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xiaomawenxue.com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吳閒雲品水滸 > 59. 解密水浒:晁盖遗嘱之谜

59. 解密水浒:晁盖遗嘱之谜

董超、薛霸,押着卢俊义,还是李固又偷偷跑去贿赂,要害卢俊义。董超、薛霸被燕青­射­死后,卢俊义第二次被捕了。

做公的人都来看了:“论这弩箭,眼见得是浪子燕青的。”

卢俊义此时完全不能走路,根本不可能对付两个公人,而杀人工具又已被确认为燕青的了,也就是说,该袭警杀人案,与卢俊义无关。(再派人押送沙门岛就是了。)

可梁中书不管,又再次判了他死刑,这次什么理由?难道是连坐?反正就是要判他死刑!

石秀孤身一人救下了卢俊义,为什么那么容易救出?梁中书手下猛将如云,却只安排了“十数对刀­棒­刽子”,最多也只二三十人而已。

梁中书又引来大队人马,两个当下尽被捉了。卢俊义第三次被捕。梁中书还是判他死刑。

第一次有燕青救,第二次有石秀救,第三次没人救了。没人救怎么办?按说这次就真的只有等着砍脑袋了。

可梁中书他又突然改变主意了,不要将这两个一时杀坏,并交代押牢节级蔡福:“若是拘束得紧,诚恐丧命。若教宽松,又怕他走了。你弟兄两个,可紧可慢。……”

真奇怪,梁中书既然已经判了卢俊义死刑,还又怕他死了?

从时间上看,卢俊义第三次被捕一段时间后,“此时秋末初冬天气”,一直关了四个月,也一直再也没有说过要杀他了。在牢里养的好好的。

从头到尾,卢俊义其实什么罪也没犯过。罪名都是梁中书说的。

如此推来,梁中书客观上其实是在帮他打造天字第一号的谋反罪,以成为卢俊义将来上梁山当头领的资本。(因为卢俊义说过:“小可身无罪累”)。然后等着宋江来救,这样,一直等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宋江才姗姗来迟,把卢俊义救上山。

卢俊义自己上山,或被捉上山,都不如被梁山好汉全伙来救上山更有分量。

只有这样,梁中书的行为逻辑才可以解释的通。

在《水浒传》里,有关梁中书的故事,主要出现了两次,分见于小说第十二、十三回和第六十二至六十六回间。

第一次,即生辰纲,把晁盖送上了梁山。第二次,即现在,又把卢俊义送上了梁山。

因为梁中书这个人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较少,又并非梁山好汉,所以大家虽然都知道有这么个人,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可梁中书对梁山的走向,却是水浒全书至关紧要、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是他梁中书,为梁山输送了第一位头领(晁),以及最后一位头领(卢)。从而使108无序的好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那么,梁中书究竟是什么人呢?在他刚一出场时就有交代:

“原来北京大名府留守司,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最有权势。那留守唤做梁中书,讳世杰。他是东京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

朝廷在东京,北京则相当于陪都。东京在开封府,北京在大名府。留守,是隋唐以来所设的一种特殊的官称,专指皇帝暂离首都或陪都时委派的最高军政长官。所以最有权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那留守唤做梁中书,讳世杰。”讳,即名讳之意。“讳世杰”这三个字,就足以说明了“世杰”是名字,他的姓名叫做:“梁世杰”。

不便直呼其名,以职务相称,则准确的称呼应为:“梁留守”、“留守相公”、“梁府尹”等等。偏偏都不,水浒传要称他为“梁中书”。

因此,这“梁中书”三个字,就颇有些令人寻味了。

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他呢?再结合他在小说中起到的最关键的作用——第一次,把晁盖弄上梁山,第二次,把卢俊义弄上梁山。两次都与梁山有着密切重大的­干­系!

那么,作者是不是有意在暗示我们:“梁中书”三个字的寓意,其实就是“梁山里面的内幕故事”呢?所以唤做梁中书。

未完待续...

解读《水浒》:宋江为什么要走招安路线?

在语文教材中,《水浒传》一直都被定义为“讲述农民起义”。可是,在梁山108条好汉中,究竟又有多少好汉是“农民”呢?

答案是:只有一个农民。

这个人,名叫陶宗旺,“庄家田户出身,惯使一把铁锹,”在梁山排名第75位。

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真正的农民,而他的排名又太低,所以,梁山的路线,是绝不可能以他这个农民为中心来发展的。

那么,和农民比较接近的、近似的阶层,还有哪些呢?

还有渔民和猎户。把打鱼的和打猎的和种田的,归为同一个阶层,应该不会错吧。如此一来,就有了6个人:

渔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

猎户:解珍、解宝,两兄弟。

农民:陶宗旺。

这6个人加起来,还抵不上零头,在梁山的分量依然太轻。所以,梁山的路线,也是绝不可能以他们这个农民阶层为中心来发展的。

我们再看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无非都是些“分田地”、“均贫富”、“免杂税”之类。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而梁山的口号,则与此相去甚远。他们要“替天行道”,是与自身的生活毫不相关的东西。且表达的含糊其词,这替天行道的“天”,究竟是指“上天”呢?还是“天子”呢?或是“天下”呢?不清楚。

这样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宋江领导的梁山义军,其实很难与“农民起义”扯得上边。

梁山,一共经历了三代领导人。每代领导人的路线纲领,都各不相同。

王伦时期的梁山,是他的小农自留地,小打小闹,捉个单身客人,发点小财,就可以满足了。

晁盖的班子是“七星”。他们劫了“生辰纲”,并非杀富济贫,而是为了自己的“这一趟富贵”。

他们向往有钱人的生活,眼红梁中书的金珠宝贝,羡慕梁山王伦过的逍遥日子。

因为他们都很穷,又不务正业。阮小七好赌,输的赤条条的。阮小五也好赌,输红了眼,找他老妈要钱,没有,就把他老妈头上的钗儿拔了,又去赌。

阮小五道:“他们(梁山王伦)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学得他们!”

你看,这里没有官逼民反,只有好逸恶劳。

因此,晁盖时期的梁山,也就是流氓强盗的销金窝。他们追求的是过上有钱人的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快活”!他们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们要“论秤分金银,成套穿绸锦”。

到了宋江时期的梁山,新加盟的好汉越来越多。人员的阶层结构,也在悄然变化。

梁山的主流阶层,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朝廷降将、政府公务员、地方名流、庄园财主,等等。他们逐渐占为大多数。高于“小吏”这个层次以上的人员,至少占到了70%以上。

他们才是梁山的主流阶层。宋江则是他们的代言人。

这些人,平日穿的吃的,哪一个不是锦衣玉食?哪一个家里不是要多少酒有多少酒,要多少­肉­有多少­肉­?他们会很稀罕到梁山上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吗?这样的生活,早就过腻了,这样的快活,对于他们来说,绝无吸引力可言。

甚至是要鄙视。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看,他们需要的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因为已经满足了的需求,再不会是激励因素。而宋江的“招安路线”,则正好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需求”的平台。

这样看,虽然是清晰的,但有个疑问,宋江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走招安路线的呢?

早在晁盖时期,活捉了呼延灼后,宋江拜见道:

“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

梁山,不是反政府组织,而是随时准备投靠政府的组织,正在等待朝廷的招安。这一点才打动了呼延灼决心归顺。后来收伏降将,几乎都是如此。

可是,招安大事,并不是宋江说了算的,那得皇帝说了才算啊。

宋江又凭什么知道招安就一定成功?别人又凭什么听他一说就马上相信了?凭什么跟着他就可以招安?这里面是否还有什么谜团?

注意,宋江只是私下讲招安。从没在正式场合与兄弟们讲过。晁盖死了,一直到英雄排座次,“招安路线”也始终没有正式提出过。这又是为什么呢?

还有一点,武松杀了张都监后,又遇到宋江时,宋江要武松跟着他混,武松坚决不跟宋江走,说道:“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整部《水浒传》,居然是由武松第一次提出了“招安”一词!现在不跟你走,等“受了招安”,我再找你。

可是,还没等到招安,武松就按宋江的意思,把鲁智深、杨志带到梁山来了。

难道说,早在武松上梁山之前,宋江其实就已经秘密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或是达成了某种协议?

那么,宋江的招安之路,究竟又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且听下回分解。

宋江的梦中情人是谁?

——解密《水浒传》中最神异的“玄女下凡”事件

《水浒传》中宋江的故事,可以分两个部分:上梁山前;上梁山后。其转折点就在闹江州救宋江,见小说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李逵、晁盖等人,劫了江州刑场,把宋江救上了梁山。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宋江才正式的成为了一名山大王。

宋江做了山大王之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把父亲接上山来。

很奇怪:他坚持要一个人独自回乡去接,身犯弥天大罪的宋江,他居然不怕被抓,拒绝要任何人(包括心腹)陪同。而他的父亲最终却并不是他接来的。

也就是说,宋江白跑了一趟。他回不回去,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他又为什么会白跑一趟呢?书上写道:

宋江刚回到乡里,只听得背后有人发喊起来:“宋江休走!早来纳降!”宋江叫声苦!又没第二条路,背后赶来的人,火把照曜,如同白日。

宋江只得闪身躲进一所庙里,探身钻入神厨里藏着。气也不敢喘,屁也不敢放。暗暗祷告道:“我今番走了死路,望­阴­灵遮护则个!神明庇佑!”

说来也怪,神明真的显灵了。

只见那赵能、赵得二都头带着众士兵赶来。一个叫道:“都头,你来看,庙门上两个尘手迹,定是却才推开庙门,闪在里面去了。”

(赵能、赵得二都头,是官府在抓捕宋江时专门临时换过来的。为什么突然调他们来呢?)

大家便进庙来搜。一个士兵拿着火把,赵能一手揭起帐幔,五七个人伸头来看。不看万事俱休,才看一看,只见神厨里卷起一阵恶风,将那火把吹灭了。

然后,只听的殿后又卷起一阵怪风,吹的飞砂走石,滚将下来。吓的众人毛发竖立,一哄而散,都奔下殿来,望庙门外逃命去了。

真是怪诞,眼看宋江就要被捉住,这殿后居然会刮来一阵莫名其妙的怪风救了他的­性­命。

只听外面几个士兵说道,我们只去守住村口等他,不怕他飞了去。众人都望望村口去了。

宋江心想,虽没被他们捉住,可怎么能够走出村口去?正在寻思无计,只听的后面廊下有两个仙童走来,举口道:“小童奉娘娘法旨,请星主说话。”

宋江钻将出来,吃了一惊,却是庙里的两个泥神。

真的是神仙下凡来了。

宋江暗暗惊诧,随着那两个仙童往后殿走去,转过后殿侧首一座角门,穿过一片茂林修竹,跨过一座青石板桥,来到一所世外桃源般的宫殿。

在这里,宋江见到了《水浒传》里最神秘的人物——“九天玄女”娘娘。

九天玄女档案:­性­别:女。出生年月:不详。她是殷商王朝的祖先,一位法力无边的女神,曾经帮助过黄帝打败了蚩尤,被玉皇大帝敕封她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

这样一位神话中的女神,今天下凡来了,救了宋江一命。

宋江肌肤战栗,毛发倒竖,俯伏在地,哪里敢抬头。

玄女娘娘赐酒给他喝了,赐枣给他吃了,又送了他一套“天书”,和一番话。最后,宋江醒来的时候,依然还是躲在原先那个庙里的神厨里。原来,却是南柯一梦。

有的朋友要说了,古人写书,写着写着喜欢把神仙附会进来,所以不必太当真,也就是一段神话故事而已,看这一段时,一眼扫过,跳着看就行了。

真的吗?我说,看这一段,要特别仔细才行。否则,许多地方将难于解释。

首先,宋江遇到“玄女娘娘”,究竟是梦境呢?还是实境呢?答案是:实境。并非白日做梦。宋江的确实实在在的见到了“玄女娘娘”!

因为娘娘赐枣子给宋江吃,宋江“战战兢兢,怕失了体面,尖着指头,拿了一枚,就而食之。怀核在手。”他把枣核捏在手里,结果他醒来的时候,枣核还是在手里。

所以,这绝不是梦,而是真实的事情。

你再看,表面上好象是娘娘救了宋江。可是,宋江他凭什么要孤身一人跑来让娘娘救呢?在这一回故事中,宋江从梁山来到这里,又从这里返回梁山,中间什么事也没做啊!就是见到了九天玄女!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定,宋江其实是专程秘密的来与这位“娘娘”联络接头的。这“九天玄女”应该只是个对方的联络暗号而已,而不可能真是什么神仙。所以宋江才要坚持一个人独自回去,拒绝任何心腹人陪同。不能让任何人发现他的秘密。

你再看“娘娘”对宋江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星主别来无恙?”

既然是第一次见面,她居然说是别来无恙。只怕先就认识。

那么,这个“娘娘”究竟又是什么人呢?宋江为什么一上梁山就匆匆赶来与她秘密相间呢?她与宋江之间又究竟商讨了些什么机密呢?

今天就到这里,下回接着再讲。

破译《水浒传》里最神秘的“天书”之谜

在一个最秘密的地方,宋江面见了最神秘的人物:“九天玄女” 娘娘。娘娘赐给了宋江四句“天言”,和三卷“天书”。

娘娘法旨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

天书啊。天书。

一看到天书,我们马上会想到武侠小说、神话小说里的秘笈。凡获得秘笈之人,要么武功盖世,天下无敌;要么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要么一统江山,千秋伟业;要么脱胎换骨,羽化成仙。

总之,秘笈是个好东西。各派正邪人物总要为秘笈争个头破血流,你死我活。

宋江获得天书,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并且,也没有任何人要与他争夺。那么,这天书里面究竟都是写的些啥好东西呢?

有朋友要说了,很遗憾,《水浒传》一直到写完,也没有交待,所以这天书究竟有何玄妙之处,就不得而知了。

真的吗?哼哼!

今天,我们就来破译这玄奥的“天书”之谜。

首先,我们来看宋江的结局。如果天书真的是无所不能的神仙写的,那么,天书结尾应该这样写:“宋江,最后给你一杯毒酒!”很显然,宋江并不知道他会是这种结局。

那么,这只能说,写天书的人,要么是不想让宋江知道这种结果;要么就是写天书的人也不知道会是这种结果。就这两种情况。

再看,宋江获得什么好处没有?

宋江得了天书之后,武功没有任何提升,并没使他成为东方不败任我行,功夫仍还是原来的三脚猫。可见,天书并不传授神功。

打仗呢?也从未见过宋江神机妙算,并没使他成为诸葛亮再世张良第二。宋江所有的胜仗,并没有任何一次是靠该“天书”的指导打胜的。可见,天书也不传授兵法。

难道天书里记载的是法术?乾坤大挪移?太搞笑了,第52回,与高廉斗法,“宋江听罢,打开天书看时,第三卷上有回风返火破阵之法。宋江大喜,用心记了咒语并秘诀。”结果呢?100%无效,“宋江撇了剑,拨回马先走。众头领簇捧着,尽都逃命。”

差点把他吓死了。宋江就只试过这一次,以后再也不敢用了。

可见,这天书里面也不传授法术。或者只传授假法术。

难道天书里记载的是成仙了道的修炼法门?我们从没见过宋江有什么修炼,他也从没练成过什么长生不老七十二变。

这就奇怪了,这天书不传神功,不传兵法,不传魔法,不传仙术。那还能叫什么天书呢?并不具备半点天书的功效啊。

所以,有的专家学者就说了,宋江并没有从天书里获得任何好处。作者写天书一节,完全是多余的败笔。即使把天书这一段拿掉,也不会影响整体故事的走向。

因为有和无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天书从来也没有发挥过它任何应有的价值或意义。

可是,宋江凭此天书,也确实获得过一个好处。唯一的一个好处。

那就是:玄女娘娘告诉宋江“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要宋江按天书行动,才能功成果满,才能作为上卿。而宋江后来“功成果满”的时候,也的确被皇帝招安,封了他一个大官。

这就是宋江获得的唯一的一个好处。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天书传授的不是别的东西,乃是一本“升官秘笈”!

这“天书”对宋江的指导,是从他“上梁山当大王”起,到后来“作大官为上卿”止,只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有效。从此以后,娘娘就与他“从此永别”了!

好了,­性­质和时间范围都搞清楚了,我们就再来推“天书”里面究竟写的是些啥内容。

首先,这天书绝不是什么蝌蚪文,而是标准汉字。因为宋江经常在看啊,若读不懂,他还怎么看啊。

应该说,任何一个认得字的人都能看懂。因为娘娘格外强调:“其他皆不可见。”绝不能让其他无关的人看到了!“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在世。”完事之后,马上烧了,毁灭证据。

所以说,这天书,宋江是看得懂的。

天书的页面其实很小,比我们现在的一般图书小多了,长五寸,阔三寸,长宽大概只在15X9厘米左右。也就是说,天书的长度还没有我们的手掌长,宽度也没有手掌宽,只在巴掌大小,有字典那么厚。

奇怪了,这么小的页面,一页也写不了几个毛笔字吧。

因此呢,在下斗胆推测,这“天书”,其实并非什么神仙秘籍,而是天子书、朝廷书。(后文天子下诏招安时,有诗为证:“天书特地召将来。”与此相应。所以,天书应该理解为天子书,而非神仙书。)

这位所谓的“九天玄女”娘娘,其实是来向宋江传达上意的。

“天书”,就是宋江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宋江要以梁山为基地,收编社会上各个阶层中人生失意的、孔武有力的、容易摆布的好汉们,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特殊队伍!

(利用他们的兄弟义气,一网打尽!卖给朝廷。)

那玄女娘娘非常神秘地重点交代道:“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在世。”

卧槽!娘娘居然叫他与“天机星” 同观!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这天机星是谁呀?!又有谁知道天机星是哪个呀!天机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那是在很久以后108条好汉都聚齐了,在地下挖出的一块石碑上发现的!碑上刻着“天机星吴用”的名字。直到这个时候,所有的好汉们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星,某某人是什么星。

此时,宋江刚上梁山,根本不可能知道天机星是谁,娘娘居然叫他与“天机星”同观!绝不能与外人看!宋江把天书一带回梁山,便“每日筵席,饮酒快乐,与吴学究看习天书。不在话下。”

那么,宋江与玄女娘娘只见了这一次面,他又是如何准确无误的知道:从玄女娘娘嘴里说出来的“天机星”,其实就是吴学究这个人的呢?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

神秘的天书,其实并非什么神仙法术。而是一本花名册,朝廷开出的一份黑名单!在这份名单上,早已备案了梁山108条好汉的名字!

当宋江把九天玄女送给他的天书翻开一看时,哦,天机星就排在第三个,他的名字就叫吴学究!

解读《水浒传》:朝廷为何要“招安”?

上回说到,宋江其实是个­奸­细。朝廷派出“九天玄女”娘娘暗中联络收编,并传天书(实为名册),下达旨意,并许诺道:

“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他日功成果满,作为上卿。”

也就是说,宋江所谓的“替天行道”,并非全是他自己的意思,乃是上意。是玄女娘娘授权于他替天行道。——替天子行道。

一旦招安成功(功成果满),就可以封官拜爵,贵为“上卿”。所以,宋江才会乐意拿众兄弟们的­性­命,作为自己升官的筹码。

我们再来看卢俊义入伙一段。

卢俊义的出场非常奇怪,前文六十回中从没提起过“卢俊义”的半点信息,也无哪怕是一丝的铺垫。就这样突然冒出来了。

一日,请到一僧,法名大圆,乃是北京大名府龙华寺僧人。…就请在寨内做道场。

闲话间,宋江问起北京风土人物,那大圆和尚说道:“头领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

宋江、吴用听了,猛然省起,说道:“你看我们未老,却恁地忘事!北京城里是有个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是河北三绝。祖居北京人氏,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强捕,岂愁兵马来临!”

北京大名府的僧人,巧的很,“恰巧”被请到梁山做道场,向宋江推荐北京大名府的玉麒麟。

而其他的好汉,没有一个人有什么反应,好象大家都没听说过。只有宋江、吴用知道卢俊义,也只有他们两个人“猛然省起”!

许多人在读到这一段时,都觉得怪怪的,这卢俊义是谁啊,有这么大能耐吗?以宋江、吴用的江湖地位,用的着这么崇拜他吗?把他请上山,也没见他有多厉害呀。为什么会猛然想起他呢?

其实,结合上一篇“天书之谜”,就已经很清楚了:朝廷的花名册上早写了有卢俊义的大名,梁山领导三人小组的一员。而看过这份名单的人,只有宋江、吴用两人!所以才只有他二人“猛然省起”!

吴用化装成算命先生,其实是去与卢俊义联络接头。他要“卦金一两”,这个天价,谁人舍的?所以这个先生并不存心让别人算命。

偏偏卢俊义要算,还付了钱:“在下今年三十二岁,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这一段,也说明了卢俊义并非诚心想算命。

因为卢俊义不可能是甲子年的,甲子年也不可能有乙丑月,丙寅日也不可能有丁卯时。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是这个时候生的。你把这给八字报给先生算,那就摆明是在调戏先生。

奇怪的是,吴用算了,根据这个并不存在的八字,还算出了结果。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他们并不是在算命,而是在用江湖暗语进行对话交流。“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从现在开始吧,你来带路。

这从后面可以看到,卢俊义并不怕灾,甚至还要惹灾!说明卢俊义和宋江有着同样的心理,想通过“招安”来做官。因为卢俊义亲口说过这样一番话:

“我思量平生学的一身本事,不曾逢着买主。今日幸然逢此机会,不就这里发卖,更待何时!”说明卢俊义是非常珍惜这样一次机会的,因为他逢着了大买主。

可是,失去了家产、老婆怎么办?卢俊义道“撇了货物(家产老婆)不打紧,且收拾车子捉人。把这贼首解上京师,请功受赏,方表我平生之愿。”

所以,才要和宋江一起,把这些梁山好汉们都卖了!卖给皇帝,自然能卖个好价钱。

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惑,朝廷,那是正规军队!他们又怎么会把这些“乌合之众”招安成正规军呢?没有这个先例呀,朝廷冒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其实呢,这个很正常。因为招安的成本最底,并且回收再利用的价值极高。而剿灭的成本太高,并且毫无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可言。

有的朋友可能还是不信,那好,我们就到第78回,看一看朝廷的正规军:

皇帝派出了他的心腹,重量级的人物,高太尉,高俅。由高俅率领十路节度使,各领所属­精­兵一万,前赴济州取梁山,听候调用。是哪十路军马?

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琅牙彭城节度使项元镇,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

那十个节度使非同小可!

高太尉这样评价他们:“前者有十节度使,多曾与国家建功。或征鬼方国,或伐西夏,并大金、大辽等处,武艺­精­熟。”

武艺高强,对外作战,为国建功。武官做到节度使,可以说晋升到了“极致”!那么,这十个节度使,又是什么来路呢?书上写道:

“原来这十路军马,都是曾经训练­精­兵,更兼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在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都是­精­锐勇猛之人,非是一时建了些少功名。”

原来,这十路军马,早先都是“宋江”,都是绿林出身,都是曾经训练的­精­兵。受招安后,已经做到了节度使!你看,朝廷这一招,至少也用过十次了,都是成功的。

正应了古人一句名言:“要作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由此可见,招安之计,朝廷并非第一次破例,也非冒险,因为朝廷早有先例,甚至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惯例。后来,朝廷用宋江一伙“训练的­精­兵”去征辽打方腊,其实就是这次用十节度使打宋江的惯­性­翻版。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