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xiaomawenxue.com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龙城飞将 > 第二百四十章

第二百四十章

第二百四十章

曹『­操­』的五十寿辰在曹家上下­精­心的筹备中如期到来,对曹氏家族而言,家族中出了这么一个人物,也算是把臣子的权势做到了顶点,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风光的时刻,不大『­操­』大办一番,实不足以彰显曹『­操­』的功绩。

曹氏政权的大部份文臣武将在这一天前都陆续抵达许都,冬季历来不是大规模用兵的时候,因此倒不用担心三刘联军趁机捣『乱』,再说中原大战三刘联军损失惨重,特别是荆、蜀联军甚至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补,是没有能力发起反击了。

当日一大早,曹府的大门就被热切的人群挤了各水泄不通,门前长街排队的马车能有数里之远,把负责维持次序的曹府家丁忙的一头大汗。也是,曹『­操­』做寿,简直就是给了一个平时不容易接近曹『­操­』的人一个难得的机会,不管有没有接到请贴,只管携重礼往里送,曹府断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只要拉上关系,日后就好说话。当然,来得早的基本上都是曹氏宗族的子弟或是关系疏远之辈,真正的重权人物如荀彧、程昱等人反而自重身份,掐着时间不早也不晚的抵达曹府。

“圣旨到——”

辰牌时分,天子颁下恩旨,旨至府门外,已至曹府的文武诸臣和曹家族人系数出迎圣旨。

宣旨大臣乃是新晋门下侍中华歆,待众人参礼后,开始宣读圣旨。旨中先历数了一遍曹『­操­』对汉室的功勋,然后就是理所当然的赏赐,建安朝特设丞相一职,晋曹『­操­』为丞相兼大将军,统领文武朝政,爵魏公,加九锡,恩许魏公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等旨意宣读完,全场哗然。

丞相兼大将军,那就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这倒没什么,不过是从法理上确定曹『­操­』的位置,事实上曹『­操­』早就是不具名的丞相兼大将军,现在不过是正名而已。关键的是爵魏公,加九锡,按照汉制,外姓不得封王,人臣做到公爵那就是到顶了,至今为止,遍数大汉历史,能封公爵的也没几个,开国功臣亦不过封侯。不要说河北那头还封了两个王,在大汉朝臣的心里,这都是权宜之计,那两个王都是反贼,就像大汉常封来投的外族单于王位一样,那不属于汉家朝廷的序列,日后都是要剪除的。而此时大汉犹在风雨飘摇之中,群雄四起,仗还有的打,现在就将曹『­操­』封公,还赐予等同于诸侯的仪驾,那以后还拿什么爵位赏赐曹『­操­』?封王,还是­干­脆禅位得了?

在场诸人神『­色­』各异,曹氏宗亲大将都是喜形于『­色­』,而一­干­心怀大汉的忠臣脸『­色­』俱都沉郁起来。曹『­操­』谢恩之后,神『­色­』坦然的接过圣旨,这道圣旨一接,就表示曹『­操­』正式就任丞相兼大将军,同时登爵魏公。

“恭喜丞相,贺喜魏公。”

华歆第一个向曹『­操­』道喜,之后道喜声就不绝于耳,人人称颂曹『­操­』的功绩理应得此殊荣,皇帝陛下英明之至。而杨彪、伏完等一­干­老臣则愤愤的站立一旁,脸『­色­』铁青,拒绝承认这个事实。

荀攸颤抖着低声对荀彧道:“这……这是谁的主意,这岂不是要陷曹公于不义吗?”

当年为与黄巾军政权打交道,出于外交的便利,曹『­操­』也有心晋位王爵,好与张燕、李晓的地位持平,但在强大的权利压力下,曹『­操­』最终还是退缩了。况且此一时,彼一时,那时荀彧还曾主动请求曹『­操­』晋王爵,然其目的为的是推动兖州政权与黄巾政权结盟,那是出于全局的战略考虑,现在时移事异,在兖州政权目前没有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借中原大战大胜的余威,曹『­操­』主动要求晋爵公爵,加九锡,位同诸侯,彻底的暴『露』了曹『­操­』的野心。

世族虽然有权利投机的传统,但荀彧、荀攸都是在大汉旗帜下长大的一代人,对大汉朝有不可替代的认同度,同样,荀家世代沐浴皇恩,是汉朝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者,从这一点来看,改朝换代并不是荀家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二人虽也是曹『­操­』的坚定支持者,但有个前提,以曹『­操­』为首的权利派系仍旧是大汉朝的一份子,如果曹氏政权有越出这雷池一步的打算,则就不能为荀彧、荀攸所接受。

分析三国历史,不管曹『­操­』怎么跋扈,至少曹『­操­』本人生前并没有攥位,但部下反叛者不断,究其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和新兴权贵的斗争,凡是反对曹『­操­』的,大多都是昔日汉朝的权贵,他们不能容忍以曹『­操­』为首的权利势力取代他们的地位。而荀彧、荀攸这样的既得利益阶级份子之所以始终站在曹『­操­』这一边,是因为他们比大多数人目光更长远,更悲天悯人,他们想先借曹『­操­』的手安定天下,然后再来谈政权归属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荀彧、荀攸的品德无疑要比某些不顾当时的大汉危急形势只顾自己手中权力的人要高尚的多。只是曹『­操­』也很了解荀氏叔侄的想法,所以在自觉得大势已定后,先后『逼』死了在曹氏政权中影响力很大的荀彧、荀攸,为曹氏政权取代刘氏政权扫平了道路。

荀彧的指甲掐入了掌心,渗出了鲜血犹不自知。他在拼命的遏制着自己的情绪,这不是士子直舒胸臆的朝堂,而是曹『­操­』的寿筵,就算有不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也不能发泄出来。

在这个诸侯并立的汉末大时代,汉朝的影响力还是无以伦比的,袁术、袁绍政权之所以先后垮台,荆、蜀、江东之所以能对抗强大的兖州政权,就是因为人心向背。袁氏家族代汉自立的野心表『露』无疑,所以被部下抛弃,袁术被四面群殴,袁绍一战败北,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以袁家在河北多年的经营,连一年时间都没撑过去,到后来更是随着田丰、沮授等人的一纸书信而大批倒戈,何以如此?军事上的失利倒在其次,权利上早在袁绍自称赵王时就埋下的失败的种子,河北的既得利益者们宁愿认同黄巾军,也不愿支持袁氏家族。黄巾军缺少士子,支持黄巾军这些世族虽然在经济利益上遭到损失,但是在权利上非但没有受损,反而趁虚而入,取代了原来的旧统治者,成为了新的权贵,这是河北在大战后没有经过大的动『荡』就迅速安定下来的原因所在,黄巾军和河北世族各取所需,在权利上达成了妥协。

而荆、蜀、江东等地之所以屹立不倒,同样也是因为这几家诸侯都高举着大汉的旗号,打这样的旗号就能收拢人心,就能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

道理就是这么明白,相信曹『­操­』也不是不知道,但他为什么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么做呢?难道他确有代汉自立的心思?荀彧心里忽而愁闷,忽而愤怒,一片茫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