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谢大帅,干了!”众将胸中热血沸腾,一齐举杯。大伙说笑着,将帅同心,尽情的畅饮这胜利的美酒。
柳成龙看到这热烈而阳刚的场面,心中也是大为感动,这才是真正打仗的人啊,对付凶残奸诈的倭兵,只有同样凶猛狡猾的明军,才是他们的真正对手!
“在城里过了正月十五,我们将要跨过大同江,向南进发!”李如松嘴里喷着酒气,可说这话的时候,眼神明亮,丝毫没有一点酒醉的意思。
※※※正月十二朝鲜王京(汉城)
得到小西行长兵败平壤的消息后,侵朝倭军总督宇喜多秀家急忙招集有关将领开会商议对策。经过激烈的争论,主战派占了上风。
会议决定,全线撤退到王京,集中兵力以便与明军决战,十七日,小西行长率败军退至京城,十八日开城日军撤回,慑于明军南进的威胁和朝鲜敌后义兵的不断袭扰,平安,黄海,江源各道日军纷纷后撤。
至此,聚集在汉城的日军共有小西行长第一军团残部,加藤清正第二军团一部,黑田长政第三军团一部,岛津义弘第四军团主力和宇喜多秀家亲率的第八军团全部,总兵力接近四万人,日军磨枪砾刀,严阵以待明军的到来。
与此同时,日军老将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一万五千七百人和羽柴秀胜的第九军团一万九千二百人也日夜兼程赶往王京与日军主力会合。
在明军主要突击方向,形成了一比三的兵力优势,而明朝联军因为消息不畅通和没有有效的侦察手段,并没有及时得知这个重要的情报。
十九日晨,从大同江南返回平壤的朝鲜流民传言倭兵畏惧明军的武力强大,已经从开城等地撤军,王京倭兵主力不日也将渡海逃走,朝鲜大臣柳成龙听说后非常高兴,连忙备马来到李如松驻地,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李如松半信半疑,心想敌人侵朝蓄谋已久,难道真的会因为一次作战的失败就放弃全盘侵略野心吗,似乎不大可能,不过无论怎样,我军继续南进打击倭贼的决心不可更改,流民传言不可尽信,但也不排除倭贼胆寒,准备逃走的可能。
心里这样想着,已有了计较,将柳成龙送走后,击鼓聚将,先令参将李如柏统一千骑兵立即过江,奔赴开城,如果确信日军已经逃走,火速派人来报。李如柏接令出营,率兵过江去了。
接着下令各营主将整顿粮草,拴束鞍马,准备开拨过江。到了下午申牌时分,李如柏的军使赶回平壤,报告说日军主力果然已经从开城逃走,明军追击残敌,斩首三百余级。明军轻易就攻占了开城,不禁让李如松大喜,立即派副将孙守廉率两千骑兵过江增援。
(注:开城是朝鲜北方重镇,曾经长期作为朝鲜国首都,称为开京,一三九四年,李成桂才将都城迁移到了汉阳,正式命名为汉城,俗称王京。)
二十四日,李如松留下副帅张世爵率军七千镇守平壤,自己亲率明军主力两万一千人,朝鲜军八千二百人渡过大同江,抵达开城安营扎寨。
当晚李如松来到中军大帐,聚将议事,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看大伙都到齐了,笑道:“怎么样,平壤这一战打垮了倭将小西行长部,听说日本国这次一共派出九路人马侵朝,也就是说,如果要光复朝鲜,咱们至少要打九次这样的胜仗才能做到啊,大伙有信心吗?”
“当然有信心了!”“是啊,倭贼已撤出王京,士气全失,正是我军乘胜追击的好时候!”“倭子早已胆寒,请大帅下令吧,马上进军王京!”李如松摆摆手,止住众将鼓噪,沉声道:“诸位不可轻敌,虽然倭贼吃了败仗,但是并没有丧失全部主力,如果我们因此而轻视敌人的话,就很可能吃大亏,我昨天接到宋经略派人送来的急信,李参军,你给大伙念念吧。”
参军李应轼答应一声,从袖口里取出信笺念道:“致备倭提督总兵官李如松将军,平壤大捷,可喜可贺,已奏请圣上,嘉奖上下,今闻我军南渡大同江,急欲直取王京,昌以为,前者平壤倭奴虽众,犹属一支,攻之宜急。今各路者总归王京,其势大合,且征伐道途千里,其为当慎视前犹甚。必须待我粮草军火器械并集充裕,然后进剿,方为万全。”
听李应轼读罢宋应昌手书,众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李如松不动声色,任众将议论。杨元出列禀道:“既是宋大人如此说,我军暂时驻开城歇兵待机也无不可。或者先派出哨骑侦知倭贼动静,然后再行定夺。”他话音刚落,查大受抢出来道:“杨将军忒也小心了些,眼见倭兵望风披靡,若是不及时赶杀过去,怕是连倭兵的毛也抓不着了,大伙还怎么立功啊?”见他如此急切,祖承训,李宁等人也是点头附和,杨元只得说:“一切但凭李帅作主,我这也不过是一家之言,查将军所言也有道理。”
旁边李如梅一直不说话,这时站出来道:“虽然倭寇一路避战撤兵,但是也不排除诱兵深入的可能,杨将军的策略老成持重,依我之见,还是稳扎稳打的为好。”
“如梅,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李如柏Сhā言道:“俗话说,兵贵神速,倭贼自从侵入朝鲜境内,一路赢的顺手,谁想在平壤遇到我军后一败涂地,那里想的到诱敌深入这一招?这些个蛮夷还懂的中华兵法?我就不信!”
“二哥,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兵法乃是约定俗成,只要倭兵中有智计非常之辈,就算不通中华兵法,所行暗合兵理也未尝可知啊。”
游击将军钱世祯也道:“我军虽然是乘胜而来,但倭贼占了以逸待劳的便宜,且群丑云极,其焰大张,不如暂且歇兵开城等待补给,同时派出疑兵四下布阵,再派人联络朝鲜义兵扰其后路,待倭贼恫疑畏惧时,咱们再重兵进击,当可取胜。”
李如松听着众人议论,沉吟片刻,问李应轼:“如逢先生有何高见?”李应轼略思索了下,道:“前次攻打平壤,倭兵虽败,但是从作战中可以看出,我军火铳射程不及倭铳,而且再次装填速度慢,倭兵铁炮射程远,射速快,炮手训练有素,比我们要强。还好我军大炮厉害,才占了上风,可是……”
“怎么?”李如松追问道。“可是,经过平壤激战,我军弹药消耗太多,大将军炮和虎蹲炮的炮弹已经所剩无几了,后方补给暂时还没有跟进,如果我军现在就进攻王京,需得把这个因素考虑一下。”李应轼道。
“嗯,有道理。”李如松捋须点头,环视众将,目露询问之意。杨元见状上前一步道:“大帅,李参军说的不错,倭贼火铳厉害,我军全仗大炮对敌,如今弹药不济,若是贸然进军,恐怕难以成功。”
“不然,”查大受连连摇头道:“末将认为虽然大将军炮和虎蹲炮不能投入战斗,可是咱们还有别的火器,像佛朗机快炮、火铳、轰天飞炮、明火箭等等,也不见得就输给倭寇,难道只因为没了大炮助阵,凭我数万虎狼之师,就不能够打仗了吗?”
听了查大受这番话,大多数将领都表示赞同,李如柏分析说:“不错,倭兵火枪虽然厉害,但是需要布成笨拙凝重的枪阵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咱们的骑兵多,只要冲起来了,进行机动作战,一定能打败倭人的铁炮军阵。”
李如松赞许的看了他一眼,心想,二弟随我征战多年也算没有白费功夫,讲起战法来颇有大将之风,这番话正中敌我双方的利弊要害,敌军恃仗火枪凌利,可是如此一来机动性就差,我军骑兵众多,以快打慢,正是兵家要诀啊。
想到这里他一摆手止住众人议论,站起身:“方才大家所言都有道理,但是或速战或稳守,都应该随机应变,不可墨守成规,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倭贼下一步的战略意图是什么,是畏于我军强势,放弃要地退守沿海呢,还是打算集中兵力于王京,和我军决战?”
李如松看着大家,顿了顿接着道:“我个人认为,虽然敌人遭到沉重打击后可能怯战,但是我军决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敌人可能的软弱上,胜利的根本,终究要靠我们自身的强大和坚韧,我们光复朝鲜的战略意图不能改变,和倭贼作战的决心不能改变,所以,不管敌人是战是守,我们都必须前进,歇兵开城,虽然有利我们补充弹药给养,可也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必须趁敌人新败之际,不断的压迫他们,威胁他们,打击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把他们赶下海去!”
李如松最后每说一句,都有力的挥动一次手臂,这手臂像烈烈的战旗,每挥动一次,都让众将心中涌动强烈的求战欲望和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