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张颌投降了,就在邯郸城外,当着数千守军,众目睽睽之下,率四千余官兵主动向扬威军弃械投降,同时还有三千余人被歼,前后共七千多袁军就这么转瞬间就没了。
关键的还不是损失了七千人,虽然这七千人若能安全退入邯郸可大大加强守军力量,而是不战而降和战而后降的区别,敌军势大,力尽被俘那是无可奈何,还没交锋就阵前投降,还是当着守军的面,对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
城楼顶上亲眼目睹这一幕的袁尚气的破口大骂,怒斥张颌贪生怕死,毫无气节,亏对了父亲袁绍的知遇之恩。
一旁的荀谌心里冷笑,君待臣以国士,臣自以国士仕之,眼睁睁看着部属与敌相争却畏敌如虎连救援的勇气都没有,主上如此,却要部属效死,安有是理?唉,兵败如山倒,袁军士气涣散到了如此地步,看样子邯郸是绝难守住了,何去何从,要早做定夺。
杨彪、审配黯然无言,不管怎么说张颌也是为了掩护自己才会落到这个境地,再去责怪人家为什么要活着而不去战死,似乎有些过份。敌军骑兵既已到达,弃城北逃是来不及了,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去怨天尤人,而是想办法加固城防,另外乘敌军还未围城赶快派人去通知南下的袁军,不要再奔邺城去了,先来解邯郸之围,皇后和袁三公子在这里。
为了逃避敌军斥候,审配连派了上百名快马,均是一人双骑,分数路北上,就算被截击,总有几个能冲出去报信。
从荀谌处得知,袁绍共派出了三路人马先行出发南下救援邺城,第一路是张颌两万人,第二、第三路分别是颜良和麴义,各五万人,三路人马差不多是同时南下,但张颌兵少,又抛弃了辎重玩命似的行军,因此大概把另两路军甩开了大概能有三、四百里。而且后两路人马也不会是同一条行军路线,从幽州的易京到冀州的邺城,两点之间直线距离虽然只有一条,但是大军南下却不能全都走那条直线,因为那会把沿路的郡县全部吃垮,这是军事常识。一般军队途径郡县,哪怕就是带了粮食,地方『政府』犒军的牛羊也是少不了的,主动给总要比当兵的去抢给地方上少添点麻烦,如果军队全走一条直线,比如从易京到邺城,最近的路线是走中山国和巨鹿郡,张颌两万人过一趟,没几天颜良五万人再过一趟,紧跟着麴义五万人还要过一趟,不要慌,后面还有袁绍二十多人大军,随军的民夫另算,等这些兵过完,那两个郡就和被水洗了一遍没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大部队行军都会分成几路甚至是十几路不等,之所以袁绍是分兵南下,而不是得到消息就全军集体出动,就是为了后勤,这样可以给后勤腾出时间,通知各地的军粮不要往幽州前线送了,而是按照路程远近调头送到各支部队南下时途径的指定地点,部队好就地补给,过程不复杂,只是异常繁琐,不能马虎,负责后勤的军需官一旦计算错误,补给不到位,那可是要掉脑袋的。根据这个原则,审配判断,颜良和麴义可能走的是两条路线,一条是走中山国、巨鹿郡,和张颌的路线一致,另一条应该是出中山国之后走常山国和赵国,因为这两条路线是最近的了,当然走安平穿清河郡抵魏郡也可以,虽然要远一点,却可以出其不意,侧击魏郡侧翼,但那绝对要配合主力一起行动才有效果,在救兵如救火的时候,先锋不可能选择这条路线。
故此,审配派快马主要走的就是前两条路线,不出意外,应该可以找到援军。果然,一路快马在邯郸以北的襄国(属赵国辖)迎面撞上颜良,另一路快马在巨鹿的任县找到麴义,这两路人马的行军速度差不多,而且襄国与任县平行,相距不太远,也就两百多里。
接到邺城失守袁尚败退邯郸求援的急报,麴义大吃一惊,一边遣人火速北上把这个极度恶劣的消息通知袁绍,一边派出快马去通知颜良,千万不要冲动,最好两军汇合,一起南下解邯郸之围。久经战阵,战场嗅觉极其敏锐的麴义从求援信中看到了危险,围城从来是和打援联系到一块的,敌情不明,冒然南下,最大的可能就是一头栽进敌人设下的埋伏圈。敌军能迅速拿下邺城,说明战斗力绝对可怕,五万人只怕不够人家吃的,如果能和颜良合兵一处,十万人和敌军硬扛,那就比较保险了,想一口气吞掉冀州军十万精锐部队,只怕黄巾军还没这个胃口,而敌军如果打不垮这十万人,邯郸之围自解。
既可保证自己的安全,又不耽误救援邯郸,麴义觉得自己的主意应该属于稳妥的那一种了,结果颜良的回信却让他差点吐血。颜良毫不客气的在信里指责麴义怯敌畏战,豪气干云的把麴义的警告踩在脚下,说主上危在旦夕,为人臣者岂可顾虑自身的危险,他已经在接到求援信的时候就甩开辎重轻装南下了,请麴义速速跟上,合兵一处虽然稳妥,但是邯郸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匹夫之勇,一价蠢材!麴义看完信脸『色』一片阴沉,颜良这个莽夫,不但自己找死,这次还要连累自己。邯郸不能不去救,见死不救的责任自己担不起,但是如果颜良中伏失败,那下一个一定轮到自己。明知道是死,也要硬着头皮往里闯,无奈之至。
左右问麴义怎么办,麴义怒道:“还能怎样,令后营压辎重慢行,我们轻装南下,向颜良靠拢,希望能追上他。”
麴义率军走斜线『Сhā』向赵国,指望能追上颜良。全军急行四天,第五天就再也不能往前走了,一支骑兵突然在侧翼出现,及时发现情况早有心理准备的麴义马上命部队收缩,就近抢占附近的高地,猬集成一团,以抵抗骑兵。
由于麴义指挥得当,五万人只折损了少部份人马,未受大的损失,但敌骑偷袭虽未得手,并没有离去,而是远远的对麴义形成包围,却没有立即发起发起强攻。麴义位于阵列之中,望着邯郸方向发出一声喟叹,此地离邯郸虽已不足百里,可是恐怕却再也走不到了。敌骑在这里出现,却是围而不攻,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割断自己与颜良的联系,之所以不攻,不是不想打,而是实力不够,想来此时敌军的主力正在围歼颜良,这一支骑兵就是为了拖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