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山坡上的袁军竖起了盾牌,顶着箭雨缓缓向前移动,同时列于阵后的****手也拼命拉弓回『射』反击,但一个居上,一个位下,虽然坡度并不算陡峭,但来回交织的箭矢其力道就分了强弱,袁军在地形上吃了大亏。
仗着兵械齐备,盾牌数量足,在付出一、二百人的代价后,袁军逐渐接近黄巾军垒起的营墙。
“飞石!”杨凤大喝。
被平整出来的山顶上摆着二十余台小型的投石机,地方有限,再多也摆不下,几百个壮汉来回忙碌,有的专门负责装填,有的专门负责拉拽。大小不一的碎石腾空而起,雨点般落在防御阵地前五十步至一百步的距离之间,其投掷远近就看石块的大小,小的飞的远,份量过重力道又没掌握好的误伤到自己人也不稀奇。
飞石咚咚的落下,势沉力猛,顿时将袁军的防御阵形砸出几十个缺口。袁军尚不及合拢盾牌,箭矢就从这些缺口中钻了进去。哀嚎声大起,袁军倒下一片。
“冲上去!冲上去!”袁军中的老兵和将官在嘶喊。四天来双方交手无数次,对方各自有些什么招数早已使尽,该采取什么对策也烂熟于胸。
袁军加快了脚步,不顾伤亡,飞快的冲过了这段死亡距离,轰然一声撞在了对手的防线上。
黄巾军的营垒是夯土而成,外墙竖以木桩相连,但四天的仗打下来,早没了模样,木桩被烧的干干净净,就剩一道千疮百孔残破不堪的墙垒,到处是坍塌的豁口,勉强用尸体草袋填堵。袁军抵达垒下,架起梯子就向上爬,没梯子或等不及的就用地上废弃的兵刃挖凿营垒土墙,试图打穿出一道洞口。
营垒之上的黄巾军用盾牌连成一道掩体,长枪从盾牌中挺出突刺,将『露』头的袁军一个个捅了下去。至于对付那些挖凿墙壁的袁军,黄巾军搬起大石往下砸,没有什么盾牌能挡得住石头。营垒下的袁军一个个被被砸的脑浆迸裂,但袁军的****手也趁机取了无数黄巾士兵的生命,双方都是不停在拿人的尸体去堆积胜利。
七、八辆撞车被袁军费力的推上山坡,直抵营垒之下,藏在撞车下的袁军用铲疯狂的挖凿着土垒的墙壁。
飞石打不烂坚固的撞车,以前的战斗黄巾军都是拿油去焚烧这种专门的攻城器械,但打到现在,物资准备不足的弱点暴『露』出来了,油已告罄。杨凤回头看了一眼身后山坡上整整齐齐排列的方阵,那是自己在紧急关头用来巩固防线的预备队,是用上他们的时候了。由于防御正面不大,不能摆上太多的兵力,只有把部队轮番投入进去,这是自己的第几支预备队,已经记不清楚了。
“出击!”
杨凤咬着牙将自己剩下不多的生力军继续投入眼前的血肉磨坊。五万部队打到现在还剩多少人?杨凤已经不愿去想,在张燕的撤退命令传来前,自己只能顶住。山后不是没有其他渠帅的部队,左校部、孙亲部就在自己身后,一旦哪里顶不住,他们就得填上,可是,打仗不能把兵力用尽,万一袁绍派一支奇兵翻越太行山从侧翼迂回怎么办?那时拿什么去挡?手里要掌握足够的预备队,遇到意外才不会被动,这是兵家常识,虽然没学过什么兵法,但打了十几年的仗,这点道理自己还是明白的。
黄巾军的反击迅猛而突然,堵在营门后的草袋被搬开,高声呐喊的士兵如决堤的『潮』水般狂涌奔出,席卷而下,营垒下的袁军完全没有准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从部队的主将就可推测出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这话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也不会差多少。袁绍的河北军虽然是百战之师,放在当时来看战斗力也算一流,但离铁军的标准还差的远,应该说一支没有理想来维持战斗欲望的军队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铁军,胜则倍勇,败则溃逃的痼疾同样存在,当战场形势不利,特别能体现一支军队战斗素质的时候,袁军很不给袁绍面子,从战场上败退下来。当时各诸侯的士兵普遍是被强征入伍,当兵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拼命则是为了活命,既然逃跑能活命,那还拼命干什么?
溃逃中的袁军自然谁也顾不上那几部重型攻城器械,反击取得胜利的黄巾军用火把把这几部撞车全部点燃。
“立刻收兵,加固营垒,准备袁军下一次进攻!”杨凤嘱咐了部下,转头注视其他两处战场,那里仍在激战之中,不过形势还算稳定,没有崩溃的迹象。只是,这才是防御战的第四天而已,敌人的撞车可以源源不断的造出来,这样的反冲锋自己打的起几次?援军,援军在什么地方?