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为这一点,言羽把岳飞看低了,岳飞盲目对国君的信任,其实辜负了母亲在他背上所刺的“精忠报国”的大义,让国家和人民受了大难。
在这一点上,其实孟子说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
孟子说:“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这一点,言羽非常认同。
《离娄章句下》还有很多篇,有不少佳句和好故事,比如:
“小恩小惠,不知为政”,讲的是:
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时,曾经用自己乘的车去帮助人们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这是小恩小惠的行为,并不懂得从政. 如果他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过车马的桥,老百姓就 不会为渡河而发愁了。在上位的人只要把政事治理好,就是出门 鸣锣开道都可以,怎么能够去帮助百姓一个一个地渡河呢?如果 执政的人要去讨得每个人的欢心,那时间可就太不够用了。”
而后世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三国志》)裴注引 华阳国志》)
说的也正是孟子的意思。
政治家治国平天下,当以大局为重,而不应以小恩小惠去取悦于人,更不应以此来沽名钓誉。
《三国演义》亦有虚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愚忠的一些态度。
首次北伐前,诸葛亮曾上《出师表》,谆谆叮嘱刘禅:“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第91回)
而《三国演义》第100回写诸葛亮气死曹真,打败司马懿,后主却听信宦官传奏的流言,下诏宣诸葛亮班师回朝。诸葛亮面见刘禅后,先是戳穿“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诏回”的托词,指出:“必有奸臣谗谮,言臣有异志也。”
接着不无愤慨地质问:“今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对此,刘禅始则“默然无语”,继而赶快认错:“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最后,“孔明将妄奏的宦官诛戮,余皆废出宫外……拜辞后主,复到汉中……再议出师。”刘禅则恭恭敬敬地完全听其处置(第101回)。
相比之下,岳飞虽为武将,有匹夫之勇,却远不如手无缚鸡之力的诸葛亮有胆识有魄力,真真死得冤枉啊。
不过孟子《离娄章句下》里的另一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些道理。
“逢蒙杀羿,羿也有过”
话说逢蒙跟羿学射箭,学得了弄的技巧后,他便想,天下只有羿的箭术比自己强了,于是便杀死了羿。
孟子说:“这事也有羿自己的罪过。”
公明仪说:“羿不该有什么罪过罢。”
孟子说:
“罪过不大罢了,怎么能说没有呢?
从前郑国派子濯 孺子侵入卫国,卫国派庚公之斯追击他∮濯孺子说:‘今天我的 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我死定了!’又问给他驾车的人说:‘追我的人是谁呀?’驾车的人答道:‘是庚公之斯。’子濯孺子便说: ‘那我不会死了。’
给他驾车的人便问道:‘庚公之斯是卫国著名的射手,先生反而说不会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子濯孺子答道:‘庚公之斯是向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我学的射箭。那尹公之他是个正直的人,他所选择的朋友学生也一定正直。’
后来庚公之斯追上来了,问:‘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呢?’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疾病发作,不能够拿弓’。
庆公之斯便说:‘我跟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跟 您学射箭。我不忍心用您的箭术反过来害您。不过,今天这事是国家的公事,我不敢不做。’
于是抽出箭,在车轮上敲打了几下, 把箭头敲掉,发了四箭然后就回去了。”
子濯孺子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学生也会像他一样选择和教育学生,所以知道庚公之斯不会杀他。可羿却不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对于逢蒙的人品失察失教,结果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并对于自己的被害也负有一定责任。”
。。。
逢蒙艺成害师,历来为人所不齿,这本已是大家的共识,孟子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题解,认为共有自取其祸的责任在内。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些人“引狼入室”,引小偷进家门,往往是由于房主人自己平时不谨慎,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带进屋,使之见财起意,产生歹心,结果发生失窃甚至谋财害命的惨案。这能说房主人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 这还只包含了交往中要注意识人察人的一方面,没有包含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
如果并不只是教逢蒙箭术,而且也教他做人的启发,简言之,既传艺,也传德,那也许就不会发生自已遭害的悲剧了吧。
其实中国传统四书五经和《三字经》里讲的很多做人的道理,真的是非常有用的,可惜后人渐渐被物欲所蒙蔽,渐渐把这些人性最本真最美好的东西都遗失殆尽。
比如有一个词,轩然大波,原本挺有雅趣,语出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因为宇宙本来是无穷无尽的,因为没有边界,所以应该是不会妨碍任何东西的兴起。但大波却让宇宙显得狭窄了,这可以说是夸张和反衬的手法。
清厉鹗《诸公诗来兼咏山石予诗似有未尽再用前韵》亦有云:“轩然大波逼簷际,諦视始觉居巖扉。”
可惜轩然大波这个词,后来竟然被因物欲横流、权色交易盛行的社会,几乎专用来形容美女硕大的胸部。
类似的还有事业线,原来专指古代看手相时每个人手中的掌纹,后来也因为美女想成就事业需要暴露以增加曝光度,以及被潜规则等,所以事业线一词竟被专用来形容美女胸部的乳沟线。
而所有这些,从另一件事中也可以看出些端倪。
在演艺圈中素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居然有一次,在其新歌中把苏轼的千古名句中羽扇纶巾的‘纶’字(guan)唱错为周杰伦的‘伦’(lun)!实在搞笑之极!
一篇所有中学生都学习过的语文课文,这么简单的一个字,竟然也会读错,才女都尚且如此,其它现实社会中一切以金钱至上的拜金俗女们,那就更不用提了。。。或许这便是中国今人不爱古文不爱国文的悲哀吧。
试问如果失去了精神和灵魂的信义,纵有再多的金钱权色,又能带给中国人多少真正的快乐?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