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35年1月底,民兵连已经控制了兴国县内超过八成的乡村与接近三成的城镇,辖下人口6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从控制的村镇以及救出的矿工当中获得了大量的兵员。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更重要的是,数十名侥幸逃过敌人捕杀隐藏到各个村子里的红军战士和党员干部在得知李卫华是“**的特派员”后纷纷加入,对于手头严重缺人的李卫华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是有了这些骨干的加入,加之缴获到的嚎武器弹药,李卫华的部队虽然疯狂扩编,战斗力却不降反增,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原来的一个连变成了一个团
依靠历次战斗的缴获,这时的民兵团已经拥有1236支步枪(其中包括汉阳造88式在内的口径德系步枪1184支),3挺重机枪,10挺轻机枪,22支冲锋枪、99把连射手枪,104把单发手枪。步枪弹3万多发、轻重机枪弹合计2万多发、手枪弹1万多发、手榴弹一百多颗、刺刀356把,在编2549人,另有156个正在恢复的伤兵和127个还需思想教育的俘虏,兵工厂也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员工132人的中型企业(以民国工业的发展水平,确实算得上是中型企业了,搞工业搞得最好的阎锡山,旗下的某些“大型企业”也才几百个职工),不满十四岁而不能进入战斗部队的少年学员1264人。
虽然李卫华一直没有亮出红军的旗号,但兴国县的土地事实上已经几乎都被占光了,若县城里的那些老爷们还没察觉,他们也未免太迟钝了。但即使如此,李卫华的韬光养晦还是收到了效果,以为民兵团只是一支土匪武装而且人数有限的**保安旅长担心别动队的支队长趁机把自己彻底架空,只肯给派出一个团跟着他下乡剿匪,那个支队长虽然有些不满,但他以为手下有四百多个训练有素而且装备精良的别动队员,以及一个保安团千余人,再加强些冲锋枪、机枪和迫击炮,战斗力比正规军的一个团都强,就算那支土匪再怎么厉害,应该也可以轻松搞定。
但是,民兵团控制范围的扩大,不光代表着收入与兵源的增加,也意味着情报网络更大更密,尤其是如今民兵团还缴获了一些马匹,各村镇之间传递起消息来就更加快捷方便,因此那个**的加强团才刚刚进入民兵团的控制区,李卫华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好整以暇地设下了一个伏击圈
“打!”,随着李卫华一声令下,民兵团主力一千多人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射向浑然不知自己进入了伏击圈的敌人♀时民兵团的自动火力已经相当强大,如果连二十响也算上,足有134支,而且在李卫华的布置下,这些自动武器形成了杀伤效率极高的密集交叉火力,走在队列前面的别动队立刻遭到了灭顶之灾
不得不承认,35年的别动队战斗意志还很顽强,在一下子损失了超过半数的兵力后,他们依然在残存军官的指挥下奋勇冲锋。然而,这个年代**的战术素养实在低下(注1),密集的冲锋队型令民兵团的交叉火力发挥出了令人瞠目的效果,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四百多人的别动队就几乎全趴下了。见到敌人如此凶悍,后面的保安团长大惊失色,可还没等到他想出办法来,一颗迫击炮弹突然精准地落在他的身前,“轰”地一声就将他炸得不成人形
“团长,你这炮怎么打的?太神了!”,被李卫华抢走战斗岗位的炮兵难以置信地叫道。
“你们只要认真训练,也能到这个水准的。”,李卫华笑着勉励道,但他心里却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李卫华当年在特种部队的时候其他成绩都是倒着数的,能够一进去就成为小队长,却无人提出异议,靠的就是他无以伦比的炮术,他甚至像某些神枪手有所谓“枪感”一样具有类似的“炮感”,对于肉眼可见的目标,哪怕是他此前没用过的大炮、甚至是第一次接触到的新型号,他最多也只需打两发测试一下性能,后面的便都能达到百发百中的程度。
之所以李卫华打袍能够神乎其技,与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别人小的时候玩的是炮仗,他李卫华玩的是大炮。在他上辈子几十年的经历中,李家以为国家测试(新型号)和检测(旧型号)各种火炮和弹药的名义,让李卫华从十二岁开始,三十几年中打袍二十余万发(主要是因为测试为了了解极限性能,经常会打到炮管发红的地步,一般的炮兵训练与战斗却很少这样。),而且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火炮类型他都玩过,这是任何一个专业炮兵所望尘莫及的,再加上他在炮术方面确有天分,最终才练出这一手当初特种部队里人人羡慕的绝活
保安团的战斗意志远不能与别动队这样的党国死忠相比,现在团长又被击毙,自然纷纷缴械投降,民兵团只损失了区区十几个人,就成功全歼了将近2000人而且装备精良的一个加强团,取得了自李卫华拉起队伍以来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此战民兵团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其中包括结构完好以及可以修好的制式步枪812支(一般来说装备越好,步枪的比例越低,抗战期间**精锐部队基本都是两个人一支步枪,当然红军那种枪支严重不足、很多人还装备大刀长矛的另算。)、二十响391把、单发手枪33把、冲锋枪(花机关和汤普森)71支、轻机枪22挺、马克沁重机枪5挺、82mm迫击炮4门、60mm迫击炮11门,步枪弹和机枪弹各十余万发、手枪弹十万余发、手榴弹五千多颗,刺刀874把,钢盔411顶
注1: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前期同样存在,国内第一流的王牌部队——桂军钢七军在淞沪会战中以密集队形冲击敌方阵地,被日军猛烈的炮火瞬间打残,一个敌人没干掉,自己就死掉了上万人
当时在这方面只有两类军队稍好一点,一是主将有(一战以后的)留洋经历或者受过德国教官(同样是要一战以后的)指导的,二是在国内战争中一直被人用优势火力欺负的部队,比如红军和西北军
第十六章 无双炮术
到了35年1月底,民兵连已经控制了兴国县内超过八成的乡村与接近三成的城镇,辖下人口6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从控制的村镇以及救出的矿工当中获得了大量的兵员。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更重要的是,数十名侥幸逃过敌人捕杀隐藏到各个村子里的红军战士和党员干部在得知李卫华是“**的特派员”后纷纷加入,对于手头严重缺人的李卫华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是有了这些骨干的加入,加之缴获到的嚎武器弹药,李卫华的部队虽然疯狂扩编,战斗力却不降反增,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原来的一个连变成了一个团
依靠历次战斗的缴获,这时的民兵团已经拥有1236支步枪(其中包括汉阳造88式在内的口径德系步枪1184支),3挺重机枪,10挺轻机枪,22支冲锋枪、99把连射手枪,104把单发手枪。步枪弹3万多发、轻重机枪弹合计2万多发、手枪弹1万多发、手榴弹一百多颗、刺刀356把,在编2549人,另有156个正在恢复的伤兵和127个还需思想教育的俘虏,兵工厂也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员工132人的中型企业(以民国工业的发展水平,确实算得上是中型企业了,搞工业搞得最好的阎锡山,旗下的某些“大型企业”也才几百个职工),不满十四岁而不能进入战斗部队的少年学员1264人。
虽然李卫华一直没有亮出红军的旗号,但兴国县的土地事实上已经几乎都被占光了,若县城里的那些老爷们还没察觉,他们也未免太迟钝了。但即使如此,李卫华的韬光养晦还是收到了效果,以为民兵团只是一支土匪武装而且人数有限的**保安旅长担心别动队的支队长趁机把自己彻底架空,只肯给派出一个团跟着他下乡剿匪,那个支队长虽然有些不满,但他以为手下有四百多个训练有素而且装备精良的别动队员,以及一个保安团千余人,再加强些冲锋枪、机枪和迫击炮,战斗力比正规军的一个团都强,就算那支土匪再怎么厉害,应该也可以轻松搞定。
但是,民兵团控制范围的扩大,不光代表着收入与兵源的增加,也意味着情报网络更大更密,尤其是如今民兵团还缴获了一些马匹,各村镇之间传递起消息来就更加快捷方便,因此那个**的加强团才刚刚进入民兵团的控制区,李卫华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好整以暇地设下了一个伏击圈
“打!”,随着李卫华一声令下,民兵团主力一千多人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射向浑然不知自己进入了伏击圈的敌人♀时民兵团的自动火力已经相当强大,如果连二十响也算上,足有134支,而且在李卫华的布置下,这些自动武器形成了杀伤效率极高的密集交叉火力,走在队列前面的别动队立刻遭到了灭顶之灾
不得不承认,35年的别动队战斗意志还很顽强,在一下子损失了超过半数的兵力后,他们依然在残存军官的指挥下奋勇冲锋。然而,这个年代**的战术素养实在低下(注1),密集的冲锋队型令民兵团的交叉火力发挥出了令人瞠目的效果,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四百多人的别动队就几乎全趴下了。见到敌人如此凶悍,后面的保安团长大惊失色,可还没等到他想出办法来,一颗迫击炮弹突然精准地落在他的身前,“轰”地一声就将他炸得不成人形
“团长,你这炮怎么打的?太神了!”,被李卫华抢走战斗岗位的炮兵难以置信地叫道。
“你们只要认真训练,也能到这个水准的。”,李卫华笑着勉励道,但他心里却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李卫华当年在特种部队的时候其他成绩都是倒着数的,能够一进去就成为小队长,却无人提出异议,靠的就是他无以伦比的炮术,他甚至像某些神枪手有所谓“枪感”一样具有类似的“炮感”,对于肉眼可见的目标,哪怕是他此前没用过的大炮、甚至是第一次接触到的新型号,他最多也只需打两发测试一下性能,后面的便都能达到百发百中的程度。
之所以李卫华打袍能够神乎其技,与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别人小的时候玩的是炮仗,他李卫华玩的是大炮。在他上辈子几十年的经历中,李家以为国家测试(新型号)和检测(旧型号)各种火炮和弹药的名义,让李卫华从十二岁开始,三十几年中打袍二十余万发(主要是因为测试为了了解极限性能,经常会打到炮管发红的地步,一般的炮兵训练与战斗却很少这样。),而且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火炮类型他都玩过,这是任何一个专业炮兵所望尘莫及的,再加上他在炮术方面确有天分,最终才练出这一手当初特种部队里人人羡慕的绝活
保安团的战斗意志远不能与别动队这样的党国死忠相比,现在团长又被击毙,自然纷纷缴械投降,民兵团只损失了区区十几个人,就成功全歼了将近2000人而且装备精良的一个加强团,取得了自李卫华拉起队伍以来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此战民兵团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其中包括结构完好以及可以修好的制式步枪812支(一般来说装备越好,步枪的比例越低,抗战期间**精锐部队基本都是两个人一支步枪,当然红军那种枪支严重不足、很多人还装备大刀长矛的另算。)、二十响391把、单发手枪33把、冲锋枪(花机关和汤普森)71支、轻机枪22挺、马克沁重机枪5挺、82mm迫击炮4门、60mm迫击炮11门,步枪弹和机枪弹各十余万发、手枪弹十万余发、手榴弹五千多颗,刺刀874把,钢盔411顶
注1: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前期同样存在,国内第一流的王牌部队——桂军钢七军在淞沪会战中以密集队形冲击敌方阵地,被日军猛烈的炮火瞬间打残,一个敌人没干掉,自己就死掉了上万人
当时在这方面只有两类军队稍好一点,一是主将有(一战以后的)留洋经历或者受过德国教官(同样是要一战以后的)指导的,二是在国内战争中一直被人用优势火力欺负的部队,比如红军和西北军
第十五章 军工的起步
对于内部主要实行配给制度、又尚未有什么外部交易渠道的民兵连来说,那些钱财、以及目前只有变现成金钱这唯一用途的某些物资(比如钨砂),只能留作将来之用,但炸药、雷管、机器设备、铜、铅、钢铁等战略物资的价值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那几万支雷管就更是弥足珍贵
有了这些物资,复装子弹所需的几种材料便都齐了,雷管的主药雷汞可以制成大量的子弹底火、铜和铅则是制造弹头的主要材料。请使用访问本站。虽然目前兵工厂还严重缺乏熟练工人,但有了当年吴运铎的经验教训作为参考,李卫华并未花上多大力气就成功地搞出了一条生产效率颇高而又可以方便地拆解组装的子弹复装生产线。1935年1月中旬,第一条复装子弹生产线开始投产,当月复装子弹一万多发,而且据用过的战士反映,装填了复装子弹后,步枪的射击精度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100米内几乎感觉不出差异,至于更远的距离嘛,目前民兵普遍都是等到敌人逼近到200米以内后才会开枪(1月底的一次考核中,100米距离射击人形固定靶的平均命中率约为六成,200米与移动靶的成绩就更不能看了,尽管考虑到民兵连现在的恐怖扩军速度,大量新兵拖了后腿,能够练到现在的水准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
这证明了李卫华制定的兵工厂管理章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确实有着很大的帮助,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他的兵工厂都已经明显超过了历史上吴运铎在新四军时所搞出的生产线,而且随着工人们技艺的日趋熟练,复装子弹的产量与质量还能进一步提高。只是令他有些遗憾的是,这些复装子弹的质量虽然已经相当不错,但毕竟还是半手工的产品,无法完全做到标准化,如果安到弹匣或者弹链里用于自动武器,很容易出现卡壳的情况,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能用于步枪,而且只能一发一发地装填。
另外,这个年代枪弹的通用性很差,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的子弹哪怕完全一样,也往往由于供弹方式不同而不能通用。为了保证机枪的火力,兵工厂不得不抽出人手将步枪子弹一个个安到打空了的弹匣和弹链里,为此耗费的人工居然比复装子弹还多
无奈之下李卫华只得要求机枪手们尽量节约,能够短点射的,就不要玩长点射№外,那些基本上用不到二十响连射功能的基层指挥员,也只能眼馋地看着手枪队员与突击队员(武器为花机关一支、单发手枪一支和一把大刀,花机关的弹匣与二十响一样。)们独吞了所有的原装毛瑟手枪弹
不管怎么样,子弹能够复装总不是什么坏事,再加上缴获的设备与材料又有不少的富余,而且当初中央苏区官田兵工厂留下打游击的那些工人陆续来投(本有一百来人,但最终活下来的就很少了,本书里也只收拢到二十几个,还大多缺胳膊少腿),令兵工厂的技术力量大大增强,于是李卫华便在刺刀与复装子弹之外,又很快开发了几样生产工艺较为简单的新产品,即木柄手榴弹、爆破筒、迫击炮弹和地雷。
木柄手榴弹的结构与抗战期间**最常用的巩造手榴弹类似,威力则因为以便宜的硝铵炸药为主药而稍稍逊色,但因为李卫华的极端重视(李卫华甚至将十分珍贵的怀表交给兵工厂用于测试,),兵工厂所造的手榴弹质量一直十分可靠,其导火索的引爆时间误差不超过秒(秒-秒),使得士兵投掷时可以大胆地等待两三秒再掷出,令手榴弹尽可能地在空中爆炸,大大增强了对敌军的杀伤力,实战中反而比巩造、晋造的手榴弹表现更好,日后主药改为**等威力更大的猛炸药之后,优势就更大了。试验成功后,李卫华取**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其命名为“星火”式手榴弹
爆破筒在后世基本上是被淘汰了,但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还是在以后的抗战中,这都是一种很实用的武器。在设计思路上,李卫华借鉴了抗战时期日军所用的九八式爆破筒,不但可以由爆破手使用,而且可以当成60mm迫击炮的炮弹来用(为了增加威力,甚至可以外挂手榴弹、乃至爆破筒,杀伤力十分惊人,只是射程和精度坑爹了点,但对付密集冲锋的敌群和躲在工事里的敌人却有奇效。),装药3公斤,外壳为全钢结构,爆炸威力比75mm炮弹还大。值得一提的是,在休战期间,这种爆破筒还有擀面杖等多个用途,因此得名为万能爆破筒
迫击炮弹技术含量不高,以兵工厂的的人才设备加之李卫华的指导,造出来并不难,只是生产速度就令人蛋疼了,但是李卫华对两门迫击炮进行的平射改造,还是令刘海赞叹不已。有了这种技术,没有平射炮的民兵连攻坚的时候难度就小多了,而且民兵连的炮兵除了常规的迫击炮弹之外,还有比普通迫击炮弹威力更大的爆破筒可用呢,理论上来说,除了松山要塞那样的钢筋混凝土永固工事,二战时期的任何防御设施民兵连都可以轻易破坏了
地雷的制造就更简单了,只要有足够的材料,甚至手工作坊也可以大量生产,不过李卫华却并没有要兵工厂生产多少,因为部队现在是以进攻为主,何况还有以手榴弹和爆破筒临时制成的各种诡雷可用。但为了尽早开始技术储备,兵工厂所产地雷的门类却很齐全,什么绊雷、踏雷、反工兵雷、反坦克(车辆)雷、延时雷、石雷(包括以瓷罐等各种民用容器作为外壳的土地雷,李卫华自己不会怎么用,只是提早为日后的根据地武装做个示范而已。)是应有尽有
第十六章 无双炮术
到了35年1月底,民兵连已经控制了兴国县内超过八成的乡村与接近三成的城镇,辖下人口6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从控制的村镇以及救出的矿工当中获得了大量的兵员。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更重要的是,数十名侥幸逃过敌人捕杀隐藏到各个村子里的红军战士和党员干部在得知李卫华是“**的特派员”后纷纷加入,对于手头严重缺人的李卫华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是有了这些骨干的加入,加之缴获到的嚎武器弹药,李卫华的部队虽然疯狂扩编,战斗力却不降反增,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原来的一个连变成了一个团
依靠历次战斗的缴获,这时的民兵团已经拥有1236支步枪(其中包括汉阳造88式在内的口径德系步枪1184支),3挺重机枪,10挺轻机枪,22支冲锋枪、99把连射手枪,104把单发手枪。步枪弹3万多发、轻重机枪弹合计2万多发、手枪弹1万多发、手榴弹一百多颗、刺刀356把,在编2549人,另有156个正在恢复的伤兵和127个还需思想教育的俘虏,兵工厂也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员工132人的中型企业(以民国工业的发展水平,确实算得上是中型企业了,搞工业搞得最好的阎锡山,旗下的某些“大型企业”也才几百个职工),不满十四岁而不能进入战斗部队的少年学员1264人。
虽然李卫华一直没有亮出红军的旗号,但兴国县的土地事实上已经几乎都被占光了,若县城里的那些老爷们还没察觉,他们也未免太迟钝了。但即使如此,李卫华的韬光养晦还是收到了效果,以为民兵团只是一支土匪武装而且人数有限的**保安旅长担心别动队的支队长趁机把自己彻底架空,只肯给派出一个团跟着他下乡剿匪,那个支队长虽然有些不满,但他以为手下有四百多个训练有素而且装备精良的别动队员,以及一个保安团千余人,再加强些冲锋枪、机枪和迫击炮,战斗力比正规军的一个团都强,就算那支土匪再怎么厉害,应该也可以轻松搞定。
但是,民兵团控制范围的扩大,不光代表着收入与兵源的增加,也意味着情报网络更大更密,尤其是如今民兵团还缴获了一些马匹,各村镇之间传递起消息来就更加快捷方便,因此那个**的加强团才刚刚进入民兵团的控制区,李卫华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并好整以暇地设下了一个伏击圈
“打!”,随着李卫华一声令下,民兵团主力一千多人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从四面八方射向浑然不知自己进入了伏击圈的敌人♀时民兵团的自动火力已经相当强大,如果连二十响也算上,足有134支,而且在李卫华的布置下,这些自动武器形成了杀伤效率极高的密集交叉火力,走在队列前面的别动队立刻遭到了灭顶之灾
不得不承认,35年的别动队战斗意志还很顽强,在一下子损失了超过半数的兵力后,他们依然在残存军官的指挥下奋勇冲锋。然而,这个年代**的战术素养实在低下(注1),密集的冲锋队型令民兵团的交叉火力发挥出了令人瞠目的效果,只是一会儿的功夫,四百多人的别动队就几乎全趴下了。见到敌人如此凶悍,后面的保安团长大惊失色,可还没等到他想出办法来,一颗迫击炮弹突然精准地落在他的身前,“轰”地一声就将他炸得不成人形
“团长,你这炮怎么打的?太神了!”,被李卫华抢走战斗岗位的炮兵难以置信地叫道。
“你们只要认真训练,也能到这个水准的。”,李卫华笑着勉励道,但他心里却清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李卫华当年在特种部队的时候其他成绩都是倒着数的,能够一进去就成为小队长,却无人提出异议,靠的就是他无以伦比的炮术,他甚至像某些神枪手有所谓“枪感”一样具有类似的“炮感”,对于肉眼可见的目标,哪怕是他此前没用过的大炮、甚至是第一次接触到的新型号,他最多也只需打两发测试一下性能,后面的便都能达到百发百中的程度。
之所以李卫华打袍能够神乎其技,与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别人小的时候玩的是炮仗,他李卫华玩的是大炮。在他上辈子几十年的经历中,李家以为国家测试(新型号)和检测(旧型号)各种火炮和弹药的名义,让李卫华从十二岁开始,三十几年中打袍二十余万发(主要是因为测试为了了解极限性能,经常会打到炮管发红的地步,一般的炮兵训练与战斗却很少这样。),而且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火炮类型他都玩过,这是任何一个专业炮兵所望尘莫及的,再加上他在炮术方面确有天分,最终才练出这一手当初特种部队里人人羡慕的绝活
保安团的战斗意志远不能与别动队这样的党国死忠相比,现在团长又被击毙,自然纷纷缴械投降,民兵团只损失了区区十几个人,就成功全歼了将近2000人而且装备精良的一个加强团,取得了自李卫华拉起队伍以来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此战民兵团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其中包括结构完好以及可以修好的制式步枪812支(一般来说装备越好,步枪的比例越低,抗战期间**精锐部队基本都是两个人一支步枪,当然红军那种枪支严重不足、很多人还装备大刀长矛的另算。)、二十响391把、单发手枪33把、冲锋枪(花机关和汤普森)71支、轻机枪22挺、马克沁重机枪5挺、82mm迫击炮4门、60mm迫击炮11门,步枪弹和机枪弹各十余万发、手枪弹十万余发、手榴弹五千多颗,刺刀874把,钢盔411顶
注1: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前期同样存在,国内第一流的王牌部队——桂军钢七军在淞沪会战中以密集队形冲击敌方阵地,被日军猛烈的炮火瞬间打残,一个敌人没干掉,自己就死掉了上万人
当时在这方面只有两类军队稍好一点,一是主将有(一战以后的)留洋经历或者受过德国教官(同样是要一战以后的)指导的,二是在国内战争中一直被人用优势火力欺负的部队,比如红军和西北军
第十六章 无双炮术
到了35年1月底,民兵连已经控制了兴国县内超过八成的乡村与接近三成的城镇,辖下人口6万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并从控制的村镇以及救出的矿工当中获得了大量的兵员。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更重要的是,数十名侥幸逃过敌人捕杀隐藏到各个村子里的红军战士和党员干部在得知李卫华是“**的特派员”后纷纷加入,对于手头严重缺人的李卫华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是有了这些骨干的加入,加之缴获到的嚎武器弹药,李卫华的部队虽然疯狂扩编,战斗力却不降反增,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从原来的一个连变成了一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