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弹药多了,李卫华当即毫不犹豫地扩军,将之前那些参加民兵排却被他刷下来的少年都征召了进去,使得民兵排的兵力爆增到七十多人,终于能够算是一个真正的排了,而且还是加强排。请使用访问本站。只是别说新兵了,连民兵排的所谓“老兵”也都普遍缺乏训练,李卫华虽然已经严格要求,但要将他们训练成型,还需要很多时间
另外还有一件烦心的事,山区民风保守,不少受了玷污的妇女在被救后一个个寻死觅活的,李卫华多次开解成效不大,无奈只得以“留得有用之身才能报仇雪恨”的理由劝说,这才勉强稳住了她们的情绪。但从此以后,那些妇女却又整天闹着要加入民兵排,令李卫华更加头大,只得欺负女性身体条件不如男性,提出了一个个苛刻的要求将她们统统挡在门外,再以“打草鞋、缝补衣物之类的工作支持了前线的战士,你们等于是间接杀敌了,男女毕竟有别,不必非要亲自上阵做你们不擅长的事情”之类的理由进一步劝导,才压抑住了妇女参军的浪潮,但还是有个别不肯放弃的
郭红英自小就十分聪明可爱,在足有数百人定居的小王庄中可谓是人见人爱,再加上郭红英的父亲平时也经常接济生活困窘的乡邻,结果本来家境应该算是富农的郭家在红军打来后由于乡亲们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这一点很重要,评价好的哪怕是大地主,都不会吃大亏,否则哪怕是中农都会倒大霉。),被定为了中农阶层,而成为了革命要坚决团结(只要划定为中农,就不会被分田地,记载里那些“侵犯中农利益”的左倾做法,准确地说都是将中农错划成富农甚至地主的结果。)的对象,即使在极左的那段时间,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在这样宽裕的环境下,郭红英无忧无虑地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但是
34年下半年,外面传来了红军败走、**打回来了的消息,郭红英的父亲郭叔辞对此本来没怎么在意,反正谁当家都要缴税,以他的家境,“通共”的罪名按说怎么也不至于落到头上。然而,就在郭红英十六岁生日的那一天,那队外来的武装民团突然来到了小王庄,什么都没问,就指称小王庄“通匪”。包括郭叔辞在内的村民们自然据理力争,但对方却要求他们找出一个乡绅(地主)来证明村里无人参加红军或**,也没有给他们通风报信,可兴国县作为苏区核心县份这么多年下来,地主不是被杀就是外逃,留下来的也早就不再是地主了,如今到哪里再找一个?
那个民团的首领随即命令部下将全村的老百姓就集中起来,分出那些尚有姿色的妇女和还不懂事的孩子另成一堆后,突然把脸一板对部下训示道,“委座谕令:为了彻底清除匪患,我们对这些赤化了的区域决不可心慈手软,‘草要过火、石要过刀、人要换种’!杀得越多,功劳越大!”
原以为这些民团最多杀几个人、抢点东西,而心存侥幸的群众这才意识到危险,嘶喊一声就想逃走,但在机枪的扫射下又哪有那么容易幸免于难?不一会儿的工夫,村里的青壮年与民团首领眼中“无用”的老人都被民团杀死,失去保护的妇女们自然也随之成为了任其欺辱的鱼肉。当李卫华等人赶到的时候,全村稍有姿色的年轻女子几乎都遭到了这帮恶徒的蹂躏,直到很多人都奄奄一息之后才被放过,然后被像牲口一样用绳子和那些年幼的孩童串到一起,准备以后作为货物卖到外地去
虽然最终还是得救了,但亲眼见到父亲被民团的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母亲不堪受辱自尽身亡、自己也被毁了清白的郭红英仿佛一下子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她清秀白皙的脸上从此再也看不到一丝笑容,并第一个向李卫华提出了参军的请求,可李卫华根本不想女人进入他的战斗部队,为了让妇女们死心,他拿出了后世解放军特种兵部队的选人标准,果然那些女人一下子就几乎全都知难而退了。
但郭红英却实在是个聪明而又执着的姑娘,李卫华过于夸张的要求反而引起了她的怀疑,结果她特别观察了一下那些男性民兵的训练,根本没有一个能够达到李卫华的要求,顿时气冲冲地找到李卫华,说他歧视女性
“战场本来就不是女人呆的地方,女人身高、力量、体重均不如男子,这在格斗与射击(后座力)时很吃亏;而且每月都会固定来那么一次,身体状态不如男人稳定;同时女人多嘴而又情绪化,容易导致一些难以预测的危险,而且大部分女人还怕老鼠、怕虫子再说,一堆男人中间突然多个女人,而且还是漂亮的女人,不知道会弄出什么麻烦事来”,李卫华皱着眉头答道,“所以,除非一个女人比一般的男性军人强很多,不然我是不会要的。”
“可是现在不行,不等于以后也不行,特派员您是有大本事的人,请训练我吧!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我什么都都可以做,我再也不想,再也不想像前天那样什么都做不了!再也不想!请您帮帮我!”,郭红英扑通一声跪到了冰冷的地上,俊俏却略显憔悴的脸上多出了两道闪亮的泪痕
“其实女人应该是要被人保护的”,李卫华怜悯地叹了口气,见强劝不行,便打算让其吃点苦头自己放弃,当即正色答道,“既然你这么坚持,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先将身体练起来吧,不然一切都是空谈,从今天开始,每天负重二十斤跑一万米,一开始可以分成几次完成,等你可以一口气练完的时候,我再告诉你第二项训练内容”
第七章 初战告捷
“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李卫华一枪爆了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说时迟,那时快,李卫华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射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李卫华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排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李卫华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射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射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射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李卫华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李卫华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因为误中流弹而亡,令李卫华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战士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排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不过高兴之余,李卫华也对全排上下居然无人怯战感到惊讶,暗叹仇恨的力量果然可怕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排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李卫华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排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李卫华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李卫华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李卫华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李卫华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李卫华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李卫华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这次打的都是活结。),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这也是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型号,中正式虽好,但产量不足,始终只能排到第二位,八路军兵工厂造出来的八一式步骑枪就更是如此。)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捷克式轻机枪,可惜驳壳枪还是不能连发的老型号。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毛瑟步枪弹三千多发、毛瑟轻机枪弹近两千发、毛瑟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排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排现在有价值八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克,能够兑换83块大洋。)、金银首饰数十件、铜器上百斤、米面2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绝对算得上是大丰收了,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李卫华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排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除了3000多的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与对民兵排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李卫华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刘家村的居民支付房租、缝补衣物、代做草鞋(其实在胶鞋出现之前,草鞋是地形与气候适应性最好的鞋子,而且材料与做工好的话穿着也很舒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耐穿、也不御寒。)等各种费用
第八章 执拗的少女
武器弹药多了,李卫华当即毫不犹豫地扩军,将之前那些参加民兵排却被他刷下来的少年都征召了进去,使得民兵排的兵力爆增到七十多人,终于能够算是一个真正的排了,而且还是加强排。请使用访问本站。只是别说新兵了,连民兵排的所谓“老兵”也都普遍缺乏训练,李卫华虽然已经严格要求,但要将他们训练成型,还需要很多时间
另外还有一件烦心的事,山区民风保守,不少受了玷污的妇女在被救后一个个寻死觅活的,李卫华多次开解成效不大,无奈只得以“留得有用之身才能报仇雪恨”的理由劝说,这才勉强稳住了她们的情绪。但从此以后,那些妇女却又整天闹着要加入民兵排,令李卫华更加头大,只得欺负女性身体条件不如男性,提出了一个个苛刻的要求将她们统统挡在门外,再以“打草鞋、缝补衣物之类的工作支持了前线的战士,你们等于是间接杀敌了,男女毕竟有别,不必非要亲自上阵做你们不擅长的事情”之类的理由进一步劝导,才压抑住了妇女参军的浪潮,但还是有个别不肯放弃的
郭红英自小就十分聪明可爱,在足有数百人定居的小王庄中可谓是人见人爱,再加上郭红英的父亲平时也经常接济生活困窘的乡邻,结果本来家境应该算是富农的郭家在红军打来后由于乡亲们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这一点很重要,评价好的哪怕是大地主,都不会吃大亏,否则哪怕是中农都会倒大霉。),被定为了中农阶层,而成为了革命要坚决团结(只要划定为中农,就不会被分田地,记载里那些“侵犯中农利益”的左倾做法,准确地说都是将中农错划成富农甚至地主的结果。)的对象,即使在极左的那段时间,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在这样宽裕的环境下,郭红英无忧无虑地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但是
34年下半年,外面传来了红军败走、**打回来了的消息,郭红英的父亲郭叔辞对此本来没怎么在意,反正谁当家都要缴税,以他的家境,“通共”的罪名按说怎么也不至于落到头上。然而,就在郭红英十六岁生日的那一天,那队外来的武装民团突然来到了小王庄,什么都没问,就指称小王庄“通匪”。包括郭叔辞在内的村民们自然据理力争,但对方却要求他们找出一个乡绅(地主)来证明村里无人参加红军或**,也没有给他们通风报信,可兴国县作为苏区核心县份这么多年下来,地主不是被杀就是外逃,留下来的也早就不再是地主了,如今到哪里再找一个?
那个民团的首领随即命令部下将全村的老百姓就集中起来,分出那些尚有姿色的妇女和还不懂事的孩子另成一堆后,突然把脸一板对部下训示道,“委座谕令:为了彻底清除匪患,我们对这些赤化了的区域决不可心慈手软,‘草要过火、石要过刀、人要换种’!杀得越多,功劳越大!”
原以为这些民团最多杀几个人、抢点东西,而心存侥幸的群众这才意识到危险,嘶喊一声就想逃走,但在机枪的扫射下又哪有那么容易幸免于难?不一会儿的工夫,村里的青壮年与民团首领眼中“无用”的老人都被民团杀死,失去保护的妇女们自然也随之成为了任其欺辱的鱼肉。当李卫华等人赶到的时候,全村稍有姿色的年轻女子几乎都遭到了这帮恶徒的蹂躏,直到很多人都奄奄一息之后才被放过,然后被像牲口一样用绳子和那些年幼的孩童串到一起,准备以后作为货物卖到外地去
虽然最终还是得救了,但亲眼见到父亲被民团的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母亲不堪受辱自尽身亡、自己也被毁了清白的郭红英仿佛一下子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她清秀白皙的脸上从此再也看不到一丝笑容,并第一个向李卫华提出了参军的请求,可李卫华根本不想女人进入他的战斗部队,为了让妇女们死心,他拿出了后世解放军特种兵部队的选人标准,果然那些女人一下子就几乎全都知难而退了。
但郭红英却实在是个聪明而又执着的姑娘,李卫华过于夸张的要求反而引起了她的怀疑,结果她特别观察了一下那些男性民兵的训练,根本没有一个能够达到李卫华的要求,顿时气冲冲地找到李卫华,说他歧视女性
“战场本来就不是女人呆的地方,女人身高、力量、体重均不如男子,这在格斗与射击(后座力)时很吃亏;而且每月都会固定来那么一次,身体状态不如男人稳定;同时女人多嘴而又情绪化,容易导致一些难以预测的危险,而且大部分女人还怕老鼠、怕虫子再说,一堆男人中间突然多个女人,而且还是漂亮的女人,不知道会弄出什么麻烦事来”,李卫华皱着眉头答道,“所以,除非一个女人比一般的男性军人强很多,不然我是不会要的。”
“可是现在不行,不等于以后也不行,特派员您是有大本事的人,请训练我吧!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我什么都都可以做,我再也不想,再也不想像前天那样什么都做不了!再也不想!请您帮帮我!”,郭红英扑通一声跪到了冰冷的地上,俊俏却略显憔悴的脸上多出了两道闪亮的泪痕
“其实女人应该是要被人保护的”,李卫华怜悯地叹了口气,见强劝不行,便打算让其吃点苦头自己放弃,当即正色答道,“既然你这么坚持,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先将身体练起来吧,不然一切都是空谈,从今天开始,每天负重二十斤跑一万米,一开始可以分成几次完成,等你可以一口气练完的时候,我再告诉你第二项训练内容”
第七章 初战告捷
“想黑吃黑啊?没门!跟他们拼”,想不到那个还乡团的首领虽然贪财,却也有着狠辣果断的一面,但他才刚要挣扎,就被李卫华一枪爆了头。请记住本站的网址:。说时迟,那时快,李卫华一个娴熟的滚翻动作避开敌人射来的最早几颗子弹,手中的机枪却已经火力全开,敌人的另外那个机枪手立时被打成了筛子,连他身边的三位也都糟了池鱼之殃被李卫华一并解决。
一开打就拔除了对民兵排威胁最大的两个火力点,李卫华却并没有半点放松,他在倒地躲避敌人反击的同时,顺手从机枪手的尸体上搜出了几个机枪的弹匣,随即麻利地换上,向后一个铁板桥避开几颗射向自己的枪弹,侧身端起机枪就打,立刻就是个长点射过去,团丁一下子又倒下了好几个,而这时民兵们也都已经举起长枪发起了攻击,虽然枪法还需锤炼,但架不住人多兼且距离太近,一轮射击就打翻了多人。打出子弹后,民兵们随即按照李卫华的教导反手掉转枪身(之前没缴获到刺刀),以枪托狠狠地砸向敌人,虽然这支民团实力真心不弱,但这年头的大部分中**队一般都很畏惧刺刀见红的白刃战,现在又是群龙无首,顿时在民兵们凶狠的白刃战打法面前土崩瓦解,再加上李卫华手中那挺机枪的威慑,很快就丧失了斗志,纷纷弃械投降。
这次战斗耗时很短,而且只有三人受伤,那些绑在一边的妇孺当中也只有一人因为误中流弹而亡,令李卫华颇为满意,这支还乡团装备很好、人数又多,对于战士大都没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兵排来说,能够全歼敌人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还是如此的完胜?不过高兴之余,李卫华也对全排上下居然无人怯战感到惊讶,暗叹仇恨的力量果然可怕
这个村子并不比刘家村小多少,但现在村里的男丁却几乎都已经被杀光了,或许村民们还应该感谢这队还乡团的贪财,至少没有能力反抗的妇孺基本都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尽管如果不是民兵排刚好碰上,他们将来的遭遇或许比死了更惨
“大家不要怕,我们是**派来的红军,穿成这样是为了行动方便。”,李卫华好言劝慰着那些妇孺,并让队员们赶快给他们松绑。他既然已经知道了**在兴国县的崇高威望,自然乐得以此迅速安定人心,反正骗一次是骗,骗一百次也是骗,他是虱子多了不痒
“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好苦啊!”,大家顿时痛哭失声,只有一些几岁大的小孩子还茫然地滴溜着脑袋左看看右看看,完全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哭泣。而这时那三十多个俘虏也通过将其分开看管后让其相互检举揭发的方式进行了甄别,其中伤重难治的三人与九个罪大恶极的都被处死,其余的二十一人则将被押回刘家村进行思想改造,争取转化为民兵排的战士,毕竟他们好歹受过一点军事训练,又多少有些战斗经验,只要思想改造成功,“解放战士”的战斗力其实是要比现在这些新招的民兵更强的,当然,那些不识时务、或者心怀二意的,李卫华也不会有妇人之仁,后来除了那些“真心悔过”跟着李卫华干的15个人,其余六个先后都被李卫华下令处决,反正即使是其中相对罪行较轻的,按照和平时期的法律也足够判处死刑了,李卫华给他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居然还不感恩,那就只好杀掉一了百了以免将来再次祸害人民
由于这个村子已经基本上没了青壮劳力,总数达到一百七十余人的妇孺留下来只怕也无法生存,李卫华只得就此结束今天的任务,带着他们回到刘家村定居下来,为了掩藏行迹,李卫华让自卫队员们将这些被救的妇孺再绑起来(不过为了让他们安心,这次打的都是活结。),装作是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的还乡团,以免在路上遇到阻截,结果一路上果然毫无阻碍,其间遇到一队还乡团,对方也是远远地说了几句荤话,并没有过来纠缠
这次战斗缴获颇丰,包括四把驳壳枪、四十支做工不错的汉阳造88式步枪(这也是抗战期间**装备数量最多的步枪型号,中正式虽好,但产量不足,始终只能排到第二位,八路军兵工厂造出来的八一式步骑枪就更是如此。)和两挺令大家笑开了花的捷克式轻机枪,可惜驳壳枪还是不能连发的老型号。而或许是因为有两挺机枪的缘故,那个还乡团的子弹着实带了不少,共计有毛瑟步枪弹三千多发、毛瑟轻机枪弹近两千发、毛瑟手枪弹两百多发
除了武器弹药,钱财与物资民兵排也缴获了不少,加上刘家村初战的缴获,民兵排现在有价值八千多大洋的各种国统区货币、4根小黄鱼(即小号的金条,一两一根,合现在的克,能够兑换83块大洋。)、金银首饰数十件、铜器上百斤、米面2万多斤、大牲畜上百头,甚至还有一块这个年代颇为珍贵的怀表,绝对算得上是大丰收了,只是想到其中大部分都是那些畜生抢来的,为此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命,李卫华实在是开心不起来。不过他也不会蠢到一个个去寻找失主,对于现在的民兵排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除了3000多的现大洋、4根小黄鱼等硬通货与对民兵排来说很快就用得上的物资都被李卫华留了下来,而其他的缴获则都被他拿来向刘家村的居民支付房租、缝补衣物、代做草鞋(其实在胶鞋出现之前,草鞋是地形与气候适应性最好的鞋子,而且材料与做工好的话穿着也很舒适,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不耐穿、也不御寒。)等各种费用
第八章 执拗的少女
武器弹药多了,李卫华当即毫不犹豫地扩军,将之前那些参加民兵排却被他刷下来的少年都征召了进去,使得民兵排的兵力爆增到七十多人,终于能够算是一个真正的排了,而且还是加强排。请使用访问本站。只是别说新兵了,连民兵排的所谓“老兵”也都普遍缺乏训练,李卫华虽然已经严格要求,但要将他们训练成型,还需要很多时间
另外还有一件烦心的事,山区民风保守,不少受了玷污的妇女在被救后一个个寻死觅活的,李卫华多次开解成效不大,无奈只得以“留得有用之身才能报仇雪恨”的理由劝说,这才勉强稳住了她们的情绪。但从此以后,那些妇女却又整天闹着要加入民兵排,令李卫华更加头大,只得欺负女性身体条件不如男性,提出了一个个苛刻的要求将她们统统挡在门外,再以“打草鞋、缝补衣物之类的工作支持了前线的战士,你们等于是间接杀敌了,男女毕竟有别,不必非要亲自上阵做你们不擅长的事情”之类的理由进一步劝导,才压抑住了妇女参军的浪潮,但还是有个别不肯放弃的
郭红英自小就十分聪明可爱,在足有数百人定居的小王庄中可谓是人见人爱,再加上郭红英的父亲平时也经常接济生活困窘的乡邻,结果本来家境应该算是富农的郭家在红军打来后由于乡亲们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这一点很重要,评价好的哪怕是大地主,都不会吃大亏,否则哪怕是中农都会倒大霉。),被定为了中农阶层,而成为了革命要坚决团结(只要划定为中农,就不会被分田地,记载里那些“侵犯中农利益”的左倾做法,准确地说都是将中农错划成富农甚至地主的结果。)的对象,即使在极左的那段时间,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在这样宽裕的环境下,郭红英无忧无虑地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但是
34年下半年,外面传来了红军败走、**打回来了的消息,郭红英的父亲郭叔辞对此本来没怎么在意,反正谁当家都要缴税,以他的家境,“通共”的罪名按说怎么也不至于落到头上。然而,就在郭红英十六岁生日的那一天,那队外来的武装民团突然来到了小王庄,什么都没问,就指称小王庄“通匪”。包括郭叔辞在内的村民们自然据理力争,但对方却要求他们找出一个乡绅(地主)来证明村里无人参加红军或**,也没有给他们通风报信,可兴国县作为苏区核心县份这么多年下来,地主不是被杀就是外逃,留下来的也早就不再是地主了,如今到哪里再找一个?
那个民团的首领随即命令部下将全村的老百姓就集中起来,分出那些尚有姿色的妇女和还不懂事的孩子另成一堆后,突然把脸一板对部下训示道,“委座谕令:为了彻底清除匪患,我们对这些赤化了的区域决不可心慈手软,‘草要过火、石要过刀、人要换种’!杀得越多,功劳越大!”
原以为这些民团最多杀几个人、抢点东西,而心存侥幸的群众这才意识到危险,嘶喊一声就想逃走,但在机枪的扫射下又哪有那么容易幸免于难?不一会儿的工夫,村里的青壮年与民团首领眼中“无用”的老人都被民团杀死,失去保护的妇女们自然也随之成为了任其欺辱的鱼肉。当李卫华等人赶到的时候,全村稍有姿色的年轻女子几乎都遭到了这帮恶徒的蹂躏,直到很多人都奄奄一息之后才被放过,然后被像牲口一样用绳子和那些年幼的孩童串到一起,准备以后作为货物卖到外地去
虽然最终还是得救了,但亲眼见到父亲被民团的机枪打成了马蜂窝、母亲不堪受辱自尽身亡、自己也被毁了清白的郭红英仿佛一下子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她清秀白皙的脸上从此再也看不到一丝笑容,并第一个向李卫华提出了参军的请求,可李卫华根本不想女人进入他的战斗部队,为了让妇女们死心,他拿出了后世解放军特种兵部队的选人标准,果然那些女人一下子就几乎全都知难而退了。
但郭红英却实在是个聪明而又执着的姑娘,李卫华过于夸张的要求反而引起了她的怀疑,结果她特别观察了一下那些男性民兵的训练,根本没有一个能够达到李卫华的要求,顿时气冲冲地找到李卫华,说他歧视女性
“战场本来就不是女人呆的地方,女人身高、力量、体重均不如男子,这在格斗与射击(后座力)时很吃亏;而且每月都会固定来那么一次,身体状态不如男人稳定;同时女人多嘴而又情绪化,容易导致一些难以预测的危险,而且大部分女人还怕老鼠、怕虫子再说,一堆男人中间突然多个女人,而且还是漂亮的女人,不知道会弄出什么麻烦事来”,李卫华皱着眉头答道,“所以,除非一个女人比一般的男性军人强很多,不然我是不会要的。”
“可是现在不行,不等于以后也不行,特派员您是有大本事的人,请训练我吧!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我什么都都可以做,我再也不想,再也不想像前天那样什么都做不了!再也不想!请您帮帮我!”,郭红英扑通一声跪到了冰冷的地上,俊俏却略显憔悴的脸上多出了两道闪亮的泪痕
“其实女人应该是要被人保护的”,李卫华怜悯地叹了口气,见强劝不行,便打算让其吃点苦头自己放弃,当即正色答道,“既然你这么坚持,我就给你一个机会,先将身体练起来吧,不然一切都是空谈,从今天开始,每天负重二十斤跑一万米,一开始可以分成几次完成,等你可以一口气练完的时候,我再告诉你第二项训练内容”
第五章 同 行
发现相同的兴趣后,两人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更令李卫华惊喜的是,“老刘”当年似乎在中央苏区兵工厂里的地位还不低,可以说是最主要的几个技术负责人之一,正好可以帮助他尽快与这个年代的军工科技水平接轨,否则他脑子里的知识再多,不能转化成实际的产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刘海对李卫华军工知识的精深广博感到十分惊讶,尤其是他年纪轻轻却显然又有着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更是令他难以置信。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对此李卫华只得推说自己在国外学了不少,回国后还进上海兵工厂实践了几个月,另外,他也并不否认自己是这方面的天才,令刘海大感“后生可畏”
但可惜的是,刘海只是半路出家,在兵工厂期间也主要是搞枪弹复装的,与火炮与弹药领域的专家李卫华并不完全专业对口,所以很多东西将来李卫华还是得自己探索
两人一时间谈得高兴,居然忘了时间,直到刘海的老伴过来叫两人吃饭,李卫华才突然一拍大腿,叫道,“差点把正事忘了,老刘啊,刚才我想到一个办法,你听听看”
“你是说咱们的民兵都换上还乡团的衣服,也不要打出标语?来蒙那些白狗子?”,刘海微微蹙眉,“只怕不成,他们久不回去,县城迟早会再派人过来的。”
“那又怎么样?”,李卫华自信地答道,“他们就算来了,看见咱们的装束,一时半会儿只怕也搞不清状况吧?而咱们却是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是敌人,完全可以打他们一个冷不防,即使白匪军兵力比咱们多,咱们也照样可以吃下去。而如果实在太多,咱们有消息树报警,又熟悉这里的地形,至少也可以跑嘛!”
“有道理,而且咱们还可以穿着这些衣服出去偷袭敌人,他们恐怕更加没有防备。”,刘海顿时高兴了起来,不时补充着自己的意见。
“化装只是特种战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的奇招,别看咱们现在人少,这些战术用好了一样可以让敌人焦头烂额。”,李卫华笑道,却不曾想这时屋里已经人满为患,大家都很好奇,于是他只得大费唇舌,将其粗略解释了一下。
那些年纪大的还好,年轻人一个个都听得心痒难挠,纷纷表示要学,李卫华本就有这个意思,当即同意在基本训练完成后就从民兵当中挑选出优秀分子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合格的特战精英,小伙子们顿时欢声一片。
此时,对于这个刘家村将来的斗争方法,李卫华也差不多考虑成熟了,“其实,白区的法律与咱们在绝大部分方面都是相近、甚至相同的(关于这一点,历史上有过比较搞笑的一幕,在某些双方拉锯的地区,**对于苏区的标语只是修改几个字,就立即变成了国民党的标语),之所以苏区与白区的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差别那么大,一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最高当局与那些地方军阀普遍都是有法不依、只凭自己的喜恶来管理国家和地方,甚至盘剥百姓以谋私利,而下面的官吏又上行下效、甚至往往更加贪婪残酷,令情势愈发恶化。而咱们苏区,上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有广大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带头作用,哪怕是同样的法律条文,实施起来都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后就用国民党的法,来治咱们的国这样一来,敌人不进村子仔细调查根本发现不了问题,但他们如果毫无防备地进入村子,咱们一个突然袭击就能将他们打趴下,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听特派员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的”,屋内几个村里曾经的党团员(与刘海情况差不多)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但越想就越觉得确实是这样。
“现在我们最紧要的,还是扩充实力,目前应以还乡团为首要打击对象,一是因为他们为害大,二是因为他们战斗力不如正规军,我们可以通过歼灭他们来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等到我们有几百人枪之后,再调整策略也不迟。大原则就是一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能够争取中立的尽量争取、首先打击我们当前最主要的敌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有时就顾不上了)作为首要任务”,李卫华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见大家均无异议,将手一挥道,“好了,大家都饿了吧,先吃饭吧。”
本来村里这会儿是很缺粮的,但那队畜生来这儿之前已经抢光了好几个村子的存粮,结果反倒便宜了这里的村民们,总算是可以吃一顿饱饭了。不过,村民们吃得开心,但李卫华刚刚夹起一筷子野菜放进嘴里,眉头就立刻皱了起来,“菜里怎么没有放盐?”
李卫华这话刚一出口,就发现大家都以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明白过来,“我都忘记封锁这回事了,盐也是禁运物资之一,看来《闪闪的红星》里这一点倒是很写实的”
“大娘,缴获里不是有一些盐吗?为什么没有加进去?”,李卫华对刘海的老伴问道。
“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盐得省着点吃。”,刘海老伴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李卫华却不以为然,“加进去,不吃盐怎么有力气训练和战斗?咱们的实力上来了,自然可以缴获更多的盐,只有快速发展壮大,早一点打破敌人的封锁线,大家才有好日子过啊!现在只顾着节省,结果大家没有力气打仗,只能看着敌人为所欲为,大家一直过着苦日子无法翻身”
“特派员是见过大世面的,我们听你的,老婆子,将盐加进去,大家也过过洋荤。”,刘海拿出了一家之主的气派,结果他老伴还是只舍得小心翼翼地在锅里加了小半勺,令李卫华感慨不已,看来比起武力杀戮,老蒋的封锁政策对于根据地民众的祸害或许更大
第六章 惊 喜
晚上李卫华本想开个夜校,让村里的青少年、尤其是民兵们学点文化知识,却惊讶地发现大家多少都识些字,反倒是他却因为不怎么会写繁体字被小小地鄙视了一把,只能推托说回国后才学写的汉字,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同音字来替代,大家对此都表示了谅解。请使用访问本站。
据刘海说,长冈乡的几个村识字率更高,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这里七八成的识字率已经算是偏低的了,李卫华这才想起记忆里兴国县可是苏区的“模范县”,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看来并不光光是因为兴国县的百姓最革命而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兴国县都是中央苏区最好的。不过仔细说来,在江西苏区最兴盛的那几年,除了边缘县份和游击区,苏区青少年的入学率都相当地高,这是国统区那些受到外国资助搞出来的试点地区都没有做到的。在这件事上,如今还在长征途中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居功至伟
不管怎么样,村里的青少年大多识字肯定是一件大好事,李卫华对他们也愈发期待,甚至现在就早早教起了他们外语(日语里的“缴枪不杀”人人都得说溜了,方便将来抓俘虏,至于更高的要求嘛,只要愿学,李卫华就肯教,不愿学也不强求,毕竟外语固然重要,也不需要人人都当翻译。除了日语,李卫华还教大家英语和俄语,由于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得不让学到半桶水的民兵们互相学习,这种特别适用于师资匮乏时的学习方法也由此萌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日臻成熟,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备将来抗战之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刘海还告诉李卫华一个秘密,原来当初红军离开时,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以及一门“重炮”因为无法带走,上面是要兵工厂将其炸掉的,但兵工厂上下却怎么也不舍得,另外也不想浪费有限的炸药,便将其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偷偷埋了起来,并告诉了刘衡个虽然已经被开除党籍却依然忠于革命事业的老人,以便将来有红军杀回苏区后可以取用。
虽然李卫华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而没有同意刘海现在就将将那些宝贝起出来,但不管怎样,知道这件事后,李卫华便开始在民兵中间暗自留心,以期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培养的军工人才,身为顶尖军工专家的他很清楚,虽说历史上的人民军队主要是靠缴获的方式取得武器弹药,但**的军工系统也绝对功不可没,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其贡献是越来越大的,像三大战役这种双方兵力加起来超过百万的大战,若没有兵工厂生产的弹药支持,光靠缴获是根本打不起的
次日,李卫华便带着部分民兵出村与乡里的另外几个村子取得了联络,发现其中只有两个村庄被白匪军破坏之后,大家心里多少松了口气,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各村都同意加入李卫华倡导的联防体系,青少年们更是踊跃报名参加民兵排♀令李卫华颇为感慨,“模范县就是模范县,不必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知道抵抗(甚至有些人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反抗),但是如果没有我带这个头,恐怕就很难说了。中国人只要有人带头,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勇敢无畏,但愿意出来领导大家的,却从来很少(即鲁迅所言中国旧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不为最先’),都是等着别人先出头,自己再跟着干。一旦没人领头,或者领头的死了逃了,中国人就立刻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羔羊’,看来以后的思想教育当中要着重培养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才是”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刚好在民兵排主力出来的时候打到刘家村,李卫华在出村前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即准备三株消息树,敌人数量少于50就放倒一株,李卫华看到便会马上回村救援,敌人已经接近村子就放倒第二株,民兵们必须加快速度、急行军赶回村子,而如果三株消息树都放倒了,那就说明敌人数量众多或者武器精良,村民们会自行钻山沟躲避,民兵排也就不要回村送死了,先派人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下面怎么办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单方便的远程通讯方式,李卫华他们才敢一路向外,足足走出了数十里远,结果却又发现了一个遭到袭击的村子,这次大家到晚了一步,村子已经全毁了,死不瞑目的村民举目可见,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团丁们像牲口一样串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大概是准备带到外地去卖掉,除此之外村里大概已经没有幸存者了。看到这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民兵们无不义愤填膺,但李卫华还是立即压制住了大家的怒火,以免被敌人看出破绽♀个还乡团实力比上次那个强得多,不但人数足有四五十个,而且居然还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如果硬来的话就算民兵排人数增加十倍也未必是人家的对手。李卫华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反正大家现在也是民团的打扮,他就模仿当初见到的那个矮胖子的做派慢悠悠地走向那队刚办完事正准备离开的禽兽,没好气地叫道,“娘的,来晚了,让你们抢了先,还有活着的娘们吗?分几个给兄弟们也泄泄火!”
“滚粗,老子们还指着她们换钱呢,万一给你们这群丘八弄死了谁赔我?”,那个还乡团的头头不客气地回道,“不过嘛,只要你们出得起钱,这些娘们尽管带走,那边还有几个没开封的雏儿”
“哦?价钱如何?”,李卫华回头朝队员们使了个眼色,右手伸进怀里假意取钱,却猛然抽出一把驳壳枪来,枪管死死地顶住那个还乡团首领的太阳茓,同时奋起一脚踢飞身旁的机枪手,伸出另一只手将机枪捞到手里,大喝一声,“都不准动!”
第六章 惊 喜
晚上李卫华本想开个夜校,让村里的青少年、尤其是民兵们学点文化知识,却惊讶地发现大家多少都识些字,反倒是他却因为不怎么会写繁体字被小小地鄙视了一把,只能推托说回国后才学写的汉字,所以很多时候不得不用同音字来替代,大家对此都表示了谅解。请使用访问本站。
据刘海说,长冈乡的几个村识字率更高,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这里七八成的识字率已经算是偏低的了,李卫华这才想起记忆里兴国县可是苏区的“模范县”,这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看来并不光光是因为兴国县的百姓最革命而已,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兴国县都是中央苏区最好的。不过仔细说来,在江西苏区最兴盛的那几年,除了边缘县份和游击区,苏区青少年的入学率都相当地高,这是国统区那些受到外国资助搞出来的试点地区都没有做到的。在这件事上,如今还在长征途中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居功至伟
不管怎么样,村里的青少年大多识字肯定是一件大好事,李卫华对他们也愈发期待,甚至现在就早早教起了他们外语(日语里的“缴枪不杀”人人都得说溜了,方便将来抓俘虏,至于更高的要求嘛,只要愿学,李卫华就肯教,不愿学也不强求,毕竟外语固然重要,也不需要人人都当翻译。除了日语,李卫华还教大家英语和俄语,由于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不得不让学到半桶水的民兵们互相学习,这种特别适用于师资匮乏时的学习方法也由此萌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日臻成熟,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备将来抗战之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刘海还告诉李卫华一个秘密,原来当初红军离开时,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以及一门“重炮”因为无法带走,上面是要兵工厂将其炸掉的,但兵工厂上下却怎么也不舍得,另外也不想浪费有限的炸药,便将其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偷偷埋了起来,并告诉了刘衡个虽然已经被开除党籍却依然忠于革命事业的老人,以便将来有红军杀回苏区后可以取用。
虽然李卫华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而没有同意刘海现在就将将那些宝贝起出来,但不管怎样,知道这件事后,李卫华便开始在民兵中间暗自留心,以期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培养的军工人才,身为顶尖军工专家的他很清楚,虽说历史上的人民军队主要是靠缴获的方式取得武器弹药,但**的军工系统也绝对功不可没,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其贡献是越来越大的,像三大战役这种双方兵力加起来超过百万的大战,若没有兵工厂生产的弹药支持,光靠缴获是根本打不起的
次日,李卫华便带着部分民兵出村与乡里的另外几个村子取得了联络,发现其中只有两个村庄被白匪军破坏之后,大家心里多少松了口气,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各村都同意加入李卫华倡导的联防体系,青少年们更是踊跃报名参加民兵排♀令李卫华颇为感慨,“模范县就是模范县,不必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知道抵抗(甚至有些人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反抗),但是如果没有我带这个头,恐怕就很难说了。中国人只要有人带头,就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更勇敢无畏,但愿意出来领导大家的,却从来很少(即鲁迅所言中国旧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不为最先’),都是等着别人先出头,自己再跟着干。一旦没人领头,或者领头的死了逃了,中国人就立刻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羔羊’,看来以后的思想教育当中要着重培养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才是”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刚好在民兵排主力出来的时候打到刘家村,李卫华在出村前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即准备三株消息树,敌人数量少于50就放倒一株,李卫华看到便会马上回村救援,敌人已经接近村子就放倒第二株,民兵们必须加快速度、急行军赶回村子,而如果三株消息树都放倒了,那就说明敌人数量众多或者武器精良,村民们会自行钻山沟躲避,民兵排也就不要回村送死了,先派人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下面怎么办
正因为有了这种简单方便的远程通讯方式,李卫华他们才敢一路向外,足足走出了数十里远,结果却又发现了一个遭到袭击的村子,这次大家到晚了一步,村子已经全毁了,死不瞑目的村民举目可见,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团丁们像牲口一样串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大概是准备带到外地去卖掉,除此之外村里大概已经没有幸存者了。看到这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民兵们无不义愤填膺,但李卫华还是立即压制住了大家的怒火,以免被敌人看出破绽♀个还乡团实力比上次那个强得多,不但人数足有四五十个,而且居然还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如果硬来的话就算民兵排人数增加十倍也未必是人家的对手。李卫华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反正大家现在也是民团的打扮,他就模仿当初见到的那个矮胖子的做派慢悠悠地走向那队刚办完事正准备离开的禽兽,没好气地叫道,“娘的,来晚了,让你们抢了先,还有活着的娘们吗?分几个给兄弟们也泄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