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中原,扬州战场。
合肥城外,数十匹战马迤逦立于小金山之上,马上骑士均是顶盔冠甲的军人装束,手持利刃,精神奕奕。为首二人一骑红马,一骑白马,正神情严肃的注视着山下,其余的骑士都成伞形护卫在这二人身边,警惕的注意着周围的动静。
山下是连陌的军营,数不清的军旗在营中随风招展,把军营的面目遮去大半,大多数的旗帜上面都绣着“刘”字,不问而知,那是江东刘备的大军驻地。
“大耳贼!”良久,骑红马的年轻军人狠狠的从嘴里吐出心中的怨恨,“总有一天,我要割了你这对耳朵下酒!”
骑白马的军人也很年轻,英俊的面孔衬托着身上的黑黝黝的盔甲,儒雅之中透着勃勃英气。只见他皱着眉头,一双黑瞳瞳的眸子中流『露』出一丝玩味的疑『惑』,马鞭一指山下的军营,对身旁骑红马的军人道:“伯苻,你说这山下十数里营盘中还有多少大军?”
骑红马的军人与身旁之人是少年知交,十年的朋友,素知他的『性』格不会无的放矢,不禁一怔,道:“公谨此言何意?”
这两个年轻的军人不是旁人,骑红马的正是被刘备夺了江东基业的原江东小霸王孙策孙伯苻,骑白马的则是后世名传千古的小周郎周瑜周公谨。孙策在争夺江东的战争中被刘表、刘备合力击败,不得不北联兖州,并收缩兵力局促于庐江、九江两郡以自保。中原大战起,刘备大军大举渡江北上,兵分三路,一路以大将关羽挂帅,佯攻徐州,威慑曹军镇守徐州的曹仁,迫其不敢南援,其主力则一东一西,直指庐江、九江,意图取下两郡,与江东连成一片,扩大江东的战略回旋余地。
凡中国的军事家对长江防线都有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守江必守淮,淮河一线广大地区就是长江防线的桥头堡,谁占领了淮河地区,谁就掌握了进击长江南北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南军要北上,淮河地区是必争之地,同样,北军要南下,也需要在长江以北站稳脚跟,『操』练水军及囤积粮食。这就是刘备在夺取江东之后为什么要很不厚道的对孙策继续穷追猛打,原因很简单,孙策挡住了南军北上的道路,而曹『操』大力的扶持孙策,也是出自同一个道理。
占领江东,实力大增,又得了诸葛亮、徐庶这样的名臣相助的刘备军可不再像历史上的那样落魄,可谓要兵有兵,要人有人,文武人才济济一堂。反观孙策,除了继承父亲留下来的一批老臣子,以及因为私人交情而甘心投靠的周瑜、鲁肃,能拿的出手与刘备抗衡的人才就不多了。为避免被兵力占优的刘备军各个击破,在周瑜、鲁肃的建议下,孙策果断的放弃了庐江郡,将野战主力全部置于九江郡,固守合肥一线,准备在合肥与刘备军决战。
果然,周瑜、鲁肃的计谋起了作用,庐江郡牵扯了刘备军很大的精力,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和行军,刘备军才夺下庐江郡大部。既然夺下庐江郡,那就要派兵留守,于是一个庐江郡又『逼』得刘备不得不分出部份兵力镇守,等刘备军主力北上聚集九江,形成对孙策军的优势后,豫州的战场已经起了变化,曹『操』大败荆、蜀联军,主力已秘密撤出豫州战场,直『Сhā』合肥,准备里应外合一举将刘备主力击破。原来孙策的任务是竭尽全力挡住刘备,现在则是变成了千方百计拖住刘备,不能让刘备就这么跑了。
不说国仇,就是家恨孙策也不能让刘备好过了,孙、刘现在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再者,从孙策军的战略角度上来说,北面的兖州太强大了,北上没有什么出路,西面刘表荆州实力雄厚,根基稳固,也不是穷家疲兵的孙策军能撼动的,所以南下重新夺回江东是唯一的出路。这一次中原大战,东线战场孙策军承受了主要的压力,但同时也是机遇,只要打好了,把刘备的主力消灭在江北,江东就唾手可得,否则就只能还是仰曹『操』的鼻息过日子。孙策可以接受一个同等地位的优势盟友,但不能接受一个威压于自己之上的政权,那就等于完全失去了独立自主『性』,这对心高气傲的孙策是不能接受的。
孙策结合肥固守并不是把部队全部撤进城里死守,这种死守是纯挨打,不说周瑜这样的高超的军事家,就是孙策自己也不是这样的胆小如鼠的缩头乌龟。孙策把军队分为三部份,城东城西各立一军营,三军呼应,共同进退。这样布防的优势是明显的,由于有东西两座大营的牵制,刘备军根本就不敢也不能放手攻城,可若是先破城外的大营,城里的援兵和物资就会源源不断的从东西城门流入大营之内,这样刘备军就变成了拼消耗,这无疑正中孙策军的下怀,江东的人口远不如中原旺盛,所以注定补充能力不足,不是迫不得已刘备决不会打消耗战,把部队一仗拼完了,那还拿什么守卫江东?江东的那些豪门世族可都是些墙头草,没有强大的部队压着,他们什么都敢来。若是刘备军对三个方向同时展开进攻,那就是处处分兵,其结果就是处处兵力不够,就是刘备白痴的不懂军事,手下的文臣武将也有懂的,若要破合肥,只有把合肥攻坚战分成几个步骤,按部就班的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走下去,先破城外东西两座大营,然后再攻城,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而这样的布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粘住刘备军,刘备军就是想撤,孙策军也可以随时从两侧的大营里拉出来攻击。若是孙策把部队全部缩进城里,那战场的主动权就全在刘备军的手里了,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只须放几支兵马堵住城门,再挖掘点工事,孙策军就是明知道对手撤退了也没有办法追击。
孙策打仗不喜死守,他骨子里就流淌着进攻的血『液』,所以在接到豫州战场的秘密战报后,他就拉着周瑜来偷偷的查看刘备军营,当初的布防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的进攻,眼看着期盼已久的反攻时机就要来临,『性』急的孙策迫不及待的就想『摸』清楚刘备军防御的破绽,如此才能有针对『性』的布置进攻战术。不想周瑜在仔细的观察了刘备军的军营后,居然冒出这么一句话,孙策有些糊涂了,蓦地心里一动,道:“公谨,你是说刘备军已经得到豫州战场的消息,所以主力已偷偷撤了,山下的是空营?”
周瑜轻叹一声,摇了摇头,道:“荆、蜀联军在豫州的失利瞒不过刘备,关键在于兖州援兵东援的速度,能不能在刘备下决心南撤之前赶到合肥。另外,还要看刘备此人胸中格局如何,合肥近在咫尺,若是取下合肥,以此为屏障,就可在江北站稳脚跟,这么大的诱『惑』,伯苻,你说他可舍得吗?”
孙策虽然仇视刘备,但决没有小看此人,略一沉『吟』,便断定道:“大耳贼能舍弃徐州,破釜沉舟的趁我与荆州鏖战之时夺我江东根基,由此看,此人倒也有些气魄,不是袁术这样的蠢货。”孙家出自袁术政权,并亲眼目睹袁术政权的覆灭,因此在孙策心里,能把大好形势搞成这样,天下蠢拙者莫过于袁术。
周瑜脸上很是可惜犹豫的表情,道:“伯苻既这样说,那我便有七成的把握刘备已然撤军了,只可惜我军经历数场大战,兵力折损甚重,已不能再冒险出击,打无把握之战,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