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半,城市刚下过一场雨。康乔把针织衫搭在腿上,一一审阅编辑们在5分钟前提交的封面选题。
某某复出接拍内衣广告,高龄卖肉贱价抢食——美人迟暮又末路,好!可惜不是张曼玉,叹!加之数年前就已过气,叉;
某某渴仔如命,湿身狼擒新晋小生某某某——有点意思哈?但主角知名度太低,叉;
某某某和某某结束12年爱情长跑,拉埋天窗——两人都半红不黑,我们又不是其粉丝,凭啥以头条当贺电,叉;
某某东京街头*某某某,恋情曝光——两个三线小明星的自我炒作伎俩,又没给我们塞点好处费,偏不成全他们,叉;
……
八卦周刊是个势利的行业,只捧当红炸子鸡的臭脚,一线明星一流猛料。在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则要么重量级红星,要么重量级事件。一路看下来,康乔的眉头越皱越紧,走到外间敲了敲编辑部主任林之之的桌面:“开会。”
没料到公司3个会议室都被占着,最终选题会只能在康乔办公室进行。6个编辑分散坐在大沙发上,兴致不高地听康乔训话,偷偷摸摸地递个眼神,在本子上写几句悄悄话,推来推去地传着看。康乔将这些小把戏尽收眼底,面上却不动声色。
她手下的这帮人,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前任主编离职时,编辑们谁都不把她这个空降兵放在眼里,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把他们治得状似服帖,杂志照出薪水照拿,但背地里究竟怎么看待她,她管不着,也不想管。
但杂志本身的事情,她非管不可:“头条都还欠火候,再加把劲。”
编辑们集体无动于衷地听着,流程编辑叹了口气:“听说231、232期的销量都下滑了?”
“均比上一期下降了四十多本,233期的数据还没下来,估计也不容乐观。”康乔揪着纸巾,把它撕成一条条的,她一着急就会这样,纯属无意识,“所以234期不能再有闪失了。”
林之之怪叫道:“才四十多本?刚才瞧着发行张那副如丧考妣的嘴脸,我还以为少说也降了几百本呢。”
对编辑来说,四十多本是“才”;但对康乔而言,它的重点在于“降”。老板既没有“月有阴晴圆缺”的心态,也没有“花开花落平常事”的胸襟,他只关心销量,恨不得芝麻开花节节高,一路凯歌高唱器宇轩昂。
赚钱才是硬道理,康乔对编辑们说过,武侠里讲究无招胜有招,老板的理念与它有不谋而合之处,赚得无止境方是大境界。所以起先杂志销量一有细微下滑趋势,康乔就想分析原因,但老板统统不听,他只看结果,至于过程,有请康乔你自行消化。
久而久之,康乔只能跟自己和这几个编辑死磕。《星期八》的口号是“期期给你八明星”,其实更相当于一周明星新闻汇编,多是从网站娱乐频道摘录下来的要闻,就靠编辑们重新整合加工了,他们也经常笑自己是文字搬运工。康乔上台后,把口号改成了“期期给你扒明星”,也就是扒光新闻背后的真相——至于它和事实有多少出入,那就是读者的事情了。拜托,我们是娱乐八卦杂志,不是民事探案小组。
编辑部主任林之之问过康乔:“那不成了编小说了?”
康乔反问她:“我们是周刊,一周才出一期,但网站有速度优势,几分钟就能更新。再说娱乐新闻统共就那些,同类刊物又多,读者为什么一定要买我们的?我们定价又不低,不靠观点和角度取胜,还能靠什么?”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