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石屹所任职的地产公司是soho中国有限公司,从公司的名称上来看“soho”就体现了时尚的意味,很“fashion”,很“in”,而他的楼盘也大都以“soho”为名。“soho”意即“smallofficeandhomeoffice”把办公室放在家里或独自租用一个小办公室,好像一个人顶起一片事业的天空,它代表了一种自由、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soho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时髦词汇之一;而随着时间的展,soho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尝试的一种工作方式,它的内涵与形式也在生着变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在金融危机期间,各个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波动,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工作中一不留神就可能被老板炒掉。在中国,中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一届多于一届,社会有很大的就业压力,已经得到工作的人肯定不想去尝试失业的痛苦。在这种压力之下,soho的模式无疑是人们最好的选择,它自身的优势可以帮助人们减小压力,而不似其他的建筑,始终给人紧张、苛刻、压抑的感觉。
而且在金融危机庞大的就业压力之下,社会出现了更多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和创业者不同,自由职业者有职业在做,只是没有规模和公司化运作,创业者是自由职业者的进一步展,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就远远大于了自由职业者。潘石屹建造的现代城,是专门为这些人准备的商、住合一的公寓,这就是为什么叫“soho现代城”,在经济不乐观的况下,风光无限。
soho给潘石屹带来娱乐化地产商人的称号,他在“娱乐”中,可以从容地应对金融危机,赚得他可以赚的财富。
他如今在商业上这样成功,也是他对房地产知识、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理念长久积聚、研究、创新的结果。
蓄势待
潘石屹于1963年,因父亲被打成“右派”,出生于甘肃天水的一个小农村里,这样的出身和他现在作为中国娱乐化地产商人泰斗的地位相去甚远,他走上房地产这条道路,从他小的时候就“蓄势”了。
十四岁那年,潘石屹的父亲获得了平反,他们全家搬往甘肃清水县城,他的户口也由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在那个年代有城市户口就可以吃商品粮,是一件很让人羡慕的事,而且在知识分子家庭里生长,他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兰州培黎学校(中专),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大专)。
和王石一样,他不是一个甘于平淡生活的人,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是他所向往的。在他毕业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三年后,他怀着一片雄心和浪漫感到海南“下海”经商了。
海南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很出名的旅游胜地,美丽的海滩和岛屿吸引了无数深居大陆的有钱人去度假,或是安家。随之,房地产行业也在海南率先兴起了。潘石屹在1987年追随牟其中来到海南省,后来又和冯仑、王功权、张民耕等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总公司(简称“农高投”)—万通的前身。
1991年8月公司更名为万通公司,他们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地产,在海南省第二波经济热潮中半年多赚取一千多万元。那时潘石屹通过炒房、炒地已经挣到了他自己的第一个100万元。潘石屹看到房地产为他带来的巨大利润并没有钻到钱眼中去,他还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和锐利的洞察力。仅一年后,一个偶然的现,让他放弃了在海南继续靠房地产“淘”金的计划,因为总人数不过655。8万人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短短三年时间房价增长超过了4倍,海南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泡沫,他意识到“海南的房地产要出事了”。而且他现海口市在建人均住房面积已达50多平方米,而同期北京人均住房面积才7平方米,北京的房地产业存在很大的开拓空间。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