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9.9元支持站长用爱发电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洪荒之巫族天尊 > 第十七章四御

第十七章四御

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尊神,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玉皇大帝是万神之主。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於中天,万星之宗主。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是北极帝座之左四座星组成的勾陈,位同北极,为天转之枢纽。后土皇地祇,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则天时出现女像。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供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上地祇徽号: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其後,后土皆作女像。宋代以後,由於玉皇大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加强,因此,道书中多有将玉皇大帝排列在“四御”之外的说法,将“四御”解释为北南西东四极之天帝,即: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太极天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当今中国道教已经恢复了宋代以前的对“四御”的说法。

“玉皇”之名,首见于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它在所列神谱第一中位“玉清元始天尊”之下,列“玉皇道君”,位居右位第十一;又列“高上玉帝”,位居右位第十九。《三洞珠囊》卷二引南朝陈马枢《道学传》第七云:“陆修静……初至九江,九江王问道佛缘失同异,先生(指陆修静)答:在佛为留秦,在道为玉皇,斯亦殊途一致耳!”留秦即梵文handa音译拘留秦,一译拘留孙,为部派佛教以后所称过去的七佛之一,这里将道教的“玉皇”与佛教的“留秦”相类比,表明玉皇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是不低的。《道学传》谓此言出自陆修静之口,是否如此,已难考证,至少证明南朝陈时道教神系中确有地位不低的玉皇。唐史崇等编《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径称玉皇天尊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之别号或三世之一,其《明天尊第二》引《天师请问经》云:“道为最尊,常在三清,出诸天上,以是义故,故号天尊。或号玉帝,或号高皇,随顺一切也。”又引《灵宝斋仪》云:

“过去高上玉皇天尊,未来太极天尊,见(现)在元始天尊。”又引《宝玄经》称天尊有十号,“一号自然,二号无极……九号玉皇,十号陛下。”《云笈七签》亦有类似说法,其卷三《道教本始部.道教三洞宗元》云:“三代天尊者,过去元始天尊,见在太上玉皇天尊,未来金阙玉晨天尊。……三代天尊亦有十号,一曰自然,二曰无极,……九曰玉皇,十曰陛下。”以上说法,皆出于南北朝至唐代。唐诗人李白、杜甫、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亦多有吟咏玉皇之句。如韦应物《学仙二首》诗,其一云:“昔有道士求神仙,灵真下试心确然。千钧巨石一发悬,卧之石下十三年。存道亡身一试过,名奏玉皇乃升天。云气冉冉渐不见,留语弟子但­精­坚”。白居易《梦仙》云诗:“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在诗人们笔下,玉皇大帝是神仙世界的最高神,得道成仙者都须向它朝拜,群仙犹如世上皇帝之公卿,皆列班随侍其左右。

两宋崇道,对玉帝的尊崇尤甚。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丙申,亲祀玉皇于朝元殿”。七年九月“辛卯,尊上玉皇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徽宗于“政和六年(1116)九月朔,复奉玉册、玉宝,上玉帝尊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道教亦为之编写经书,制定斋仪。《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有玉皇修道证果的故事。略云:古有光严妙乐国王无嗣,其皇后梦见太上道君抱一婴儿与之,觉而有孕,生为王子。后嗣位有道,复舍国入山修行,历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顿悟大乘正宗,又经亿劫,始证玉帝。南宋宁全真授、王契真纂之《上清灵宝**》曰:“昊天上帝,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掌万天升降之权,司群品生成之机。三洞四辅禁经之标格,大梵至妙无为之神威,乃三界万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以形象言之谓之天,以主宰言之谓之帝,故曰玉真天帝玄穹至圣玉皇大帝。”尽管其地位如此崇高,但仍不超过最高神——三清。在道教经书中,它总是作为元始天尊的僚属聆听讲经(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所示),在斋醮请神仪式中,也只有在奏请三清之后才被请到。

道教的如此安排,曾遭到儒家学者们的非议。朱熹说:“道家之徒欲仿其(指佛教——引者注)所为,遂尊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为甚!”面对儒家的批评,道士们曾作过许多解释。《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注.玉帝尊次考》云:“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而太极,非有尊卑之殊。”林灵真所编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醮神时先列三清,后列四御的安排作了具体解释,曰:“醮坛即醮筵也。中间高设三清座,……又设七御座(七御座之首为玉皇)……盖玉清为教门之尊,昊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意思是说,醮坛中间是两列神位,是两个首席,并无尊卑之别。

次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之神。据《上清灵宝**》卷十称:“北极大帝则紫微垣中有大帝座是也。按《天文志》,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气悉皆左旋,南北极为之枢纽,惟此不动,故天得以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实居中天,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昊天,上应元气是谓北极紫微大帝也。”

三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传为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神。“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钩,是名勾陈,其下有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为普天星辰宿曜之帝,位同北极,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转,上应始气,三气之下,万天之上,三界之中,莫不尊于此三帝。”四为后土皇地祇,传为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后土”之称始于春秋,“土正曰后土,……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古代奉祀为男像,唐武则天前已为女像。宋真宗潘皇后在嵩山建殿,奉后土玄天大圣后像。并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诰封“后土皇地祇”。徽宗政和六年(1116)上徽号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自是以后,后土皆为女像。

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释,称之为“四极大帝”,北方曰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曰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曰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曰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四御的出现,大概不早于宋。《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曰:“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道藏辑要》柳守元《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赖我三清道祖,玉帝至尊,五老四御,九极十华以及古圣高真递传妙道”。从这两条资料对于四御的不同排列,可看到“四御”内涵确有两种解释,《丹诀歌》将三清与四御相连,此四御即为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四位天帝;柳守元将五老君与四御相连,则四御即为四极大帝。不过前说更为普遍,为道教塑造神像和斋醮中普遍采用。

玉皇大帝是总执天道之大神,位居三清之下,众神之上。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道书称其“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於昊天,上应元气”。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后土皇地祇职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至於宋代以後以四极大帝作为四御的,四极大帝也各有职能,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度众生。

道经中称紫微北极大帝的职能为:执掌天经地纬,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诸神,是一切现象的宗王,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如《九天应元雷声昔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卷上曰:“北极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由此紫微大帝受到历代帝王的崇祀,尤其在宋代,常与玉皇大帝一起奉祀。现在四川大足等地,还可见到宋代塑造的紫徽大帝神像。《明史.礼志四》载:“明时,宫廷还敕建了紫微殿,”设象祭告“。其形象为帝王打扮,旁边有威风凛凛的武将护卫,十分高贵威严。紫微大帝的神诞日为农历的四月十八日。

勾陈大帝的职能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玉皇大帝,又称玉皇上帝、玉皇、玉帝等,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帝上后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阀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宄其信仰,缘于古代宗教,古时即有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天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说法。西周以后又称“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称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时,“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的诗句。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乐天》一诗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予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菩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

在中华民间信仰中,玉皇上帝是神界皇帝、众神之王;在

]神系中是神界的实际领导者,神界地位最高的神之一,地位仅次于三清,为三清所化生出之先天尊神,统辖宇宙众神,常四御之神并论;儒教称昊天上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在中华文化中,又称「天皇大帝」《史记·五帝本纪》郑玄注云:「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天皇大帝(玉皇上帝)总掌群灵万神,《晋书·天文》:「钩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太一」《天文志》曰:「『天极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太一,天皇大帝也,与通极为一体,故曰通位帝纪也。」等,俗称「天」、「天公」、「上天」、「苍天」、「老天」、「老天爷」等。按照《玉皇经》所载,玉帝年龄应该为130多亿岁,这和今天所考证的宇宙的年龄140亿岁相当接近。

「玉皇大帝」,为「诸天之主」,「万天之尊」。玉皇上帝是真正神界地位最高的「上帝」。中华文化中单说「上帝」,即指天上的玉皇上帝、昊天上帝,而一般不指「五方上帝」;如,《诗经》:「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尚书·周书》:「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礼记·王制》:「天子将出,类乎上帝」;《礼记·礼运》:“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孟子曰:「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三国演义》:「云长曰,『臣等非人,乃是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遂平妖传》:「常闻说上帝无私,却不信有个秘字」;《阅微草堂笔记》:「上帝且以真人一符增置一神」,「上帝好生汝」,「苟其无罪,天地未尝不并育,上帝所不诛」;《桃花扇》:「今奉上帝之命,封为飞天使者,走马到任去也」。

据《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中记载: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但以年老无子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诚心向道。勇猛黄老(即中黄子,初开天地时五老之一曰:因缘在是矣。元始曰:若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圣德仁厚之身,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定为三才之圣,上真以为如何?黄老点头,即将碧玉瑶光如意吹口真气此乃天外灵

宝,遂变一婴孩身。这时净德时王在寝室中忽见祥光照耀宫殿,作百宝­色­。有许多仪仗,护一九龙辇,浮空而来,中坐二翼人皆施法象,上首高真抱一小儿面园耳大,眉清目秀,遍体毫光罩定。国王与王后心甚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二真曰:下愚无嗣愿乞此孩为子,伏惟哀润听许。黄老曰:此子根器不凡,必证无极高上之品,汝善育之,国王上前拜领,二真从宝椅中托出递给,国王双手来接,重如山岳,挣出一身大汗,恍然而觉,是一梦,急召王后言之,所见相同。至此后,国王­精­神倍长,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国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十万劫,方证玉帝,总执天道之神。

紫微北极大帝信仰来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北极即是北极星的简称,又称“北辰”、“天枢”,居于紫徽垣内。《上清灵宝**》卷四说:“北极大帝则紫徽垣中帝座是也。按《天文志》云:南极入地三十六度,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侧。盖半出地上,半还地中,万星万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极之枢而不动,故天得以动转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极,其实正居天中。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次于吴天,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也。”《后汉书》卷四十八亦曰:“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故紫微垣即为紫微宫,后来皇帝亦将其居住的地方称为紫禁城。

道教认为北辰是永远不动的星,位于上天的最中间,位置最高,最为尊贵,是“众星之主”,“众神之本”。因此对他极为尊崇。《晋书·天文志》称:“北极五星,钩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北极、北辰最尊也;其细星,天之枢也。”并以之为“大帝之座”、“天子常居也”。唐孔颖达《书·说命》中疏曰:“北斗环绕北极,犹卿士之周卫天子也,五星行于列宿,犹州牧之省察诸侯也,二十八宿布于四方,犹诸侯为天子守土也,天象皆为尊卑相正之法。”

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我国古代星辰崇拜,《上­精­灵宝**》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精­,上应始先刂(xìn。”其实,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极星,共自六颗星组成。《星经》称:“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将军,又主三公。”所以后人又以勾陈为后宫。

《晋书·天文志》又称:“勾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勾陈先刂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逆武途帖吧”道教吸收了这些信仰,称龙汉年问有一国王名叫同御,圣德无边,时人禀受八万四千大劫;国王有一玉妃,明哲慈慧,号曰紫光夫人,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辅佐乾坤,以裨造化;后三千劫,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荣茂之时,游戏后苑至金莲温玉池边,脱服澡盥,忽有所感,莲花九苞,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掌握符图纪纲元化,为众星之主领。是说见于道经《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中。

另宋张君房《云笈七羲》卷二十四称:“璇玑星君,字处行,勾陈六星主之,常陈天之虎责也。”并列勾陈上宫目天皇大帝名目,列为四御之一。

勾陈大帝的职能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勾陈:

勾陈,古星宿名,属紫微垣。

勾陈一即是现在的北极星。

中国古星名,有星六颗,属现在星座体系中的小熊座,勾陈一即小熊座α星,也就是现在的北极星。

星经:“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军将军,又主三公。”

勾陈大帝,辅玉皇大帝执南北二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掌人间兵革事,宋代尤崇《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三清”后列“昊天六御宸尊”(演变自“**”,南宋后演变成“四御”且形成定局:

1统御万天玉皇大帝

2统御万雷勾陈大帝

3统御万星紫微大帝

4统御万类青华大帝(或作“东极太乙救苦天尊”

5统御万灵长生大帝

6统御万地后土皇地祗

“三清”“四御”系统中“四御”内列第三,亦称“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住紫微上宫,即勾陈宫、南极降霄宫,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盘古之后第三位诞生的大神叫做后土。便是现在非常有名的后土皇地只,又称后土娘娘。她掌­阴­阳,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俗称“后土娘娘”。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关於后土神的来历,有各种不同的传说。《国语·鲁语》说神明是共工的儿子,能平定九州,成为地神。《左传》又说是神的名称:“土正曰后土”《周礼·大司乐》称“地示”。《礼·月令》称“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上古时代,后既可指有天下的“天子”,如夏后氏,又称诸侯,如风后、后羿,最早的“后土”,是炎帝的后代。《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生炎居......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呜,噎呜生岁十有二。”《大荒北经》:“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是最后一代炎帝,当时“神农氏世衰”,而后轩辕代之,为黄帝。到夸父为止,炎帝都是有天下的共主。《国语.鲁语上》说:“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四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土地神祀后土,起自后“平九土”的功绩。《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社稷五祀......土正曰后土。”“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共工之子术器处于江水,后土则在九州腹心地区承共工之位,为炎帝。黄帝之子昌意降处江水,也表示不居帝位。

《帝王世纪》帝喾“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水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颛顼时有“南正重”、“火正黎”,帝喾设“五行之官”可信。《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社稷五祀“所述五祀,即讲这五行之官的来历。少暤氏四叔重、该、修、熙“实能金、木及水”,所以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与熙为玄冥,也就是木正、金正、水正的称呼。《山海经》四方之神东方句芒、南方祝融、西方蓐收、北方禺疆。可知这些官名、神名最初为真人,因他们有功,被后来的人祭祀,以其称号为官名。羲和为少昊妻,尧时羲、和分为四,夏代羲和是官名。后土也是同理,其为炎帝远在黄帝以前,后为官名,我们忘记其本来的身份了,只称作是“田官”,不全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