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xiaomawenxue.com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诗论 > 第31章 答《中国青年报》记者问

第31章 答《中国青年报》记者问

问:有这种议论,认为凡是伟大的作品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都是针砭时弊的,都是要揭露­阴­暗面,也有人说,诗要成为号角、战鼓,您怎么看?

答:诗歌要成为号角和战鼓,那是打仗的时候嘛,“鸣鼓而攻之”,平常时候乱吹号乱打鼓,招摇过市,无异于起哄。

“四人帮”罪孽很大,写十年也写不完。真有愤怒可以写。人人都诉苦,开个诉苦会也好,不同的形势产生不同的口号。实际上很多牢­骚­不是对“四人帮”发的。

问:您认为当前青年诗歌创作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答:寄到我这里的大都能读懂,很少怪里怪气的。应该把“朦胧诗”和一些“怪诗”区别开来。我再三肯定“朦胧诗”的存在。只是不要捧得太高,甚至说它是诗歌发展的方向。大家都写“朦胧诗”,整个世界也就烟雾弥漫,大家都在捉迷藏了。

也有的编辑很怪,觉得越看不懂就越是好诗,有人说读不懂“怪诗”是读者的耻辱。如果那样,蒙受耻辱的人太多了。

问:一些青年在创作中借鉴了一些国外现代派诗歌的表现手段。您对当代外国诗歌有过广泛的接触,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我接触的也不多。一九三二年在监狱里翻译过几首凡尔哈仑的诗。到一九五〇年我才知道他是列宁最喜欢的诗人。我读外国的东西总是从他们那里得到一点启发:你可以这样写,我为什么不可以那样写,而绝不去照抄。看到阿波里内尔“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受到启发,我就在监狱里写了《芦笛》,借“芦笛”骂帝国主义。

问:您的不少诗都没有韵脚,不少青年人很感兴趣,以为这种形式比较自由,比较好掌握。

答:从欣赏有韵到欣赏无韵在诗歌美学上是一大进步。没有韵的诗比较难写,它必须实打实地都是真货­色­。有些诗,去掉韵脚,就是篇散文,这就不好。好的诗,即使不押韵,也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表现。

我现在写诗,至少要念上三五遍,不顺口的句子和字眼都要去掉,直到念得比较顺口为止。我有时写诗,写好以后放上个把礼拜,拿出来看看,再改,改好再放上个把礼拜再看。

自由诗写起来很不自由,从不自由里产生自由,这就是辩证法。

一九八一年五月

:?#txt$!小@说&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