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踌躇满志以图后位的时候,她遇到了生命中第三个男人,这让她的算计和前途几乎毁于一旦。但是,在她处处小心翼翼的灰色生命里,这也许是唯一的亮色了。
他叫曹植,是她丈夫的弟弟,小她10岁。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繁,汉室倾颓,人们的生命时时刻刻危在旦夕。生命的危机意识让传统价值逐渐崩溃,士人才子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世界,一种新的情趣来体验各自的人生。他们大多追求展现自我,在生命的瞬间追求生存价值的永恒,因此行为任性不羁,超越世俗,曹植就是代表之一。
曹植是曹操与卞氏的第三子,自幼颖慧,年10余岁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自是才华横溢。曹操是个重文采的人,因此他深得曹操的宠爱。可惜他的才是文学上的才,政治头脑不清,在几次太子人选的考验上,都因为任性放纵,不守成规,败给了哥哥曹丕,最后曹操还是选择了曹丕继承大统。曹操的选择是对的,纯种文学青年是不能搞政治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创立独特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都是才华横溢的大才子,纯种艺术家、文学家、诗人,但是江山让他们给弄的一塌糊涂。
十五.甄氏:不该后悔的爱(5)
这是因为艺术与政治所遵从的规则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是最近乎生命本质的东西,它遵从的是性情和理想原则,而政治家则必须遵从现实原则,考虑的是利益与规律。有人说,曹操、曹丕不是也很有文采吗?不一样的,他们终归是政治家,不过是比较有文采的政治家而已。
而曹植,则是一名典型的文艺青年。行为放达,超凡脱俗,也正是因此,他能爱上自己的嫂嫂甄氏。
那个时候,曹丕正随父亲到处征战,甄氏侍婆婆甚是殷勤,曹植省亲探望之际,自是日久生情。那个时候,曹植正是青春期,甄氏则风艳美丽少妇,某种程度上,这是绝配。
有过青春期的男孩子们都知道,少年时候所憧憬的对象,一般都不是黄毛未脱的小女生,而往往是性征非常明显的少妇。这是符合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作为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母亲将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所在,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渴望一个像母亲一样的对象,让他们感到温暖、安全和依赖,甄氏正是此时曹植最好的恋慕对象。
少年的初恋是狂热的,曹植本性*不羁,对甄氏自是热情如火,可是甄氏呢?她已经30多岁,经历了战争与死亡、两次婚姻,宫廷之内的明争暗斗、小心翼翼地算计与权谋,加之本性上极度缺乏安全感,从现实和情理上,她都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少年的追求。但是,她接受了。尽管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两个人有实际关系,但是这种内心的羁绊是无法挣脱的,因为,再怎样,她也是个女人。
除了童年以外,一直在飘摇、动荡、争斗当中,她处处小心,步步为营,日夜竭尽所思,不过为了真正地在这个家族生存下去,内心极度的不安全感让她寻找着一个又一个安稳所在。可是无论她怎样做,都无法找到,因为真正的安稳并不来自于外在,而是内心。
她遇到曹植以后,她知道了。
她也是有灵魂的,她的灵魂需要人来安慰,只不过外在实在不安全,她的灵魂已经淹没在无数现实的算计里,但是那个少年闯了进来。无论如何,只有他对她是真心的,不是因为她的容貌,而是因为她是甄氏,而放达如他,也不会嫌弃她那再嫁的身份。在他眼里,她就是一切。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以及安全。女人,其实就是要那么一点尊重。
她接受了。
但是甄氏终究是甄氏,在两个人的关系里,她一直节制着,限定在精神之恋,那点伦理道德,她是知道的——她终身不都为此自卑而小心翼翼吗?那点现实,她是明白的——她不一直在谋算,在挣扎吗?
可惜,这个世界没有中间道路,她是甄氏,爱情让她忘记了谋算,忘记身处险境。谣言四起,曹丕已经知道了。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