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扈三娘看不上青梅竹马、门当户对、男般女配的祝彪,则绝没有任何理由会突然爱上一个又丑又下流的矮男人。那她又为什么要嫁给王矮虎呢?书上原文:
“宋江主张一丈青与王矮虎作配,结为夫妇。众头领都称赞宋公明仁德之士。”
原来是宋江的主张。是宋江要把这朵鲜花Сhā在牛粪上。连宋江自己也曾说过,王矮虎贪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可他现在为什么还要把扈三娘嫁给这个不是好汉的家伙呢?不是在故意糟蹋作践扈三娘么。
扈三娘,是梁山的战利品。而绝大多数梁山好汉都是光棍,随便嫁个人,准比那王矮虎要强的多!
不过,嫁给谁合适呢?大家都是光棍,嫁给甲光棍,则乙光棍会有意见,嫁给乙光棍,则丙光棍又有意见。没法办。
嫁给林冲可不可以呢?扈三娘是被林冲擒住的,按说扈三娘会服他,林冲长的也可以,级别也高,配扈三娘不差。但宋江又有意见了,宋江不喜欢看到强强联合,对自己构成威胁。
按强盗的规矩,捉住的美女,送给老大当压寨夫人,则小弟们一般没啥意见。所以,扈三娘最应该配的人是晁盖(或宋江)!
宋江从没有说过要把扈三娘送给晁盖哥哥当压寨夫人的话,这就不用具体分析了,这样的好事,哪能好死他呢?
而扈三娘被捉到梁山之后,关押的地方也很奇怪——是在他老爹宋太公的房里!这就确保了扈三娘不会落到晁盖手里,不会成为晁盖的压寨夫人;而只会落在宋江的手里,就只会成为宋江的压寨夫人。
宋江究竟有没有这个意思呢?他当然是不可能说出来让你知道的。但是他不说,并不等于他没这种想法。
还是那黑鬼李逵,快人快语,顶撞宋江说:“你又不曾和他妹子(扈三娘)成亲,便又思量阿舅丈人!”
宋江喝道:“你这铁牛,休得胡说!我如何肯要这妇人?我自有个处置。”
在李逵看来,宋江的确是有这个意思的。
扈三娘关在宋太公房里,这一关,就是一个多月。等她被放出来的时候,身份已经是宋江的妹妹、宋太公的女儿了。
这一个多月发生了什么?我们相信宋江、宋太公都不是那种耍低级流氓的人。所以我猜(又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他们是在做扈三娘的工作,做思想工作。劝她,反复的劝她,自愿做宋江的压寨夫人。宋江根本不用出面,只要扈三娘自愿做他的压寨夫人,保证谁都没有反对意见。
扈三娘就是不愿意。所以宋江也不便用强,所以当他的父亲引着扈三娘出来的时候,宋江在不征求任何意见的情况下,就直接当众宣布道:
“今天是个良辰吉日,贤妹与王英结为夫妇!”
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只有毁灭掉,心里才舒服。所以就像“张大户”赌气一样,宁愿倒贴钱,也要把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叫她一辈子恶心痛苦!就这样,貌似潘金莲的扈三娘,嫁给了貌似武大郎的王矮虎。
扈三娘见宋江义气深重,推却不得。两口儿只得拜谢了。
扈三娘的全家被宋江杀干净了,不共戴天之仇。“义气深重”又从何而来?又为何还要谢宋江?这是在谢他总算放过自己,不逼她了。否则不存在义气之说。
嫁给最差的人也凑合,总比嫁给灭门仇人强。
从这以后,水浒传的作者就再不安排扈三娘开口说话了。无力抵抗弓虽暴,就只能无可奈何地用死一般地沉默来寄托仇恨。
56. 解读《水浒传》:宋江究竟有多黑?
宋江做了梁山好汉的首领,又破了祝家庄狂赚一笔,现在没啥事了,便开始回忆和自己作梗的人来。
好象没几个人。曾经有个黄文柄,但已经被处理了。还有谁呢?宋江细细往前回忆:哦,还有原来的同事——朱仝,这个家伙不能放过。
朱仝和宋江,同是郓城县老乡,同在一个衙门上班,他们俩的恩恩怨怨,在前文相关章节中已经讲过了的。
宋江的第一次逃亡,就是因朱仝而起。表面上看来,是朱仝私放了宋江,而实际上宋江心里清楚的很,朱仝其实是晁盖的人,我宋江还需要你朱仝来放吗?
还有更气人的。
那就是朱仝的长相。朱仝潇洒,而宋江猥琐。两个人的外貌品相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朱仝一表人才,宋江又黑又矮。宋江把自己和朱仝暗暗比较,心理上会越来越不舒服。
这一天,雷横因公差路过梁山,宋江置酒管待,一连住了五日,动问朱仝的消息时,雷横答道:“朱仝现今参做本县当牢节级,新任知县,好生欣喜。”
朱仝呀,他现在已经升职了,并且还很受新任领导的欣赏。
宋江听后,宛曲把话来劝说雷横上山入夥。
“宛曲把话来”,就是把话题岔开,不说朱仝了,说朱仝做什么。宋江听到朱仝越混越好的消息后,心理上又不舒服了。
雷横回去后,打死了人,关在牢里,被朱仝放了。因此,朱仝受牵累吃了官司,被刺配沧州牢城。
来到沧州衙门,正值知府升厅。两个公人押着朱仝站在厅阶下。
知府一看,只见朱仝长的仪表非俗,貌如重枣,美髯过腹,知府先有八分欢喜。便说:这个犯人不要发到牢营去了,就留在本府听候使唤。
朱仝是美男子、美髯公。和知府大人素不相识,就因为他这个长相,就可以不用坐牢了。这在《水浒传》中,可以算是待遇最好的犯人了。
忽一日,这知府大人正在与朱仝说话时,知府的儿子小衙内(方年四岁),从屏风背后转出来,见了朱仝,特喜欢他的胡子,便走过来,要他抱。
朱仝只得抱起小衙内在怀里。又抱到街上玩耍,又买糖和果子给他吃。
这个小朋友只有四岁,乃是知府的亲生儿子,知府爱惜如金似玉。见他特别喜欢朱仝,就不安排朱仝做别的事了,专门帮他带孩子。
朱仝道:“恩相台旨,怎敢有违。”自此为始,朱仝获得了一份最安全、最轻松的工作,成为知府大人家里的男保姆。
到现在为止,可以说朱仝是水浒里“运气”最好的一个犯人了。他的好运,皆来自于他的长相、胡子。
就这样天天带孩子到街上玩,饿了买了吃,累了回来睡,多舒服呀。比原来上班强多了。
这一天,朱仝带着小朋友出去看灯。背后有人拉朱仝袖子,朱仝回头一看,吃了一惊,却是雷横。雷横说是特地和吴军师前来看他的。
朱仝问:“吴先生现在何处?”
背后转过吴学究道:“吴用在此。”然后就劝他上梁山入伙,岂不比在这里当保姆强。“望仁兄便那尊步,同填山寨,以满晁宋二公之意。”
朱仝道:“先生差矣!这话休题……我却如何肯做这等事!……今日你倒来陷我为不义!”
吴学究道:“既然都头不肯去时,我们告退。”
就说了那么几句话的工夫,小朋友就突然不见了。
朱仝急呀,四处寻不到。雷横吴用说,多半是被李逵抱走了,你跟我们来,包还你小朋友。
朱仝跌脚直叫苦,只见李逵在前面叫道:“我在这里!”
朱仝抢近前来,问道:“小衙内放在哪里?”
李逵唱个喏道:“小衙内有在这里。”
朱仝又问时,李逵就说,这个小朋友呀,他现在正在树林子里睡觉呢,睡着了,你自己过去看吧。
朱仝迳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小朋友的头被劈做两半个,已死在了那里。
正是:只为坚心慳入伙,更将婴孺劈天灵。
把朱仝逼上梁山的,居然是李逵。
朱仝大怒,咬牙切齿道:“若要我上山时,你只杀了黑旋风,与我出了这口气,我便罢。”
李逵听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鸟!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
李逵说的很清楚,他是奉命行事,上级指示。
这李逵一鸡冻,就又开始脑残了。
不过还好,李逵并没完全说透。究竟是晁盖的将令呢?还是宋江的将令呢?他不说。
而吴用、雷横的解释是:“兄长,望乞恕罪!皆是宋公明哥哥将令分付如此。若到山寨,自有分晓。”
点明了,都是宋江的意思。并且,到了山寨,自有分晓。
朱仝道:“是则是你们弟兄好情意,只是忒毒些个!”
为了逼朱仝当强盗,就残忍地杀害一个无辜的四岁的小朋友,以断朱仝的后路。这,这还有“义”可言吗?
结果,朱仝来到山寨后,宋江却是这样说的:
“前者杀了小衙内,不干李逵之事。却是军师吴学究因请兄长不肯上山,一时定的计策。今日既到山寨,便休记心......。”
宋江推说是吴学究的意思。而吴学究也在场,居然不做任何反驳。
最后,宋江说了一句灰常具有领导艺术的话来:不要把这件事记在心里,我们要“同心协助,共兴大义!”
57.解密《水浒》:柴进为何上梁山?
柴进,人称柴大官人,沧州富豪,仗义疏财,喜欢交结天下英雄,曾资助过王伦、杜迁、林冲、武松、宋江、石勇等人,是江湖上早期的“大哥”级人物。
柴进的出身,可以说是最高贵的。
他是后周皇帝柴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当时担任禁军指挥使的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从柴家夺来皇位,欲善待柴家孤儿寡母,赵匡胤就赐给了柴家一块丹书铁券,也就是免死金牌。
这丹书铁券,在柴家代代相传,长子的长子的长子的长子……最后,就传到了柴进的手中。
在小说《水浒传》中,柴进一再强调自己的身家地位:“小人是柴世宗嫡派子孙,家间有先朝太祖书铁券。”
第九回,当地人这样评价他:“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谁敢欺负他。”
柴进手里有皇帝发的免死牌。他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朝廷给的。如果大宋朝廷兴旺,柴进的日子就会好过;如果大宋朝廷垮台,柴进的“誓书铁券”就必定作废,利益将得不到保护。(而想复辟大周是不太可能的事。)
也就是说,在所有的梁山好汉中,只有柴进的利益是和大宋朝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所以柴进最没理由、也最没必要与大宋朝廷对着干。
那他又为什么要上梁山呢?
话说李逵奉宋江之命下山。下山做什么呢?宋江曾亲口说过:“兄弟!若是上风放火,下风杀人,打家劫舍,冲州撞府,合用着你。这做细作的勾当,你性子又不好,去不的。”
就是说,李逵这个人,安排他去杀人放火,是最适合的人选。
李逵下山后,第一件事是把朱仝带的那个小孩杀了,把朱仝逼上梁山。“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紧接着,李逵就呆在柴进家里不走了,说怕朱仝要和他过不去。
其实呢,李逵这次下山,并非只有逼朱仝上山一个任务。赖在柴进家里不走,也是有所企图的。
李逵住了一个月还不走,直到有一天,柴进接到一封信:
原来柴进有个叔叔,名叫柴皇城,住在高唐州,与人呕了气,卧病在床,性命不保。有遗嘱言语要分付柴进,特来唤他过去。
李逵道:“既是大官人去时,我也跟大官人去走一遭,如何?”
李逵要求与柴进同去。柴进答应了。
来到高唐州,问明了原因,原来本州新任知府高廉的舅子殷天锡,想强占柴皇城的后花园,因此受了这口气,一卧不起。
柴进道:“小侄自使人回沧州家晨去取丹书铁券来,和他理会。便告到官府,今上御前,也不怕他。”
到了第三天,殷天锡骑着马,带着人,来看花园,口放狂言:“限你三日便要出屋。三日外不搬,先把你这厮枷号起,先吃我一百讯棍。”
柴进道:“直阁休恁相欺!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
殷天锡喝道:“你拿出来我看。”
柴进道:“现在沧州家里,已使人去取来。”
殷天锡大怒道:“这厮正是胡说!便有誓书铁券,我也不怕。左右,与我打这厮。”
黑旋风李逵听得,机会来了,二话不说,大吼一声,把殷天锡揪下马来,一拳打翻,拳脚一起上,看那殷天锡时,鸣呼哀哉,当场死了!
看起来,李逵是在帮柴进,实际上反害了他。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如果李逵不打死殷天锡。则房产纠纷按常规方式演变,柴进上京城向皇帝告御状,不要说高廉,即便高俅也奈何不得!皇室还是承认“誓书铁券”的。
也许有的朋友会固执地认为那个“誓书铁券”未必能起作用。好吧,就算如此吧,那么最坏的结果,也无非是柴皇城的后花园被殷天锡强占去了。(甚至,柴皇城的所有房产都被抢去。也罢。)
而柴进在沧州的财产,则是分文不会受损的。那么,柴进依然还是过着和原先完全一样的生活,他100%没任何理由丢掉吃皇粮的铁饭碗,跑去梁山落草为寇。
也就是说,殷天锡、高廉是不可能把柴进逼上梁山的。
而一旦李逵打死了殷天锡,则变数增加。紧接着,李逵、宋江再带着梁山大部人马过来“抢救”,实际上就是变相的出卖了柴进通匪!勾结梁山反贼,从而必将柴进陷于死地!
柴进的处境,要么死掉,要么就只有上梁山这一种选择了。
所以说,真正把柴进逼上梁山的人,其实是兄弟李逵、宋江。
那么,宋江又为什么要逼柴进上梁山呢?
说得好听一点,是兄弟们够意气,是要救你啊。说得难听,就是宋江心太黑,也想和殷天锡一样,霸占柴家的财产!
这是有先例的。在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李家庄的李应是个大富豪,对梁山有贡献。宋江却派人冒充政府,以李应勾结梁山为由,把他抓走。再把李家庄的巨额财产洗劫一空,一把火烧了。最后再假意派人抢救李应。李应别无选择,只有逼上梁山。
现在,李逵打死人命,连累柴进,梁山乘机抢夺柴进的巨额财产,再救出柴进,与上面的手法何其相似!(所以,柴进和李应这两大富豪后来在梁山担任了同样的职务。)
当柴进被救出之后,书上原文写道:
“宋江就令众人把柴进扛扶上车睡了。先把两家老小并夺转许多家财,共有二十馀辆车子,叫李逵、雷横,先护送上梁山泊去。”
两家,就是沧州的柴进家和唐州的柴皇城家,他们柴家的家财,都被先行送上了梁山泊,宋江笑纳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