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9.9元支持站长用爱发电
繁体版 简体版
奇书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

虞兮虞兮奈若何!

如何处置虞姬,是将她留下还是带她一起走?项羽没了主意,他只能将自己的无奈反复吟唱出来,唱到最后不由得流下泪来。

常伴身旁的虞姬、帐外守夜的亲兵,谁人何时见过项羽这般盖世的英雄流过泪?大家被项羽的情绪所感染,纷纷掩面跪倒在地,不敢抬头仰视项羽。

突然,虞姬仿佛已下定决心,她站起身来朝大帐的一角走去,那里挂着一柄宝剑。虞姬边走边随着项羽的旋律和唱:

汉兵已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就在歌止的一瞬间,虞姬拔出宝剑,往自己的脖子上一抹。项羽没想到虞姬会有这样的举动,要出手阻拦的时候已经晚了。随着一道血光飞溅,虞姬倒在血泊中。项羽伤心欲绝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心爱的虞姬在自己的怀抱中死去。

有人会问: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说实话,我不知道当时真正的情景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完完全全地弄清楚某件事情在历史上发生的那一刻的每个细节,我们能做到的只是无限接近历史本来的样子。在这里,我能肯定的只有虞姬这首五言绝句是后人托名所作。即便这首诗不是虞姬所作,但诗中所蕴含的虞姬对项羽的感情肯定是真的。虞姬知道,对项羽来说,以往自己在他身边,是他征战之余的慰藉;现在自己在他身边,只能是他突围的累赘。为了让她所敬仰、爱慕的盖世英雄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能毫无顾忌地放手一搏,虞姬只有死路一条。

美人已去,军心已散,除了突围,再无出路。

深夜,项羽匆匆埋葬了虞姬,跨上自己的乌骓马,只带了身边最为亲信的八百骑从南边开始突围。当然,有的资料说他把虞姬的头割了下来随身携带,逃到东城外才埋了。这事听起来让人觉得有点儿血腥,按理说,项羽应该也下不了这个手,但谁说得清楚呢。

项羽的逃跑非常突然且迅速,不但他手下的十万将士没想到,就连刘邦也没预料到项羽会跑。等到天亮的时候,刘邦发现楚军乱作一团,抓了两个逃兵才知道项羽前一夜已经跑了。于是,刘邦马上命令灌婴带五千轻骑去追赶,又命令韩信的队伍发动总攻,十万楚军没了主心骨自然溃不成军,一战下来,八万楚军将士很容易就被汉军所斩杀。

正常情况下,项羽半夜出逃,灌婴的队伍天亮才出发,中间隔了好几个时辰,项羽带领的又是最精锐的八百骑从,比刘邦逃跑时的狼狈情景要强出百倍,顺利逃掉应该不成问题。但项羽征战八年,向来都是所向披靡,何时有过逃跑的念头,自然就没学习过逃跑的技能,只顾自己发了疯地跑,其他人的战马怎么跟得上乌骓马的速度?一路下来,不断有人掉队,等他们过了淮河到达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的时候,八百骑从已经只剩下百来人了。

这还不要紧,人没了可以再招,马没了可以再养,但要命的是,停下脚步之后,项羽确定,自己迷路了。

哪边才是生路?

项羽站在阴陵的岔路口,同时也站在了自己人生的岔路口,他踌躇再三,拿不定主意。

对一个志在逃跑的人来说,不认识路那是最不能容忍的。无奈之下,项羽只好向田边的一个老农求助。这个老农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故意告诉项羽往左走。项羽谢过老农,带着剩下的百来个骑从就往左边奔去。没承想左边竟是一片沼泽,项羽一行人跑得太快,没顾及脚下,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家都已经连人带马陷在泥泞的沼泽里,不少随从就此丢掉了性命。等到项羽一番挣扎从沼泽里爬出来的时候,灌婴的骑兵先锋已经从后面撵了上来。

这种情况下,即便项羽如何勇猛,也不敢跟灌婴的几千骑兵对抗了,于是项羽和他的手下只好边打边跑,希望能尽快甩开汉军骑兵的纠缠。但一夜未眠,又在沼泽里折腾过一番的项羽一行人已经是人困马乏,再难甩开对方了。于是,双方一连又打了九仗。最后,灌婴的五千骑兵终于把项羽重重包围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外的一座小山丘上,这个时候,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个骑从。

身陷绝境的项羽仍心有不甘:“八年来,我纵横天下所向无敌,二十七岁就做了天下的霸主,这是古往今来都没有人能达到的成就;而他刘邦是什么东西,沛县的混混儿而已,我现在居然被他打得一败涂地!这不是我自己作战不勇猛,也不是他刘邦有什么大能耐,实在是天不容我。”

“天不容我”是项羽对自己失败的最后结论。为了向手下们证明他仍然是当今世上最优秀的将军,他的失败是天意而非人力所能抗拒的,项羽决定指挥剩下的二十八个骑从最后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实际上,此时的项羽已经对成功突围不抱太大的信心了,但他还是决定打好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战斗。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269.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