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座,这支赤匪似乎与以往的任何一支都不太一样,非常喜欢发扬火力,但他们自己不能生产弹药,只能从我们**手里缴获,只要不给他们打歼灭战的机会,让其得不到缴获,他们的弹药必然会很快耗尽,甚至会被迫强攻防守严密的大城市而白白损耗兵力,那时候可就好对付多了。请使用访问本站。而且那时其他几个方向总该有一部分完成了任务,那么腾出来的兵力加上在此期间新训练的,应该不下二十万人,正好集中起来对其完成致命一击!”,薛岳这位后来的抗日名将同样也是**先锋,虽然他对老蒋也有不满,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也算得上是竭尽心力了。
“好好好,伯陵啊,你不愧是党国干城!”,老蒋顿时心情大悦。但薛岳前脚刚走,老蒋就又接到了东南地区的急报,说赵观涛的第八军被“赣匪”几乎全歼,温州城里一夜三惊,“赣匪”的赫赫凶名已经不亚于第五次围剿之前的朱毛红军。
老蒋这下再也坐不住了,思来想去只得让自己一向不太放心的卫立煌顶替虽然忠心却实在无能的蒋鼎文统管福建的十万**,同时给自己最信任的陈诚再补充四个师,使其指挥的部队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个师,土木系自此终于强势崛起,成为中央军实力最强的一大派系;而为了平衡,老蒋又将一向宠爱的胡宗南提拔为第一军军长,并马上移防皖南,以增强江南的防卫力量;同时,由于刘峙极力为自己的战败开脱,加之以前的战绩确实出色,老蒋仍未完全失去对他的信任,又给其增补了三万新兵,并授权其节制浙江全部**,使其所辖兵力又恢复到了十万以上;另外,考虑到不能老让中央军嫡系啃骨头,老蒋又将率部围剿湘鄂西苏区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的孙连仲(出自西北军系统)提升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三个军,让其至浙江助战
在战略上,老蒋这次提出了“北防西拒东攻”的策略,这一方面是因为除了卫立煌,其他两位战区长官之前都曾败于红十五军之手,令老蒋无法完全放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闽东临海,就算“剿匪”失败了也不必担心红军反推,他们真敢这样做的话,**的海军就有用武之地了;另外,陈诚的部队必须留出相当大一部分继续清剿项陈残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与此同时,之前左冲右突不可阻挡的红十五军却在闽浙赣苏区暂时停下了脚步,这固然是因为李卫华要完成子弹厂的建设,更是由于部队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征战,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已经疲劳到了极点,亟需一次较长时间的修整。而由于粟裕在先前歼灭赵观涛第八军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即使叶飞也对其心服口服(其实历史上在“南阳事件”发生前两人关系还是很好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李卫华正好乐得当甩手掌柜,以兵工厂事忙为由将军队工作全都扔给了粟裕,加上在政委岗位上越来越如鱼得水的毛泽覃,几个月来累坏了的李卫华终于有了难得的闲暇,但有人却不想让他如此逍遥
“军长,你当初答应过我的,只要完成所有的训练内容,就让我当兵,怎么现在却要赖帐?”,一身男装、留了齐耳短发的郭红英好不容易逮到李卫华离开指挥部的机会,当即拦住去路气鼓鼓地瞪着他叫道。
“难得出来放松一下”,李卫华不禁有些郁闷,其实他当初提出那样的条件只是为了让郭红英知难而退,想不到她居然坚持下来了,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达到了特种兵的入门标准,这或许有仇恨的力量支持,但至少郭红英本身也得有那个资质才行♀也不怪李卫华看走眼,毕竟一个人身体锻炼的潜力光靠肉眼看是看不出来的,即使这方面经验丰富的李卫华也至少要摸一下全身的骨骼和肌肉才能心中有数,但对一个姑娘家,他怎么好这么做?
“你现在的身手已经足以自彼,何必非要进入战斗部队呢?战争不适合女人”,李卫华劝道。
“为什么?现在除了特务团的,男兵之中已经没几个打得过我了,凭什么他们可以我却不能?”,郭红英不服道。
“世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万一不幸被俘,遇到军纪败坏的敌人,必然会遭受残酷的虐待。如果是男人也就罢了,女人的话,只怕会发生不忍言之事。”,李卫华叹息道。
“我不怕,反正已经不是清白身子了,我也再没将自己当作一个女人”,郭红英古脖子答道,但脸颊上还是浮现了一点淡淡的绯色。
“什么**之类的说法都是旧观念,只要心灵是纯洁的,就没必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有些禽兽不如的行为真的超出了正常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你自己不怕,这种事一旦发生,也会对我军的士气造成不小的打击,我不愿用女兵正是为此。”,李卫华坦然道。
“那不做俘虏不就行了?请发一颗“光荣弹”给我!”,郭红英将头一昂,直盯盯地注视着李卫华说道。
“你这又何苦?”,李卫华见郭红英如此坚决,只得同意道,“既然你如此坚决,那么明天去特战队报道吧。”
郭红英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而且还是人人羡慕的特种兵,一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了她这个榜样,后来、尤其是抗战爆发以后,参加红十五军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大都受过非人的对待,对敌人怀有刻骨的仇恨,一旦无力战斗必定会拉响光荣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加之身为女性天然获得优待,她们即使违犯军纪,处罚也往往比男兵轻得多,尤其是在俘虏政策方面,以致于后来鬼子当中渐渐流传起“宁战十个男兵,不惹一个女兵。”的说法。但此事也成为政敌和一些无聊的文人大肆攻击李卫华的地方,但他却不屑一顾道,“为人民、为祖国而死是一种光荣,自己做不到却诋毁能够做到的人是没人性,这是什么心态?”,而**更是为此赋诗赞扬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那些藉此大做文章的家伙一下子全都哑巴了
第五十章 全歼第八军
挺卝进师的加入,对于卝红十五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除了粟遭个未来的顶级名将,挺卝进师的政卝委刘英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请使用访问本站。不过,或许是受到左倾路线影响太深,刘英在建设浙南根据地期间阶卝级政策比较过激,又喜欢干涉粟遭个军事指挥官的决策,导致挺卝进师在浙南立不住脚,这才向南转移进入闽北。虽然若非如此,李卫华要想见到粟裕还得等些时候,但在刘英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之前,李卫华是不敢用他的,也不会放他到苏区政卝府工作,以免贻卝害一方。好在刘英大概属于“唯中卝央派”,虽然一开始表现得很激动,但在得知遵义会卝议以及毛主卝席开始领卝导红军的消息之后。很快就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了
然而,刘英却不知道,李卫华在那些消息里加了料,毛主卝席是已经掌握了红军的最高领卝导权不假,但他还没有成为党的最高领卝袖。而遵义会卝议后中*共中卝央虽然认识到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但碍于共卝产国际与王明在党卝内的巨大影响力,并未针对王明个人进行批判,而在红十五军,却是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王明是“左倾机会主卝义分卝子”
虽然在升卝官的时候很谦虚让,但一谈到军事,粟裕就不自觉地显露卝出了名将的傲气与魄力,在了解了红十五军的大致实力后,他很快就草拟了一份作战计划交给红十五军领卝导班子讨论,消可以进行一次大的歼灭战,将这几个月来一直盯着挺卝进师不放的赵观涛第八军全部干掉
“这可是一个军啊,兵力恐怕有三万人以上,而且装备不错,全歼只怕没那么容易吧?是不是围三缺一打击澜更稳妥一些?”,李卫华不禁有些迟疑。
“我们十五军兵力足有白军第八军的三倍以上、战术水准、火力强度与官兵素质也都在他们之上,只要以自动火力弥补包围兵力厚度的不足,一定可以全歼这支白军。其实当年十军团只要有充足的弹卝药,即使我的意见还是不被接受,也不会折在这种货色手里现在这种子弹尽管打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啊!”,粟裕感慨道。
“都说粟裕说话随意,现在来看果然如此,落到有心人的耳中,这可就是对组卝织和领卝导不满啊!”,李卫华暗暗摇头,但对于粟裕的提议,他还是有些心动,十五军自起兵以来,已经消灭了不少敌人,但全歼一个整军的事还真没干过,一旦成功得手,估计老蒋暂时就只能放弃对苏区的围剿了,要知道其实当年几次反围剿基本上也只需歼敌几个师,**也就不得不退兵了,毕竟老蒋还需要足够的兵力优势以弹压地方军阀,如果损失太大他也承受不了。红十五军这几个月里光是中卝央军就消灭了十万以上,若非老蒋现在势力远胜从前,恐怕早就坚持不下去了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粟裕的战役计划书并不是很精细,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或许正是这种看似粗略、却给作战部卝队以较大自卝由度的布置更容易获得胜利吧?不过,李卫华还是谨慎地问道,“如果打不好,那么会是怎样?”
“即使打不好,也最多是让一部分敌人逃掉,以赵观涛的兵力,即使正面硬碰硬,也远不是我们的对手。”,粟栽信地答道。
“那就打吧!”,李卫华狠狠一捶桌子,沉声说道,想要此战获胜后的美妙前景,只是这种程度的风险,值得一冒!由于李卫华自己还不擅于指挥大兵团,兼且为了让粟裕在军中树立威望,李卫华将此战的指挥权交给了粟裕,并对包括叶飞在内的所有将领郑卝重宣布“副军长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令粟裕在感激之余,也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虽然红十五军已经名声赫赫,但赵观涛坐拥一个军三万多人,又刚刚因为几乎全歼红十军团(仅粟裕等千余人成功突围)、并俘虏方志敏等共卝产党高级干卝部的功绩而被晋升为陆军中将,部卝队所损耗的兵员和弹卝药也都在南京得到了补充,还加强了一些新装备,可以说是实力大增,因此这个时候的赵观涛正信心爆棚着呢,加之刘峙这个废物为了掩饰自己的无卝能夸大了红十五军的伤亡数字,赵观涛还以为红十五军已被打残,自然更是信心满满。在红军以营级单位连续吃掉第八军派出的剿匪小队后,赵观涛意识到大概是那支传说中的红军与他一直追剿的那些人会合了,立刻就下令前线收缩兵力,要求部下至少也要以团级规模单独行动,但即便如此,冲在最前头的那个团也还是陷入了红十五军主力的包围而惨遭全歼。
为了迷惑敌人,这次战斗中红十五军派出了超过三万人的兵力,却基本没有使用任何火炮和自动武卝器,这便给赵观涛造成了一个假象“赤卝匪主力都在那里了,而且装备一般,很好对付”,于是这厮立即就兴冲冲地亲率集结完毕的第八军主力追了过来,结果却陷入了红十五军两个师六万余人的包围圈
这一役红十五军不再濒实力,火炮与机卝枪火力全开,打得第八军哭爹喊娘,但令李卫华意想不到的是,最终将敌人卝士气打垮的却是刺刀。当这次担当主攻的独卝立师三旅三团全体指战员一齐亮出雪亮的刺刀冲进敌人阵地之后,原本还能硬着头皮躲在紧急挖掘出来的战壕里负隅顽抗的敌人一下子就崩浪,红军战士们像赶鸭子一般地抓到了足足一万多个还都是活蹦乱跳的俘虏,而如果将受伤的也算上,**第八军被俘人数则超过了两万五千人
第五十二章 司登式冲锋枪
其实,司登式性能、尤其是可靠性不佳是与**沙等二战名枪相比,但和红十五军现在的主力冲锋枪——诞生于一战时期的世界第一款冲锋枪P18的中国山寨版“花机关”相比,优势却是十分明显的,它的紧致外型与较轻的重量让它具备绝佳的灵活性,较低的后座力使它在战场中移动攻击时非常有利,射速和威力也在“花机关”之上,而它的生产成本却只有“花机关”的十分之一,这令现在主抓苏区兵工厂技术工作的刘鼎立刻就放弃了原定的仿制“花机关”的计划,转而全力投入这种“新式”冲锋枪的测试、检验、定型与生产工作,而李卫华没有用到任何先进的技术就轻易设计出了如此好用的武器,令刘鼎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他盗用自某人的名言“要把一件武器设计的很复杂,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要把一件武器设计的很简单,却是极复杂的事。请使用访问本站。”,更是对吴运铎等年轻的军工学员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司登式冲锋枪的顺利投产令兵工厂一片欢腾,但李卫华对此却并不怎么在意,甚至连名字都没起,只是简单地称其为“边区造”冲锋枪。因为司登式冲锋枪历史上由于设计十分仓促,存在着不少重大缺陷,比如子弹容易卡壳(注1)、容易走火,实战中都会害死人的№外司登式冲锋枪所用的弹药也是一个问题,它所用的子弹是在欧美最为流行的9×19mm卢格手枪弹,但在中国战场,因为盒子炮的走俏,最常见的手枪弹却是毛瑟手枪弹。考虑到冲锋枪是消耗子弹的大户,缴获对于红十五军来说仍很重要,所以李卫华消能将司登式冲锋枪的口径改为,并相应调整设计,从而改用毛瑟手枪弹,如果能够直接使用二十响的弹匣那就更好了。由于李卫华并非枪械专家,他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吴运铎,以此作为对他的第一个考验。不过,考虑到吴运铎现在的年纪,李卫华并没有给他太大的压力,不仅时间上比较宽松,而且允许他在不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速度的前提下,对这种枪型进行任何改动,给予了这个少年极大的自由度
由于司登式冲锋枪的生产工艺太过简单,苏区兵工厂如果将一半的人手都投入到这上面,每月能够造出上千支来,可惜由于子弹生产跟不上,而且这种枪型在李卫华眼中只是短期过渡产品,所以最终只分配了一个8人的生产小组,每天生产5-10支。但即便如此,这种“边区造”冲锋枪还是极大地增强了红十五军的近战火力,这一点在巷战中尤其明显
虽然苏区兵工厂迎来了它建立以来的一个井喷期,但令李卫华遗憾的是,当他再接再厉,想要搞出一条批量生产各种口径炮弹的生产线时,却遇到了几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缺乏必要的机器设备,目前国内有这个生产能力的兵工厂屈指可数,红十五军虽强,还没嚣张到敢去上海南京太原等大城市撒野的地步;二是大批量生产炮弹,需要的炸药、雷汞等关键原料远比生产子弹多得多,光靠缴获是很难满足需求的;三是军工人才严重缺乏,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大幅度扩军的战斗部队,虽说没有人才可以培养,但闽浙赣苏区大概由于成立较晚、环境又十分险恶,苏区领导人基本上没什么精力在根据地普及教育,而且闽浙赣苏区的十几个县又大多是贫瘠落后的山区,百姓的识字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都低,还不到20%,李卫华想要选拔人才还得先教那些青少年认字才行,这效率就令他实在无语了一点,他还得尽快北上抗日呢,这哪来得及啊?
“看来历史上红军丢掉中央苏区,损失的不仅仅是一块地盘而已”,李卫华叹息道,并深深为自己将苏区知青几乎全部带走的先见之明而庆幸,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每到一处都要“打劫”人才的决心,“纵然我因此背负骂名,也一定要加速中国的现代化与工业化”
而与此同时,远在重庆的老蒋却因为**、尤其是中央军的巨大损失而被迫下令闽浙赣三省**转攻为守,并紧急召见了负责追剿中央红军并乘机除掉贵州军阀而立下大功的名将薛岳,向其询问对策,“伯陵啊,如今朱毛红军已经日暮途穷,但赣匪却又死灰复燃,而且声势闹得很大,你应该也有所耳闻吧?方今日本人步步紧逼,若不先平了赤匪安定国内,凝聚举国之力,又如何能够与日本人对抗?可是想不到这赤匪居然如此难剿,不知伯陵对此有何高见?”
其实国民党高层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红军兴起主要是因为国府政治上的问题,但薛岳现在身为统领二十万大军的重将,自是不好涉足政治,他只是单论军事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委座,若是战报与传言无误,这支赤匪并不简单,如果派兵少了,不但不能灭得了他们,反而可能会有大量**士兵被其蛊惑过去,使其越来越强。所以,要么干脆不打,要么就得以狮子搏兔之势,集中三十万、甚至是五十万的大军一举将其剿灭。”
老蒋一下子就皱起了眉头,**虽然总数号称有几百万,但其中吃空饷的虚数不是小数目,实际兵力也就200多万,其中还有超过半数是他并不能完全控制的地方军阀的私军,而一百万中央军里面,二十万精锐跟着薛岳一路追剿着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另有十几万人在封锁鄂豫皖根据地,同时封锁征剿留守中央苏区的项英、陈毅等人率领的红军游击队也占用了十万以上的兵力,另外陕北的红军根据地也吸引了不少**,再加上至少中心城市总需要派正规军驻守,还得留出一些兵力震慑地方军阀和防备日本人再次生事,这短短几个月里又被红十五军足足消灭了十几万人,国府现在别说五十万、三十万,就算是二十万的机动兵力,都很难马上抽出来。想到这里,老蒋有些烦躁地用中指敲着会议桌,“难道就对他们置之不理?”
第五十一章 大边区
“单以杀敌效率来说,刺刀其实比不上大刀梭镖等纯粹的冷兵器,但是大刀队、梭镖队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只是一冲敌人就瞬间崩溃的情况,看来值得好好研究或许是因为上刺刀之前,敌人的心理还处于适应远程攻击的状态,结果一下子突然变成了血卝腥惨烈的白刃刺杀战,意志较为薄弱的战士心理上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变化,而大刀队出战的话,敌人一看就知道是要打白刃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上的准备,而且火器对上纯粹的冷兵器还会有心理优势,可以部分抵消白刃厮杀造成的负卝面影响。请使用访问本站。所以近现代历卝史上常有几百、甚至几十个军人以刺刀(而且是在个人武力未必有优势的情况下)击溃几千、甚至几万敌军的例子,却从未听说有谁能靠大刀以一敌百的”,李卫华心想。
正是受了这一战的影响,李卫华从此更加重视红十五军官兵刺杀技战术的训练,并特别将那些身手较好练家子与擅长白刃刺杀的老红军和一部分出身于**十八军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的“解卝放战士”编成了一个特别强调近身白刃战的团级部卝队。在红十五军的序列中,这个团的装备并不是最好的,但他们的刺刀却为他们赢得了无数荣誉,后来被党中卝央毛主卝席授予了“老虎团”的光荣称号,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由于赵观涛家中巨富,又好歹算是中卝央军,而且大概可能是两三个月前在南京刚刚换装的缘故,第八军的装备居然比中卝央军嫡系中的嫡系第十八军还好,再加上此役打得很快,敌人卝大半投降,红十五军缴获到较多的完好装备,其中有重机卝枪8卝9挺、轻机卝枪512挺、高射机卝关炮12门(中国人其实是最早知道拿来打地面目标的)、75mm山炮12门,82mm迫击炮24门,37mm战防炮6门,以及一万多支德式步卝枪和上千支各式手卝枪,唯一遗憾的是,野卝战获胜一般都不会缴获到太多的弹卝药,随着火炮的增多,红十五军的炮弹又不太够用了
但不管如何,将敌军的火炮几乎全部无损拿下总是一件好事,对此龙飞豹的特战队居功至伟,这支初具雏形的特种部队现在已经发展到500多人,其中成为正式队员的也有67人了,尽管他们离李卫华要求的“精通至少两门外语,会开汽车、飞机与轮船,骗人不需要打草稿”等更高的要求还差得远,但已经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不过更令李卫华惊喜的是,粟裕对特种战术理解得很快,原来当初挺进师为了生存,已经在有意无意间实践过其中的不少内容了,只是毕竟全靠自己摸索,失误受挫在所难免,想起牺牲的那二三十位优秀红军战士,粟裕在大胜之后却反而流下了热泪
有了粟裕在(也因为闽浙赣苏区受创不若中央苏区那么重,人口比例还算合理。),李卫华不但可以比以前更快地扩充军队,而且更能大胆地兵分三路,由他率领教导师、粟裕率领挺进师、叶飞率领独立师各自为战,攻城略地的效率顿时倍增。而国府方面,由于兵力严重不足,闽浙赣苏区又刚刚“光复”没多久,人心还是向着红军,结果到35年6月下旬的时候,江西的弋阳、横峰、上饶、贵溪、余江、万年、德兴,浙江的开化、庆元,安徽的婺源这十个县全部收复,又另外夺取了以前苏区之外的江西广丰、铅山二县,加上之前占据的几个县,辖地一共达到了十六个县,正规红军超过了十二万人,而且与闽赣粤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土地革命战争以来最大的一片革命根据地——“闽浙赣粤皖边区”
更令李卫华高兴的是,刘鼎领导的洋源兵工厂终于找到并立即并入了他的兵工厂,加上红十五军兵工厂自己的底子与之前兼并的闽北兵工厂,还有先前与广东军阀交易来的一些设备,其实已经初具规模,有了这一不错的基础,李卫华终于成功地建立了可以自主生产9×19mm卢格手枪弹、毛瑟手枪弹、×57mm毛瑟步枪弹、轻机枪弹和重机枪弹(其实与步枪弹生产线相比,也就分别多了一个弹匣和弹链的制造与子弹安装的工序,等于是三条步枪弹生产线。)的生产线各一条,每月最大生产能力达到了150万发,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中央苏区官田兵工厂极盛时期的生产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兵工厂的干部职工在这些生产线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为将来建造规模更大也更加先进的生产设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兵工厂还按照李卫华绘出的设计图生产出了一种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简陋至极的冲锋枪,这就是历史上令人敌人和己方官兵都很头痛的英国司登式冲锋枪。司登式冲锋枪结构非常简单,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组成的:枪管是圆的,套筒也是圆的,枪托也是圆的,枪机拉柄也是小圆管。於是有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杰作”,而且这种冲锋枪在设计上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的缺陷。但它也有三个巨大的优势:威力大、造价低、生产工艺极其简单。尤其是第三点,对目前的苏区兵工厂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司登式冲锋枪甚至可以用铁管而不必非要用钢管作为枪管,这虽然会大大缩短它的使用寿命并影响射击精度,但对于条件简陋而且处于敌军封锁之下的苏区兵工厂来说,有着不能忽视的现实意义。
同时,斯登式冲锋枪的生产对机器设备和员工的要求也低,前者兵工厂全部具备,后者更是连文盲都可以在简单培训后胜任工作。因此李卫华很自然地在那些二战经典枪械当中选择了这种评价最差的廉价货
注1:这个问题是弹匣导致的,射击时不握弹匣可以大大减少卡壳的几率,但司登式冲锋枪弹匣的位置却又让人总会习惯性地将其握住
第五十三章 女兵营
“委座,这支赤匪似乎与以往的任何一支都不太一样,非常喜欢发扬火力,但他们自己不能生产弹药,只能从我们**手里缴获,只要不给他们打歼灭战的机会,让其得不到缴获,他们的弹药必然会很快耗尽,甚至会被迫强攻防守严密的大城市而白白损耗兵力,那时候可就好对付多了。请使用访问本站。而且那时其他几个方向总该有一部分完成了任务,那么腾出来的兵力加上在此期间新训练的,应该不下二十万人,正好集中起来对其完成致命一击!”,薛岳这位后来的抗日名将同样也是**先锋,虽然他对老蒋也有不满,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也算得上是竭尽心力了。
“好好好,伯陵啊,你不愧是党国干城!”,老蒋顿时心情大悦。但薛岳前脚刚走,老蒋就又接到了东南地区的急报,说赵观涛的第八军被“赣匪”几乎全歼,温州城里一夜三惊,“赣匪”的赫赫凶名已经不亚于第五次围剿之前的朱毛红军。
老蒋这下再也坐不住了,思来想去只得让自己一向不太放心的卫立煌顶替虽然忠心却实在无能的蒋鼎文统管福建的十万**,同时给自己最信任的陈诚再补充四个师,使其指挥的部队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个师,土木系自此终于强势崛起,成为中央军实力最强的一大派系;而为了平衡,老蒋又将一向宠爱的胡宗南提拔为第一军军长,并马上移防皖南,以增强江南的防卫力量;同时,由于刘峙极力为自己的战败开脱,加之以前的战绩确实出色,老蒋仍未完全失去对他的信任,又给其增补了三万新兵,并授权其节制浙江全部**,使其所辖兵力又恢复到了十万以上;另外,考虑到不能老让中央军嫡系啃骨头,老蒋又将率部围剿湘鄂西苏区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的孙连仲(出自西北军系统)提升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三个军,让其至浙江助战
在战略上,老蒋这次提出了“北防西拒东攻”的策略,这一方面是因为除了卫立煌,其他两位战区长官之前都曾败于红十五军之手,令老蒋无法完全放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闽东临海,就算“剿匪”失败了也不必担心红军反推,他们真敢这样做的话,**的海军就有用武之地了;另外,陈诚的部队必须留出相当大一部分继续清剿项陈残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与此同时,之前左冲右突不可阻挡的红十五军却在闽浙赣苏区暂时停下了脚步,这固然是因为李卫华要完成子弹厂的建设,更是由于部队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征战,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已经疲劳到了极点,亟需一次较长时间的修整。而由于粟裕在先前歼灭赵观涛第八军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即使叶飞也对其心服口服(其实历史上在“南阳事件”发生前两人关系还是很好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李卫华正好乐得当甩手掌柜,以兵工厂事忙为由将军队工作全都扔给了粟裕,加上在政委岗位上越来越如鱼得水的毛泽覃,几个月来累坏了的李卫华终于有了难得的闲暇,但有人却不想让他如此逍遥
“军长,你当初答应过我的,只要完成所有的训练内容,就让我当兵,怎么现在却要赖帐?”,一身男装、留了齐耳短发的郭红英好不容易逮到李卫华离开指挥部的机会,当即拦住去路气鼓鼓地瞪着他叫道。
“难得出来放松一下”,李卫华不禁有些郁闷,其实他当初提出那样的条件只是为了让郭红英知难而退,想不到她居然坚持下来了,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达到了特种兵的入门标准,这或许有仇恨的力量支持,但至少郭红英本身也得有那个资质才行♀也不怪李卫华看走眼,毕竟一个人身体锻炼的潜力光靠肉眼看是看不出来的,即使这方面经验丰富的李卫华也至少要摸一下全身的骨骼和肌肉才能心中有数,但对一个姑娘家,他怎么好这么做?
“你现在的身手已经足以自彼,何必非要进入战斗部队呢?战争不适合女人”,李卫华劝道。
“为什么?现在除了特务团的,男兵之中已经没几个打得过我了,凭什么他们可以我却不能?”,郭红英不服道。
“世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万一不幸被俘,遇到军纪败坏的敌人,必然会遭受残酷的虐待。如果是男人也就罢了,女人的话,只怕会发生不忍言之事。”,李卫华叹息道。
“我不怕,反正已经不是清白身子了,我也再没将自己当作一个女人”,郭红英古脖子答道,但脸颊上还是浮现了一点淡淡的绯色。
“什么**之类的说法都是旧观念,只要心灵是纯洁的,就没必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有些禽兽不如的行为真的超出了正常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你自己不怕,这种事一旦发生,也会对我军的士气造成不小的打击,我不愿用女兵正是为此。”,李卫华坦然道。
“那不做俘虏不就行了?请发一颗“光荣弹”给我!”,郭红英将头一昂,直盯盯地注视着李卫华说道。
“你这又何苦?”,李卫华见郭红英如此坚决,只得同意道,“既然你如此坚决,那么明天去特战队报道吧。”
郭红英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而且还是人人羡慕的特种兵,一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了她这个榜样,后来、尤其是抗战爆发以后,参加红十五军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大都受过非人的对待,对敌人怀有刻骨的仇恨,一旦无力战斗必定会拉响光荣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加之身为女性天然获得优待,她们即使违犯军纪,处罚也往往比男兵轻得多,尤其是在俘虏政策方面,以致于后来鬼子当中渐渐流传起“宁战十个男兵,不惹一个女兵。”的说法。但此事也成为政敌和一些无聊的文人大肆攻击李卫华的地方,但他却不屑一顾道,“为人民、为祖国而死是一种光荣,自己做不到却诋毁能够做到的人是没人性,这是什么心态?”,而**更是为此赋诗赞扬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那些藉此大做文章的家伙一下子全都哑巴了
第五十三章 女兵营
“委座,这支赤匪似乎与以往的任何一支都不太一样,非常喜欢发扬火力,但他们自己不能生产弹药,只能从我们**手里缴获,只要不给他们打歼灭战的机会,让其得不到缴获,他们的弹药必然会很快耗尽,甚至会被迫强攻防守严密的大城市而白白损耗兵力,那时候可就好对付多了。请使用访问本站。而且那时其他几个方向总该有一部分完成了任务,那么腾出来的兵力加上在此期间新训练的,应该不下二十万人,正好集中起来对其完成致命一击!”,薛岳这位后来的抗日名将同样也是**先锋,虽然他对老蒋也有不满,但在这个问题上他也算得上是竭尽心力了。
“好好好,伯陵啊,你不愧是党国干城!”,老蒋顿时心情大悦。但薛岳前脚刚走,老蒋就又接到了东南地区的急报,说赵观涛的第八军被“赣匪”几乎全歼,温州城里一夜三惊,“赣匪”的赫赫凶名已经不亚于第五次围剿之前的朱毛红军。
老蒋这下再也坐不住了,思来想去只得让自己一向不太放心的卫立煌顶替虽然忠心却实在无能的蒋鼎文统管福建的十万**,同时给自己最信任的陈诚再补充四个师,使其指挥的部队达到了惊人的十二个师,土木系自此终于强势崛起,成为中央军实力最强的一大派系;而为了平衡,老蒋又将一向宠爱的胡宗南提拔为第一军军长,并马上移防皖南,以增强江南的防卫力量;同时,由于刘峙极力为自己的战败开脱,加之以前的战绩确实出色,老蒋仍未完全失去对他的信任,又给其增补了三万新兵,并授权其节制浙江全部**,使其所辖兵力又恢复到了十万以上;另外,考虑到不能老让中央军嫡系啃骨头,老蒋又将率部围剿湘鄂西苏区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的孙连仲(出自西北军系统)提升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下辖三个军,让其至浙江助战
在战略上,老蒋这次提出了“北防西拒东攻”的策略,这一方面是因为除了卫立煌,其他两位战区长官之前都曾败于红十五军之手,令老蒋无法完全放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闽东临海,就算“剿匪”失败了也不必担心红军反推,他们真敢这样做的话,**的海军就有用武之地了;另外,陈诚的部队必须留出相当大一部分继续清剿项陈残部,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与此同时,之前左冲右突不可阻挡的红十五军却在闽浙赣苏区暂时停下了脚步,这固然是因为李卫华要完成子弹厂的建设,更是由于部队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征战,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已经疲劳到了极点,亟需一次较长时间的修整。而由于粟裕在先前歼灭赵观涛第八军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即使叶飞也对其心服口服(其实历史上在“南阳事件”发生前两人关系还是很好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李卫华正好乐得当甩手掌柜,以兵工厂事忙为由将军队工作全都扔给了粟裕,加上在政委岗位上越来越如鱼得水的毛泽覃,几个月来累坏了的李卫华终于有了难得的闲暇,但有人却不想让他如此逍遥
“军长,你当初答应过我的,只要完成所有的训练内容,就让我当兵,怎么现在却要赖帐?”,一身男装、留了齐耳短发的郭红英好不容易逮到李卫华离开指挥部的机会,当即拦住去路气鼓鼓地瞪着他叫道。
“难得出来放松一下”,李卫华不禁有些郁闷,其实他当初提出那样的条件只是为了让郭红英知难而退,想不到她居然坚持下来了,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达到了特种兵的入门标准,这或许有仇恨的力量支持,但至少郭红英本身也得有那个资质才行♀也不怪李卫华看走眼,毕竟一个人身体锻炼的潜力光靠肉眼看是看不出来的,即使这方面经验丰富的李卫华也至少要摸一下全身的骨骼和肌肉才能心中有数,但对一个姑娘家,他怎么好这么做?
“你现在的身手已经足以自彼,何必非要进入战斗部队呢?战争不适合女人”,李卫华劝道。
“为什么?现在除了特务团的,男兵之中已经没几个打得过我了,凭什么他们可以我却不能?”,郭红英不服道。
“世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军队,万一不幸被俘,遇到军纪败坏的敌人,必然会遭受残酷的虐待。如果是男人也就罢了,女人的话,只怕会发生不忍言之事。”,李卫华叹息道。
“我不怕,反正已经不是清白身子了,我也再没将自己当作一个女人”,郭红英古脖子答道,但脸颊上还是浮现了一点淡淡的绯色。
“什么**之类的说法都是旧观念,只要心灵是纯洁的,就没必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但有些禽兽不如的行为真的超出了正常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你自己不怕,这种事一旦发生,也会对我军的士气造成不小的打击,我不愿用女兵正是为此。”,李卫华坦然道。
“那不做俘虏不就行了?请发一颗“光荣弹”给我!”,郭红英将头一昂,直盯盯地注视着李卫华说道。
“你这又何苦?”,李卫华见郭红英如此坚决,只得同意道,“既然你如此坚决,那么明天去特战队报道吧。”
郭红英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而且还是人人羡慕的特种兵,一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了她这个榜样,后来、尤其是抗战爆发以后,参加红十五军的女性越来越多,她们大都受过非人的对待,对敌人怀有刻骨的仇恨,一旦无力战斗必定会拉响光荣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加之身为女性天然获得优待,她们即使违犯军纪,处罚也往往比男兵轻得多,尤其是在俘虏政策方面,以致于后来鬼子当中渐渐流传起“宁战十个男兵,不惹一个女兵。”的说法。但此事也成为政敌和一些无聊的文人大肆攻击李卫华的地方,但他却不屑一顾道,“为人民、为祖国而死是一种光荣,自己做不到却诋毁能够做到的人是没人性,这是什么心态?”,而**更是为此赋诗赞扬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那些藉此大做文章的家伙一下子全都哑巴了
第五十二章 司登式冲锋枪
其实,司登式性能、尤其是可靠性不佳是与**沙等二战名枪相比,但和红十五军现在的主力冲锋枪——诞生于一战时期的世界第一款冲锋枪P18的中国山寨版“花机关”相比,优势却是十分明显的,它的紧致外型与较轻的重量让它具备绝佳的灵活性,较低的后座力使它在战场中移动攻击时非常有利,射速和威力也在“花机关”之上,而它的生产成本却只有“花机关”的十分之一,这令现在主抓苏区兵工厂技术工作的刘鼎立刻就放弃了原定的仿制“花机关”的计划,转而全力投入这种“新式”冲锋枪的测试、检验、定型与生产工作,而李卫华没有用到任何先进的技术就轻易设计出了如此好用的武器,令刘鼎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他盗用自某人的名言“要把一件武器设计的很复杂,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要把一件武器设计的很简单,却是极复杂的事。请使用访问本站。”,更是对吴运铎等年轻的军工学员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司登式冲锋枪的顺利投产令兵工厂一片欢腾,但李卫华对此却并不怎么在意,甚至连名字都没起,只是简单地称其为“边区造”冲锋枪。因为司登式冲锋枪历史上由于设计十分仓促,存在着不少重大缺陷,比如子弹容易卡壳(注1)、容易走火,实战中都会害死人的№外司登式冲锋枪所用的弹药也是一个问题,它所用的子弹是在欧美最为流行的9×19mm卢格手枪弹,但在中国战场,因为盒子炮的走俏,最常见的手枪弹却是毛瑟手枪弹。考虑到冲锋枪是消耗子弹的大户,缴获对于红十五军来说仍很重要,所以李卫华消能将司登式冲锋枪的口径改为,并相应调整设计,从而改用毛瑟手枪弹,如果能够直接使用二十响的弹匣那就更好了。由于李卫华并非枪械专家,他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吴运铎,以此作为对他的第一个考验。不过,考虑到吴运铎现在的年纪,李卫华并没有给他太大的压力,不仅时间上比较宽松,而且允许他在不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速度的前提下,对这种枪型进行任何改动,给予了这个少年极大的自由度
由于司登式冲锋枪的生产工艺太过简单,苏区兵工厂如果将一半的人手都投入到这上面,每月能够造出上千支来,可惜由于子弹生产跟不上,而且这种枪型在李卫华眼中只是短期过渡产品,所以最终只分配了一个8人的生产小组,每天生产5-10支。但即便如此,这种“边区造”冲锋枪还是极大地增强了红十五军的近战火力,这一点在巷战中尤其明显
虽然苏区兵工厂迎来了它建立以来的一个井喷期,但令李卫华遗憾的是,当他再接再厉,想要搞出一条批量生产各种口径炮弹的生产线时,却遇到了几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缺乏必要的机器设备,目前国内有这个生产能力的兵工厂屈指可数,红十五军虽强,还没嚣张到敢去上海南京太原等大城市撒野的地步;二是大批量生产炮弹,需要的炸药、雷汞等关键原料远比生产子弹多得多,光靠缴获是很难满足需求的;三是军工人才严重缺乏,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大幅度扩军的战斗部队,虽说没有人才可以培养,但闽浙赣苏区大概由于成立较晚、环境又十分险恶,苏区领导人基本上没什么精力在根据地普及教育,而且闽浙赣苏区的十几个县又大多是贫瘠落后的山区,百姓的识字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都低,还不到20%,李卫华想要选拔人才还得先教那些青少年认字才行,这效率就令他实在无语了一点,他还得尽快北上抗日呢,这哪来得及啊?
“看来历史上红军丢掉中央苏区,损失的不仅仅是一块地盘而已”,李卫华叹息道,并深深为自己将苏区知青几乎全部带走的先见之明而庆幸,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每到一处都要“打劫”人才的决心,“纵然我因此背负骂名,也一定要加速中国的现代化与工业化”
而与此同时,远在重庆的老蒋却因为**、尤其是中央军的巨大损失而被迫下令闽浙赣三省**转攻为守,并紧急召见了负责追剿中央红军并乘机除掉贵州军阀而立下大功的名将薛岳,向其询问对策,“伯陵啊,如今朱毛红军已经日暮途穷,但赣匪却又死灰复燃,而且声势闹得很大,你应该也有所耳闻吧?方今日本人步步紧逼,若不先平了赤匪安定国内,凝聚举国之力,又如何能够与日本人对抗?可是想不到这赤匪居然如此难剿,不知伯陵对此有何高见?”
其实国民党高层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红军兴起主要是因为国府政治上的问题,但薛岳现在身为统领二十万大军的重将,自是不好涉足政治,他只是单论军事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委座,若是战报与传言无误,这支赤匪并不简单,如果派兵少了,不但不能灭得了他们,反而可能会有大量**士兵被其蛊惑过去,使其越来越强。所以,要么干脆不打,要么就得以狮子搏兔之势,集中三十万、甚至是五十万的大军一举将其剿灭。”
老蒋一下子就皱起了眉头,**虽然总数号称有几百万,但其中吃空饷的虚数不是小数目,实际兵力也就200多万,其中还有超过半数是他并不能完全控制的地方军阀的私军,而一百万中央军里面,二十万精锐跟着薛岳一路追剿着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另有十几万人在封锁鄂豫皖根据地,同时封锁征剿留守中央苏区的项英、陈毅等人率领的红军游击队也占用了十万以上的兵力,另外陕北的红军根据地也吸引了不少**,再加上至少中心城市总需要派正规军驻守,还得留出一些兵力震慑地方军阀和防备日本人再次生事,这短短几个月里又被红十五军足足消灭了十几万人,国府现在别说五十万、三十万,就算是二十万的机动兵力,都很难马上抽出来。想到这里,老蒋有些烦躁地用中指敲着会议桌,“难道就对他们置之不理?”
第五十一章 大边区
“单以杀敌效率来说,刺刀其实比不上大刀梭镖等纯粹的冷兵器,但是大刀队、梭镖队几乎不可能出现这种只是一冲敌人就瞬间崩溃的情况,看来值得好好研究或许是因为上刺刀之前,敌人的心理还处于适应远程攻击的状态,结果一下子突然变成了血卝腥惨烈的白刃刺杀战,意志较为薄弱的战士心理上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变化,而大刀队出战的话,敌人一看就知道是要打白刃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上的准备,而且火器对上纯粹的冷兵器还会有心理优势,可以部分抵消白刃厮杀造成的负卝面影响。请使用访问本站。所以近现代历卝史上常有几百、甚至几十个军人以刺刀(而且是在个人武力未必有优势的情况下)击溃几千、甚至几万敌军的例子,却从未听说有谁能靠大刀以一敌百的”,李卫华心想。
正是受了这一战的影响,李卫华从此更加重视红十五军官兵刺杀技战术的训练,并特别将那些身手较好练家子与擅长白刃刺杀的老红军和一部分出身于**十八军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的“解卝放战士”编成了一个特别强调近身白刃战的团级部卝队。在红十五军的序列中,这个团的装备并不是最好的,但他们的刺刀却为他们赢得了无数荣誉,后来被党中卝央毛主卝席授予了“老虎团”的光荣称号,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由于赵观涛家中巨富,又好歹算是中卝央军,而且大概可能是两三个月前在南京刚刚换装的缘故,第八军的装备居然比中卝央军嫡系中的嫡系第十八军还好,再加上此役打得很快,敌人卝大半投降,红十五军缴获到较多的完好装备,其中有重机卝枪8卝9挺、轻机卝枪512挺、高射机卝关炮12门(中国人其实是最早知道拿来打地面目标的)、75mm山炮12门,82mm迫击炮24门,37mm战防炮6门,以及一万多支德式步卝枪和上千支各式手卝枪,唯一遗憾的是,野卝战获胜一般都不会缴获到太多的弹卝药,随着火炮的增多,红十五军的炮弹又不太够用了
但不管如何,将敌军的火炮几乎全部无损拿下总是一件好事,对此龙飞豹的特战队居功至伟,这支初具雏形的特种部队现在已经发展到500多人,其中成为正式队员的也有67人了,尽管他们离李卫华要求的“精通至少两门外语,会开汽车、飞机与轮船,骗人不需要打草稿”等更高的要求还差得远,但已经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不过更令李卫华惊喜的是,粟裕对特种战术理解得很快,原来当初挺进师为了生存,已经在有意无意间实践过其中的不少内容了,只是毕竟全靠自己摸索,失误受挫在所难免,想起牺牲的那二三十位优秀红军战士,粟裕在大胜之后却反而流下了热泪
有了粟裕在(也因为闽浙赣苏区受创不若中央苏区那么重,人口比例还算合理。),李卫华不但可以比以前更快地扩充军队,而且更能大胆地兵分三路,由他率领教导师、粟裕率领挺进师、叶飞率领独立师各自为战,攻城略地的效率顿时倍增。而国府方面,由于兵力严重不足,闽浙赣苏区又刚刚“光复”没多久,人心还是向着红军,结果到35年6月下旬的时候,江西的弋阳、横峰、上饶、贵溪、余江、万年、德兴,浙江的开化、庆元,安徽的婺源这十个县全部收复,又另外夺取了以前苏区之外的江西广丰、铅山二县,加上之前占据的几个县,辖地一共达到了十六个县,正规红军超过了十二万人,而且与闽赣粤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土地革命战争以来最大的一片革命根据地——“闽浙赣粤皖边区”
更令李卫华高兴的是,刘鼎领导的洋源兵工厂终于找到并立即并入了他的兵工厂,加上红十五军兵工厂自己的底子与之前兼并的闽北兵工厂,还有先前与广东军阀交易来的一些设备,其实已经初具规模,有了这一不错的基础,李卫华终于成功地建立了可以自主生产9×19mm卢格手枪弹、毛瑟手枪弹、×57mm毛瑟步枪弹、轻机枪弹和重机枪弹(其实与步枪弹生产线相比,也就分别多了一个弹匣和弹链的制造与子弹安装的工序,等于是三条步枪弹生产线。)的生产线各一条,每月最大生产能力达到了150万发,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中央苏区官田兵工厂极盛时期的生产能力,而更重要的是,兵工厂的干部职工在这些生产线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为将来建造规模更大也更加先进的生产设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兵工厂还按照李卫华绘出的设计图生产出了一种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是简陋至极的冲锋枪,这就是历史上令人敌人和己方官兵都很头痛的英国司登式冲锋枪。司登式冲锋枪结构非常简单,乍看似乎是由大小不等的管子组成的:枪管是圆的,套筒也是圆的,枪托也是圆的,枪机拉柄也是小圆管。於是有人嘲笑它是“水管工人的杰作”,而且这种冲锋枪在设计上也存在着一些重大的缺陷。但它也有三个巨大的优势:威力大、造价低、生产工艺极其简单。尤其是第三点,对目前的苏区兵工厂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司登式冲锋枪甚至可以用铁管而不必非要用钢管作为枪管,这虽然会大大缩短它的使用寿命并影响射击精度,但对于条件简陋而且处于敌军封锁之下的苏区兵工厂来说,有着不能忽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