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英从安定候府出来,就去了刘翰林的府邸。打听了好多人,才在城西一偏僻的瓦舍找到刘仲骁。
红英思忖,这刘家果然是寒门,就连住的都是十分简陋。
残破的门桓,房顶还长着茅草。可为了救孟莹,红英心一横,扣响了门环。
刘翰林今日恰好休沐,红英递上了肖太傅的名帖,并说明来意。刘翰林接过名帖,思量了半晌,对红英道:“我已有妻室,可我有一胞弟还未成亲,如今已经二十有余,若是家母同意,可与贵小姐结亲。”
红英听闻,千恩万谢。
刘翰林摆手,道:“家母对愚弟甚是看重,至于婚事能否结成,还要看她的意思。我这就修书一封,送到城外,无论成与否,明日都会给你的个答复。”
这刘翰林为人和气,就是不知道,他那位母亲如何,若是不同意,恐也难结亲。
红英心中慨叹:想当初,对姑娘存了爱慕之心的人多了,那眼神藏都藏不住,如今,要去哪里把他们找出来?
对了,青州商会!红英一拍脑门,早怎么没想到。
对车夫道:“去青州商会。”
孟莹在青州商会很有名气,见红英来了,会长都亲自迎了出来。可听红英说明来意,会长又皱起了眉,语重心长的,道:“红英姑娘,不是我不帮忙,你也知道,咱们这能说上话的都是举子。可无论是落榜的,还是上榜的,都靠着皇上赏饭吃,谁敢得罪宗室的人?再下可以帮忙转达,但是,是否结亲,实在是不好说。”
听闻会长这么说,红英火气一下就上来了,怒道:“我们姑娘以前来,你们都是左右恭维,如今我们姑娘落了难,你们不伸援手,还说风凉话,有你们这样做同乡的吗?”
那会长突然变脸,道:“话不能那么说,我们是同乡不假,可谁定的规矩,同乡有事就得同乡帮了?你们孟姑娘赚了大把银子,给商会花了几文?我不与你这丫鬟一边见识,速速离去,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红英咬着牙根,道:“好好好,你给我等着!”说完头一不回的出了青州商会。
跑了一天,红英回到孟宅的时候,已经日近薄暮,她站在门口,看着梦莹在室内看书,人影落在窗户上,端庄又美丽。
红英的泪又来了,孟莹这样好的一个姑娘,如今却被婚事所困,这世间男子的眼睛,可见都是瞎的。
如今她奔波一天,却是无功而返,实在无颜去见主子。
厨房的灯,还未熄。一整日水米未尽,便想去厨房找些吃的。
厨娘见红英进来,放下手里的绣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