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之间
无玉
第二章
高下之间
美国的大学往往有优美的自然环境,陈珂坐在校园的大湖边上,湖边的椅子没有刷油漆,旧旧的原木颜色和厚重舒服的质感让人特别想坐下,这椅子还常让陈珂想起自己地球那一面的家,在学校里他最喜欢来到这个地方读书、温习功课或是上网。学校的设施替人考虑的十分周到,校园里从图书馆到咖啡厅乃至这露天的椅子边上,都有电源Сhā座以及学校内部网络的电脑接口,陈珂今天下午还有课,所以他又来到这个地方,这张椅子的背后有几棵大树,正好给他带来了一片惬意的绿茵,湖面非常宽阔,看得到远处湖滨绿树丛中点缀着一户户的美国人家。
看了几页书,陈珂的心又开始为林蕊的离去而空洞起来,于是他感到自己似乎又在失去血色,几个月下来他的心情平静多了,林蕊此次的离开基本上宣告了他们这段近九年感情的结束,想到这里陈珂听到心里有个声音在喊:
"你不可以改变我。"这是他最后对林蕊说的话。
林蕊觉得自己的感情生活相当失败,这次她借到纽约参加一个重要的展览,专门绕道到北卡罗莱纳州陈珂的学校看他,还有一个实际上她也觉得渺茫的目的:说服陈珂放弃他在信息领域不切实际的追求。9年前她与陈珂相识时,互联网还仅仅是少数专业人员才了解的专门技术,而现在却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方便工具。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陈珂在信息领域的个人发展却不同步,他的研究方向是一种超技术泛畴的发展思路,那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巨大信息交换量,使电脑技术这一原本单纯的电子技术,在加入管理科学的内容后,变成更人性化或是更聪明的工具。陈珂认定目前单纯追求运算速度和信息处理量大小的研究方向是不全面的,因为人脑并不能比电脑的运算速度快,更谈不上电脑的巨大信息处理量,但人在很多问题上却比电脑要聪明,而电脑在一些习惯性的常识问题上极端弱智,对自己犯过的错误也不知总结,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犯。电脑的这种弱智被称为"人工弱智",陈珂认为不能单纯依靠理工科背景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来解决这个问题,而需要加入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内容才能解决。林蕊的看法很简单,不希望陈珂研究这些与主流观点脱节的东西,而希望陈珂能够与周围的社会和大家的观点保持一致,努力去成为大家认同事物的佼佼者,只要这样,就算走错了路,也是大家或社会一道错。但这么一个三岁小孩都明白的道理,林蕊却始终说服不了陈珂,陈珂偏激地认为,正是这种随大流的思想,让中国人错过了工业革命,在鸦片战争后将自己的民族逼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的文化太不鼓励创新了。
在这个问题上陈珂的性格因素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从小和母亲生活,觉得自己与其它孩子比并不是同类型的人,他喜欢用观察的角度看世界,而不愿积极参与和投入某项大家都认同的事物中去,他总是希望在任何时刻都保持自己对自己思维的支配,如果不他就会有莫名其妙的危机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陈珂想这大概就是自己的个性吧,那林蕊的个性又是什么呢?
九年前在雨中与林蕊的邂逅之后,两个年轻人遂渐交往起来,每个星期五陈珂都到林蕊的学校校门外等着林蕊,带她到自己学校的计算机中心上网,然后又送她回学校,自己才回家。由于陈珂在电脑网络的特殊兴趣和能力,辅导员给他提供了到学校计算机中心值班的机会,时间安排在周五的晚上6点到9点,周五晚上机房人少,平时的值班老师也要在家中与家人呆在一起,于是陈珂就有了很自由的上网时间,林蕊的到来使他本来枯燥的周末带来了一片温馨。
林蕊每一次的来到,都给陈珂学校的计算机房带来生气,这天也不例外,她从自己的书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束包得很精致的鲜花,又从机房角落里找到一只广口瓶打来水,然后将鲜花Сhā入瓶中,放在机房中间的大桌子面上,机房里顿时生出平日少有的温馨格调来。陈珂特别佩服林蕊的这个能力,她能仅仅只做一些小小的变动,就将周围环境的气氛调节得井然有序,而且充满生机。
经过一个多月的了解,林蕊已经很熟练地运用起互联网这个工具,通过网络她能有机会访问全世界各地的网站。同时林蕊对陈珂也慢慢了解起来,有时一个人的时候林蕊会回忆起那个下雨天,回忆起她管陈珂叫叔叔的那一刻,每当这时林蕊都会暗暗地害羞,生怕周围的人看破她的秘密。
林蕊学的是国际贸易,在了解了互联网的大概性能后,主要就将它作为一种了解国际信息的有效的工具,不象陈珂能盯着互联网几个小时也不休息。她喜欢看到陈珂认真的神态,和陈珂在一起林蕊觉得自己很放松,性格里需要吸引别人目光的干劲也不知道到哪去了,因为陈珂压根就排斥成为那样的主角,那她还有什么好争的,又和谁去争?陈珂平时与女孩接触不多,但却会体贴人,每次都骑车过来接她,林蕊有一辆非常漂亮的运动型自行车,是一个在国外也属高档的品牌,在国内没有直接的销售,她平时很少骑,每当她骑车到体育馆校羽毛球队训练时,总能在校园里得到一串的注目礼。因为陈珂每次总骑车来接她,她也就骑车和他一块走。
这是一个有些闷热的仲夏之夜,林蕊将那一束花放在大桌子上之后,并没有象往常那样找一台电脑打开,而是微微背靠着桌子含笑对陈珂说:
"我的眼睛漂亮还是花漂亮?"他们俩笫一次见面时陈珂曾夸她眼睛漂亮,现在两人关系比当时近多了。
陈珂没有想到她问这么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他在心里早就想过了,顺口答了出来:
"当然是你漂亮,而且你不仅仅是眼睛漂亮,你整个人都很漂亮。"
林蕊今天刻意地打扮过,她穿了一件剪裁得很得体的白色无袖连衣裙,将自己修长的身材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一头长发瀑布般地披在肩上,脖子上戴了一条精致的碎纹铂金细链,项链的坠子是一颗精致的小水晶,衬着脖子下白璧无瑕的肌肤。她也没想到陈珂的回答这么自然又讨自己的喜欢,脸上早已是笑逐颜开:
"这个我早就知道,你看看花瓶里有几朵花?"
"二十朵。"陈珂并不是一个粗心的人,他这时察觉到了今天的特别,于是将正准备打开电脑的手缩了回来。将脸转过来安详地用眼睛看着林蕊,嘴角习惯地露出一丝微笑。
林蕊最喜欢陈珂的这个神态,她觉得这是陈珂最帅的样子,她真想亲陈珂一下,可这个念头一闪就让少女的羞涩将一阵红晕涌到脸上,林蕊毕竟是天生具有良好自控力的人,于是她呡起嘴故作严肃道:
"给你三次机会,猜猜今天是什么日子,你肯定猜不出来。"
实际上陈珂并不象其他大大咧咧的男孩,他已猜出七八分今天应是林蕊二十岁的生日。与林蕊接触下来,他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各方面都极为出类拔萃的漂亮女孩,但是有一点他始终认为:林蕊应该有一个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男子来作为她的男友,而不是他这个社会边缘型的人。但他作为一个青春年华的男孩,能与这么漂亮的女孩呆在一起,让他也非常快乐。本来他不是以貌取人的人,可林蕊作为第一个闯入他心爱的专业领域的女孩,却又使他内心对林蕊充满了感激。他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地对待林蕊,决不能让她在自己这里有丝毫的不快。
今天林蕊出的题目确实难住了他,陈珂并不为猜不出林蕊的题目为难,而是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哄林蕊开心地渡过她这么重要的日子而犯愁。
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那块石头,陈珂很小的时候就有一块黑色的石头,形状象一个老头的坐像,陈珂的母亲说石头是陈珂父亲留下的,这也是他给儿子起名为珂的原因。珂是一种象玉的石头,但不象玉那样招人喜爱,玉会因自身的材质被做成各种各样的器物。陈珂对自己的父亲一点记忆也没有,只知道在自己才出生的时候就离开了他们呣子俩去了国外,那是文革后期国家开始出现宽松局面的短暂的一年,随后的一年形势急转直下,陈珂母亲和刚出生的陈珂没有少受牵连,因此他对自己的父亲有很深的负面情节。但母亲坚持让陈珂使用父亲给起的名字,同时也让陈珂好好保存父亲给他的那块黑色的石头。
今天他想到了那块石头,这块石头一直被陈珂作为护身符随身戴着,他摘下了那块黑色的石头,挺郑重地对林蕊说:
"这是我的护身符,是我父亲留给我的唯一的一样东西,我猜今天一定是你二十岁生日,我把它暂时交给你,你拿着它如果需要我帮什么忙,我一定会尽力而为,等到哪一天你不需要我帮忙了再还给我。"
林蕊笑盈盈的脸一下子安静下来,她的神态变得有些捉摸不定,眼睛象凝着深深的海水盯住陈珂。本来林蕊的生日应该是这天的第二天星期六,她准备到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家里去,他们说好了给她热热闹闹地过这个二十岁生日的。今天她特地买了二十朵花来,是希望给自己留一点个人空间,与陈珂这个她最不需要隐藏个性的人在一起。她原本并不想从陈珂那里得到什么,只要陈珂能知道她的生日,一块儿分享她最重要的这个日子,她就心满意足了。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林蕊了解到陈珂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是与母亲一道长大的。今天陈珂要把父亲留给他的唯一的一样东西交给自己,虽说为了表明他愿意帮助自己的心意,林蕊还是觉得难以承受,但她又不太愿意伤陈珂的心意,她想了一下,右眼对陈珂眨了眨笑着说:
"你这么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我可有点不敢要,不过你猜错了,还有两次机会。"
陈珂微微一怔,他知道林蕊今年大学二年级,按理说应该今年二十岁,去年班级里两位同学过生日正好在同一天,他们还给那位女同学买了二十朵玫瑰花来庆祝,他抬头看了看林蕊狡诘的样子,还是觉得自己猜的不错,思考了一下,他用眼睛盯着林蕊,不紧不慢地说:
"我肯定这二十朵花象征了你的生日,但也许不是今天你赶巧到我这来的日子,你让我猜今天的日子,说明今天挺特殊,我想也许今天是你19岁的最后一天,或应该是你10岁起十年岁月的最后一天。你的生日应该是明天,对吗?我想把这块黑石头给你,是因为你是唯一一位想让我教你上互联网,周末来这里陪着我这个书呆子的女生,今天你这么重要的日子还来这里,我实在过意不去,等你哪天不需要来这了再还给我,反正只要你愿意找我帮忙,我都会尽力而为的。"
林蕊本来是想替自己和陈珂找个台阶下,没想到弄巧成拙,给陈珂胡乱推测反而把题目猜出来了,林蕊又有了那天雨后坐在陈珂自行车后看着5路公共汽车进站的感觉,一半是进入自己从未进入的航线,一半是好奇,她于是接过陈珂的石头,仔细端详起来……
现在经过了九年,这块石头又回到陈珂这里,那是林蕊这次离开时还给他的,当他执着地对林蕊说完"你不可以改变我"那句话后,林蕊就再也没说什么。
第二天陈珂从学校回来时,桌子上放着这块石头,林蕊已经离开了。
下午的课又是Mr. Brain的组织行为学,一走上讲台,Brain先看了依旧坐在第一排最左边的陈珂一眼,然后开始进入今天的话题。
"We're talking about culture difference today.YouguysmayknowsomethingaboutChinese.SopleasegivemeyourpointsaboutChinese."
来到美国之后,陈珂作为天生的观察者,非常喜欢观察与了解美国社会,他感觉到这个世界头号强国的思维,与中国人最大的差别是:美国人是以地球来作为他们思考、行动或表演的舞台,他们观察、研究和对比的对象是不同的文明、宗教、人种或是哲学;而在国内的时候,鲜有自己的国人能够跨越自己的文化、风俗、人种或是传统,在全球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利益与地位。国人心目中给自己定义的舞台,仍仅局限于中国的范围之内,恐怕还需一代或几代人的时间,中国人的主体才能理解作为地球的一员,我们的舞台,也应该是全球。
"Chinesefoodisgood."一位同学说。他的话得到了教室里很多同学的赞成,只有一位女同学很直接的表示不同意,她很美国方式地说:
"Idon'tlikeChinesefood."美国人就是这样,他们喜欢很直接地表达自己。中国人喜欢的含蓄在他们的文化里并不完全正面,那可能会被人认为是狡猾或对人不诚恳。陈珂想这真是一个年轻的民族,中国好象只有较早的一些时代的人,性格里有这样的直接或者是简单,比如孔子不喝"盗泉"之水,孟母三迁,以及三国时管宁割席绝义的典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Chinesepeoplecarestheirfaceverymuch."那位女同学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她的话得到了教室里同学们的一些共鸣。陈珂嘴角又浮起他常喜欢带着的那种微笑,因为自己的心里也有这样的看法:大多数中国人非常爱自己的面子。但是这位美国女同学看到的也只是泛泛的现象,首先陈珂本人就自认不是一个爱面子的人,而大多数的中国人,当他们下定决心去干一件事的时候,也不会将面子看得太重。
陈珂没有留意的是,面子这个词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时班级里的讨论继续开展。
"IhāveaverygoodChinesefriend.Shehastospeak'father'and'mother'inherfamily.Andeven'brother'and'sister'.Youbelieveit?" 这时另一位同学说,美国人对自己的父母都喜欢直呼其名,更不用说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了,班级里有很多同学都连连摇头表示不可理解,其中也包括来自其他国家与文明背景的留学生。
陈珂心里好笑,如果这个讨论是在中国进行的,那大家也一定会为美国人居然直呼父母的名字而摇头,在中国这应是大大的不孝,这就是文化差异 -- Culture Difference。陈珂于是将头扭过来对着Mr. Brain,态度平静地笑着看着他,—句话也没说。
正是因为自己的观察者角色,陈珂能努力地去了解不同的文明,去真实地体会他们的光荣与耻辱,昨天与今天,成功与失败。他有很强的同理之心,按自己的话说是"跳出自己看自己"。在这样的同理心下,陈珂觉得自己的灵魂会安然离开自己的身体,飘扬直上,融入黑色浩瀚的宇宙苍穹,默默地注视地球上自己的躯体,没有偏见地观察自己个人的光荣与耻辱,昨天与今天,成功与失败,因为此时自己肉体带来的种种欲望都与自己的灵魂无关。他甚至还觉得自己自由的灵魂,会伴随融入的宇宙苍穹,很容易地进入别人的内心,真心实意地体会别人的客观外界环境,体会别人的光荣与耻辱,昨天与今天,成功与失败。
因此陈珂自认为他是这间教室里最容易明白什么是文化差异的人。
Mr. Brain很想让这个平日沉默寡言的中国学生发言, 他看到了陈珂的笑, 感到有些不自然, 于是将头转到正面看着正面的大多数美国同学。
陈珂明白此刻大家都想听他这个中国人的观点,他希望自己能够和大家共同创造课堂里的讨论气氛,于是向Mr. Brain示意了一下。Mr. Brain见到陈珂要发言, 非常高兴, 大声说"Ke, please."教室里顿时静下来。
"I think I am a lucky people, for I hāve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both sides stori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陈珂知道美国人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国民,心理上并不乐于接受其他文明的观点,尽管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文化比较。其实中国人也—样,陈珂想一个汉代或唐代的中国人,当自己的国度处于自己舞台上的绝对位置,持有的心态一定不会象1840年后的中国人,性格里多少充满了不自信的自卑和因自卑而反弹起的极端的自傲。对待其他文化或者是国家,汉代的校尉陈汤在领兵彻底击垮北方的匈奴后,曾在策封贝加尔湖北的狼居胥山时说过:"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那时的汉人又如何耐得下心去听匈奴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文化上的观点?历史仅仅是不断让不同的人群、民族与文明重复强大与衰弱,光荣与耻辱,或是更深层次的规则:生存与灭亡。
还好自己的文明生存下来了,多少曾经无比强大的文明或是国家都已经再也不存在,陈珂在这个问题上感到很安然,他接着用并不很好的英语说:
"I think Chinese culture is very old, so we need to learn a lot from others. We don't hāve prejudice to any other cultures. We understand each culture has its Glory and Humiliation. After several thousands of years, some cultures disappeared with their civilization. But we are still here. Because we are good at learning, we can learn everything from others, even a religion. We learn Buddhism from India. And now l am here learning from you. For our Chinese people today, we don't hāve any other road. We're just keeping learning, learning, and learning."
"Ok, thank you, Ke." Mr. Brain适时地打断了陈珂的话, 可能是觉得这个中国人的话太多, 离今天的主题远了一些。
"Let's begin today's topic. A Chinese word – KuanXi."
陈珂晚上回到自己的公寓时,心情并没有完全放松,躺在床上他反刍起下午在课堂里的发言,当时的话象自然的流水一样脱口而出,有些观点自己平时也未能去细想,只有说出来之后,他才隐隐约约觉得奇怪:我怎么这么能说?我的观点是从何而来?即使是当年的大学辩论大赛,这些奇怪的观点也从来没有见过。自己如何生成了那些观点?人的内心一个观点的生成,又是如何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的?
陈珂想到了魔幻网站,想到了刚毅将军这个基本概念体,刚毅是如何形成他自身的意识和主动思维的?陈珂明显感受到了刚毅的自我学习能力,按道理说只有拥有自我意识的生命,才会有自我学习能力。
脑子里闪出这个思维火花后,陈珂一个挺身从床上跃起,他习惯性地来到书桌前,桌子前有一扇推拉窗,窗外面和自己在国内的家一样,也是一片原生态的松林,常常有松鼠蹦到窗台上嬉戏,陈珂将桌上的笔记本电脑打开,又顺手拉开窗子,一股好闻的松树的气息伴随着松涛声透进了房间。
跳动的液晶屏闪烁着青冥的光,陈珂又进入了刚毅的时空。
从三位年轻人那了解到,离这北面35里的地方,有一座目前无人统领的城叫东越,云间、明远与皓月都来自那座城,三人均是城里的少年武人,武人是以培养个人格斗与征战为目的的基本概念体,从他们身上刚毅看到了自己当年在太和的影子。武人的生存就是为了战胜敌人,或者是在敌人的杀戮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