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周瑜也不再作它想。说完了昨日之事后,便顺势直表他对二乔的爱慕之意,态度诚恳地向乔公求亲。他与二乔通过刚才《凤求凰》的合奏,已经互表情意,也都明白对方的心思。这时求亲,虽然仍是显得冒昧孟浪了些,但却不须担心乔家不会答应。
果然,乔公最后答应了。
这时代婚姻之事,虽然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双方,尤其是女方并无多少自我选择的权利,但乔公却很在意女儿的意愿,也从没想过要逼迫女儿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他现在膝下无子,妻子也早逝,对两个女儿十分珍爱。
通过刚才的那曲《凤求凰》,再由周瑜告知了昨日之事,他心中自是明白两个女儿的心思,显然是中意了这个周瑜。不过他自己对于这个女婿,却也很中意。暗赞两个女儿果然有眼光,相中的是万里挑一、百年也难得一见的俊才。
其实一见到周瑜的人,乔公心中先前对于周瑜弹奏《凤求凰》来勾引他两个女儿生起的怒气就已经消去了。这样的英俊男子,一表人才,又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两个女儿哪怕真的都被勾走了,他却也不亏。当然,最好还是不要学司马相如,拐他女儿私奔。
再到周瑜自报姓名、家门、来历等等,乔公更是满意了。他虽然已打算颐养天年,不再怎么关注天下大事,但就近的事情却还是知道的。因此,周瑜的名声他也曾听闻过。而且不止是去年周瑜帮助孙策攻取江东后的名声,此前周瑜还在舒县家中时,乔公就已有听闻过他的名声,知道庐江周氏有一位非常杰出又精通音律的少年俊才。并且在两个女儿的婚事上,他此前也曾有设想过这位周家俊才能够成为他的佳婿。
只是周家的家世却比他们乔家高了许多,他与周家也没什么联系。虽然他乔家所在的皖县与周家所在的舒县同属一郡,并且相隔也并不太远,但两家却基本没打过交道。基于此,他自觉没什么希望,所以也只是想一想,从没打算实施过。不想有朝一日,竟然事想成真,庐江周氏的这位俊才能够成为他的女婿,他自然是十分愿意,哪里有不答应的。何况,两个女儿都已经倾心于周瑜了。
稍有美中不足的就是,他两个女儿赔出去,却只换得了一位女婿,两姐妹竟是要共嫁一夫。周瑜的这个求亲说出来时,可让乔公十分意外与惊讶。但随即便想到,周瑜的那曲《凤求凰》是两个女儿一起附和的,并不是单独的其中一个。可见她们也有这心思,并且姐妹两个已经两商定了。不过乔公还是亲自去问过了两个女儿,证实了她们确实要效娥皇、女英,姐妹两个共嫁一夫,这才回来答应了周瑜。
求亲成功,双方皆大欢喜。不过周瑜这等求亲,于礼不合,所以只是双方口头上订下亲事,等到周瑜此行回来后,再托付家中长辈,上门正式提亲,定下婚约。
这也是周瑜所希望的,虽然他也想早日与二乔共结连理,但却不想现在就谈婚论嫁,立马开始准备亲事。这不但要中止他此次的行程,也会耽误他许多计划中的事情。此事由乔公提出来,倒也更好过由他提出来。所以,双方现在便只是口头订亲,周瑜与乔婉、乔妍姐妹各交换了一件信物以为证。
当晚,由乔公安排,周瑜与许褚还有另一名护卫便在乔家安歇一夜。这一晚,周瑜也没能见到乔氏姐妹。直到第二日,周瑜与二乔在乔公的见证下当面交换信物才相见。
刚刚定情定亲,周瑜也不想与二乔立马分别,又在乔家多留了几日,与二乔加深巩固了下感情,直到乔公忍不住怀疑周瑜还要学司马相如拐带两女私奔后,周瑜这才请辞。
实际上,乔婉和乔妍倒是十分想跟周瑜私奔,随周瑜一起去游历天下的。只是家中还有老父,她二人一走,要惹老父伤心怀念。而且现在只是口头订下亲事,就这么跟着周瑜在一起,日夕相处,于名份上不合。周瑜也不想她们跟着他一起奔波,此行虽然只是游历,但也并不是就一路平安,毫无状况。世事难料,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而且他此行说不定还要前往匈奴,那等凶险苦寒之地,自是不能带着两位娇弱佳人一起去。
所以,这一日周瑜请辞后,乔氏姐妹便只能前来送行。乔公也有跟着一起来为周瑜送行,另一目的是看女儿,他还是生怕两个女儿被周瑜未婚就先给拐跑了。
---------------------
这章三千多字,终于把二乔这段儿完结了,小周不负众望地拿下了二乔,大力求票~!!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