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xiaomawenxue.com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 > 5.(二)文人在市场中(1)

5.(二)文人在市场中(1)

( 刘:我们不管如何讨论这个问题,但在像我这样的作家的认知中,我觉得目前市场经济所提供的多元格局当然还有许多的问题,但还是五十年,甚至一百多年来难得的。***经过胡风事件、反右斗争、十年“文化大革命”,目前的多元格局的确是来之不易。无论有什么“泡沫文学”、“大花猫文学”,我觉得毕竟是没有出现那种一提“主观战斗­精­神”便一伙人关进监狱,或是一提“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还没提浪漫主义或是“现代主义”之类,就被打成右派,比起仅仅主张写“中间人物”便要惨死监狱,那要好得太多了。也许“大花猫”之类的东西你觉得不够伟大,不够永恒,但你也不必去横扫,你可以提供,还可以自己去写“非”大花猫的文学。或者你看到有的是写永恒名著的胚子,你可以培养他,现他,但也不必这么愤愤不平。

张:我看不少人这种愤愤不平是一种对自由的恐惧,就像曹禺《北京人》里面的曾文清,要给他自由,他都不敢要。这种况,我认为是来自于一个“现代­性­”的焦虑。ww这个焦虑是基于“现代­性­”的一个内在的矛盾。现代的追求的东西实际上相当具体,相当实在,日常生活的改善实际上是极为世俗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极为伟大。像当年一些写理想实现的戏,诸如田汉老前辈的戏《十三陵水库畅想曲》,除了又有钱又舒适的东西,体现了“理想”的物质条件一下子到来的景,这种畅想其实还是很乏味的。而上海有个作家陈继光,这个人专写一些高技术对人生活影响的科幻式的小说,但似乎也不太成功。由此看来,写满足、享受或成功的作品也不甚有趣。这说明写作者追求很终极的目标,但弄出来却是种相当平庸的想象。如果看到人类追求的目标的世俗­性­,那许多人是会失望的。一句话,“现代”就是以伟大崇高来追求平凡。目前,中国的社会正是在一种世俗氛围中走向生活的进一步的改善,这造成的失落与反抗也的确厉害。

刘:你看这些崇高、理想的诉求,可以说是针尖,另一些可能是针鼻,针尖是刺破,针鼻拖着**的长线在扯动。针尖不断刺破,针鼻不断缝合,可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有相当的危险­性­在里面,这种危险我们还是不能不正视的。当然文化人中有这种文化冒险的冲动,但只要不为政治力量所利用,就尚不至造成很大的威胁。但一旦它否定中国近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甚至主张回到某种“**”之中,如某种禁欲主义,这我认为是很可怕的,我要坚决反对的。如“三陪”现象,我当然认为是一种社会的坏现象,这的确败坏了社会风气。但解决这种问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却也为我所不取,就是让­妇­女一律不许到公众场所去,否则就严厉处置。这的确可以一夜之间“解决问题”,但这恐怕是最坏的解决办法,最坏的思路。

张:我看市场经济中面对的问题,只能依靠法制,当然也需要道德上的制约。但道德化、道德主义恐怕不能搞成神学,不能搞成一种道德**。一句话,应该有一些界限,道德宣传不应以强制的、极端的方式进行。同时还有一个身体力行的原则。提倡道德的人先得自己行一致,要身体力行,否则就弄成“假道学”了,变成对自己的一种嘲弄,就更滑稽了。宣传道德的人先你要有一个道德上的承诺,你必须恪守你倡导的道德准则。钱钟书先生在《谈教训》一文里讲,假道学是把道德变成了一种艺术,真道学只好死后进天堂,假道学则生前就上讲堂。这当然是幽默,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如果你都不信你宣传的东西,那你宣传它不就成了欺骗,成了最大的不道德了吗?比如有人猛批商业的炒作之类是堕落,但他反对商业炒作的大著却又要通过这种炒作来推向市场,这恐怕就极为无聊了。批判别人的时候,如果不批判自己的话,那就是一种“假道学”的生活方式。

刘:商品化、消费化的冲击带来了许多文化上的新现象。像《渴望》开始的这种电视剧的制作,像流行歌曲之类的现象,确实提供了一个相当丰富的“俗世”的景观,这要引起思考。而不是回避或自己躲在家里生气。敢不敢直面俗世,其实是一个颇有挑战­性­的工作。恐怕很激愤、很恼火、很不痛快用处也不大。我觉得还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为好,太急太躁,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出事。

0 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