同时奋起一脚踢飞身旁的机枪手,伸出另一只手将机枪捞到手里,大喝一声,“都不准动!”

第七章 初战告捷

“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李卫华一枪爆了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说时迟,那时快,李卫华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射­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李卫华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排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李卫华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射­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射­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射­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李卫华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李卫华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因为误中流弹而亡,令李卫华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战士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排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不过高兴之余,李卫华也对全排上下居然无人怯战感到惊讶,暗叹仇恨的力量果然可怕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排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李卫华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排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李卫华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李卫华­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李卫华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李卫华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李卫华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李卫华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这次打的都是活结。),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这也是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型号,中正式虽好,但产量不足,始终只能排到第二位,八路军兵工厂造出来的八一式步骑枪就更是如此。)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捷克式轻机枪,可惜驳壳枪还是不能连发的老型号。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毛瑟步枪弹三千多发、毛瑟轻机枪弹近两千发、毛瑟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排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排现在有价值八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克,能够兑换83块大洋。)、金银首饰数十件、铜器上百斤、米面2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绝对算得上是大丰收了,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李卫华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排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除了3000多的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与对民兵排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李卫华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刘家村的居民支付房租、缝补衣物、代做草鞋(其实在胶鞋出现之前,草鞋是地形与气候适应­性­最好的鞋子,而且材料与做工好的话穿着也很舒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耐穿、也不御寒。)等各种费用

第七章 初战告捷

“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李卫华一枪爆了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说时迟,那时快,李卫华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射­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李卫华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排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李卫华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射­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射­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射­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李卫华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李卫华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因为误中流弹而亡,令李卫华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战士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排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不过高兴之余,李卫华也对全排上下居然无人怯战感到惊讶,暗叹仇恨的力量果然可怕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排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李卫华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排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李卫华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李卫华­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李卫华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李卫华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李卫华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李卫华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这次打的都是活结。),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这也是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型号,中正式虽好,但产量不足,始终只能排到第二位,八路军兵工厂造出来的八一式步骑枪就更是如此。)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捷克式轻机枪,可惜驳壳枪还是不能连发的老型号。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毛瑟步枪弹三千多发、毛瑟轻机枪弹近两千发、毛瑟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排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排现在有价值八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克,能够兑换83块大洋。)、金银首饰数十件、铜器上百斤、米面2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绝对算得上是大丰收了,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李卫华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排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除了3000多的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与对民兵排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李卫华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刘家村的居民支付房租、缝补衣物、代做草鞋(其实在胶鞋出现之前,草鞋是地形与气候适应­性­最好的鞋子,而且材料与做工好的话穿着也很舒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耐穿、也不御寒。)等各种费用

第四章 民兵排

“难怪这么有学问!原来是留过洋的!”,乡亲们立刻就议论纷纷,看向李卫华的目光也变得愈发尊敬和热切了,民族自尊心极强的李卫华却不禁暗自摇头,“看来这个年头,崇洋媚外的倾向比我们那时候还要严重得多啊!不过至少对现在的我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随即李卫华挑出五支支做工相差不大的步枪,让那些报名者每人试­射­三枪,取其中成绩较好(以前没打过枪的标准会降低些)的三十五个人作为民兵排的候选队员,再依据体能、力气、身手等多项测试的结果再次筛选,最终确定了二十四个人选(富余的枪都是在李卫华眼里根本不能用的,将能用的零件拆下后就当废铁处理掉了。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但不管如何,有了二十五人的民兵排,李卫华又将消息树等后世人民战争的重要战术发明教给大家,村民们终于不再像原先那么提心吊胆了,李卫华也可以稍稍放松一点。心情一放松下来,穿越之前的记忆就开始一点点浮现在李卫华的眼前,由于父母早亡、爷爷也过世了好多年,研究核武器的妻子还没来得及留下儿女,便因为白血病而早早亡故,备受打击的李卫华此后便一心工作没有再娶,但即便再没有什么牵挂(何况多少还是有一点的),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时空,一时也不禁有些怅然,好在记忆融合后,两方面的感情等于都被冲淡了一半,再加上李卫华以前就是意志坚定之人,所以很快就调整了过来。

“算了,再怎么想恐怕也回不去了,还是想想现在的事吧,若是死在内战中,那就太不值了,我还等着两三年后狠狠教训小鬼子呢,”,李卫华暗自沉吟道,但他很清楚和平不会持续太久,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民团、甚至是正规军来到这里进一步清剿,只有打败了他们,民兵排和乡亲们才能生存下去,但另一方面,无论哪一方死了人,都会损伤中国的元气,不利于将来的抗战,李卫华不禁犯愁了,“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

“特派员,白狗子的衣料好,我老伴给改了一下,你穿了看看合不合身?”,又是那个老头突然走进屋来,朝李卫华说道。

“衣服?有了!唉,搞研究太久了,居然连这么基本的特种战术都没想起来”,李卫华顿时心中一动,连忙站起来问道,“其他的那些衣服呢?我是说那些白狗子的衣服还在吗?”

“姑娘们正在清洗呢,血污不弄掉穿着可受不了,让特派员同志您见笑了,山里穷,这么好的料子可舍不得丢了。”,老头笑着回答道。

“您老就别寒碜我了,明知道我根本不是什么特派员。”,李卫华苦笑道。

那个老头却突然面­色­一肃道,“你就是特派员,你必须是特派员,因为大家需要你是特派员!”

听到老头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李卫华的身子不禁微微一颤,面­色­也渐渐凝重起来,点了点头应道,“您说得对,虽然小子没有什么本事,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

“你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带领大家打败白匪军的,老实说,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就觉得你与众不同,简直就好像当初第一次见到**一样”,老头认真地对李卫华说道。

李卫华却一下子被吓到了,这高帽子也未免太过头了吧?他连连摆手道,“我哪儿能与**相比?”

老头的脸上顿时现出古怪的神­色­,撇撇嘴道,“你当然差得远了,我只是说你们两人似乎都与一般人很不一样,尽管哪儿不同,我也说不太清楚,只是一种感觉,所以我想,**既然可以创造奇迹,那么你或许也可以”

“这老头的直觉还真厉害,**确实与一般人绝不相同,所以才能创下不可思议的伟业,就连犯错也犯得空前绝后。至于我,身为穿越者,若还能与这个年代的中国人一样,那才是怪事。尽管他的口气,怎么听都不像真有信心的样子”,李卫华不禁对老头的身份更加好奇了,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先生您到底是何许人也,我才不信你只是一个普通农民。”

老头却略有些狡黠地回答道,“老朽可从没说过自己是农民,是你自己以貌取人而已”

李卫华额上青筋猛跳了两下,硬声硬气地继续问道,“那么请问老先生您是**?”

“曾经是,两年前**患了重病,我感激他当初对咱们兵工厂的支持,就带了些东西前去看望,结果没过几天就被毫无理由地赶出了兵工厂,党籍也被开除了,后来就一直在这里教书”,老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旱烟,虽然面上仍有微笑,但无论如何这也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尽管以当时的政治气氛,像他这样的毛派分子能够不被整死就应该庆幸了

“想不到居然遇到了同行,您老贵姓?”,李卫华激动之下脱口而出,话刚出口就明白自己说漏嘴了。

“免贵姓刘,单名一个褐,表字不­干­。”,老头刚一回答就意识到了李卫华刚才话中的问题,他怎么瞅着李卫华也就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搞军工的怎么可能如此年轻?何况他还说自己留过洋,这也要时间的,这个老头不禁问道,“不知特派员您贵庚几何?”

“过了年就二十五了,只是脸­嫩­,一般人都以为我还是小孩子”,李卫华只得尽量将年龄说大,同时又不禁为老头的姓名而偷笑,“刘不­干­,流不­干­,这名字霸气”

“留过洋的都喜欢用周岁,那么虚岁就是二十六了,这么说倒也差不多,不过真的只是脸­嫩­吗?怎么看也就是一个少年娃啊,十七八岁都往多里说了,尽管个子倒不算矮”,刘海知趣地没有多问,有个能够过得去的解释就行,现在乡亲们需要李卫华这个­精­神寄托与组织带头人,小节上就没必要太过斤斤计较了

第六章 惊 喜

晚上李卫华本想开个夜校,让村里的青少年、尤其是民兵们学点文化知识,却惊讶地发现大家多少都识些字,反倒是他却因为不怎么会写繁体字被小小地鄙视了一把,只能推托说回国后才学写的汉字,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同音字来替代,大家对此都表示了谅解。请使用访问本站。

据刘海说,长冈乡的几个村识字率更高,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这里七八成的识字率已经算是偏低的了,李卫华这才想起记忆里兴国县可是苏区的“模范县”,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看来并不光光是因为兴国县的百姓最革命而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兴国县都是中央苏区最好的。不过仔细说来,在江西苏区最兴盛的那几年,除了边缘县份和游击区,苏区青少年的入学率都相当地高,这是国统区那些受到外国资助搞出来的试点地区都没有做到的。在这件事上,如今还在长征途中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居功至伟

不管怎么样,村里的青少年大多识字肯定是一件大好事,李卫华对他们也愈发期待,甚至现在就早早教起了他们外语(日语里的“缴枪不杀”人人都得说溜了,方便将来抓俘虏,至于更高的要求嘛,只要愿学,李卫华就肯教,不愿学也不强求,毕竟外语固然重要,也不需要人人都当翻译。除了日语,李卫华还教大家英语和俄语,由于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得不让学到半桶水的民兵们互相学习,这种特别适用于师资匮乏时的学习方法也由此萌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日臻成熟,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备将来抗战之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刘海还告诉李卫华一个秘密,原来当初红军离开时,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以及一门“重炮”因为无法带走,上面是要兵工厂将其炸掉的,但兵工厂上下却怎么也不舍得,另外也不想浪费有限的炸药,便将其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偷偷埋了起来,并告诉了刘衡个虽然已经被开除党籍却依然忠于革命事业的老人,以便将来有红军杀回苏区后可以取用。

虽然李卫华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而没有同意刘海现在就将将那些宝贝起出来,但不管怎样,知道这件事后,李卫华便开始在民兵中间暗自留心,以期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培养的军工人才,身为顶尖军工专家的他很清楚,虽说历史上的人民军队主要是靠缴获的方式取得武器弹药,但**的军工系统也绝对功不可没,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其贡献是越来越大的,像三大战役这种双方兵力加起来超过百万的大战,若没有兵工厂生产的弹药支持,光靠缴获是根本打不起的

次日,李卫华便带着部分民兵出村与乡里的另外几个村子取得了联络,发现其中只有两个村庄被白匪军破坏之后,大家心里多少松了口气,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各村都同意加入李卫华倡导的联防体系,青少年们更是踊跃报名参加民兵排♀令李卫华颇为感慨,“模范县就是模范县,不必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知道抵抗(甚至有些人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反抗),但是如果没有我带这个头,恐怕就很难说了。中国人只要有人带头,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勇敢无畏,但愿意出来领导大家的,却从来很少(即鲁迅所言中国旧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不为最先’),都是等着别人先出头,自己再跟着­干­。一旦没人领头,或者领头的死了逃了,中国人就立刻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羔羊’,看来以后的思想教育当中要着重培养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才是”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刚好在民兵排主力出来的时候打到刘家村,李卫华在出村前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即准备三株消息树,敌人数量少于50就放倒一株,李卫华看到便会马上回村救援,敌人已经接近村子就放倒第二株,民兵们必须加快速度、急行军赶回村子,而如果三株消息树都放倒了,那就说明敌人数量众多或者武器­精­良,村民们会自行钻山沟躲避,民兵排也就不要回村送死了,先派人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下面怎么办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单方便的远程通讯方式,李卫华他们才敢一路向外,足足走出了数十里远,结果却又发现了一个遭到袭击的村子,这次大家到晚了一步,村子已经全毁了,死不瞑目的村民举目可见,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团丁们像牲口一样串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大概是准备带到外地去卖掉,除此之外村里大概已经没有幸存者了。看到这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民兵们无不义愤填膺,但李卫华还是立即压制住了大家的怒火,以免被敌人看出破绽♀个还乡团实力比上次那个强得多,不但人数足有四五十个,而且居然还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如果硬来的话就算民兵排人数增加十倍也未必是人家的对手。李卫华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反正大家现在也是民团的打扮,他就模仿当初见到的那个矮胖子的做派慢悠悠地走向那队刚办完事正准备离开的禽兽,没好气地叫道,“娘的,来晚了,让你们抢了先,还有活着的娘们吗?分几个给兄弟们也泄泄火!”

“滚粗,老子们还指着她们换钱呢,万一给你们这群丘八弄死了谁赔我?”,那个还乡团的头头不客气地回道,“不过嘛,只要你们出得起钱,这些娘们尽管带走,那边还有几个没开封的雏儿”

“哦?价钱如何?”,李卫华回头朝队员们使了个眼­色­,右手伸进怀里假意取钱,却猛然抽出一把驳壳枪来,枪管死死地顶住那个还乡团首领的太阳­茓­,同时奋起一脚踢飞身旁的机枪手,伸出另一只手将机枪捞到手里,大喝一声,“都不准动!”

第七章 初战告捷

“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李卫华一枪爆了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说时迟,那时快,李卫华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射­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李卫华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排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李卫华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射­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射­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射­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李卫华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李卫华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因为误中流弹而亡,令李卫华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战士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排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不过高兴之余,李卫华也对全排上下居然无人怯战感到惊讶,暗叹仇恨的力量果然可怕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排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李卫华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排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李卫华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李卫华­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李卫华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李卫华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李卫华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李卫华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这次打的都是活结。),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这也是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型号,中正式虽好,但产量不足,始终只能排到第二位,八路军兵工厂造出来的八一式步骑枪就更是如此。)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捷克式轻机枪,可惜驳壳枪还是不能连发的老型号。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毛瑟步枪弹三千多发、毛瑟轻机枪弹近两千发、毛瑟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排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排现在有价值八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克,能够兑换83块大洋。)、金银首饰数十件、铜器上百斤、米面2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绝对算得上是大丰收了,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李卫华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排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除了3000多的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与对民兵排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李卫华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刘家村的居民支付房租、缝补衣物、代做草鞋(其实在胶鞋出现之前,草鞋是地形与气候适应­性­最好的鞋子,而且材料与做工好的话穿着也很舒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耐穿、也不御寒。)等各种费用

第七章 初战告捷

“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李卫华一枪爆了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说时迟,那时快,李卫华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射­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李卫华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排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李卫华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射­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射­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射­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李卫华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李卫华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因为误中流弹而亡,令李卫华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战士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排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不过高兴之余,李卫华也对全排上下居然无人怯战感到惊讶,暗叹仇恨的力量果然可怕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排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李卫华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排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李卫华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李卫华­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李卫华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李卫华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李卫华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李卫华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这次打的都是活结。),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这也是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型号,中正式虽好,但产量不足,始终只能排到第二位,八路军兵工厂造出来的八一式步骑枪就更是如此。)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捷克式轻机枪,可惜驳壳枪还是不能连发的老型号。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毛瑟步枪弹三千多发、毛瑟轻机枪弹近两千发、毛瑟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排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排现在有价值八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克,能够兑换83块大洋。)、金银首饰数十件、铜器上百斤、米面2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绝对算得上是大丰收了,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李卫华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排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除了3000多的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与对民兵排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李卫华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刘家村的居民支付房租、缝补衣物、代做草鞋(其实在胶鞋出现之前,草鞋是地形与气候适应­性­最好的鞋子,而且材料与做工好的话穿着也很舒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耐穿、也不御寒。)等各种费用

第七章 初战告捷

“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李卫华一枪爆了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说时迟,那时快,李卫华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射­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李卫华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排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李卫华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射­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射­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射­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李卫华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李卫华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因为误中流弹而亡,令李卫华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战士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排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不过高兴之余,李卫华也对全排上下居然无人怯战感到惊讶,暗叹仇恨的力量果然可怕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排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李卫华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排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李卫华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李卫华­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李卫华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李卫华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李卫华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李卫华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这次打的都是活结。),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这也是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型号,中正式虽好,但产量不足,始终只能排到第二位,八路军兵工厂造出来的八一式步骑枪就更是如此。)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捷克式轻机枪,可惜驳壳枪还是不能连发的老型号。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毛瑟步枪弹三千多发、毛瑟轻机枪弹近两千发、毛瑟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排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排现在有价值八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克,能够兑换83块大洋。)、金银首饰数十件、铜器上百斤、米面2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绝对算得上是大丰收了,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李卫华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排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除了3000多的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与对民兵排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李卫华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刘家村的居民支付房租、缝补衣物、代做草鞋(其实在胶鞋出现之前,草鞋是地形与气候适应­性­最好的鞋子,而且材料与做工好的话穿着也很舒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耐穿、也不御寒。)等各种费用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