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扬威军骑兵的动向再次出乎袁绍的意料,在击溃袁军骑兵后只留下了包括重甲骑兵在内的一万骑继续保持对袁军左翼的压力,其余两万骑呼啸而下,绕向袁军的后路。
敌骑这是想干什么?帅台上脑袋跟着敌骑一起转动的袁绍有些糊涂,袁军背靠巨鹿倚城结阵,中间留出的空隙很小,没有足够容纳两万骑兵冲刺的空间,就如同袁绍也没有想过让骑兵绕到对手的背后去攻击的道理一样,敌军的背后是营寨,要进攻的话也只能斜『Сhā』进去以扇面阵形展开攻击,完全违背了骑兵集中兵力以一点进行突破的原则,以正面宽大却缺乏纵深厚度的骑兵阵形去攻击步兵方阵,与『自杀』无异。
趁机抢城?那更是天方夜谭,在袁军兵力占优而正面战场还没有决出胜负的时候,就算给这两万骑兵冲进巨鹿城又有什么作用?骑兵的优势在于野外的机动『性』,进了城优势就丧失了,袁军只要抽出几万人马把城门一堵,两万骑兵就是瓮中之鳖。
这个疑『惑』直到扬威军骑兵从巨鹿城下快速穿过,绕到了袁军的右翼袁绍才反应过来,原来敌骑的目的是在自己的骑兵。袁绍霎时间就明白了对手的策略,扬威军将骑兵集中右翼并不是想在右翼突破,而是想先全力击垮袁军的骑兵部队,占据这一兵种的绝对优势。
虽然发现了对手的企图,但是袁绍却无法给右翼的骑兵部队以任何的提醒,因为时间上来不及了。从中军到左翼少说也有数里地,敌军是骑兵高速突进,等快马通知到了,敌军也已经杀到了,现在只有看袁军骑兵指挥官的临阵应变能力。
袁军右翼骑兵此刻正在全神贯注的对付面前的敌人,做梦也想不到己方大军云集的背后会杀出一支敌骑,骑兵奔跑时震天动地的蹄声被战场上三十万大军交锋的厮杀声给掩盖了,身处战场的人除了喊杀声基本什么也听不到。
看到密密麻麻的敌军骑兵从战场旁掠过,侧翼列阵的袁军步兵都提心吊胆的严阵以待。如果说大战之前考验的指挥员的水平,那么踏上战场之后,指挥员的作用就会下降,很大的程度是在考验士兵的训练水平和基层军官的指挥水平,再高明的战术,也需要底下的军官去执行,否则上面喊“冲”,下面怕死就是不动,那仗也没法打。袁军处于外围的步兵方阵在相互提醒之下主动做好了对骑兵冲击的防备,这个时候不能光等上面的命令,上面的命令快不过敌军的速度,要充份的发扬主动『性』。目送着骑兵耀武扬威的通过,步兵方阵一个接一个的松了口气,没打算攻击自己就好,盯上谁算是倒霉。
倒霉的是陷在阵前连掉头都来不及的袁军右翼骑兵,一万五千骑,几次冲锋时倒在阵前的就有两千多骑,就在指挥官连斩了几个作战不利的军官,准备全军压上有进无退孤注一掷时,后背挨了致命的猛烈一击。静止且把背部『露』出的骑兵被高速切入的骑兵突袭,其场面只有用“灾难”两个字来形容。
袁绍已经顾不上他的骑兵了,他的注意力在中央主战场,两军的步兵方阵已正式开始接触、碰撞,这里才是决定战争胜负走向的关键,骑兵没了就没了,了不起在侧翼多放几万人防备,在主战场自己的兵力还是具有压倒『性』优势。
双方的步兵阵形大体相同,都承袭汉军军制。巨盾长枪在前,如同一道浑身长刺的铜墙铁壁,铜墙铁壁之后是数排的长枪手,这是第一道防线的补充力量。长枪手之后是左手轻盾、右手钢刀的近身突击兵种,他们的作用是在前面的人消耗干净时补充上去,或者是在前面的长枪手打开缺口时从缺口处突破,杀入敌阵,近身肉搏,搅『乱』敌军的部署,动摇敌军的防线。突击兵后,是****手,为本阵提供远程压制。巨盾兵、长枪兵、突击兵、****兵,四个兵种基本构成了一个步兵方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步兵方阵左右相连,相同的兵种方阵并排而战,就可以构成一条完整的步兵集团防线。
在这条严密的防线下,个人的武勇毫无用处,一个武功再高的人,面对一排巨盾和巨盾后如山的枪林,还有攒『射』而来防不胜防的劲弩弓矢,除非化身变形金刚,否则只要是肉体凡胎就免不了一死,野史中那种一将杀跑数千兵的故事肯定是指拿着棍棒木叉缺乏组织的农民军,要不然就是作者不懂军事在闭着眼睛胡吹。罗贯中写长板坡也知道实在吹的过份,总算补充了一句曹『操』不允许放箭,要生擒敌将,不然别说一个赵云,一百个赵云也出不来。
李晓对冷兵器时代的战术也作出不了多大的改进,战场军阵是伴随着现有武器而孕育的,你只有大刀长矛,那就只能密集列阵,而不能用疏散队形,不然对手一冲你就垮了。现在的汉军军阵李晓觉得没什么不妥,至少在冷兵器时代也只能这样配置了,唯一的一点不同,就是李晓从古罗马兵种里引进了标枪投掷手,列于长枪手和突击兵之间,做为****的补充力量。****只能进行远程压制,两军肉搏时无法提供近程火力支援,除了神『射』手,直『射』是不被允许的,易误伤自己人,而标枪的杀伤范围在五、六十步之内,则正可以对这一段距离进行火力压制。
在扬威军的步兵方阵里,每一个建制方阵的标枪手厚度不超过二十步,均左手持轻盾,背负十杆标枪,配有环首刀,一旦标枪甩完,既转为突击兵。人数不能多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标枪投掷需要助跑,就是不助跑后排的标枪手也必须冲到前排来投掷,不然就投到自己人头上了,这样战术安排时就需要注意前后排交叉换位,人太多就容易引起混『乱』;二是因为每一个建制方阵都有一定的厚度,一般是以最后一排的****手的杀伤距离为标准,而****兵的『射』程最少也可达二百五十步以上,所以一个标准建制的方阵厚度就不会超过二百五十步,不然后排****手的箭矢就会落到自己人头上,因为方阵的厚度是固定的,所以里面的各兵种人数安排极有讲究,要注意进攻和防御力量的均衡,一个失衡的方阵威胁『性』将会大大的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