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沐恩跟着智增老僧下了石台,顺着山路行去。55885。com只见山路盘桓而下,渐行渐缓,却朝山下行去。二人走了里许,成沐恩蓦地问道:“大师,小子心中有个疑问,此时不知当不当讲?”智增老僧口宣佛号道:“小施主但问无妨。”成沐恩道:“不知那‘仙亟’……却是何物?”
智增老僧身形一震,脚步放缓,回头看了一眼成沐恩。月色下,成沐恩只见智增老僧双目一时亮如星曜,目光中似诧异,似迷惘,似追思,又似带有一丝忧惧。成沐恩从未见过一个人眼中竟蕴含如此多的情绪,不禁心中一时忐忑。老僧久久不语,转而前行,忽道:“小施主心中执念仍未放下,难道不怕他日堕入苦海,莫可轻脱?”
成沐恩咬着下唇,神情坚定道:“还请大师慈悲告知。”老僧长叹一声,摇头道:“凡事皆为因果,还等小施主过了第三关再说。”
不多时,二人走下山峰,来到一处山谷。成沐恩抬头看去:只见二峰对峙,狭出此谷。谷内林荫葱郁,草木菲菲。智增老僧停下脚步,道:“世人皆好生恶死,期求长生。可芸芸众生,放眼看去,贵至王候,富如石崇多或有之,求真入道者却寥寥可数,虽是难弃红尘贪欲,却还有个因素,你可是知晓?”
成沐恩想了想道:“莫不是机缘?”老僧长眉一挑,微笑道:“孺子可教也。正是机缘。机缘未至,纵然天之骄子,惊才绝世,也只是红尘浮慵的过客,忽忽百年而终。老衲带小施主来此,正是入道的最后一关,机缘关。”
说罢,一牵成沐恩左手,道:“这便去吧。”成沐恩只觉得眼前一恍,再看时,眼前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竟莫可辨物。成沐恩大惊道:“这是何处?”只听四周回音隆隆,良久不绝。
成沐恩一时既惊又怕,心念百转。正思虑间,忽听身旁‘嚓’的一声轻响,原来是智增老僧擦着了火石。借着摇曵火光看去,只见四周岩石犬牙交错,青苔斑驳,竟是一处石洞。成沐恩举目四顾,只见此洞不大,方圆丈许,却是幽深阴暗,心中一紧,忙问道:“大师,这是何处?”智增老僧道:“你出洞一看,便知分晓。”成沐恩走到洞口,一时山风拂耳,对面一峰高耸入云。探头看去,下边数十丈深处草木青郁,正是自己方才所处的山谷,这石洞竟是位于左峰的半山腰中。
成沐恩转回石洞,智增老僧已点燃洞内石壁上方一处火把。洞内一时大亮。那火把哔剥作响,映得石壁人影摇曵。
智增老僧见成沐恩走回,说道:“此地乃九峰山后麓。老衲昔日行游至此,机缘巧至寻得此洞。探寻后,方知此洞乃是昔日一位我道前辈的修行之所。故而今日把你带至此处。”成沐恩心中暗道:“不知是哪位前辈人物,性格乖僻,竟过着这种暗无天光的日子。”老僧一时猜到他的心意,道:“这位前辈人物小施主想必也曾听过。”成沐恩好奇问道:“不知是谁?”老僧转头看他,宣了一声佛号道:“纯阳子吕洞宾。”
“竟是吕洞宾的修道之处?”成沐恩心下一时大奇,又隐隐有些不信。智增老僧似乎看出他的想法,说道:“你朝石壁看去。”
成沐恩借着火光看去,洞顶石壁上果然龙飞凤舞写着一行大字:纯阳子修真之处。字如斗笠大小,势如铁划银钩。一旁又洋洋洒洒刻满了七言绝句,粗一看,有十几首之多。成沐恩拣了一首念去: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垂带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侍玉皇斗上清。一旁小字注到:余四旬有六,三进京都应试,遇钟师,师以志试我,余作此诗咏志。
“老衲寻得此处,读罢壁上诗词,在洞中留了三日,隐有所悟,细究又不得其意,方知着相,实非福也。今日带小施主来此,有无所得,便看你的机缘了。”智增老僧一时悠然而道。
“大师,这洞内暗无天日,又 绝神印燃文阴暗潮湿,常人都不愿居此,况且,况且是那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小子可是有些不信。"成沐恩一时挠头道。
智增老僧神色一肃,合掌正色道:“善哉,‘无限世人不识我,唯有城南老树精。’小施主,偌大机缘在此,你若自弃,老衲也莫奈何。”随后僧袖一摆,道:“洞中有钟石滴水成泉,又有山菌苔癣,若饥渴时,可自取之。老衲三日后接你下山。”随后合掌一叹,身形一忽,悄然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