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逃跑,我们就要先知道怎么打仗,因为有仗打是逃跑的前提。
我们现在看很多古代的战争剧,双方开战时,总是两方的将领先出列,相互报一轮字号,再比拼一番武艺,一定要分出个胜负才算完。有时甚至要双方各派数人反复较量,类似于现在体育比赛的三局两胜、五局三胜。比武胜利一方的将领这时候就显得非常牛,大手一挥,身后的士卒们就好像得到了英雄光环加持一般,神情亢奋地冲杀过去。失败的一方则仿佛全体中了诅咒,尽管兵器可能更加先进,人数可能占优势,但也只能节节败退。让人觉得跟当年玩游戏《三国群英传》一样,只要将领武艺超群,随便带几个阿猫阿狗上去也能平定天下。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这种特别的战斗方式在历史上只是极个别的情况。战争的方式是随时间而改变的,早期的时候,诸侯国之间打仗往往以一种我们现在看起来比较特殊的方式进行,操作流程比较固定,大概如下:
首先甲乙双方先行排兵布阵一番,然后双方的最高将领(一般是诸侯国的君主)出列进行问答,通常是进攻的一方(比如甲方)先说话,内容大概就是告诉对方“你犯了什么什么样的错,我为什么要过来打你”之类。然后,甲方将领问对方:“你服不服?”接下来,另一方(乙方)的将领对对方的提问进行回答或解释。如果乙方的将领表示同意或认错,那就相当于双方谈拢,两方队伍就地解散,乙方将领回去自动改正错误;如果乙方表示不同意,就相当于没谈拢,那他们就准备开打,这样双方才能开战。
即便开打了,那时候的对打也是很有讲究的。开打之后,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士兵,如果觉得和你对砍的是个高手而自己不是他的对手,那你随时可以掉头就跑,而且只要你能够跑出五十步(中途不被砍死),接下来你就不用跑了,可以回头在外围观战。因为在当时,按道义来讲,战斗的时候,逃跑就算你认输,只要你能跑出超过五十步,对方就不能再追杀你。这时候,如果你看见旁边一个人很紧张,跑出了一百步才知道停下来,你是可以嘲笑他的,因为他后来那五十步相当于白跑了,此所谓“五十步笑百步”也。
这样的战争是所谓的“义战”,双方都不搞埋伏,不搞突袭,不能放冷箭,也谈不上用什么阵法战术,简单地说就是单纯比拼武力,毫无技术性可言。而“义战”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诸侯国之间是非对错的问题,并不是为了消灭某个国家或某些人。但这样的“义战”后来越来越少,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就完全变成了单纯的杀戮和扩张。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所以孟子才会说:“春秋无义战。”
正因为这样,在战场上逃跑也就成了将领们的一门必修课。在战场上逃跑不用讲究步伐,可以大步流星,可以小步快走,也可以凌波微步;不用讲求风度,可以蓬头垢面,可以披头散发,也可以割须弃袍。但有以下四点注意事项,或者说,要想做一个优秀的逃跑者就要过以下四关:
第一关,要有逃跑的意识。为了适应战争情况的变化,各国的军事家、先贤们总结出了一套套用来打仗的阴谋诡计,谓之兵法。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能熟练运用兵法的统帅,则可称为兵家,而兵家又有云:“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余者惟死与降尔。”可见逃跑历来都是将领的必备技能。
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毕竟打仗是性命攸关的大事,正确判断战场上的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是一个成功将领的必备条件。该坚持的时候自然要坚持,该逃跑的时候也不能含糊。这方面的反面教材是本来应该很强大的项梁,他也许是当时最杰出的将领,也许可以灭秦建立统一中国的楚政权,也许可以……但定陶一战时不知道及早逃命、死在了乱军之中的他,让这些也许永远成了“也许”。刘邦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一看情况不对,跑得是既快又准,真正领悟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
第二关,要有逃跑的准备。现在你知道自己要逃了,所以你要有所准备。首先要有一条确定的路线,不能随便跑;其次,逃跑时人多不一定有用,不能说逃就逃,不能蛮干,不能硬来。如果蛮干和硬来能逃掉的话,你就不会输到要逃跑的地步。逃跑的一方毕竟处于劣势,更要讲究策略,要知道灵活运用诸如声东击西、偷梁换柱之类的计谋,不能像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被围之后居然亲率劲卒从正面突围,最后被秦军乱箭射死在阵前。这一点,刘邦做得也很好,逃跑前还知道玩一把李代桃僵的把戏,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第三关,要有逃跑的技能。现在你知道要逃了,也做好逃跑的准备了,但还是不能乱来。因为逃跑是个体力活儿,考验的是自己的体力、胯下的马力和手下的能力。如果你平时爱锻炼身体,跑个马拉松不成问题,自然就赢在逃跑的起跑线上了;如果你已经负伤或体力不济也不要紧,只要平时努力学好驾驶技术,考个A本驾照,再配上一匹好马,也能逃脱;如果自己年老体弱,平时又疏于练习,驾驶技术不精湛,那还有办法,就是招募一个得力司机帮自己驾马行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出身贫贱的赵高有能力毁了庞大的秦朝——他本来就是嬴政的司机(中车府令)。
这方面的反面教材是陈胜,他虽然在大局上眼光独到,选人置将有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无奈选错了司机,以致在撤退的路上被自己的司机庄贾所杀,断送了性命。反观刘邦的司机夏侯婴就非常得力,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乱军中带着刘邦和他的家属逃过对手的追杀。
好了,你有意识,有准备,又有能力,现在你逃出去了,但还有第四关要过。第四关,是要有逃跑的后招。因为对手不是木头人,不会目送你逃跑,人家也懂得那些“斩草除根、赶尽杀绝”“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的道理。对一个将领来讲,在逃跑的路上尽可能地阻止对手前进的脚步并保住自己的地盘,跟保住自己的性命一样重要。你不能一味瞎逃,被赶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必然性命不保。比如周文,他率领数十万人马被章邯从戏水到曹阳再到渑池一路追杀,节节败退,最后走投无路只能自杀。这也是刘邦的逃跑技术之所以比其他人更精湛的主要原因。鸿门宴的时候,刘邦逃跑时不忘命令手下的四位将军步行殿后,一旦项羽派兵追杀,步行的将军们逃不了必然只能拼死一战,这样就可以确保刘邦顺利回到大本营;而彭城一战,刘邦虽然输得很狼狈,但他没有只顾着闷头往巴蜀钻,最终还是在荥阳挡住了项羽的大军,保住了自己和项羽分庭抗礼的资本。
当然,除了这四关要过之外,还要有一点儿运气。即便你在战场上什么能力都具备了,若最后一支流矢飞过来射穿了你的脑袋,那一切就都成了浮云。你天纵奇才、略不世出、盖世英豪、气壮山河都是以你活着为前提的,如果你运气不好死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逃跑并不丢人,活着才是王道。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273.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