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可能像国民党与日本人那样搞三光政策,但加强管制还是可以的,李卫华以军事管制和民兵建设双管齐下来治标、同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发展各县农业生产以治本。请使用访问本站。考虑到红军兵力不足(要想确保根绝匪患,驻军兵力要达到匪寇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李卫华决定对于那些新夺取的县分暂时只控制城镇和交通线,以免太多的行政人员白白牺牲,同时调动大军从巩县开始逐县清除匪患,也即是将红军转变为宣传队和工作队代替行政人员和政府干部下乡工作,土匪动手无疑是自寻死路,而不动手的话等该县民兵系统完成,他们也再没容身之处了,加之与优势敌人朝夕相处的巨大心理压力,隐匿的土匪要么逃往邻县、要么露馅被抓,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摄于红军的压力、或是被其爱护百姓之举所感动,而主动出首认罪。
对于土匪的量刑,李卫华在采取“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两大基本方针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强奸妇女者杀、杀害老人、妇女与幼童者不赦(即是说自首也杀)。”,理由是为了生存而抢**有可原,而一旦作恶失去了底线,再想改造成好人就太难了,不如杀掉比较省事,这虽然增大了清除匪患时的阻力,但却成功地杜绝了匪患的死灰复燃,令一度沦为贼窝的豫西地区重现太平景象........
尽管如此,豫西剿匪还是足足花费了半年之久,零星的匪乱更是一直持续到抗战前夕才完全消失,在此期间,红军损失指战员5746人、苏区政府工作人员牺牲7291人,其中党团员多达八千余人(其实这不算多,解放后三年剿匪期间全国牺牲了几十万党员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损失比抗美援朝都大。),群众的伤亡也多达两万余人,损失甚至比之前与**大部队交战还来得大。但也正是在此期间红十五军频繁化整为零进行小规慕斗的经历,令其在抗战前期可以较快地适应运动战向游击战的转变。而河南自清末以来大半个世纪无人能治的匪乱在**手里彻底根除,更令那些以前一直攻击**“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文人们闭了嘴,也赢得了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为苏区政府集中民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剿匪损失如此之大,其实也因为其间豫西苏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十九个县,剿匪的范围自然也跟着扩大的缘故。到了这个时候,洛阳及其北边的孟津县已经被豫西苏区三面包围,但李卫华却没有攻占洛阳的样子,而洛阳的**也安之若泰,一点都不担心红军打来,原来指挥洛阳三万守军的主将正是昔日江西时的旧识——“中原老贼头”张钫......
由于当初交手的经历,李卫华深知张钫所部虽然人马不多,但战斗力、尤其是斗志却不可小觑,而武器装备却并不怎么样(也即是说缴获不到多少好东西),以红十五军现在的实力,想要攻占洛阳或许不难,但肯定别想再玩转化俘虏“以战养战”的拿手好戏,这种亏本的仗李卫华自然是不太愿打。加之张钫在朝野、尤其是河南省各阶层中都有着很高的名望,自从当初结下善缘后就一直是**统战名单中的重要争取对象,李卫华自然就更没必要跟其刀兵相向了。而张钫也投桃报李,利用他在绿林中的威望,说服一些土匪头目主动向红军投诚,大大减少了红军和苏区政府的损失。后来李卫华问起张钫为何不自己收编那些土匪,张钫却苦笑道,“养不起......”......
原来,张钫虽然率军驻守洛阳,但那并不算是他自己的地盘,所以虽然张钫的部队是杂牌,但军饷却都靠国府拨付,真要私自将部队扩大,下面的官兵待遇必定缩水,大家不造反才怪,毕竟威望也不能当饭来吃......
别说是这些旧军队了,即使是不发军饷的红军,太穷的话也是维持不下去的。而河南至少在民国时期绝对算不上是一块好地,四战之地偏又无险可守、人口稠密偏又灾害频发,想把经济搞起来不是一般地困难。
“现在来看,或许那位‘汤司令’的历史评价也未必没有言过其实之处,毕竟他也就在驻军河南的时候名声特差,而河南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经是全国最乱、最穷的省份之一了。像江浙那种富庶的省份,就算当官的贪一点,老百姓也吃得消,而在生存条件极度恶劣的河南,只要吏治稍微**一点、甚至哪怕官员虽然清廉但却能力不足,也一样会大面积地饿死人,于是汤恩伯的恶行就被无限放大了......”,李卫华不禁慨叹道,他自然知道,历史上即使是解放以后,河南经济也一直居于全国下游,而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的人数更是居于全国第二,可见要将河南经济搞起来,难度该有多大?
不过李卫华面临的困难比起后世的焦裕禄与张钦礼来,还是小了很多,一是花园口决堤还未发生,河南除了灾害多些,土质还算可以;二是有了后世治理河南的一些宝贵经验,比如“引黄灌淤”;三是红十五军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颇丰,手上的物资与财货总值超过一亿大洋,而根据地却没有盲目扩张,全据豫西除洛阳与孟津县之外的19个县后便停下了脚步,钱财多而地盘小,想要将经济搞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此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河南的状况本来就已经差到了极点,李卫华只要稍微做出一点成绩来百姓都会感恩戴德,而有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戴,工作自然会越来越好做,百姓得了实惠,自然愈发支持,形成了良循环......
第七十四章 剿 匪
虽然不可能像国民党与日本人那样搞三光政策,但加强管制还是可以的,李卫华以军事管制和民兵建设双管齐下来治标、同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发展各县农业生产以治本。请使用访问本站。考虑到红军兵力不足(要想确保根绝匪患,驻军兵力要达到匪寇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李卫华决定对于那些新夺取的县分暂时只控制城镇和交通线,以免太多的行政人员白白牺牲,同时调动大军从巩县开始逐县清除匪患,也即是将红军转变为宣传队和工作队代替行政人员和政府干部下乡工作,土匪动手无疑是自寻死路,而不动手的话等该县民兵系统完成,他们也再没容身之处了,加之与优势敌人朝夕相处的巨大心理压力,隐匿的土匪要么逃往邻县、要么露馅被抓,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摄于红军的压力、或是被其爱护百姓之举所感动,而主动出首认罪。
对于土匪的量刑,李卫华在采取“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两大基本方针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强奸妇女者杀、杀害老人、妇女与幼童者不赦(即是说自首也杀)。”,理由是为了生存而抢**有可原,而一旦作恶失去了底线,再想改造成好人就太难了,不如杀掉比较省事,这虽然增大了清除匪患时的阻力,但却成功地杜绝了匪患的死灰复燃,令一度沦为贼窝的豫西地区重现太平景象........
尽管如此,豫西剿匪还是足足花费了半年之久,零星的匪乱更是一直持续到抗战前夕才完全消失,在此期间,红军损失指战员5746人、苏区政府工作人员牺牲7291人,其中党团员多达八千余人(其实这不算多,解放后三年剿匪期间全国牺牲了几十万党员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损失比抗美援朝都大。),群众的伤亡也多达两万余人,损失甚至比之前与**大部队交战还来得大。但也正是在此期间红十五军频繁化整为零进行小规慕斗的经历,令其在抗战前期可以较快地适应运动战向游击战的转变。而河南自清末以来大半个世纪无人能治的匪乱在**手里彻底根除,更令那些以前一直攻击**“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文人们闭了嘴,也赢得了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为苏区政府集中民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剿匪损失如此之大,其实也因为其间豫西苏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十九个县,剿匪的范围自然也跟着扩大的缘故。到了这个时候,洛阳及其北边的孟津县已经被豫西苏区三面包围,但李卫华却没有攻占洛阳的样子,而洛阳的**也安之若泰,一点都不担心红军打来,原来指挥洛阳三万守军的主将正是昔日江西时的旧识——“中原老贼头”张钫......
由于当初交手的经历,李卫华深知张钫所部虽然人马不多,但战斗力、尤其是斗志却不可小觑,而武器装备却并不怎么样(也即是说缴获不到多少好东西),以红十五军现在的实力,想要攻占洛阳或许不难,但肯定别想再玩转化俘虏“以战养战”的拿手好戏,这种亏本的仗李卫华自然是不太愿打。加之张钫在朝野、尤其是河南省各阶层中都有着很高的名望,自从当初结下善缘后就一直是**统战名单中的重要争取对象,李卫华自然就更没必要跟其刀兵相向了。而张钫也投桃报李,利用他在绿林中的威望,说服一些土匪头目主动向红军投诚,大大减少了红军和苏区政府的损失。后来李卫华问起张钫为何不自己收编那些土匪,张钫却苦笑道,“养不起......”......
原来,张钫虽然率军驻守洛阳,但那并不算是他自己的地盘,所以虽然张钫的部队是杂牌,但军饷却都靠国府拨付,真要私自将部队扩大,下面的官兵待遇必定缩水,大家不造反才怪,毕竟威望也不能当饭来吃......
别说是这些旧军队了,即使是不发军饷的红军,太穷的话也是维持不下去的。而河南至少在民国时期绝对算不上是一块好地,四战之地偏又无险可守、人口稠密偏又灾害频发,想把经济搞起来不是一般地困难。
“现在来看,或许那位‘汤司令’的历史评价也未必没有言过其实之处,毕竟他也就在驻军河南的时候名声特差,而河南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经是全国最乱、最穷的省份之一了。像江浙那种富庶的省份,就算当官的贪一点,老百姓也吃得消,而在生存条件极度恶劣的河南,只要吏治稍微**一点、甚至哪怕官员虽然清廉但却能力不足,也一样会大面积地饿死人,于是汤恩伯的恶行就被无限放大了......”,李卫华不禁慨叹道,他自然知道,历史上即使是解放以后,河南经济也一直居于全国下游,而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的人数更是居于全国第二,可见要将河南经济搞起来,难度该有多大?
不过李卫华面临的困难比起后世的焦裕禄与张钦礼来,还是小了很多,一是花园口决堤还未发生,河南除了灾害多些,土质还算可以;二是有了后世治理河南的一些宝贵经验,比如“引黄灌淤”;三是红十五军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颇丰,手上的物资与财货总值超过一亿大洋,而根据地却没有盲目扩张,全据豫西除洛阳与孟津县之外的19个县后便停下了脚步,钱财多而地盘小,想要将经济搞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此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河南的状况本来就已经差到了极点,李卫华只要稍微做出一点成绩来百姓都会感恩戴德,而有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戴,工作自然会越来越好做,百姓得了实惠,自然愈发支持,形成了良循环......
第七十四章 剿 匪
虽然不可能像国民党与日本人那样搞三光政策,但加强管制还是可以的,李卫华以军事管制和民兵建设双管齐下来治标、同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发展各县农业生产以治本。请使用访问本站。考虑到红军兵力不足(要想确保根绝匪患,驻军兵力要达到匪寇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李卫华决定对于那些新夺取的县分暂时只控制城镇和交通线,以免太多的行政人员白白牺牲,同时调动大军从巩县开始逐县清除匪患,也即是将红军转变为宣传队和工作队代替行政人员和政府干部下乡工作,土匪动手无疑是自寻死路,而不动手的话等该县民兵系统完成,他们也再没容身之处了,加之与优势敌人朝夕相处的巨大心理压力,隐匿的土匪要么逃往邻县、要么露馅被抓,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摄于红军的压力、或是被其爱护百姓之举所感动,而主动出首认罪。
对于土匪的量刑,李卫华在采取“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两大基本方针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强奸妇女者杀、杀害老人、妇女与幼童者不赦(即是说自首也杀)。”,理由是为了生存而抢**有可原,而一旦作恶失去了底线,再想改造成好人就太难了,不如杀掉比较省事,这虽然增大了清除匪患时的阻力,但却成功地杜绝了匪患的死灰复燃,令一度沦为贼窝的豫西地区重现太平景象........
尽管如此,豫西剿匪还是足足花费了半年之久,零星的匪乱更是一直持续到抗战前夕才完全消失,在此期间,红军损失指战员5746人、苏区政府工作人员牺牲7291人,其中党团员多达八千余人(其实这不算多,解放后三年剿匪期间全国牺牲了几十万党员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损失比抗美援朝都大。),群众的伤亡也多达两万余人,损失甚至比之前与**大部队交战还来得大。但也正是在此期间红十五军频繁化整为零进行小规慕斗的经历,令其在抗战前期可以较快地适应运动战向游击战的转变。而河南自清末以来大半个世纪无人能治的匪乱在**手里彻底根除,更令那些以前一直攻击**“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文人们闭了嘴,也赢得了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为苏区政府集中民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剿匪损失如此之大,其实也因为其间豫西苏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十九个县,剿匪的范围自然也跟着扩大的缘故。到了这个时候,洛阳及其北边的孟津县已经被豫西苏区三面包围,但李卫华却没有攻占洛阳的样子,而洛阳的**也安之若泰,一点都不担心红军打来,原来指挥洛阳三万守军的主将正是昔日江西时的旧识——“中原老贼头”张钫......
由于当初交手的经历,李卫华深知张钫所部虽然人马不多,但战斗力、尤其是斗志却不可小觑,而武器装备却并不怎么样(也即是说缴获不到多少好东西),以红十五军现在的实力,想要攻占洛阳或许不难,但肯定别想再玩转化俘虏“以战养战”的拿手好戏,这种亏本的仗李卫华自然是不太愿打。加之张钫在朝野、尤其是河南省各阶层中都有着很高的名望,自从当初结下善缘后就一直是**统战名单中的重要争取对象,李卫华自然就更没必要跟其刀兵相向了。而张钫也投桃报李,利用他在绿林中的威望,说服一些土匪头目主动向红军投诚,大大减少了红军和苏区政府的损失。后来李卫华问起张钫为何不自己收编那些土匪,张钫却苦笑道,“养不起......”......
原来,张钫虽然率军驻守洛阳,但那并不算是他自己的地盘,所以虽然张钫的部队是杂牌,但军饷却都靠国府拨付,真要私自将部队扩大,下面的官兵待遇必定缩水,大家不造反才怪,毕竟威望也不能当饭来吃......
别说是这些旧军队了,即使是不发军饷的红军,太穷的话也是维持不下去的。而河南至少在民国时期绝对算不上是一块好地,四战之地偏又无险可守、人口稠密偏又灾害频发,想把经济搞起来不是一般地困难。
“现在来看,或许那位‘汤司令’的历史评价也未必没有言过其实之处,毕竟他也就在驻军河南的时候名声特差,而河南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经是全国最乱、最穷的省份之一了。像江浙那种富庶的省份,就算当官的贪一点,老百姓也吃得消,而在生存条件极度恶劣的河南,只要吏治稍微**一点、甚至哪怕官员虽然清廉但却能力不足,也一样会大面积地饿死人,于是汤恩伯的恶行就被无限放大了......”,李卫华不禁慨叹道,他自然知道,历史上即使是解放以后,河南经济也一直居于全国下游,而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的人数更是居于全国第二,可见要将河南经济搞起来,难度该有多大?
不过李卫华面临的困难比起后世的焦裕禄与张钦礼来,还是小了很多,一是花园口决堤还未发生,河南除了灾害多些,土质还算可以;二是有了后世治理河南的一些宝贵经验,比如“引黄灌淤”;三是红十五军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颇丰,手上的物资与财货总值超过一亿大洋,而根据地却没有盲目扩张,全据豫西除洛阳与孟津县之外的19个县后便停下了脚步,钱财多而地盘小,想要将经济搞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此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河南的状况本来就已经差到了极点,李卫华只要稍微做出一点成绩来百姓都会感恩戴德,而有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戴,工作自然会越来越好做,百姓得了实惠,自然愈发支持,形成了良循环......
第七十四章 剿 匪
虽然不可能像国民党与日本人那样搞三光政策,但加强管制还是可以的,李卫华以军事管制和民兵建设双管齐下来治标、同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发展各县农业生产以治本。请使用访问本站。考虑到红军兵力不足(要想确保根绝匪患,驻军兵力要达到匪寇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李卫华决定对于那些新夺取的县分暂时只控制城镇和交通线,以免太多的行政人员白白牺牲,同时调动大军从巩县开始逐县清除匪患,也即是将红军转变为宣传队和工作队代替行政人员和政府干部下乡工作,土匪动手无疑是自寻死路,而不动手的话等该县民兵系统完成,他们也再没容身之处了,加之与优势敌人朝夕相处的巨大心理压力,隐匿的土匪要么逃往邻县、要么露馅被抓,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摄于红军的压力、或是被其爱护百姓之举所感动,而主动出首认罪。
对于土匪的量刑,李卫华在采取“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两大基本方针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强奸妇女者杀、杀害老人、妇女与幼童者不赦(即是说自首也杀)。”,理由是为了生存而抢**有可原,而一旦作恶失去了底线,再想改造成好人就太难了,不如杀掉比较省事,这虽然增大了清除匪患时的阻力,但却成功地杜绝了匪患的死灰复燃,令一度沦为贼窝的豫西地区重现太平景象........
尽管如此,豫西剿匪还是足足花费了半年之久,零星的匪乱更是一直持续到抗战前夕才完全消失,在此期间,红军损失指战员5746人、苏区政府工作人员牺牲7291人,其中党团员多达八千余人(其实这不算多,解放后三年剿匪期间全国牺牲了几十万党员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损失比抗美援朝都大。),群众的伤亡也多达两万余人,损失甚至比之前与**大部队交战还来得大。但也正是在此期间红十五军频繁化整为零进行小规慕斗的经历,令其在抗战前期可以较快地适应运动战向游击战的转变。而河南自清末以来大半个世纪无人能治的匪乱在**手里彻底根除,更令那些以前一直攻击**“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文人们闭了嘴,也赢得了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为苏区政府集中民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剿匪损失如此之大,其实也因为其间豫西苏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十九个县,剿匪的范围自然也跟着扩大的缘故。到了这个时候,洛阳及其北边的孟津县已经被豫西苏区三面包围,但李卫华却没有攻占洛阳的样子,而洛阳的**也安之若泰,一点都不担心红军打来,原来指挥洛阳三万守军的主将正是昔日江西时的旧识——“中原老贼头”张钫......
由于当初交手的经历,李卫华深知张钫所部虽然人马不多,但战斗力、尤其是斗志却不可小觑,而武器装备却并不怎么样(也即是说缴获不到多少好东西),以红十五军现在的实力,想要攻占洛阳或许不难,但肯定别想再玩转化俘虏“以战养战”的拿手好戏,这种亏本的仗李卫华自然是不太愿打。加之张钫在朝野、尤其是河南省各阶层中都有着很高的名望,自从当初结下善缘后就一直是**统战名单中的重要争取对象,李卫华自然就更没必要跟其刀兵相向了。而张钫也投桃报李,利用他在绿林中的威望,说服一些土匪头目主动向红军投诚,大大减少了红军和苏区政府的损失。后来李卫华问起张钫为何不自己收编那些土匪,张钫却苦笑道,“养不起......”......
原来,张钫虽然率军驻守洛阳,但那并不算是他自己的地盘,所以虽然张钫的部队是杂牌,但军饷却都靠国府拨付,真要私自将部队扩大,下面的官兵待遇必定缩水,大家不造反才怪,毕竟威望也不能当饭来吃......
别说是这些旧军队了,即使是不发军饷的红军,太穷的话也是维持不下去的。而河南至少在民国时期绝对算不上是一块好地,四战之地偏又无险可守、人口稠密偏又灾害频发,想把经济搞起来不是一般地困难。
“现在来看,或许那位‘汤司令’的历史评价也未必没有言过其实之处,毕竟他也就在驻军河南的时候名声特差,而河南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经是全国最乱、最穷的省份之一了。像江浙那种富庶的省份,就算当官的贪一点,老百姓也吃得消,而在生存条件极度恶劣的河南,只要吏治稍微**一点、甚至哪怕官员虽然清廉但却能力不足,也一样会大面积地饿死人,于是汤恩伯的恶行就被无限放大了......”,李卫华不禁慨叹道,他自然知道,历史上即使是解放以后,河南经济也一直居于全国下游,而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的人数更是居于全国第二,可见要将河南经济搞起来,难度该有多大?
不过李卫华面临的困难比起后世的焦裕禄与张钦礼来,还是小了很多,一是花园口决堤还未发生,河南除了灾害多些,土质还算可以;二是有了后世治理河南的一些宝贵经验,比如“引黄灌淤”;三是红十五军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颇丰,手上的物资与财货总值超过一亿大洋,而根据地却没有盲目扩张,全据豫西除洛阳与孟津县之外的19个县后便停下了脚步,钱财多而地盘小,想要将经济搞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此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河南的状况本来就已经差到了极点,李卫华只要稍微做出一点成绩来百姓都会感恩戴德,而有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戴,工作自然会越来越好做,百姓得了实惠,自然愈发支持,形成了良循环......
第七十三章 失败的围剿
1935年9月初,老蒋亲赴南昌坐镇,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围剿闽赣浙粤皖苏区,以薛岳为北路军总指挥、负责主攻,陈诚为西路军总指挥、卫立煌为东路军总指挥,主要任务是防范红军突破封锁线跳到外线攻击东南沿海的大中城市,上次杭州失陷真是将老蒋给弄怕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何应钦也接到了进攻的命令,但他虽然坐拥三十余万兵马,可部下仅有顾赚这一个进取不足、保守有余的二流将领,何应钦本人的水平则更差,对上虽然只有三万多人却极擅于游击作战的高敬亭,结果可想而知........
论军事才能,留守江南苏区的叶飞还是很有一套的,但与国内第一流的名将“老虎”薛岳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兵力更是差了好几倍,武器装备虽有兵工厂之助也谈不上什么优势,乍看之下红军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但红军是内线作战,内部又十分团结,不像**各部之间常常会因为私心而不相救援,加之**方面坐镇南昌的老蒋越级指挥的老毛病又犯了,频频越过薛岳给军、师、甚至团一级的将领下令,令薛岳有苦难言,而李卫华则要有自知之明得多,他明白老苏区距离自己已然太远,遥控起来非常吃力,便干脆报请中央将老苏区划归一方面军旗下,由中央直接指挥,**不但自己是几百年不遇的杰出军事统帅,而且敢放权、会放权,与不愿放权也不会放权的老蒋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消彼长之下,薛岳空有不世之才,也受制于老蒋的过分干预和“部下”、尤其是那些中央军嫡系将领的阳奉违而有心无力,耗费时间数月、伤亡官兵数万、消耗弹药几千吨,却只夺取了江南大苏区的几个边缘县分,离预定的目标还差了老大一截,这时南京政府在经济上已经无力继续支持围剿,薛岳不得不含恨罢兵......
但不管怎么说,薛岳至少夺取了一点地盘,也削弱了红军的实力,比率军进攻大别山的顾赚总要强得多了。由于何应钦害怕武汉遭到偷袭而留下了十万大军,顾赚能够指挥的部队还不到二十万,偏偏碰上的又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游击战大师高敬亭,加之大别山群众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全力配合高敬亭的坚壁清野策略,令顾赚的大军举步维艰,几个月下来不但没有消灭红二十八军,反倒在红二十八军与大别山民兵游击队的零敲碎打下伤亡了三万多人,而红二十八军却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理解了李卫华传授的先进班组战术、对于先进武器装备的运用也愈发娴熟,攻坚与野战能力突飞猛进。顾赚率部刚刚进入大别山的时候,红二十八军只能歼灭连一级的**小部队、攻坚更是全靠偷袭,但到了36年,顾赚已经接到了3个团全灭的战报、而红二十八军也开始反守为攻,集中主力部队杀下大别山攻打国统区的城镇乃至县城,并屡屡得手,何应钦闻讯后只得将顾赚急忙召回,以免后方糜烂。谁知高敬亭竟然集结了全部三万多正规红军和十万民兵游击队向撤退中的**部队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进攻,而红军航空队的24架飞机也自加入红军以来第一次参加了战斗,**官兵见到后无不惊骇,纵然顾赚治军还算有方,一时也收束不住,只得跟着溃兵一路奔逃......
至此,大别山苏区重建以来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获得了空前的胜利,红二十八军一共毙伤俘虏敌军七万余人,并在获得军团总部的干部支援后成功地转化了大量**战俘,红二十八军的兵力很快就激增到5万余人、在原有的军部与82师之外又新建了两个补充旅,实力大大增强。而何应钦与顾赚却都被打怕了,加之此后国内形势的变化,战乱不休的大别山苏区终于赢得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元气渐渐恢复......
而在豫西苏区,尽管**暂时还没来围剿,但李卫华的日子却反倒不太好过,民国时期土匪猖獗,河南更是名列前茅的重灾区,历史上在抗战前夕河南有四十多万的土匪,其中豫西就有十万,这还都是专职的土匪,那些平时务农、饥荒时出来抢劫谋生的“业余”土匪如果也算进去,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而且河南的土匪不光是数量多,或许由于历史悠久的缘故,他们的“游击战术”已经相当厉害,当年无论是军阀部队、中央军还是红四方面军都曾在河南的土匪身上吃过大亏而无法在这里站稳脚跟。李卫华从来就没学过剿匪,部下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立时就被搞得焦头烂额......
如果是正面战斗,除了极少数悍匪,就算是二十个打一个,也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历经战争考验的红十五军指战员的对手,但那些土匪平时根本就不跟你硬碰硬,当红军进剿的时候,他们要么躲进深山跟你绕圈子,要么就暂时蛰伏重新当起了农民。前者还好对付一些,毕竟红军走山路也是一流的,而且还有专门的山地部队,后者就要麻烦得多,由于河南土匪太多,以致于几乎每户人家都与土匪沾亲带故,民间又因“江湖义气”普遍以通官告密为耻,加之农民害怕土匪报复,一般很少会有人出面检举揭发,结果一向掌握着情报优势的红十五军第一次成了聋子和瞎子。而且那些土匪从来都不会对成建制的红军部队发起进攻,他们只对付落单的红军战士和苏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并残酷报复帮助红军的当地群众,仅仅35年9月这一个月,牺牲的党员干部和红军战士就多达1273人,群众伤亡更是多达五千余人,但这也彻底激怒了李卫华......
第七十三章 失败的围剿
1935年9月初,老蒋亲赴南昌坐镇,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围剿闽赣浙粤皖苏区,以薛岳为北路军总指挥、负责主攻,陈诚为西路军总指挥、卫立煌为东路军总指挥,主要任务是防范红军突破封锁线跳到外线攻击东南沿海的大中城市,上次杭州失陷真是将老蒋给弄怕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何应钦也接到了进攻的命令,但他虽然坐拥三十余万兵马,可部下仅有顾赚这一个进取不足、保守有余的二流将领,何应钦本人的水平则更差,对上虽然只有三万多人却极擅于游击作战的高敬亭,结果可想而知........
论军事才能,留守江南苏区的叶飞还是很有一套的,但与国内第一流的名将“老虎”薛岳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兵力更是差了好几倍,武器装备虽有兵工厂之助也谈不上什么优势,乍看之下红军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但红军是内线作战,内部又十分团结,不像**各部之间常常会因为私心而不相救援,加之**方面坐镇南昌的老蒋越级指挥的老毛病又犯了,频频越过薛岳给军、师、甚至团一级的将领下令,令薛岳有苦难言,而李卫华则要有自知之明得多,他明白老苏区距离自己已然太远,遥控起来非常吃力,便干脆报请中央将老苏区划归一方面军旗下,由中央直接指挥,**不但自己是几百年不遇的杰出军事统帅,而且敢放权、会放权,与不愿放权也不会放权的老蒋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消彼长之下,薛岳空有不世之才,也受制于老蒋的过分干预和“部下”、尤其是那些中央军嫡系将领的阳奉违而有心无力,耗费时间数月、伤亡官兵数万、消耗弹药几千吨,却只夺取了江南大苏区的几个边缘县分,离预定的目标还差了老大一截,这时南京政府在经济上已经无力继续支持围剿,薛岳不得不含恨罢兵......
但不管怎么说,薛岳至少夺取了一点地盘,也削弱了红军的实力,比率军进攻大别山的顾赚总要强得多了。由于何应钦害怕武汉遭到偷袭而留下了十万大军,顾赚能够指挥的部队还不到二十万,偏偏碰上的又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游击战大师高敬亭,加之大别山群众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全力配合高敬亭的坚壁清野策略,令顾赚的大军举步维艰,几个月下来不但没有消灭红二十八军,反倒在红二十八军与大别山民兵游击队的零敲碎打下伤亡了三万多人,而红二十八军却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理解了李卫华传授的先进班组战术、对于先进武器装备的运用也愈发娴熟,攻坚与野战能力突飞猛进。顾赚率部刚刚进入大别山的时候,红二十八军只能歼灭连一级的**小部队、攻坚更是全靠偷袭,但到了36年,顾赚已经接到了3个团全灭的战报、而红二十八军也开始反守为攻,集中主力部队杀下大别山攻打国统区的城镇乃至县城,并屡屡得手,何应钦闻讯后只得将顾赚急忙召回,以免后方糜烂。谁知高敬亭竟然集结了全部三万多正规红军和十万民兵游击队向撤退中的**部队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进攻,而红军航空队的24架飞机也自加入红军以来第一次参加了战斗,**官兵见到后无不惊骇,纵然顾赚治军还算有方,一时也收束不住,只得跟着溃兵一路奔逃......
至此,大别山苏区重建以来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获得了空前的胜利,红二十八军一共毙伤俘虏敌军七万余人,并在获得军团总部的干部支援后成功地转化了大量**战俘,红二十八军的兵力很快就激增到5万余人、在原有的军部与82师之外又新建了两个补充旅,实力大大增强。而何应钦与顾赚却都被打怕了,加之此后国内形势的变化,战乱不休的大别山苏区终于赢得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元气渐渐恢复......
而在豫西苏区,尽管**暂时还没来围剿,但李卫华的日子却反倒不太好过,民国时期土匪猖獗,河南更是名列前茅的重灾区,历史上在抗战前夕河南有四十多万的土匪,其中豫西就有十万,这还都是专职的土匪,那些平时务农、饥荒时出来抢劫谋生的“业余”土匪如果也算进去,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而且河南的土匪不光是数量多,或许由于历史悠久的缘故,他们的“游击战术”已经相当厉害,当年无论是军阀部队、中央军还是红四方面军都曾在河南的土匪身上吃过大亏而无法在这里站稳脚跟。李卫华从来就没学过剿匪,部下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立时就被搞得焦头烂额......
如果是正面战斗,除了极少数悍匪,就算是二十个打一个,也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历经战争考验的红十五军指战员的对手,但那些土匪平时根本就不跟你硬碰硬,当红军进剿的时候,他们要么躲进深山跟你绕圈子,要么就暂时蛰伏重新当起了农民。前者还好对付一些,毕竟红军走山路也是一流的,而且还有专门的山地部队,后者就要麻烦得多,由于河南土匪太多,以致于几乎每户人家都与土匪沾亲带故,民间又因“江湖义气”普遍以通官告密为耻,加之农民害怕土匪报复,一般很少会有人出面检举揭发,结果一向掌握着情报优势的红十五军第一次成了聋子和瞎子。而且那些土匪从来都不会对成建制的红军部队发起进攻,他们只对付落单的红军战士和苏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并残酷报复帮助红军的当地群众,仅仅35年9月这一个月,牺牲的党员干部和红军战士就多达1273人,群众伤亡更是多达五千余人,但这也彻底激怒了李卫华......
第七十四章 剿 匪
虽然不可能像国民党与日本人那样搞三光政策,但加强管制还是可以的,李卫华以军事管制和民兵建设双管齐下来治标、同时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发展各县农业生产以治本。请使用访问本站。考虑到红军兵力不足(要想确保根绝匪患,驻军兵力要达到匪寇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李卫华决定对于那些新夺取的县分暂时只控制城镇和交通线,以免太多的行政人员白白牺牲,同时调动大军从巩县开始逐县清除匪患,也即是将红军转变为宣传队和工作队代替行政人员和政府干部下乡工作,土匪动手无疑是自寻死路,而不动手的话等该县民兵系统完成,他们也再没容身之处了,加之与优势敌人朝夕相处的巨大心理压力,隐匿的土匪要么逃往邻县、要么露馅被抓,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人摄于红军的压力、或是被其爱护百姓之举所感动,而主动出首认罪。
对于土匪的量刑,李卫华在采取“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两大基本方针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强奸妇女者杀、杀害老人、妇女与幼童者不赦(即是说自首也杀)。”,理由是为了生存而抢**有可原,而一旦作恶失去了底线,再想改造成好人就太难了,不如杀掉比较省事,这虽然增大了清除匪患时的阻力,但却成功地杜绝了匪患的死灰复燃,令一度沦为贼窝的豫西地区重现太平景象........
尽管如此,豫西剿匪还是足足花费了半年之久,零星的匪乱更是一直持续到抗战前夕才完全消失,在此期间,红军损失指战员5746人、苏区政府工作人员牺牲7291人,其中党团员多达八千余人(其实这不算多,解放后三年剿匪期间全国牺牲了几十万党员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损失比抗美援朝都大。),群众的伤亡也多达两万余人,损失甚至比之前与**大部队交战还来得大。但也正是在此期间红十五军频繁化整为零进行小规慕斗的经历,令其在抗战前期可以较快地适应运动战向游击战的转变。而河南自清末以来大半个世纪无人能治的匪乱在**手里彻底根除,更令那些以前一直攻击**“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文人们闭了嘴,也赢得了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为苏区政府集中民力恢复和发展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剿匪损失如此之大,其实也因为其间豫西苏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了十九个县,剿匪的范围自然也跟着扩大的缘故。到了这个时候,洛阳及其北边的孟津县已经被豫西苏区三面包围,但李卫华却没有攻占洛阳的样子,而洛阳的**也安之若泰,一点都不担心红军打来,原来指挥洛阳三万守军的主将正是昔日江西时的旧识——“中原老贼头”张钫......
由于当初交手的经历,李卫华深知张钫所部虽然人马不多,但战斗力、尤其是斗志却不可小觑,而武器装备却并不怎么样(也即是说缴获不到多少好东西),以红十五军现在的实力,想要攻占洛阳或许不难,但肯定别想再玩转化俘虏“以战养战”的拿手好戏,这种亏本的仗李卫华自然是不太愿打。加之张钫在朝野、尤其是河南省各阶层中都有着很高的名望,自从当初结下善缘后就一直是**统战名单中的重要争取对象,李卫华自然就更没必要跟其刀兵相向了。而张钫也投桃报李,利用他在绿林中的威望,说服一些土匪头目主动向红军投诚,大大减少了红军和苏区政府的损失。后来李卫华问起张钫为何不自己收编那些土匪,张钫却苦笑道,“养不起......”......
原来,张钫虽然率军驻守洛阳,但那并不算是他自己的地盘,所以虽然张钫的部队是杂牌,但军饷却都靠国府拨付,真要私自将部队扩大,下面的官兵待遇必定缩水,大家不造反才怪,毕竟威望也不能当饭来吃......
别说是这些旧军队了,即使是不发军饷的红军,太穷的话也是维持不下去的。而河南至少在民国时期绝对算不上是一块好地,四战之地偏又无险可守、人口稠密偏又灾害频发,想把经济搞起来不是一般地困难。
“现在来看,或许那位‘汤司令’的历史评价也未必没有言过其实之处,毕竟他也就在驻军河南的时候名声特差,而河南早在他来之前就已经是全国最乱、最穷的省份之一了。像江浙那种富庶的省份,就算当官的贪一点,老百姓也吃得消,而在生存条件极度恶劣的河南,只要吏治稍微**一点、甚至哪怕官员虽然清廉但却能力不足,也一样会大面积地饿死人,于是汤恩伯的恶行就被无限放大了......”,李卫华不禁慨叹道,他自然知道,历史上即使是解放以后,河南经济也一直居于全国下游,而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的人数更是居于全国第二,可见要将河南经济搞起来,难度该有多大?
不过李卫华面临的困难比起后世的焦裕禄与张钦礼来,还是小了很多,一是花园口决堤还未发生,河南除了灾害多些,土质还算可以;二是有了后世治理河南的一些宝贵经验,比如“引黄灌淤”;三是红十五军在之前的战斗中缴获颇丰,手上的物资与财货总值超过一亿大洋,而根据地却没有盲目扩张,全据豫西除洛阳与孟津县之外的19个县后便停下了脚步,钱财多而地盘小,想要将经济搞起来自然就容易多了。此外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河南的状况本来就已经差到了极点,李卫华只要稍微做出一点成绩来百姓都会感恩戴德,而有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戴,工作自然会越来越好做,百姓得了实惠,自然愈发支持,形成了良循环......
第七十三章 失败的围剿
1935年9月初,老蒋亲赴南昌坐镇,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围剿闽赣浙粤皖苏区,以薛岳为北路军总指挥、负责主攻,陈诚为西路军总指挥、卫立煌为东路军总指挥,主要任务是防范红军突破封锁线跳到外线攻击东南沿海的大中城市,上次杭州失陷真是将老蒋给弄怕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何应钦也接到了进攻的命令,但他虽然坐拥三十余万兵马,可部下仅有顾赚这一个进取不足、保守有余的二流将领,何应钦本人的水平则更差,对上虽然只有三万多人却极擅于游击作战的高敬亭,结果可想而知........
论军事才能,留守江南苏区的叶飞还是很有一套的,但与国内第一流的名将“老虎”薛岳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兵力更是差了好几倍,武器装备虽有兵工厂之助也谈不上什么优势,乍看之下红军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但红军是内线作战,内部又十分团结,不像**各部之间常常会因为私心而不相救援,加之**方面坐镇南昌的老蒋越级指挥的老毛病又犯了,频频越过薛岳给军、师、甚至团一级的将领下令,令薛岳有苦难言,而李卫华则要有自知之明得多,他明白老苏区距离自己已然太远,遥控起来非常吃力,便干脆报请中央将老苏区划归一方面军旗下,由中央直接指挥,**不但自己是几百年不遇的杰出军事统帅,而且敢放权、会放权,与不愿放权也不会放权的老蒋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消彼长之下,薛岳空有不世之才,也受制于老蒋的过分干预和“部下”、尤其是那些中央军嫡系将领的阳奉违而有心无力,耗费时间数月、伤亡官兵数万、消耗弹药几千吨,却只夺取了江南大苏区的几个边缘县分,离预定的目标还差了老大一截,这时南京政府在经济上已经无力继续支持围剿,薛岳不得不含恨罢兵......
但不管怎么说,薛岳至少夺取了一点地盘,也削弱了红军的实力,比率军进攻大别山的顾赚总要强得多了。由于何应钦害怕武汉遭到偷袭而留下了十万大军,顾赚能够指挥的部队还不到二十万,偏偏碰上的又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游击战大师高敬亭,加之大别山群众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全力配合高敬亭的坚壁清野策略,令顾赚的大军举步维艰,几个月下来不但没有消灭红二十八军,反倒在红二十八军与大别山民兵游击队的零敲碎打下伤亡了三万多人,而红二十八军却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理解了李卫华传授的先进班组战术、对于先进武器装备的运用也愈发娴熟,攻坚与野战能力突飞猛进。顾赚率部刚刚进入大别山的时候,红二十八军只能歼灭连一级的**小部队、攻坚更是全靠偷袭,但到了36年,顾赚已经接到了3个团全灭的战报、而红二十八军也开始反守为攻,集中主力部队杀下大别山攻打国统区的城镇乃至县城,并屡屡得手,何应钦闻讯后只得将顾赚急忙召回,以免后方糜烂。谁知高敬亭竟然集结了全部三万多正规红军和十万民兵游击队向撤退中的**部队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进攻,而红军航空队的24架飞机也自加入红军以来第一次参加了战斗,**官兵见到后无不惊骇,纵然顾赚治军还算有方,一时也收束不住,只得跟着溃兵一路奔逃......
至此,大别山苏区重建以来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获得了空前的胜利,红二十八军一共毙伤俘虏敌军七万余人,并在获得军团总部的干部支援后成功地转化了大量**战俘,红二十八军的兵力很快就激增到5万余人、在原有的军部与82师之外又新建了两个补充旅,实力大大增强。而何应钦与顾赚却都被打怕了,加之此后国内形势的变化,战乱不休的大别山苏区终于赢得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元气渐渐恢复......
而在豫西苏区,尽管**暂时还没来围剿,但李卫华的日子却反倒不太好过,民国时期土匪猖獗,河南更是名列前茅的重灾区,历史上在抗战前夕河南有四十多万的土匪,其中豫西就有十万,这还都是专职的土匪,那些平时务农、饥荒时出来抢劫谋生的“业余”土匪如果也算进去,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而且河南的土匪不光是数量多,或许由于历史悠久的缘故,他们的“游击战术”已经相当厉害,当年无论是军阀部队、中央军还是红四方面军都曾在河南的土匪身上吃过大亏而无法在这里站稳脚跟。李卫华从来就没学过剿匪,部下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立时就被搞得焦头烂额......
如果是正面战斗,除了极少数悍匪,就算是二十个打一个,也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历经战争考验的红十五军指战员的对手,但那些土匪平时根本就不跟你硬碰硬,当红军进剿的时候,他们要么躲进深山跟你绕圈子,要么就暂时蛰伏重新当起了农民。前者还好对付一些,毕竟红军走山路也是一流的,而且还有专门的山地部队,后者就要麻烦得多,由于河南土匪太多,以致于几乎每户人家都与土匪沾亲带故,民间又因“江湖义气”普遍以通官告密为耻,加之农民害怕土匪报复,一般很少会有人出面检举揭发,结果一向掌握着情报优势的红十五军第一次成了聋子和瞎子。而且那些土匪从来都不会对成建制的红军部队发起进攻,他们只对付落单的红军战士和苏区政府的工作人员,并残酷报复帮助红军的当地群众,仅仅35年9月这一个月,牺牲的党员干部和红军战士就多达1273人,群众伤亡更是多达五千余人,但这也彻底激怒了李卫华......
第七十三章 失败的围剿
1935年9月初,老蒋亲赴南昌坐镇,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围剿闽赣浙粤皖苏区,以薛岳为北路军总指挥、负责主攻,陈诚为西路军总指挥、卫立煌为东路军总指挥,主要任务是防范红军突破封锁线跳到外线攻击东南沿海的大中城市,上次杭州失陷真是将老蒋给弄怕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何应钦也接到了进攻的命令,但他虽然坐拥三十余万兵马,可部下仅有顾赚这一个进取不足、保守有余的二流将领,何应钦本人的水平则更差,对上虽然只有三万多人却极擅于游击作战的高敬亭,结果可想而知........
论军事才能,留守江南苏区的叶飞还是很有一套的,但与国内第一流的名将“老虎”薛岳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兵力更是差了好几倍,武器装备虽有兵工厂之助也谈不上什么优势,乍看之下红军根本没有任何胜算。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但红军是内线作战,内部又十分团结,不像**各部之间常常会因为私心而不相救援,加之**方面坐镇南昌的老蒋越级指挥的老毛病又犯了,频频越过薛岳给军、师、甚至团一级的将领下令,令薛岳有苦难言,而李卫华则要有自知之明得多,他明白老苏区距离自己已然太远,遥控起来非常吃力,便干脆报请中央将老苏区划归一方面军旗下,由中央直接指挥,**不但自己是几百年不遇的杰出军事统帅,而且敢放权、会放权,与不愿放权也不会放权的老蒋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消彼长之下,薛岳空有不世之才,也受制于老蒋的过分干预和“部下”、尤其是那些中央军嫡系将领的阳奉违而有心无力,耗费时间数月、伤亡官兵数万、消耗弹药几千吨,却只夺取了江南大苏区的几个边缘县分,离预定的目标还差了老大一截,这时南京政府在经济上已经无力继续支持围剿,薛岳不得不含恨罢兵......
但不管怎么说,薛岳至少夺取了一点地盘,也削弱了红军的实力,比率军进攻大别山的顾赚总要强得多了。由于何应钦害怕武汉遭到偷袭而留下了十万大军,顾赚能够指挥的部队还不到二十万,偏偏碰上的又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游击战大师高敬亭,加之大别山群众对国民党恨之入骨,全力配合高敬亭的坚壁清野策略,令顾赚的大军举步维艰,几个月下来不但没有消灭红二十八军,反倒在红二十八军与大别山民兵游击队的零敲碎打下伤亡了三万多人,而红二十八军却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理解了李卫华传授的先进班组战术、对于先进武器装备的运用也愈发娴熟,攻坚与野战能力突飞猛进。顾赚率部刚刚进入大别山的时候,红二十八军只能歼灭连一级的**小部队、攻坚更是全靠偷袭,但到了36年,顾赚已经接到了3个团全灭的战报、而红二十八军也开始反守为攻,集中主力部队杀下大别山攻打国统区的城镇乃至县城,并屡屡得手,何应钦闻讯后只得将顾赚急忙召回,以免后方糜烂。谁知高敬亭竟然集结了全部三万多正规红军和十万民兵游击队向撤退中的**部队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进攻,而红军航空队的24架飞机也自加入红军以来第一次参加了战斗,**官兵见到后无不惊骇,纵然顾赚治军还算有方,一时也收束不住,只得跟着溃兵一路奔逃......
至此,大别山苏区重建以来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获得了空前的胜利,红二十八军一共毙伤俘虏敌军七万余人,并在获得军团总部的干部支援后成功地转化了大量**战俘,红二十八军的兵力很快就激增到5万余人、在原有的军部与82师之外又新建了两个补充旅,实力大大增强。而何应钦与顾赚却都被打怕了,加之此后国内形势的变化,战乱不休的大别山苏区终于赢得了一段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时间,元气渐渐恢复......
而在豫西苏区,尽管**暂时还没来围剿,但李卫华的日子却反倒不太好过,民国时期土匪猖獗,河南更是名列前茅的重灾区,历史上在抗战前夕河南有四十多万的土匪,其中豫西就有十万,这还都是专职的土匪,那些平时务农、饥荒时出来抢劫谋生的“业余”土匪如果也算进去,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而且河南的土匪不光是数量多,或许由于历史悠久的缘故,他们的“游击战术”已经相当厉害,当年无论是军阀部队、中央军还是红四方面军都曾在河南的土匪身上吃过大亏而无法在这里站稳脚跟。李卫华从来就没学过剿匪,部下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立时就被搞得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