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运便再也坐不住,背着手在衙房内来回踱步。
早在其他官员出去瞧热闹时,胡德运就听见了动静。
他始终按捺不动,为的就是瞧瞧陈砚想干什么,再想对策,不成想府衙上下如此没用,竟就被这陈砚牵着鼻子走,若他再不出去,此事就收不了场了。
胡德运一甩衣袍,脚步杂乱地往衙门口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又听到门外的陈砚“请罪”声,而外面还有一群人在高呼“陈同知无罪”。
胡德运恨不能掐死在门外的陈砚!
等到衙门口,胡德运甫一瞧见那些尸首,下意识就往后退,脚后跟抵在门槛上险些摔倒。
好在府衙上下官员及时将他扶住,耳边就是一声声的“大人当心”“大人可有何不适”之类的话,更是让胡德运怒火中烧。
这群人就怕他险些摔倒之事没被陈砚瞧见?
胡德运一站直,两只手将其他人的手甩开,又摆了摆衣衫,对陈砚道:“陈同知这是作甚?既已大捷,朝廷自会嘉奖,何须你在府衙门口讨要功劳?”
话一出,陈砚“请罪”就变成了讨赏。
若再让御史弹劾,陈砚就有挟功要赏之嫌,到时莫说封赏,连保住官位都难。
如今要的就是让陈三元失圣心,失名声。
陈砚惊诧:“府台大人竟以为本官有功?本官并非逾炬?”
胡德运一噎。
这是要让他来定性。
若宰辅大人决意在此事上大做文章,若他挡了宰辅大人的路,他岂不是自寻死路?
胡德运只得道:“是否逾炬自有朝廷决断,此事并非本官职责。陈同知如此大张旗鼓又是何必?”
那语气仿若规劝犯错晚辈的长辈。
陈砚心里暗骂了句“老登”,果然要用此事参他。
千万莫要以为打了胜仗就能有封赏,历史多次证明会打仗的武将容易被文官阴死。
他这请罪,就是要堵住胡德运的嘴。
不过胡德运也真是个打太极的高手,就是不上套,还想给他下套。
陈砚义愤填膺道:“倭寇屡屡犯我大梁边境,杀害无数大梁百姓,人人得而诛之。今日我等既以诛灭一百六十一名倭寇,便要游街示众,再将尸首悬挂于城墙之上,以警示倭寇!”
胡德运大惊:“怎可做如此凶残之事?何况悬挂于城墙,岂不是挑衅倭寇,到时若他们大举进犯,此后果陈同知承担得起吗?”
陈砚浑身是凛然正气:“倭寇杀我族人时,可有顾忌是否凶残?大人示弱于倭寇多年,倭寇可因此而收敛不犯我大梁边境?”
一番话让得在场百姓激动万分。
松奉府离海极近,饱受倭寇的侵扰,多少人葬送于倭寇之手。
此乃血海深仇,今日陈同知杀了一百六十一名倭寇,本该是件大喜事,竟还要被问罪?
陈同知是为他们报仇,莫说将尸首悬挂于城墙,就算鞭尸也不为过。
当即就有人大喝:“杀光倭寇!”
立刻有人跟着大喊:“杀光倭寇!”
“杀!”
“杀!”
“杀!”
声音震天,让胡德运又惊又怒。
这些百姓捣什么乱,这里有几个倭寇,不都是……
胡德运眸光闪了闪,再看陈砚,就见陈砚双眼目光晦暗。
胡德运心头一震,心里竟有个大胆的想法:莫非陈砚已经猜到?
念头一起,胡德运顿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