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9.9元支持站长用爱发电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布衣 > (十一)清明,湘妃竹林

(十一)清明,湘妃竹林

­阴­

魂断清明苦杏林

霏霏雨

黄昏谁抚琴--《十六字令》

有人叫这里万丈竹林。因为外面的人没有来过这里,从崖顶向下看,深谷里一片翠­色­欲滴,竟是无穷无尽的一片竹林,无法衡量的东西,人们就说它千斤重,万丈远。

山上打猎的猎户砍柴的樵夫们,自然不知道这竹林到底有多大,更不知道,竹林当中还有一小片杏林,而这杏林外,四年前搬来一户人家。

四周的村人当然不知道这深谷里还住着人,他们只知道几年前来了一个妙手回春的大夫,他们不知道大夫住在哪,只能凭运气,若是大夫出行刚好路经你们村,那你家中的病人就算是捡了一条命。

除了白果村那个七十岁的大爷是老死的,还没有第二个人在这个大夫诊治后不愈。

江湖中人自然不会知道什么穷山沟里的江湖医师。但是你一定要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北海药师庵。地处南蛮,药师骨磁婆本就是蛮夷,然而家中历代为巫医,­精­通各种奇草异术,一生救人无数,当年天相门掌山公万俟斗(音moqi)中了灵蛇谷中神蛇幽冥雾之毒,就是骨磁婆救回的一条命。从此,中原武林就敬这个蛮疆的老太婆为当世第一医师。又有好事者到北海小地大兴土木,为骨磁婆见了一座药师庵。更是多少人想拜在她门下学艺。

不过没人听说骨磁婆收了弟子,只是听说她几年前死了。具体怎么死的没有人知道,既然不收徒,那自然不会有人一直热心的呆在北海,没有人呆在那里,自然就没有人知道事实,于是就有了很多种寻仇啊下毒啊的传说,不过终归大多数人都相信:骨磁婆是自己老死的。

没有传记,再­精­彩的历史也会湮没;没有后人,再兴胜的门派也会衰落。

现在江湖已经很少有人提到能解百毒治百病的药师庵了。

三月十八,黄昏,杏林。正是清明。

杏是苦的,但未结果时,它开的花反而比甜杏树的更漂亮。

杏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个蓝衫女子正在教身后粗布褂裤的男子识药。男子背着药篓,女子拿着小药锄。一路走,一路讲,一路采,潇潇暮雨细如丝,清明杏花娇若痴。

虽然是粗布衣,但是衣服很新,­干­净得体。而穿它的人,虽是粗布衣衫,神情态度却恍如绫罗绸缎,眉宇轩昂,英气逼人,更兼着这人本就年轻,长的不差,况且周身一股正气,虽陷泥泽,不损其志。

“管公子,你说这雨会不会下大啊,我们早些回去吧。”走在前面的蓝衣女子道。女子着淡蓝衣裳,那蓝浅的像柔和的天空。女子举止温和,面相聪慧,然而却不是伶俐外现,有一种大智若愚的沉稳内势。

天香国­色­不为奇,蕙质兰心最足惜。

那个一身布衣的,正是成亲之日遭满家灭门的管策。当时全家遭毒手,只有跑出来找新娘的他和雷得以幸免。后来在七里竹林中遇到柳惊蛰和被她控制的田荷,幸亏雷的三位真火,逼退那个魔女。但是雷也受了重伤,几个人逃向竹林深处,为隐约琴声所引,竟糊里糊涂掉下山崖,跌到谷中这片竹海之中。

也因此万幸遇道当世第一医师北海药师庵骨磁婆的唯一传人:药仙洞箫娘子。雷的伤若不是有洞箫娘子悉心照料,只怕这身绝世功力就此废去大半。

作为药师庵的传人,洞箫娘子的名号知道的人却不多,这洞箫娘子并非特意去拜师求艺,只是因缘巧合,也是骨磁婆救回的人,骨磁婆临终前,刚好身边只有洞箫娘子一人照料,南蛮巫医素无典籍,乃是代代口传身会。洞箫娘子原就­精­通医术,加上被救之后一直跟在骨磁婆身边见她行医耳濡目染,根基自然算是有了,得骨磁婆一番悉心传授指点,自是由技近道,平常病痛毒伤,药到病除,因为人长得端正美丽,比骨磁婆看了更使病患倍感亲和,故而由她医治过之人送她称号:医仙。盖术­精­若仙,人美如仙。

这洞箫娘子座下八个丫环,也算是弟子,和管策去采药的是最娴淑温厚的兰心。此外还有粉黛、白芍、紫英、黄鸟、绿萍、橘香、榴红。相貌脾­性­专长各有殊异。

经洞箫娘子一番调制,雷如今已能扶着竹杖在屋外稍立慢行,只是微微站久一点,立绝手心脚心发凉,虚汗湿衣。幸好这药仙竹林不为外人所知,不然雷此时比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女子尚且不如,不知江湖上多少仇家等着这个机会杀他。所谓恩恩怨怨,孰是孰非那时说得清楚辨得黑白的,就这样一怨报一怨,一结套一结,到死都不能休止,往往一连几代,亲朋密友尽皆牵连,人在武林中就有如身在朝堂,怎能了无牵挂,来去清风。

雷当然不认为自己一生所行无有违背侠义之事,有人寻仇是自然;就算你一生磊落,当今第一慈悲之所恒山悬空寺,还不是被四季堂血洗,一把火烧为平地,所有僧人剥衣阉尸吊于山门,任百兽啮食其尸。有路见者怜而葬之,则无论出金出力,后日皆为四季堂追杀,死状甚惨烈。那一役,四季堂联手无量山妖童洞平阳府西山一窟鬼也损伤百人,春生门主何长生昭告天下:四季堂已诛杀悬空寺一­干­­淫­僧与四海修道之辈为戒,出家人若贪恋俗欲必遭恶果。

但是武林中没有什么人知道悬空寺如何得罪了四季堂,招致如此灭门而死后尚背恶名。

所以你在江湖中只有时刻自危,或者做好每天都可能掉脑袋的准备。

雷当然不知道当年的血案和管家有很深很深的关系,雷只知道,现在自己想活下去,就要躲在这深谷底湘妃竹林之中安心修养,冀求伤愈前不要有人发现自己的行踪。

雷住的小屋在杏林边,原是洞箫娘子的琴室,墙上挂着琵琶、阮、琴、二胡、笛子、洞箫,几上放着筝,布袋里吊着埙。

恐雷病中嫌丝竹乱耳,洞箫娘子近来都是在竹林里自己的­精­舍中抚琴,很少来杏林。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

那一片杏林,正是花开,恍若一片白华,却又微带淡粉。似婉娈处子,净中带羞。

杏林中一个白衣女子,肤如凝脂,指若白玉。轻扣琴弦,其声如流水山涧,只闻清风明月,不听俗世纷争。

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女子仍然梳着姑娘头,没有发簪。普普通通的绿玉珠耳坠,不施脂粉,没有戒指也没有手镯。看装扮只是小家碧玉,质地细密的布纺衣衫,白衣的边角裙裾袖口染成微微青­色­,青­色­上以白丝线绣着的杏花,裙带­色­状均类竹叶;看相貌实可惊为天人,眉眼鼻口,无一不生得恰到好处。

但却不是可以引诱男人的相貌。

这女子实在可以说美到极点,可是这美中不加杂一丝艳,水至清则无鱼便是这个道理,虽然眼含雾意,­唇­如凝露,可是如泥塑的菩萨丹青的观音一般,见者心中只会生敬意。敬,故而远之。反不似相貌平平而颇多媚态者,使人欲相近。近,则生狎昵。

雷听到琴声转至屋后,屋后百步,杏林中,洞箫娘子正抚琴。

琴声如水,无嗔无喜,无怒无乐,无泣无诉。

恍如山林草木之本声。

弹者如痴如醉,听者似悟似醒。

一曲终了,七弦俱寂。

“琴为神农式而有变相,琴音透澈清涟,净中生慧。琴身枣红­色­漆,夹有龙鳞断,底板有牛毛断。背面龙池上方当刻‘鹤鸣秋月’。”

“正是鹤鸣秋月琴,雷先生好目力,好耳力。于曲艺一道所识渊博。”洞箫娘子闻言微展笑靥。这一笑便如青山雨霁,虹霓初现,虽禽兽见之亦敛暴虐之心。

雷当下觉得忘却世间纷扰,没有断石崖的重担,也没有四季堂的仇恨,管家的恩情。心中空空荡荡,只留青山白云,鹤饮于涧,直欲归隐田园,再不问江湖。

也许,这也是当年管贤一朝顿悟,万般舍却的心情吧。

“萧姑娘如此­精­通音律,当知唐代制琴名家有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虽后世不复以此为业,但家传之技,不学不可,故雷氏子弟粗晓琴艺,当属自然。”

“想不到我这是班门弄斧了,”洞箫娘子起身向雷一敛,“不知先生是雷氏后人,多有失敬,还请先生日后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雷某虽粗通其技,然却不好此道,不似萧姑娘浸­淫­之深。姑娘若不嫌弃,雷某到有一物相赠。”雷从里衣中掏出一本蓝­色­封皮的小册子,递给洞箫娘子。

洞箫娘子双手接过,只见封皮上并无一字,翻开内页,以隶书写着:雷氏家传琴谱。

第一页照例是引《七弦论考》: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再向后翻却都是琴谱,从寻常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潇湘水云》《渔樵问答》《捣衣》《阳关三叠》《流水》《酒狂》,到难见的《风雷引》《秋江夜泊》《石上流泉》《秋夜长》,最后几页,竟是失传已久的上古名篇《列子御风》《庄生梦蝶》《夜雨沉烟》《惊蛰近》《洞箫吟》。

当下洞箫娘子翻着琴谱,素来平心静气的她此时竟是手心微微沁汗。

“雷先生,这琴谱我不能要”,洞箫娘子仍是双手捧着那仿佛千钧重的小册子递与雷,“这谱子太珍惜了,我愧不敢受”。

“姑娘太客气了,就当是答谢救命之恩吧,姑娘若觉得雷某的命不值这本琴谱贵重,那就不必收”。

洞箫娘子一时沉吟。

“好书当赠有缘人,”雷道,“此书跟着我这种不好音律之人就如同废纸。”

“这是雷先生家传之书,若给了我,拿什么传与后人呢?”

“我还有夺命箭、青光戟、三味真火,这些都可以传人,从此雷氏一门以武传家,不再为习音律所苦。”

“也许,雷先生的后人不知多少代,会再出个好曲艺不尚武的子孙,倒时天涯海角的追回这本书呢”。洞箫娘子此言一出,二人不禁相对莞尔。

雷是长得很普通的人。如果他不是断石崖的大司寇,如果他不是会一箭夺命的雷,你大概不会多看他一眼。微黑而粗糙的皮肤,普普通通的眉毛,普普通通的眼睛,普普通通的鼻子和嘴。既谈不上俊逸,也和丑陋不沾边,就如同普普通通的山野渔樵,这样的人有个好处,就是天生就有隐身术,什么叫隐身呢,不一定是消弭于无形,也可以是想找你的人找不到,那就隐身了。雷只要穿上一身布衣,拿个斧头锄头或钓钩,那你想找到他,就是大海捞针。

就是这样普通的雷,发自内心一笑,看到的人如沐春风。那是早春的初阳,温煦而不会灼伤。笑着的雷眼神是很温暖­干­燥的,那是三味真火的本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